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一堂,扬帆远航——东乡区第16期新教师培训第三天

鄯善

<p>  湛蓝的天空,和煦的阳光,露水在玻璃窗上躅行,执留坚守。我们带着满腔的热情,怀着共同的期待,开启了新教师第三天的学习。</p> <p>  8点全体参训人员合照。</p> <p>  上午,江西省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东华理工学特聘硕士生导师,省国培计划专家组成员——邱员太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文学记录成长,写作丰润生命》讲座。邱老师凭着“农村很艰苦,但我不想让自己很痛苦;农村很平凡,但我不想让自己很平庸;农村很单调,但我不想让自己很无聊”的信念,一步一步的走来,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草根”梦。</p><p> 他认为作为新教师我们要成长为专家要经历以下四阶段:</p><p>一、观摩学习阶段(观课议课)</p><p>二、巩固强基阶段(备课上课)</p><p>三、发展提高阶段(广泛阅读)</p><p>四、量变质变阶段(潜心写作)</p><p>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邱老师再三强调老师一定要多读书(文摘精品、专业报刊、教育著作、国学经典),书籍可以开阔眼界,丰富文化素养,引导我们掌握教学策略。</p> <p>  课堂中邱老师引经据典,对诗经关雎的独特见解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教学思路。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他平凡中显出不凡的文学功底。</p><p> </p> <p>  培训期间,教育局党委委员、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鹤亲自莅临现场,观摩邱老师的讲座,了解学员培训情况。</p> <p>   下午,江西师大“国培”特约讲师,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客座讲师——郝莹老师给我们带来今天的第二场《三种课堂三艘船---新教师的专业启航》讲座。“我貌美如花,但才疏学浅。”幽默的风格瞬间把原本的眯眯眼变成亮晶晶的大眼,郝老师活力四射、感情充沛、激情澎拜的开场白把听众拉进了这场精彩的讲座。</p><p><br></p> <p>  “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郝老师的一个问题引发在座教师的深思,明确指出我们教师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接着她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p><p>一、组织常态课堂。郝老师发出感慨教学中管理是很重要的,因此要加强课堂管理,并教给我们一些管理方法如:(1)扫视法(2)停顿法(3)记录法(4)暗示法(5)鼓励法(6)停顿法(7)个别谈话法。这些具体方法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其次抓好常态课教学,怎么才能上好一节课呢?作为新教师一定要研究教参,翻看优秀教案,不断总结反思。</p><p>二、打磨公开课堂。郝老师从以下六点进行讲述:1.备详案2.备学生、备听众3.备课件4.备突发事件5.反复试讲、及时纠正6.撰写教学反思。郝老师指出我们新老师共有的问题比如:课件最好不要设很大声响和动作幅度大的动画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p><p>三、构建班主任课堂。郝老师认为班主任工作是点亮小星星,让孩子感受社会,感受国家;和家长沟通时戒焦戒躁,共同致力于学生发展;在自我发展中,不断阅读,注重自我提升。</p> <p>  郝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历,多彩的案例,抑扬顿挫的语言生动地向我们讲述了具体情景当中我们应如何有效应对。在这中间郝老师还对我们进行了教学反思,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公正对待后进生,及时抓住教育契机。</p><p>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形象地说出了我对今天讲座的感受,在教育一条路上,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不断打磨课堂,时刻反思,每天用一颗饱满的心去迎接挑战,相信我们会遇见很好的自己。</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摄影:刘兰兰 安乐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编辑:缪杨燕 曾清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审核:徐向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监制:罗鹤</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