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苗姓恳谈会锦集

姓氏传媒(松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苗姓溯源</b></p><p class="ql-block"> 作者 : 苗哲 原任济源市宣传部副部长、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名誉会、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苗步超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p><p class="ql-block">一、根植勋掌</p><p class="ql-block"> 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1370536875人,苗姓约为1090000 人,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54位,约占全国人口的0.08 %;济源市常住人口 675710人,其中苗姓9000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1.33 %。2017年克井镇总人口65000人,苗姓约有1800余户,7840余人,约占全镇人口的12.06%。</p><p class="ql-block"> 汉族苗姓是黄帝后裔,早期,苗姓主要活动在河南省济源县勋掌村一带。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勋掌村为苗姓祖地有充分的文献依据,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关于苗姓起源,宋代史学家郑樵的《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说:“苗氏,芈姓,楚大夫伯棼之后。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因以为氏。河内轵县南苗亭,即其地也。”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亦说:“苗氏,芈姓。……(楚若敖曾孙)越椒,字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为大夫,以苗为氏,其地河南轵县苗亭是也。”其他姓氏史籍《姓解》《姓氏急就篇》《姓觿》也都认为,苗氏出自芈姓,系贲皇后裔,以邑为氏。众多文献也都认为贲皇封邑苗地在今济源境内,如《路史·国名纪三》云: “苗,贲皇邑,河内轵县有苗亭。”由此可见,济源为苗姓起源地没有任何异议。</p><p class="ql-block"> 苗姓祖地苗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部,太行八陉之一的轵关陉,就在它的附近。唐代李百药的《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斛律金子光、羡载:“河清二年四月,光率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西,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三戍。”间接告诉我们:在公元563年筑勋掌城之前,有一个很有名气的地方叫轵关,在勋掌城附近。这是对轵关地望最早、最直接的记载。(图1 位于轵关西的北齐长城)(图2 轵关西的北齐长城)</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苗邑在商代是一个古国,发祥较早。《殷墟卜辞综述. 方国地理》(陈梦家先生著)说:俾在今河南济源西60公里,苗在济源西7.5公里。《中原古国考》(马世之先生著)说:商代苗国于周初灭亡,苗之国都成为周的苗邑。春秋时期,苗邑属晋,其后成为楚人贲皇的采邑。邑,指城市、都城,县或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是出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目的,当时的政府有意为之,或是因为地处相关领域的要冲,自然形成的。一般要求是:地面要平坦开阔,易守难攻;水源要充足,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用水需要;城池多位于平原、盆地,具有可防可攻的地理优势;交通要通畅;周围要山环水绕,便于防守;地域经济要发达;山川要秀丽,景色宜人。勋掌完全具备作为城市、县或封地的必备条件:背琮山、面湨水,自然地理,易守难攻,土地肥沃,交通(轵道)方便,能够压制四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粮食生产及运输方便。勋掌,殷称国,周作邑,秦汉置亭,北齐筑城为轵县理,明清设镇,共和国建乡扎区,始终保持着一方小都邑的行政建制权利体系,是晋封贲皇食邑于苗,以地为姓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秦始皇灭六国设郡县,置轵县。汉朝,增置沁水县(今五龙口镇王寨村一带)属河内郡。在勋掌置苗亭,设亭长,又称公。属于低于县级的封建制长官,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晋、北魏时为轵县地。公元534年,北魏以封门口为界,分为东、西魏。北齐时,沁水县划入轵县,勋掌城为轵县理。</p><p class="ql-block"> 《九州岛记》云:“轵县故城。史记云‘秦昭王伐魏,取轵。’汉为县,故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十三里之误),即汉文帝封舅簿昭为轵侯是此。高齐拒周,使斛律光筑关于此,以屯戍卒。按《郡国县道记》云:‘后魏自此城,移县于今县东南三十八里皮(波)城置。’大业二年,省之”。勋掌是斛律光筑关以屯戍卒的地方,后魏时才将县理移到了县东南的皮城,直到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轵县划入河内县。也就是说在济源县西具备轵“邑”的唯一区域就是勋掌。( 图3 古轵关两山相夹形势图)</p><p class="ql-block"> 《古今姓氏书辨证》说:“(楚若敖曾孙) 越椒,字伯棼,以罪诛。其子贲皇奔晋,晋侯使食苗邑,为大夫,以苗为氏,其地河南轵县苗亭是也” 。琮山,在县西北十里。(即今四平口,蟒水出处。)《水经注》谓之原山,有勋掌谷,湨水出焉。又陵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孤峰特立,稍西即轵关矣。这段提到了三个地方,一是琮山,即今天蟒河口以西的山脉;二是陵山,《尔雅》:“大阜为陵,俗以孤绝似陵,因谓之陵山。”这个陵山不是今天克井镇灵山村北的灵山,而是在蟒河口以西,枣庙村背后的孤独峰(又称孤独寨)。“稍西”指代方位,即孤独峰西面不远处。三是轵关即今天的太行山脚下、林海公园北部。</p><p class="ql-block">(图4 古代的陵山)</p><p class="ql-block"> 《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九 河南四 济源县:轵关在县西北十五里。关当轵道之险,因曰轵关。(1)曹魏景安二年,司马懿时在汲,诏懿自轵关西还长安。(2)晋永嘉二年,群盗王弥寇洛阳,大败,遂走渡河,自轵关如平阳,归刘渊。(3)咸和三年,后赵石虎自轵关西入,击赵之河东。(4)永和六年,苻健西入长安,遣其弟雄自潼关入,兄子菁自轵关入。(5)太元十九年,后燕慕容垂伐西燕。慕容永以太行道广,疑垂诡道取之,乃悉敛诸军屯轵关,杜太行口。(6)又北齐主湛河清二年,遣斛律光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7)宇文周保定四年,杨标与齐战,出轵关,引兵深入,为齐所败。(8)又建德四年,韦孝宽陈伐齐之策,曰:大军出轵关,方轨而进。盖自轵关出险趣邺,前无险阻,可以方轨横行云。关今废。以上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汉代的轵关。谭其骧先生《中国历史地图集》标示的轵道、轵关(图5 韩魏轵道图)(图6 北朝魏轵关图)</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六年《济源县志》卷二古迹载:苗亭,春秋苗贲皇采邑,在轵关南。《济源县志》卷二古迹载:“勋掌城,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一作训掌,魏高欢筑,以御西魏。”在《济源县志·卷末·识余》中记载:“齐神武时怀州刺史平鉴奏请于州西轵道筑城,以防遏西寇,朝廷从之。”记载勋掌第一次筑城在齐神武帝高欢时由怀州刺史平鉴筑就。这里是太行、王屋两山交界处、为太行八陉之第一陉,这里是山西通往河南的交通要道,正因如此,北齐高欢才听取平鉴在此筑城的建议,选择在此筑城设关,拱卫中原。</p><p class="ql-block">清《济源县志集志·辨讹》云:“济源有轵关。旧志云:‘秦子婴降轵道旁,即此。’ 案(按)汉书高帝纪沛公至霸上,子婴乃使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出降 。应劭曰:霸上在长安东三十里苏林,曰轵亭,名在长安东十三里。颜师古注甚明。济源西北去涵谷关尚有四百里,岂有并未入关先降于四百里外乎?且沛公入秦从武关路由南阳不由轵也,故甚!今删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济源县志》的编纂人员,从编写时就知道早在汉代时 ,济源境内就有了轵关。这是客观存在的。