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我的第二故乡

雅特兰蒂斯

<p>2020.11.6.天气预报骗人说今天晴天 ,结果却下了两场小雨,即使这样,也没能阻止我们计划中的出行,z教授今年花甲,自己想着要过一次有特殊意义的生日,央我乡下转转,陪同的是H老师,我这人向来喜欢不走寻常路,车子行至偏岭乡法台村,我突然改变线路绕到了本溪县清河城方向,说来也巧,我们三人对清河城居然都有多少交集,Z教授老家曾在富家楼居住,H老师的姐姐下乡在富家楼,而我在清河城务农四年,大家一拍即合,想在中午12点前闪游清河城。</p><p> 史料载,清河堡城,兴建于明代成化四年,为辽阳副总兵韩斌所建。清河堡城造型呈正方形,周长 500 米,城高 6 米,城墙宽 3 米,采用条石青 砖砌筑,内筑女墙,城四角处筑敌台,墙修有马面,东面南北各有一 城门。现今,该城除南面一段基石尚存完好外,其余仅存隆起的土垣。明代,清河城是辽东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改清河城提调为守备,管辖碱厂、孤山、东洲等7堡和66座墩台,驻扎兵将 4500 余人,修建 100 多公里的边墙和鸦鹘边隘。曾设马市,马女真互市。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亲率后金大兵攻打清河城,明守城副军邹储贤领兵一万固守,后金兵拆墙破城,城失陷,杀死邹储贤。“清河既失,全辽振动。”于是,一六一九年明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发兵四路伐金,其右翼中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督兵 6 万由清河城出鸦鹘关,但未及交锋,便听说其他三路溃路,杨镐便急令李如柏不战而退。 </p><p> 一九O五年,日俄战争时期,日军总司令大山岩为牵制俄军,转战清河城,进军抚顺。历史上频繁的战争,使清河城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直到解放后,清河城才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才呈现出新的面貌。</p><p>  500 多年过去了,清河堡城虽经风侵日蚀,履遭战争破坏,但部分城墙仍依稀可辨。它是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一九六一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p><p> 车子在山路上行驶,初冬的雨,阴冷潮湿,落叶松林的叶子把柏油路镶出两道金边,黄黑分明,线条更显得蜿蜒逶迤。到达万利的山顶上,停住了车子,H老师居高临下拍下了一个环形公路的镜头,镜头里的我正在操控无人机,这里是本溪观音阁水库的尾部,诗意的富家楼早已经被淹没于水中,Z老师面对富家楼方向,心中有些愧疚,心里告诉已故双亲,以后还会来替你们看看家乡。无人机升到230米空中俯瞰,一座巨大的水库出现在镜头里,这是本溪人最后的水源地,(第一水源地已经停用,第二水源地面临污染)。</p><p> 我与1975年相应毛主席号召,和广大知识青年一起到农村插队,来到这个我生活了四年的乡下,这里有三个我心心念念的地方,第一驻地是清河城陈家大队,第二驻地是陈家大队的北大岭,第三驻地是清河城公社,由于我当时爱好绘画便借调到公社文化站,和当时清河城文化站站长左清鄂大哥(也是我的摄影老师)有了近一年多的共同生活和工作。</p><p> 车子开到大哥家门口,打电话没人接,铁大门没锁,我们就进了院子,房门也没锁,喊人也不见回答,我就开门进了屋子,屋子没人,大哥大嫂不在家,我见到厨房锅里有吃的,便偷走一个金灿灿的窝头,这窝头在乡下已是鲜见,我拍了张照片留作纪念,因为时间紧,抽身出来开车便走。