<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提高老师对数学文化教学和单元统整的意义与价值的理解,探索基于数学文化的单元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智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水平,2020年11月6日长安路小学数学老师在三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山东省小学数学教研大讲堂的研讨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次研讨会是由集才气与帅气与一身的青岛教科院的刘仍轩和他的团队带来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单元统整教学》。</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午我们集中观看了3个课例,并聆听了刘院长的《厚植文化 深耕统整》的报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平行四边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这三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有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他们在团队的协作下统整了单元内容,沟通了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联系,才有了精彩纷呈的课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1. 这三节课都是以工人叔叔遇到的实际问题为情景,展开探究的,以真实的生活情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 这三节课都是通过“新旧转化-找出关系-推导公式”这条主线串联出来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是这个单元整合点,但这三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侧重点,并没有平均用力,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老师介绍“以盈补虚”的方法,教学的重点大多放在让学生经历“数方格”“以盈补虚”的转化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方法上。</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节《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方法,学生用“以盈补虚”的方法自主探究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学生还自主探究出了 “合拼”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沟通比较找出他们的共性,都是把新的图形转化成旧的图形来解决问题。既深化了体验,有沟通了联系。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是方法的迁移类推,加深巩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节《梯形的面积》,学生已经积累了活动经验,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自主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和融会贯通,让整节课进入了高潮。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知识网络。因为这三节课都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上的,我觉得他们完全能够自主探究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就是深度学习,关注学生能力提升的样子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多边形面积的单元统整来自于数学文化的研究,老师借助数学文化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和把握数学家门的原始思想,感悟数学思想的魅力,数学文化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面向世界的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有意的借助丰厚的数学史帮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比如我们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让他们体验刘徽的“割圆术”。</span></p> <p> 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这就是数学文化的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