关于子婴其人,历史事实是:秦王子婴元年(前207)十月,刘邦率大军攻破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攻下峣关(今陕西咸阳东北),屯兵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时,派人劝子婴投降。此时,群臣百官也都背叛秦朝而投降刘邦。子婴眼看大势已去,便和妻子、儿子们用绳子绑缚自己,坐上由白马拉着的车,身着死者葬礼所穿的白色装束,并携带皇帝御用的玉玺、兵符等物,从轵道亲自到刘邦军前投降,秦朝灭亡。子婴共在位四十六天。子婴降轵道旁这单一事件是否真实,并不能代表《读史方舆纪要》所列(1)—(8)项所述历史事实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北宋初期《太平寰宇记》卷五十三引东晋末年郭缘生《述征记》云:“太行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第一轵关陉,今属河南府济源县,在县理西十一里;…… 新城垒。在县东北九里。唐武德三年,刘德威于此置营。</p><p class="ql-block"> 古轵城,在县西北二十七里;今轵城,太行之南道出其中。</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宋人仍以勋掌为古轵城标签。由于后来《济源县志》删减故轵关,使后人皆以封门口轵关为历史标识,经过二百多年的宣传,人们以为封门口轵关就是济源唯一轵关。</p><p class="ql-block"> 勋掌轵关是确实存在的,属于一名多地。这在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从现有资料看,勋掌轵关早于封门口轵关,封门口轵关是勋掌轵关的继承和发展。因一句“秦子婴降轵道旁,即此”删去勋掌轵关,不如将勋掌轵关和封门口轵关一并记入史册。</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明万历二年的勋掌苗氏宗祠楹柱上有“一槐莫虚栽,务于根本地培起”“勋贻燕谋赋瓜瓞共快绵长”“幽明罔间尚资俎豆焕先猷”“献袭三陈缅祖德秋更凛霜”“祖孙相绳曾以簪缨绵世(”等联语,对苗氏祖源地进行括清。(图7 勋掌苗氏宗祠楹联)</p> <p class="ql-block">二、得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苗贲皇,楚国公族,伯棼(又名斗越椒)之子。伯棼为楚国大夫,公元前605年7月,趁楚庄王问鼎中原之机,发动兵变,但不久即被诛杀。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公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后晋楚交恶,在鄢陵大战,时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贲皇献计于晋君,告之楚之精兵俱在中军,可先击左右两军,然后乘胜合攻中军,定可一举击溃楚军。晋君纳之,大败楚军。因贲皇食采于苗,后世子孙便以邑为氏,称苗姓,并尊贲皇为得姓始祖。(图8 苗氏始祖苗贲皇)</p><p class="ql-block">三、晋国良臣</p><p class="ql-block"> 在春秋时期,苗贲皇辅佐晋公,有三大奇功,成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p><p class="ql-block">一是辅佐晋公,在军事上有所建树。</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75年,即贲皇奔晋后三十年,晋国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晋军和楚军在鄢陵大战,楚军势大,晋军将士均有恐惧之心,正要逃走时,苗贲皇站在晋厉公身旁,献计说:“楚军多是两广精兵,久不更换,年龄都大了。且楚左右二帅不和,此一战可打败楚国。”在第二天的交战中,双方相持不下。苗贲皇大声疾呼:“只要我们决一死战,楚军没有什么好怕的!”苗贲皇又给晋厉公献计说:“楚军的精锐在于他们中军的王族而已,如果填井平灶,摆开阵势以抵挡他们,栾、范用家兵引诱楚军,中行和绮至一定能够把他们打得大败。”晋厉公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楚军受伤,军队一蹶不振。</p><p class="ql-block">二是辅佐晋君在外交上有所建树。</p><p class="ql-block"> 晋公派上军元帅卻克前往齐国请求参加盟会。卻克是个跛子,恰巧同时到齐的卫、曹、鲁的使者分别是秃子、驼背和独眼,受到齐顷公母亲等人的耻笑羞辱,酿成了一场外交事件。卻克发怒,发誓报复这次侮辱之仇。回到晋国后,请求出兵攻打齐国,晋公不答应。卻克请求带领自己的家族士兵去攻打,景公也不答应。齐侯派高固、晏弱、蔡朝、南郭偃参加盟会。到达敛盂时,高固听说卻克怨恨齐国,逃了回去。晋国人在野王逮捕了晏弱,在原城逮捕了蔡朝,在温地逮捕了南郭偃。苗贲皇从苗地出使,途经野王时,见到了晏弱。回宫后,他对晋公说:“晏子有什么罪?过去各国诸侯伺奉我们的先君,都争先恐后,生怕赶不上。可是如今都说我国君臣不守信用,因此诸侯都怀着贰心。这次齐国的国君担心得不到礼遇,所以不出国而派这四个人前来参加。左右侍臣就有人劝阻过,说君王不亲自出去,一定会逮住我们的使臣。所以高子到达敛盂就逃回去了。这三个人也一致表示说,我们不能断绝了国君的修好机会,宁肯死在晋国,也要赴会。为此他们才甘愿冒危险前来,我们应该盛情迎接他们,以便使前来晋国的人有怀念之情;可是我们却逮捕了他们,从而使当时齐人劝阻的预料得以证实,我们这种做法不是很错误吗?错了不加改正,而又久久不予释放,以造成齐国的后悔,这有什么益处呢?使中途回去的人获得逃走的托词,而伤害前来的人,从而使诸侯恐惧,这有什么用?”晋厉公采纳了苗贲皇的建议,释放了被关押的齐国使臣,平息了这场外交风波。</p><p class="ql-block">三是创作了洪山调这种艺术形式,开创了军旅文艺服务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苗贲皇用三弦自弹自唱,为将士们祝贺胜利、鼓舞斗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遂组织一帮艺人在军中专门演唱。起初,该艺术服务于军旅之中,随着将士的解甲归田,逐渐由军队传入民间,很快被盲人们所掌握,通过代代艺人的言传口授,一直沿传至今。所以说,洪山调这种古老、独特稀有的说唱曲种,诞生于苗氏始祖的发祥地——济源苗地。洪山调在战国时期达到迅速发展,两汉时期形成规模,唐、宋、元、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迄今已两千五百余年。</p><p class="ql-block"> 四、楹联佐证</p><p class="ql-block"> “胚胎由楚晋为王者师为伯者佐 发达在元明以爵则子以官则郎 ”系济源勋掌苗氏二十一世裔孙、清光绪丁酉科拔贡苗令图为勋掌苗氏宗祠照壁题写的楹联。上联溯“苗凤花方”苗姓的根,下联探古城勋掌苗姓的源。语辞浅白,情真意切,句法相似,平仄协调,对仗工整,浑然天成,追远耀祖,光前裕后。(图9 勋掌苗氏宗祠苗令图拔贡撰照壁石刻楹联)楹联译文:我苗氏的祖先最初在商朝末年的楚国做过王的老师,春秋时期在晋国当过伯(霸)主的佐臣,爵位是子;元朝和明朝是勋掌苗氏家族史上最为兴旺发达时期,在朝中官级是郎官。</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南方之国曰楚,芈(音米)姓,子爵。出自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桀,灭之。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墟,(即彭城)为商伯,商末始亡。四曰会人,妊姓,封于郑墟。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墟。六曰季连,芈姓,乃季连之苗裔。有名鬻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后世以熊为氏。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得鬻熊之曾孙熊绎,封于荆蛮,胙(赐与;分封)以子男之田,都于丹阳。(在荆州枝江县,非吴之丹阳也。)五传至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僭(jian,超越本分,过分,旧时指下级冒用上级的名义或器物等)号称王。(熊渠便已称王。)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侵伐,去王号不敢称。又八传至于熊仪,是为若敖。又再传至熊珣(音舜。)是为蚡冒。蚡冒卒,其弟熊通弑蚡冒之子而自立。熊通强暴好战,有僭号称王之志,见诸侯拥戴周,朝聘不绝,以此犹怀观望。及周桓王兵败于郑,熊通益无忌惮,僭谋遂决。经与随结盟、伐随,让随侯请王室以王号假楚。桓王不许。熊通闻之,怒曰:“吾先人熊鬻有辅导二王(谓文、武)之劳,仅封微国,远在荆山。今地辟民众,蛮夷莫不臣服,而王不加位,是无赏也。郑人射王肩,而王不能讨,是无罚也。无赏无罚,何以为王!且王号,我先君熊渠之所自称也。孤亦光复旧号,安用周为!”遂即中军自立为楚武王,与随人结盟而去。汉东诸国各遣使称贺。桓王虽怒楚,无如之何。自此周室愈弱,而楚益无厌。熊通卒,传子熊赀,迁都于郢。这就是‘胚胎由楚为王者师’的出处。</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的《史记》卷四十《楚世家第十》记载:“九年,(公元前605年)相若敖氏,人或谗之王,恐诛,反攻王,王击若敖氏之族。”据考证,楚令尹斗越椒自庄王分其政权,心怀怨望,嫌隙已成。自恃才勇无双,且先世功劳,人民信服,久有谋叛之意。常言:“楚国人才,惟司马伯嬴(指蒍贾。)一人,馀不足数也!”庄王伐陆浑时,亦虑越椒有变,特留蒍贾在国。越椒见庄王统兵出征,遂决意作乱。欲尽发本族之众,斗克(斗般子)不从,杀之,遂袭杀司马蒍贾。贾子敖,扶其母奔于梦泽以避难。