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数学展风采 深秋时刻话课堂——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联合小学第三名师工作室开展名师观摩…

小学第三名师工作室

<p>小学第三名师工作室</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深秋的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叠翠流金、硕果丰盈。在这硕果累累的日子里,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2020年11月3日——11月6日,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联合小学第三名师工作室举行了以数学为主题的“名师观摩课”研讨活动。几天来真源辖区的各校数学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积极参与本次活动。</span></p> <p>这次名师观摩课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名师主讲。做课的十位老师都是小学第三名师工作室的老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富有活力的课堂,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名师的拔节成长;二是真实性。课堂真实,没有预先演练的课堂走秀,学生在真思考,能力在真提升;三是学生自主性。十节课,没有老师的过多的讲解,更多的是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学生通过一系列课堂活动学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nbsp;11月3日上午,真源二小的张秋阁老师首先呈现了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一课。课上老师利用兔子庄园情境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张老师让学生观察同组的两种物体为什么都相差1个?数量相差1是不是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思考使学生进入探索规律的状态。于是,张老师抛砖引玉,把1只兔子和1个蘑菇看成组,圏在一个圈里。让学生仿照样子圈圈,圈的结果是多余1只兔子,表明兔子与蘑菇像图画里那样排列,兔子应该比蘑菇多1个。并一一对应圈一圈,看看是否符合规律。这样既能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能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11月3日下午第一节,来自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的何天云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二年级《乘加、乘减》一课。何老师的课堂学生能做到全程参与,全过程参与。课前儿歌活动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练习做到人人参与,课堂轻松自由,何老师通过乘加乘减比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们跃跃欲试的时候,老师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独立完成课堂练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11月3日下午第二节,来自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的钟慧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二年级《认识线段》一课。钟老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教学环节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本课教学贯穿了这样一条主线“认线段(通过拉直毛线来认识线段特征)——辨线段(辨别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为什么)——找线段(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是线段)——折线段——画线段——数线段——连线段。 “折线段”中,由扶到放,先跟着老师学折一条线段,再自主折出一条比它长、一条比它短的线段;“画线段”中,由表及里,先通过儿歌学习画线段的方法,再看老师示范画一条线段,最后自己画一条线段;“连线段”中,由外但内,由连两点之间的线段到连三点之间的线段,再到连四点之间的线段,不仅巩固了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对线段的认识更丰富、更深刻了。总之,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11月4日上午第一节,来自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教师朱苹苹,为大家分享四年级《平均数》一课,让师生一起领略概念课的精彩。教学中教师以“先合后分”、“估算”、“移多补少”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对求平均数的方法时,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并通过教师一步一步引导发现计算的方法。如,你们还有其他方法来求出第五组的平均数吗?激发了学生的思促使学生探讨出多种方法。</span></p> <p>1<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月4日上午第二节,来自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的闫春晗老师所讲授的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同样是精彩连连。闫老师先让学生把4个苹果、2瓶水等实物分一分,唤醒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也为初步认识分数作好适宜的认知铺垫。课堂中闫老师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起认知桥梁,一一突破难点,练习中提供正反例进一步强调“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必要条件。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闫老师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讨论中明白:同样大小的物体或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的道理……知识生成自然顺畅。整节课师生在谈话的氛围里高效的互动学习,培养了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表达交流的能力。</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11月5日上午第一节,真源四小的徐艳华老师通过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与真源一小的孩子演绎了一节跨校师生情。从徐老师的教具准备让我们感受到了徐老师的用心,从徐老师的课堂设计,让我们领略了她的认真。在本节课中,徐老师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接下来的第二节,真源二小的程茹茜老师也不逊色,她通过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与真源一小的孩子共同度过了快乐的一节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课程标准要求本课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显得较枯燥的。