路上我们掰开了那个窝头,哎呀,好吃极了!</p><p> 第二站我们到了陈家堡,这是我们的集体住的地方,当时一百多人的青年点就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我爱情萌生的地方,诺大一个知青农场已经面目全非,知青走后曾经改为小学校,后来又被村民瓜分,门前的百年老榆树只剩下个巨大的木桩,新发的枝条凌乱的在空中摇荡,此情此景,令人唏嘘。</p><p>第三站是我从曾经劳动生活的最后一站,这里毗邻抚顺界,我住在老乡家朴家,大娘大爷和她家大哥对我非常好,邻居家就是下放户赵明哲家,后来返城回县里,赵明哲的儿子在本溪县林场工作,结婚后到处打听我的下落,真是有心之人,见到我后详细叙述我的过往,真是令我感动不已。后来前年我邀请他和杨启东到云庐做客,在云庐住了一宿。</p><p> 我找到了当年比我大两岁的杨成山夫妇,他老婆就是我当年住在朴家的侄女,四十多年不见,真是都认不出来了,但一提我的名子,他们都异口同声的惊异说想起来了,杨家小院干净整洁,看出主人辛勤能干,心灵手巧。</p><p> 言谈中提到了当年女知青张玉玲嫁给了村长儿子刘满库的事,令我兴奋的是他们居然还生活在这里,急急忙忙赶去她家见到了我们青年点唯一一个留在乡下的知青张玉玲。挺大的院子里四辆车,足以证明这个当年村长的儿子家现在的生活状况,喊了两声没人答应,Z教授趴在窗口一望说家里有人,正要开门屋子里走出一个妇人,我一眼便认出她就是当年的张玉玲,岁月的刀把个美丽的女孩雕刻成了沧桑老妪,言谈中得知这位姐姐落实政策后调到县里一家企业做工人,后来单位不景气又回到了乡下,但是她有工人待遇,谁能想到这人各有天命,张姐姐得了儿女的济,女婿的红砖厂动迁分得了400来万,从此便改变了命运,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p><p> 辞别了从曾经生活了四年的清河城,车子在高质量的省道上飞驰,左大哥打来电话也没听到,今天实在是个有意义的日子,Z老师和H老师都说有意义对我来说更是一个值得回味和纪念的日子。</p> <p>万利山顶上</p> <p>蛇形蜿蜒的山路</p> <p>鸟瞰观音阁水库</p> <p>看到这金黄的窝窝头,一霎时就仿佛回到了那个艰难的又不乏快乐的年轻时光,如今已经成了现代人改善生活的调剂</p> <p>如今的大队部已经年久失修面临垮塌</p> <p>知青农场的门前的百年大榆树,只剩下粗壮的腰身,虬曲的枝干荡然无存,它见证了清河城数百年的发展史,见证了知青们在它的身旁度过的那些艰苦岁月。</p> <p>青年点四合院的正面,我就住在门洞右侧的那间屋子里,火炕常常烧的烫人</p> <p>右侧的西厢房是食堂和办公室</p> <p>东厢房是女知青的宿舍</p> <p>有村民在宿舍居住</p> <p>这是距离农场总部八里地的北大岭知青分点,我在这里也住过</p> <p>站长大哥家没锁门,我入室偷了个窝头出来</p> <p>大哥的房子,当时还是挺气派的,墙面都是瓷砖镶嵌</p> <p>我打听当时在这里居住的乡民李月生和他妹妹李月莲的情况</p> <p>村民杨成权和他的老婆,老杨说当年知青程绍军常来北大岭,帮助老乡秋收割苞米,一住就是十来天</p> <p>这是和我们一起下乡的女知青张玉玲,余下的岁月大概会幸福的在这里度过了</p> <p>爱国爱家</p> <p>离别之际,看到当年的杨兄也成了小老头</p> <p>我在青年点墙外张望</p> <p>这是我曾经居住过的朴文树家 他妈妈对我非常照顾,有好吃的不忘给我多吃点</p> <p>青年点被分割成好几块,老乡家住在这里</p> <p>面对此情此景,物是人非,感慨万千</p> <p>对面有个公厕,现在已经没了,建了个小卖店,有人在屋子里打麻将</p> <p>水泥地印着无数鸡爪子印,知青也没有留下酱紫的痕迹</p> <p>老乡说那个女人已经不和男人过了,搬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