越椒出屯蒸野之地,欲邀截庄王归路。庄王闻变,兼程而行,将及漳噬,(即古沔阳。)越椒引兵来拒,军威甚壮。越椒贯弓挺戟,在本阵往来驰骤。楚兵望之,皆有惧色。庄王曰:“斗氏世有功勋于楚,宁伯棼负寡人,寡人不负伯棼也!”乃使大夫苏从造越椒之营,与之讲和,赦其擅杀司马之罪,且许以王子为质。越椒曰:“吾耻为令尹耳,非望赦也。能战则来!”苏从再三谕之,不听。苏从去后,越椒命军士击鼓前进。庄王问诸将:“何人可退越椒?”大将乐伯应声而出。越椒之子斗贲皇便接住厮杀。潘旭见乐伯战贲皇不下,即忙驱车出阵。越椒之从弟斗旗亦驱车应之。庄王在戎辂之上亲自执枹(音孚),鸣鼓督战。越椒远远望见,飞车直奔庄王,弯着劲弓,一箭射来。那枝箭直飞过车辕,刚刚中在鼓架之上,吓得庄王连鼓槌都掉下车来。庄王急教避箭,左右各将大笠前遮。越椒又复一箭,恰好把左笠射个对穿。庄王且教回车,鸣金收兵。越椒奋勇赶来,却得右军大将公子侧、左军大将公子婴齐,两军一齐杀到,越椒方退。乐伯、潘旭闻金声,亦弃阵而回。楚军颇有损折,退至皇浒(楚地)下寨。取越椒箭视之,其长半倍于他箭,鹳翎为羽,豹齿为镞,锋利非常。左右传观,无不吐舌。至夜,庄王自出巡营,闻营中军卒,三三五五相聚,都说:“斗令尹神箭可畏,难以取胜。”庄王乃使人谬言于众曰:“昔先君文王之世,闻戎蛮造箭最利,使人问之,戎蛮乃献箭样二枝,名“透骨风’,藏于太庙,为越椒所窃得。今尽于两射矣,不必虑也。明日当破之。”众心始定。庄王乃下令退兵随国,扬言:“欲起汉东诸国之众,以讨斗氏。”苏从曰:“强敌在前,一退必为所乘,王失计矣!”公子侧曰:“此王之谬言耳。吾等入见,必别有处分。”乃与公子婴齐夜见庄王。庄王曰:“越椒势锐,可计取,不可力敌也。”分付二将如此恁般,埋伏预备。二将领计去了。</p><p class="ql-block"> 次早,鸡鸣,庄王引大军退走。越椒探听得实,率众来追。楚军兼程疾走,已过竟陵(今景陵县。)而北。越椒一日一夜行二百余里,至清河桥(在景陵)。楚军在桥北晨炊,望见追兵来到,弃其釜爨而遁。越椒令曰:“擒了楚王,方许朝餐。”众人劳困之后,又忍着饥饿,勉强前进,追及后队潘尥之军。潘尥立于车中,谓越椒曰:“吾子志在取王,何不速驰?”越椒信为好语,乃舍潘尥。前驰六十里,至清河遇楚将熊负羁,问:“楚王安在?”负羁曰:“王尚未至也。”越椒心疑,谓负羁曰:“子肯为我伺王,如得国,当与子分治。”负羁曰:“吾观子众饥困,且饱食,乃可战。”越椒以为然,乃停车治爨(cuan,烧火做饭)。爨尚未熟,只见公子侧、公子婴齐两路军杀到。越椒之军不能复战,只得南走。回至清河桥,桥已拆断。原来楚庄王亲自引兵,伏于桥之左右,只等越椒过去,便将桥梁拆断,绝其归路。越椒大惊,分付左右测水深浅,欲为渡河之计。只听隔河一声炮响,楚军于河畔大叫:“乐伯在此,越椒速速下马受缚!”越椒大怒,命隔河放箭。乐伯军中有一小校,精于射艺,姓养名繇基,军中称为神箭。养叔(叔字)自请于乐伯,愿为越椒较射。乃立于河口,大叫曰:“河阔如此,箭何能及?闻令尹善射,吾当与比较高低,可立于桥堵之上,各射三矢,死生听命!”越椒问曰:“汝何人也?”应曰:“吾乃乐将军部下小将养繇基也。”越椒欺其无名,乃曰:“汝要与我比箭,须让我先射三矢。”养繇基曰:“莫说三矢,就射百矢,吾何惧哉!躲闪的不算好汉!”乃各约住后队,分立于桥堵之南北。越椒挽弓先发一箭,恨不得将养繇基连头带脑射下河来。谁知忙者不会,会者不忙,养繇基见箭来,将弓梢一拨,那箭早落在水中,高叫:“快射!快射!”越椒又将第二箭搭上弓弦,看得亲切,飕的发来。养繇基将身一蹲,那枝箭从头而过。越椒叫曰:“你说不许躲闪,如何蹲身躲箭?非丈夫也!”繇基答曰:“你还有一箭,吾今不躲。你若这箭不中,须还我射来。”越椒想道:“你若不躲闪,这枝箭管情射着。”便取第三枝箭,端端正正的射去,叫声:“着了!”养繇基两脚站定,并不转动,箭到之时,张开大口,刚刚的将箭镞咬住。越椒三箭都不中,心下早已着慌,只是大丈夫出言在前,不好失信,乃叫道:“让你也射三箭,若射不着,还当我射。”养繇基笑曰:“要三箭方射着你,便是初学了。我只须一箭,管叫你性命遭于我手!”越椒曰:“你口出大言,必有些本事,好歹由你射来。”心下想道:“哪里一箭便射得正中?若一箭不中,我便喝住他。”大着胆由他射去。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那时养繇基取箭在手,叫一声:“令尹看射!”虚把弓拽一拽,却不曾放箭。越椒听得弓弦响,只说箭来,将身往左一闪。养繇基曰:“箭还在我手,不曾上弓。讲过‘躲闪的,不算好汉’,你如何又闪去?”越椒曰:“怕人躲闪的,也不算会射。”繇基又虚把弓弦拽响,越椒又往右一闪。养繇基乘他那一闪时,接手放一箭来。斗越椒不知箭到,躲闪不迭,这箭直贯其脑。可怜好个斗越椒,做了楚国数年令尹,今日死于小将养繇基的一箭之下。髯仙有诗云:“人心知足最为良,令尹贪心又想王。神箭将军聊试技,越椒已在隔桥亡。”斗家军已自饥困,看见主将中箭,慌得四散奔走。楚将公子侧、公子婴齐分路追逐,杀得尸同山积,血染河红。楚庄王打败斗越椒之后,立马将若敖氏一族,无论大小,全部斩首。斗越椒的儿子斗贲皇突出重围,逃奔晋国,晋公把苗地封给他,他也从此改为苗贲皇。苗贲皇后来成为晋国的主要将领和谋士,并在鄢陵大战中,帮助晋国大败楚国,楚君受伤,子反为此而死,军队一蹶不振,郑国背叛,吴国兴起,楚国失去诸侯。此即‘为伯者佐’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五、苗姓典故</p><p class="ql-block"> 斗越椒死后,家族受到株连,年轻的儿子贲皇恐祸及己,遂亡命晋国。晋待他礼遇有加,并令其食采于苗地(今克井勋掌一带),其后以邑为姓。对苗地,史料曾这样记载和描述其地理环境,土壤肥沃,适宜耕种,有对联曰:“草长莺飞风景好,田肥禾茂人财兴”。</p><p class="ql-block"> 春秋初年,楚国有熊氏、若敖氏、屈氏三个强大的同姓家族,其中以若敖氏势力最雄厚,包括斗氏、成氏两个分支。苗氏始祖苗贲皇,是楚国国君熊鄂之来孙。其父斗越椒,祖父斗子良,曾祖父斗伯比,高祖父熊仪,高曾祖父熊鄂,是楚国国君。熊仪即君位,死后葬在若地,号称若敖。若敖在郧国(古国名,今湖北沔阳县一带。)。熊仪之子斗伯比以若敖为氏,后因别封斗邑,故亦称姓斗。若敖氏是楚国政权中最早显贵的家族,自楚武王至楚庄王的十一个令尹中,出自若敖氏家族中的便有八位。除令尹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官职司马也主要由若敖氏家族成员担任。这一时期,楚国王室依靠若敖氏家族形成了贵族政体,在这一政权统治下,楚国由一个小国迅速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春秋五霸之一。</p><p class="ql-block"> 至楚庄王时,斗氏已成为王族远支,仍为楚国根深蒂固的第一豪族。因若敖氏长期把持了楚国的政治、军事大权,族权的强大逐渐引起了王权的猜忌和不安。楚庄王即位后,虽然表面上不发放号令,听从若敖氏治理朝政,暗地里却在伺机削弱和消灭这个强大的家族势力。适逢若敖氏家族的令尹子玉在城濮之战中兵败自杀和子西与子家阴谋弑君篡位不成,反被诛杀,若敖氏家族元气大伤,与楚王室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楚庄王抓住这一机会,一方面用子越为令尹,同时又任命蒍氏家族的蒍贾为司马,掌管军权,使若敖氏与蒍氏平分政权,对执政的若敖氏家族进行牵制。时任令尹的斗越椒武艺绝伦,长于布阵,无书不精,无物不晓,每言必中,算无遗策,在楚国为令尹二十多年。因与庄王政见不同,预测有灭族之灾,发动了若敖氏兵变,被庄王平息,合族被杀。斗越椒之子斗贲皇杀出重围,投奔晋国。晋国当时是晋成公主政,他是一个有作为、有眼光的国君,对贲皇的到来以礼相待,封贲皇为大夫,让他成为晋国的主要谋士,并把晋国的苗地封给了贲皇,食之苗邑。《辞海》对苗字的解释:苗:......(6)古邑名,春秋时晋地,今在济源西。斗贲皇治苗地,政卓著,民呼之苗公,贲皇改称苗贲皇,后世子孙称苗姓。近年发现的元代龙翔宫高道苗道一碑云:“按姓纂,楚大夫伯棼之子贲皇奔晋,晋封之苗,因以为氏。”</p><p class="ql-block"> (一)楚材晋用 公元前575年,晋楚在鄢陵展开大战,楚共王亲督中军,楚军势盛,晋军将士均怀恐惧之心。晋厉公左右的将士都说:“楚国最出色的武士都在中军,而且人数众多,不可抵挡。”苗贲皇向晋厉公献计曰:楚国的精锐部队只不过是中军里那些楚王的亲兵罢了。请分出一些精兵来攻击赵国的左右两军,再集中三军攻打楚王的亲兵,一定能把它们打得大败。晋厉公卜筮问吉凶,卜官说:“大吉。得的是‘复’卦,卦辞说:‘南国窘迫,用箭射它的国王,射中他的眼睛。’国家窘迫,国君受伤,不打败仗还会有什么呢?”晋厉公听从了贲皇的话,以栾书、范士燮分领中军,引诱楚军的左、右军来进攻,再出动上、下、中军合力将其击败。接着集中上、下、新军和中军,以优势兵力猛攻楚军的精锐中军。战斗中,晋国大夫魏奇奋勇作战,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晋军不但俘获了楚国公子伐,还差点抓住楚共王。楚国经此次大败后,开始走下坡路,势力渐弱,盛世被搅得乌烟瘴气。楚国老迈不堪的前令尹虞丘子在淮水河题诗一首:问鼎中原一时强,不复盛世思楚庄。晋室鄢陵奏大捷,楚才晋用苗贲皇。晋军的胜利使得晋国重整霸业。晋厉公对贲皇更加器重,封为佐政。贲皇尽职尽责,成为晋国八大良臣之一。(二)舔犊情深 典出《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舔犊之爱”喻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历史上苗姓氏族中也有一段佳话。给事中苗粲身患中风,话都说不出来,他的儿子苗缵正赶上要参加进士考试,那时进士考试此乃人生一件大事,一年一度,苗粲虽口不能言,但心里却殷切的希望儿子能够考中进士。考试的前一天,苗粲的病情加重,苗缵既想去参加考试又担心父亲的病情随时会有不测,到时自己如果不在身边那就是不孝,将会留下终身的遗憾。于是就在纸上写下了请示,询问父亲是否允许自己去考场,当时苗粲勉强能够拿起笔,只能写出最简单的字,看了儿子递过的那张写有文字的纸,他握住笔颤颤悠悠地写下一个字,这个字只有两画,但意思表达的十分清楚,那就是“入”字。得到父亲的许可后,苗缵即赴考场,而且是一举中第。