而且用字母表示数的许多知识和规则与小学生原来的认识和习惯是不同的,而这些知识和规则又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学习代数的主要基础。程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旧知迁移诱导到新知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整节课程老师设计思路非常清晰,层次清楚,用生活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具体的数字向用抽象的字母来表示,过渡自然,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为后面学习方程做好了铺垫。</p><p><br></p> <p>第三节为我们作课的是真源四小的张小婷老师,张老师带领她的学生为大家分享了五年级的一节《小数乘整数》,张老师的课堂激情满怀,整体划一。热闹的课堂中,张老师不忘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师生的对话交流,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对这些算法质疑,以集体的智慧促进算法的理解。从而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数学思路更加宽广。</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nbsp;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滑到了11月6日下午,太清宫镇八里小学的李雪贞老师,带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在真源办事处中心学校为大家呈现了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上课开始,李老师基本功扎实,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前她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导入,开门见山同 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紧接着创设情境,出示问题:小明把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一个大杯中,正好都倒满,请问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毫升的果汁?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同时又紧贴生活实际。话音未落,学生们就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课堂气氛较好,老师适时地分析与补充,在课堂上生出了智慧的火花。接下来是一道变式练习题,逐步推进,瞬间把课堂推向了高潮。结课时她那充满情智的语言,带领着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又把课堂推向了另个高潮。</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一节精彩课堂是来自涡北镇中心小学的任艳君老师所讲授的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稳重大方,如细水长流。任老师通过人口普查的问卷调查,把孩子们带进了本节课,接着,任老师呈现给学生的例题:如用22根1米长的小棒围长方形,有几种围怎样围面积最大法首先需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我们要选择一一列举的策略,选择其他方法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并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整个新授过程,教师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来自己探索实践的,如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时“你想到了什么?”、“围成的是什么?”、“1米长的木条,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简练,但每个问题都能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思考。同时在列举的时候有序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任老师精心设计教学,巧妙构思课堂,课上学生也积极配合,踊跃发言。</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十位老师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灵活多样的课堂形式,呈现了十节风格各异、自主精彩的魅力课堂。每一场课结束后,在真源办事处中心校刘亚萍校长和王振良校长的精心部署下,,闫永华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孙凤玲老师都带领做课老师进行了深刻的自评,听课的老师们也纷纷畅所欲言,针对每节课的优缺点,给予细致和中肯的点评,献计献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气氛热烈而活跃。</span></p> <p>刘亚萍校长更是高屋建瓴对这次活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总结,刘校长首先对优点进行了肯定,欣慰的看到了教师队伍日臻成熟,上课艺术日益增长,每位评课老师都能中肯且用心的评价;欣慰的看到老师们在教材钻研中下了很大功夫,层次清晰、思路清晰;欣慰于数学课堂的精彩纷呈。</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时,刘校长对不足和需要优化之处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指导:如,在练习设计上要体现“题组”练习,练习有“详”有”略”,注重练习的“逆向思维”;每节课的知识点该往哪去?落脚点在哪里?备课时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的精致感还有提升空间,像课件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课堂生成等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刘亚萍校长给老师们提出了几点建议:要注重增值评价,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评价语言与方式。使老师们学有目标,赶有方向。</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孙凤玲老师诚恳接受刘校长的建议,力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带领大家更深的了解教材编排意图,掌握教材渗透的数学思想,懂得适时“示弱”,避免“霸课”现象,把时间还给学生。</span></p> <p>此次名师观摩课研讨活动的开展,既为参课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现风采、超越自我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博采众长、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同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晰了前行的道路。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的理念一定会根植于每位老师的心中!</p> <p><span style="color: rgb(46, 52, 61);">活动虽然结束,但是教研并没有停止。老师们更加坚定:只有不断反思,在“变”中前行,在“变”中成长,才能在征途中遇见更好的自己。</span></p> <p>编辑:孙凤玲</p><p>图片:孙凤玲 何天云</p>

学生

老师

课堂

线段

真源

学习

办事处

教学

交流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