苗粲子缵应举,而粲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临试,又疾亟。缵乃为状,请许入试否?粲犹能把笔,淡墨为书曰:入入!其父子之情真切如此。其年,缵及第(出《嘉语录》)。</p><p class="ql-block">六、繁衍播迁</p><p class="ql-block"> 经过长期的繁衍播迁,苗姓后裔子孙北越王屋山和太行山,南渡黄河、长江,足迹遍布了四面八方。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公室。在三家分晋后,形成了战国七雄的格局。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西、东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䜣,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战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兰州一代。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南宋末,山西析城冶方里(今晋城市阳城县东冶镇)有一支苗姓迁回到了苗姓故里济源勋掌定居。元末明初,战乱不断,苗姓族人被迫分成七支向外迁徙:一支迁汴京;一支迁江苏沛县;一支迁山东;一支迁夏邑;一支迁安徽;两支迁山西。明朝时期,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广东、福建、四川、云南、山东、贵州、甘肃、江苏、陕西、和广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繁衍于全国的苗姓崭露头角,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清中叶以后,伴随闯关东的风潮,有冀鲁豫地之苗姓入迁东三省。如今,苗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甘肃、河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苗姓约占全国汉族苗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二。</p><p class="ql-block">七、郡望堂号</p><p class="ql-block"> 苗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如下郡望:1、上党郡,秦时所置,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北),西汉移治今山西长治西;2、济阴郡,汉为定陶国,后置郡,治所在今山东定陶;3、东阳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吴所置,治所在长山(今浙江金华),南朝陈改称金华。</p><p class="ql-block"> 堂号依次为上党(惠化堂)、济阴、东阳等。</p> <p class="ql-block">八、名人精粹</p><p class="ql-block">苗海潮:下邳(今江苏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六一三年聚众起义,不久并入杜伏威部,抗击隋军于江淮一带。后降唐。</p><p class="ql-block">苗晋卿:潞州壶关(今属山西)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玄宗逃亡入蜀后,被肃宗拜为左相。唐军还师国都后,封为韩国公。代宗时,吐蕃曾占领京都,其被胁迫而闭口不言。</p><p class="ql-block">苗丕:苗晋卿子,历任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郎中,官终河南少尹。</p><p class="ql-block">苗蕃:潞州壶关人,唐代大臣,进士出身。累官至太原府参军。</p><p class="ql-block">苗愔:潞州壶关人,进士出身,苗蕃长子,唐代大臣。娶宰相牛僧孺之女,官至户部郎中。</p><p class="ql-block">苗恪:潞州壶关人,进士出身,苗蕃次子,唐代大臣。历官洛阳令、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后出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p><p class="ql-block">苗训: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初大臣。善天文占候术,曾于营中预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宋初,累官至检校、工部尚书。</p><p class="ql-block">苗贵妃:开封人,宋仁宗妃。以容德入侍仁宗,封仁寿郡君,拜才人、昭容,进德妃。因善待儿时的英宗,在英宗即位后,诏拜贵妃。</p><p class="ql-block">苗授: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北宋将领。以荫补官,在攻打羌、西夏等战役中,屡立战功,累迁武泰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后以保康节度使知潞州。</p><p class="ql-block">苗履: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苗授子,宋将。累官至天武都指挥使。</p><p class="ql-block">苗傅:上党人,南宋将领。累官至统制官。后与刘正彦发动叛乱,逼高宗让位于太子,被勤王之师击败,并被俘杀。 </p><p class="ql-block">苗再成:南宋官吏,著名的“抗元三杰”之一。历任真州安抚使、濠州团练使、真州知州。宋德祐元年,苗再成与文天祥率军镇守真州。后元军猛攻真州,苗再成发誓说:“我苗再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后城池为元军攻陷,苗再成被俘,不屈而被杀。</p><p class="ql-block">苗道润:金朝大臣。因河北屡遭蒙古军蹂躏,他结寨自保,被推为义军队长。金授以同知、节度使司。后升任中都(今北京)经略使。因与其它节度使发生内讧,而被袭杀。</p><p class="ql-block">苗 畅:河南济源勋掌村人,字通甫,元授通议大夫,同知,怀庆路总管府事。</p><p class="ql-block">苗世荣:河南济源勋掌村人,苗畅长子。至正元年征为奉议大夫,大都左巡警院使,徽州路总管府事,骁骑尉。(武职)</p><p class="ql-block">苗大本:河南济源勋掌村人,苗畅四子。洪武初举人材,由探花郎仕至兵部郎中。(荐举)</p><p class="ql-block">苗道一:河南济源龙翔宫道士,一日闻洞明祁真人住云州金阁山,遂往,依之。洞明以秘密授且曰:“汝缘在此,将大振无风,恢宏祖道!”后世祖褒封为凝和持正赞元翊运真君。(仙释)</p><p class="ql-block">苗 衷:凤阳府定远(今属安徽)人,明代大臣。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有《史阁纪闻》《归回录》《雪窝稿》。</p><p class="ql-block">苗朝阳:山西河曲人,明代官吏。万历五年进士。历任新蔡、杞县知县,以廉能称。升兵科给事中,官至太仆少卿。</p><p class="ql-block">苗东晓:河南济源市勋掌村人,号光宇,生于万历二十四年二月,卒于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操弓挟矢,有百步穿杨之手,披坚执锐,有万夫不当之威。至崇祯三年,寇贼猖獗,河北一带骚动不宁,公输赀财,简练士卒,辅监院王公,招抚征勤。智能杀敌,勇能赴关,每战每捷。不逾月,而行山之南,行山之西,拱手降服,翕然向化,其弘功钜绩,难以枚举。道院奏敕公上旌奖,授以游击之职,敕授奋武郎,追封文郎。</p><p class="ql-block">苗天印:河南济源市勋掌村人,东晓子,举人。《怀庆府志》乾隆五十四年点校本载:苗天印,彰德卫千总。</p><p class="ql-block">苗笃生:河南济源市勋掌村人,天印子。《怀庆府志》乾隆五十四年点校本卷二十八选举志载:岁贡苗笃生荥泽训导。</p><p class="ql-block">苗尔嗣:河南济源市北樊村人,顺治年间重修《怀庆府志》校正人。《怀庆府志》乾隆五十四年点校本载:苗尔嗣,济源人。</p><p class="ql-block">苗文蔚:河南济源市克井镇北樊村人,清顺治丙戊科举人。</p><p class="ql-block">苗垂芳:河南济源市克井镇勋掌村人,考授州同。(《济源县志·例贡》)。</p><p class="ql-block">苗国综:清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二年武状元,授头等侍卫。官至天津镇总兵。</p><p class="ql-block">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秀才出身,原为塾师。1856年,在乡举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后势力日盛,裁留两淮钱粮税收及厘金,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割据称雄。次年,投靠清将胜保,后又随袁甲三在宿州等地围攻捻军、官至道员。1860年,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将翁同书、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军驱逐安徽。1861年举兵抗清,被太平天国封为奏王,1862年暗中降清,诱捕英王陈玉成献胜保。旋又举兵反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后,为部下所杀。</p><p class="ql-block">苗同文:豹名老豹。拳勇迈众,堪称奇男。民国预编《济源县志》本记(人物忠节):苗公同文,治西北勋掌村人。拳勇迈众,同门友与公技相埒者只二人。同治六年冬,捻匪自西来,众号十万。一旅约千人,向西北方抢掠,将至该村。村众议,出御之,共推此三人。于是,公偕二人,各持予,鼎峙而行,入贼垒,与之战。战移时,二人谓公曰:“寡不敌众,恐难取胜,不如退?”公曰:“战不胜,有死而己,焉能旋进旋退,贻我乡人笑!”二人竟退入里闬,遥作壁上,观公独与战。不意,背后贼潜入巷中,歼厥首而死。贼犹以杖击其颅,曰:“好个奇男子,可惜哉!”清同治六年旌表,位县忠义祠第十一位。</p><p class="ql-block">苗鸿宾:河南济源市勋掌村人,光绪癸己(1893年)武举。</p><p class="ql-block">苗令图:(1871——1924)河南济源市勋掌村人。幼少与闫和苗令庚启蒙受教于乡塾名儒教育家苗耘庵先生。青年入县城深读,师事前清贡生赵玉书先生。光绪丁酉(1897)年赴京应试,拔为贡生。循制返乡祀祖,彰仪皇恩:苗老坟最大柏树上固位升旗、家门旁立旗杆、村东南高埠处建魁星阁。曾任安徽宿松县法审、直隶州州判,为官清廉,光明正大。一生作书豪富,多佚失,现仅存为勋掌苗氏宗祠照壁题写的楹联,为其恩师写的《增广生员耘庵苗老夫子教泽碑》,为南樊杨御使墓写的《前明矿务御使杨石山神道碑》,为勋掌村苗氏族长苗合印写的《清学士字西全苗公碑》,为灵山牛兰亭之父写的《牛公墓志》,为勋掌王家写的《王氏宗谱》等书法作品,刚劲有力,为书法家所称道。</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初冬的济源,阳光明媚,金菊飘香。来自全国各地的苗姓宗亲齐聚苗姓人文始祖贲皇受封地,共商华夏苗姓联谱大计。这是新时代苗姓家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苗姓始祖苗贲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11月9日至11日在济源召开</b></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报到、预备会)扫码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宗亲们步入会场。</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欢迎晚宴)<span style="font-size:18px;">扫码看</span>视频</p> <p>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11月10上午,在济源东方建国饭店三楼会议室进行。</p> <p class="ql-block">左起: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 法,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聚文,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书记侯士军,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牛西江</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到会祝贺!</b></p> <p class="ql-block">苗哲主持会议</p><p class="ql-block"> 济源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核心区域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上曾是诸侯建国的名邑,得姓授氏众多。当时西周的三公和苗姓封地就在济源,即召公、毛公、苗亭。苗姓至春秋得姓以来,子孙繁衍,瓞绵椒实,播迁四方。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苗姓文化发展到今天也面临危机,而这个危机的背后是记忆、传统和文化的紊乱以及丧失,所以说源流追溯和联谱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而也就有了今天的 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的举办。</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宣布 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正式开始。</p><p class="ql-block">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五项:</p><p class="ql-block">第一项:首先请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致辞。</p><p class="ql-block">会议进行第二项:大会交流发言(请大家鼓掌)</p><p class="ql-block">1、华夏苗姓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爱民(沛县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2、河南许昌区域神垕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禹州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3、江苏徐州惠化堂副会长苗生志(东海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4、怀泽堂家族长兼副会长苗文贵发言并宣读连云港区域副会长、家谱主编苗春景(东海支系)的贺信。</p><p class="ql-block">5、江苏连云港区域副会长苗建武(东海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6、湖南怀化区域会长苗志平(怀化、义乌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7、山西笃庆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振旺(宋村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8、山东怀泽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福信(菏泽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9、山东怀泽堂名誉会长苗安洲(菏泽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10、全国宗亲理事会副会长、秘书长苗成杰发言。</p><p class="ql-block">11、河南神垕宗亲理事会秘书长苗国河发言。</p><p class="ql-block">12、笃庆堂秘书长苗润斌发言。</p><p class="ql-block">13、山西河曲训祖文化研讨会会长苗长大(河曲、内蒙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用掌声对各位宗亲的精彩发言表示谢意。谢谢你们。</p> <p class="ql-block">2020 '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流程主持词</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同志们:</p><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深秋冬至,硕果累累。这是一个带来诗意、带来遐想、带来憧憬、更带来希望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里,我们相聚在王屋山下济水河畔,参加 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p><p class="ql-block">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本次大会的来宾、宗亲和媒体单位。他们是:</p><p class="ql-block">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书记侯士军。</p><p class="ql-block">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发。</p><p class="ql-block">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牛西江。</p><p class="ql-block">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原聚文。</p><p class="ql-block">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爱民。</p><p class="ql-block">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秘书长苗成杰。</p><p class="ql-block">惠化堂副会长苗生志。</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福信。</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名誉会长苗安州。</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家族长苗文贵。</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副会长兼秘书长苗庆三。</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副会长苗贵忠。</p><p class="ql-block">怀泽堂副会长苗德波。</p><p class="ql-block">神垕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p><p class="ql-block">神垕宗亲理事会秘书长苗国河。</p><p class="ql-block">笃庆堂会长苗振旺。</p><p class="ql-block">笃庆堂理事苗丰育。</p><p class="ql-block">笃庆堂秘书长苗润斌。</p><p class="ql-block">笃庆堂副秘书长苗长祥。</p><p class="ql-block">笃庆堂理事苗丰有。</p><p class="ql-block">笃庆堂理事苗丰乐。</p><p class="ql-block">笃庆堂理事苗丰雪。</p><p class="ql-block">训祖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长大。</p><p class="ql-block">河曲旧县苗氏后裔理事会副会长苗根焕。</p><p class="ql-block">连云港区副会长苗建武。</p><p class="ql-block">连云港区副会长、秘书长苗少昌。</p><p class="ql-block">连云港区副会长、家谱主编、湖南怀化区域会长苗志平。</p><p class="ql-block">怀化顾问苗志求。</p><p class="ql-block">正源堂顾问苗田军。</p><p class="ql-block">正源堂首届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副会长苗晓云。</p><p class="ql-block">正源堂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苗哲。</p><p class="ql-block">正源堂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p><p class="ql-block">正源堂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苗步超。</p><p class="ql-block">正源堂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苗德忠。</p><p class="ql-block">正源堂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苗泽慧。</p><p class="ql-block"> 出席今天会议的媒体单位有:大河报记者崔峰、邓燕飞。大河文学网总编常城。</p><p class="ql-block">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一)扫码看视频</p> <p><b style="font-size: 20px;">勋掌苗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二)扫码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诚邀华夏苗姓宗亲寻根济源</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苗金钟 在2020ˊ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上的致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大家早上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初冬的济源,阳光明媚,金菊飘香。来自全国各地的苗姓宗亲齐聚苗姓人文始祖贲皇受封地,共商华夏苗姓联谱大计。这是新时代苗姓家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及老根苗全体家人,向各位宗亲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原发地。夏朝时曾作为都城称“原”,秦置轵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设济源县,距今已有1424年的历史。1988年撤县建市,1997年实行省直管体制,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3.3万,是中原城市群14个核心发展区城市之一,2017年3月被确定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称号。贲皇故里,愚公家乡,热忱欢迎苗氏宗亲荣归故土,衣锦还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华夏苗姓,胚胎在楚晋,发达在元明,世居太行之阳,久固济水之滨,向享名门,历为望族,累代簪缨甚盛,恩荣衣紫腰金。苗姓延绵两千六百余载,世代传承的家族文化激发起我们内心深处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积淀了苗氏家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苗姓文化最独特的信仰标志,是我们家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苗氏家族文化灿烂,群星闪耀,姓氏文化研究爱好者和支持者层出不穷。这次苗姓联谱恳谈会由苗爱民、苗文贵、苗田军等热心苗姓文化研究的家人倡议发起。旨在连血脉、寻根祖、接郡望、联族谱。通过联谱实现昭穆有序,瓜瓞绵绵,不断增近宗族感情,构建亲情纽带。济源姓氏文化研究会,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对此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组委会,多次召开专题会安排布置,指派副会长苗步超,苗德忠具体负责,秘书长苗泽慧负责对接联络。苗步超深夜研读宗谱,先后与勋掌双峰、后沟河、金水、古泉、勋新、闫和、南樊、北樊等村的族人联系,对谱系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到宗祠查看碑记,确保世系准确。苗德忠不辞辛劳,三下洛阳,名誉会长苗哲对联谱极为重视,一再强调要认真、认真、再认真,不能因一丝一毫的疏忽,给联谱工作带来遗憾。在此基础上,审慎提出了“济源世系对接表“。在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向为此次恳谈会无私奉献的宗亲表示诚挚的谢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各位宗亲: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姓氏是民族的血脉,富含厚重的历史内涵,极具深远的传承价值,我坚信:有我们在坐的一大批有正知、正见、正能量的宗亲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一代又一代为家族的福祉而忘我奋斗的各届精英和社会名流,我们实现全国联谱,振兴苗氏家族的目标一定能实现!最后,衷心希望全国苗姓宗亲利用恳谈会取得的成果,把苗姓文化研究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苗氏家族生生不息、世代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预祝2020ˊ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圆满成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2020年11月10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爱民(沛县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坐的各位宗亲、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秋收刚过,初冬时节,我们从全国各地相聚苗氏得姓之地济源,共同探考我们的苗姓得姓文化,非常高兴为此一圆二千六百多年先祖贲皇及子孙之愿,以报列祖列宗福荫福报,从而大到传承我苗姓家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国苗氏宗亲理事会向光临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与宗亲表示衷心地感谢。谢谢你们。</p><p class="ql-block"> 自2016年首届华夏苗氏宗亲恳谈会徐州会议召开至今已四年多时间,期间我们组织召开全国性会议已达四次,并适时成立了全国“训”祖文化研讨会。领导班子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并为之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至2020年8月许昌神垕联谱成功。四年多来通过不懈地努力,踏实走访考证,训祖后裔大“惠化堂”族众己理清辈份达二十万余众。</p><p class="ql-block"> 在以后的苗氏宗亲联谊联谱中,我希望全国的苗氏宗亲能够一如既往地本着求同存异、包容大度之心,同心同力,小步快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稳步前进,从而实现我们苗氏宗族宗亲全国一谱之宏愿。</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衷心地感谢今天到会的各位领导与宗亲的辛勤付出,感谢济源宗亲的热情周到的招待。</p><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此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苗爱民 </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三)扫码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河南许昌区域神垕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禹州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代表,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时值金秋,丹桂飘香,硕果累累,惠风和畅。2020年“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今天在济源隆重召开了!</p><p class="ql-block"> 本联会由苗爱民、苗文贵、苗田军等宗亲倡议发起,由济源宗亲理事会会长苗金钟等宗亲承办。你们为吾姓联谱忘我工作,辛勤付出,在这里说一声,你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这次联谱,是我们家族的一次盛会,一次追根溯源的联谱会,是一次苗姓团结、团聚的大会......</p><p class="ql-block"> 济源是咱苗姓最初的发源地,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夏朝的古都,人文历史厚重。</p><p class="ql-block"> 寻根亲、连血脉,依王屋、饮济水,记统绪、分支系。饮水思源,不忘先祖,缅怀祖先,创业之艰辛。继承先人优良家风,使本族更加兴旺发达,繁荣昌盛,最终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苗姓联谱,愿大家共同努力,为之奋斗!</p><p class="ql-block">此祝华夏苗姓联谱大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许昌苗氏宗亲理事会</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 苗水</p> <p class="ql-block">2020'华夏苗姓联谱新世系辈次对应表</p><p class="ql-block">发 16成 26发 18 </p><p class="ql-block"> 元 16广 17大 27得 19 </p><p class="ql-block"> 中 17 坦 18允 18聪 28恒 20 </p><p class="ql-block"> 善 18 钦 19振 19明 29清 21 </p><p class="ql-block"> 恒 19 清 20厚 20贤 30 厚 30文 16润 16凤 17瑞 22 </p><p class="ql-block"> 松 20 祖 21德 21叨(韬)31 德 31宪 17招 17怀 18既 23 </p><p class="ql-block"> 昌 21 德 22培 22全 32 培 32继 18德 18宗 19田 24 </p><p class="ql-block"> 九支系对接红线<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宝 22, 宗 23,成 23,志(智)33 ,成 33,福 19,中 19,和 20,道 25 世(济源)。</span></p><p class="ql-block"> 东 23 功 24宪 24慧(厚)34 宪 34宗 20一 20平 21至 26 </p><p class="ql-block"> 文 24 懋 25绪 25俊 35 绪 35雨 21青 21檏 22公 27 </p><p class="ql-block"> 武 25 贤 26忠 36 志 36润 22泽 22厚 23富 28 </p><p class="ql-block"> 大 26 孙 27存 27良 37 存 37兆 23悦 23真 24禄 29 </p><p class="ql-block"> 同 27 圣 28建 28才 38 建 38禾 24长 24诚 25祥 30 </p><p class="ql-block"> 昭 28 子 29树 29振 39 树 39丰 25生 25勋 26祯 31 </p><p class="ql-block"> 彰 29 兴 30立 30家 40 立 40繁 26繁 26业 27仁 32 </p><p class="ql-block"> 和 30 乘 31长 31邦 41 长 41衍 27衍 2728义 33 </p><p class="ql-block"> 明 31 时 32发 32德 42 发 42望 28望 2829礼 34 </p><p class="ql-block"> 志 32 徴 33瑞 33恩 43 瑞 43国 29国 2930智 35 </p><p class="ql-block"> 行 33 雅 34锦 34泽 44 锦 44卿 30卿 30元 36 </p><p class="ql-block"> 龙 34 品 35玉 35永 45 玉 45行 37 </p><p class="ql-block"> 鹏 35 茂 36家 36常 46 家 46利 38 </p><p class="ql-block"> 谦 36 世 37声 37祖 47 声 47争 39 </p> <p class="ql-block">苗姓联谱九支系代表签字</p><p class="ql-block"> 单位及代表姓名签字 </p><p class="ql-block">华夏苗氏训祖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长大 </p><p class="ql-block">河南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 </p><p class="ql-block">苗氏惠化堂徐州支系理事会副会长苗生志 </p><p class="ql-block">江苏连云港区域副会长苗建武 </p><p class="ql-block">湖南怀化区域会长苗志平 </p><p class="ql-block">山西笃庆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振旺 </p><p class="ql-block">山东怀泽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福信 </p><p class="ql-block">山西省河曲县旧县苗氏后裔理事会副会长苗根焕山西、内蒙、陕西区域 </p><p class="ql-block">东阳郡义乌支系理事会会长苗宗龙 </p><p class="ql-block">河南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许昌区域苗姓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秘书长苗国河,向苗姓发源地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敬赠苗姓始祖贲皇钧瓷造像一尊。</b></p> <p class="ql-block">会议进行第三项:</p><p class="ql-block"> 由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会长,大宋官窑董事长苗水,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会长苗国河向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赠送苗姓人文始祖贲皇钧瓷造像。</p><p class="ql-block"> 由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苗金钟领诵《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然后,举行三鞠躬仪式:</p><p class="ql-block">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拜);</p><p class="ql-block">感恩历代先贤,给我慧命。(拜);</p><p class="ql-block">感恩贲皇始祖赐我苗姓(拜)。</p> <p class="ql-block">怀泽堂家族长苗文贵宗亲发言(扫码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山西苗姓笃庆堂苗润斌宗亲发言(扫码看视频)</p> <p>左起:苗水 苗金钟 苗爱民</p> <p class="ql-block">山西苗姓笃庆堂苗振旺宗亲发言。(扫码看视频)</p> <p class="ql-block">山东怀泽堂苗安洲宗亲发言(扫码看视频)</p> <p>左起:苗丰育 苗金钟</p> <p class="ql-block">江苏惠化堂苗成杰宗亲发言(扫码看视频)</p> <p>左起: 苗金钟 苗洪震</p> <p class="ql-block">读连云港区域副会长、家谱主编苗春景(东海支系)的贺信。</p><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好!</p><p class="ql-block"> 在爱民、文贵、田军等位吾族精英的策划下,“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于今天顺利召开了。此举乃吾族之大事。在此表示热烈地祝贺。</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籍是朐阳(今连云港东海县),手上有一册清代手抄本家谱,属“荣祖三支谱”,可能是丑地区罕见的家族资料。2013年到2015年我主编了一本支谱仅于大会交流。</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讲五个问题:</p><p class="ql-block">一、支持搭建和谐、稳定、健康的苗姓网络交流平台。各地设平台干事,代表所在地区传息发声。</p><p class="ql-block">二、编制科学的辈份用字。颜曾孔孟四家辈份一致,千载不乱,此为文化威严。吾族要做到这一点,可由相关人员编写,原则是:五行相生、数理吉祥。由初定到网上讨论再到编成,最后在平台上公示,各地执行。我想百年以后我姓起名用字就会基本统一了。</p><p class="ql-block">三、关于本族血统甄别问题。对此我有所研究(见表)于会交流,血统应该说是族人维护的,由于社会一些旧观会的影响破坏了血统的纯净。这是客观的,只有严守族规,方得清明。</p><p class="ql-block">四、关于记谱法问题。我考查了国内及台湾多姓氏记谱方法,认为:一是文字陈述法,这是最传统的真实的科学的记谱法,所包含的信息有:世次、名字、生卒、文化、从业、住址、配偶、子女、殇葬等,方便后人考证;二是表格序列法,是一种最简约的记谱法,雷同家谱中的世系表,只明示上下代传承关系。但台湾的列表决繁琐,应另当别论。我所提倡的是修谱的规范化,供大家参考。</p><p class="ql-block">五、关于我族联谱向题。对此我表积极态度。其现实意义是增进情感,促进民族自信与文化发展。无须讨论其科学性。若在态度上纠缠,联谱必将失败,本次大会又有何意义?大家知道,苗姓源于春耿战国,至今2700多年,自楚子贲皇到今天,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地域广大,缺少文字记载是客观的,我姓联谱能走到这一步实属不易,这证实了我族所具有的巨大凝聚力。大会能形成共识,大家贵在理解。</p><p class="ql-block">最后</p><p class="ql-block">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各位宗亲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苗春景</p><p class="ql-block"> 二0二0年十一月九日</p> <p class="ql-block"> 苗春景贺词</p><p class="ql-block">各位宗亲好!</p><p class="ql-block"> 首先,我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p><p class="ql-block"> 我是连云港市灌南县人,家里有一本家谱,是清代手抄本,退休后2013年起我先后四次去东海县,走访了运善、少昌等多位宗亲,搜集核对相关资料,进村调查本族人口信息,亲手编辑终于在2015年付梓(子)印刷,在本次大会上与各位交流。</p><p class="ql-block"> 华夏苗氏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分布地很广。在与会各位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全国联谱己形成重大成果,圆了全国苗氏家族的心愿,我表示坚决支持,并表示热烈祝贺!也大力支持这次恳谈会提出的“立足中国面向天下”的观点。进而完善苗姓文化,谱写苗氏华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济源是苗姓发源地,会议在会长金忠、泽慧等宗亲的精心安排下,在爱民文贵田军等宗亲的策划下,会议得以圆满成功!这必将在华夏氏族文化的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最后祝贺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苗春景</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36, 136, 136);">  苗春景老师是墨白书画社的会长,退休后,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友人一直致力于社区建设、关心下一代成长。苗老师表示:“书法是一种艺术、中国国粹,它可以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墨白书画社这一平台更好地为民服务,为书法爱好者搭建一个小平台,使众多老年居民老有所乐、老有所长。”</span></p> <p>左起:二、苗德忠 四、苗晓云</p> <p class="ql-block">山西河曲训祖文化研讨会会长苗长大(河曲、内蒙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在送走思乡忆亲九九重阳节不久,即将迎来祭祀先祖十一寒衣节之时,迁徙祖国各地的苗氏后裔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苗氏发源地——河南济源,参加由华夏苗氏宗亲研讨会会长苗爱民、山东怀泽堂家族长苗文贵、济源老根苗顾问苗田军等族人倡议发起,经济源苗氏文化研究会核心成员共同努力,本着“寻根祖,连血脉,接郡望,叙亲情;依王屋,饮济水,播五洲,传薪火”为宗旨召开的“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这是党的伟大,国家强盛的生动体现,这是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具体写照,这是谨终造远,铭记祖德的孝行壮举。这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恳谈会,必将为我苗氏全国联谱、世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条件。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全国各地各支前来参会代表对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前来参加恳谈会的济源市各级领导、《大河报》记者崔风、常城先生、济源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书记侯士军先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济源苗姓研究会名誉会长苗哲、老会长苗晓云、济源宗亲理事会会长苗金钟、常务副会长苗步超、副会长苗德忠、秘书长苗泽慧等宗亲对此次大会的精心组织、精心筹划、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物有报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饮水定当思源,为人不忘根本。敬祖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寻根问祖是人之天性。寻根问祖,敬祖孝亲,联谱恳谈,世系对接,不仅仅在于祈福祖先,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表明自己与祖先血脉相连,传承其祖德宗功,使其发扬广大,再创辉煌。近2700年前在楚国的“若敖之乱”中,楚国令尹子越(斗越椒)被杀,其子贲皇避祸奔晋。鄢陵等役,楚材晋用功著,晋封大夫,遂将苗邑封赠贲皇,食于苗邑,以邑为姓,定居济源。后“六卿擅权”,三家分晋,苗姓子孙为避战乱,先后北越王屋、太行等山,南渡黄河、长江等水,迁徙繁衍于祖国四方。虽因躲避战乱、生计所迫,背乡离井,迁居繁衍各地,但谁也无法忘记祖根之地,对于散居祖国天南海北,世界白山黑水的苗氏后裔子孙,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却无法冲淡心灵深处的归乡情、思根梦。驻足祖先之地,故土乡音,处处新鲜、声声亲切。血脉相连,灵感相通,同根共祖一脉承,手足情深血浓水。</p><p class="ql-block"> 我们苗氏家族立姓以来的近2700年,有过无数的辉煌,也经历了诸多的磨难。我们的先祖凭着自己的卓越智慧、高尚品德和坚强意志,使我们的家族日渐繁荣昌盛。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名人贤士接连涌现,逐步形成了晋长治上党郡望、鲁定陶济阴郡望、越金华东阳郡望、豫济源勋掌老根苗。我苗姓虽然在中国汉族姓氏中算不上大族,但历史名贤和现代精英却不胜枚举,值得我们苗氏家族的子子孙孙永远学习、敬仰!</p><p class="ql-block"> 天下苗姓出济源,苗氏子孙同根连。今天,我们之所以从各地相聚在这里,虔诚地举行联谱恳谈,世系对接,是因为我们的身上都有着共同的血缘,我们的骨子里都有着相同的基因。我们开展联谱恳谈,进行世系对接,是为使我们所有的苗氏家族子孙知源流、明世系,紧密团结起来,求同存异,互相支持,共谋发展。在缅怀苗氏先祖,弘扬苗氏祖德宗功的同时,发扬苗氏先辈们为家族的兴旺发达不屈不挠、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和谐繁荣、国家的昌盛富强尽心尽责。</p><p class="ql-block"> 各位宗亲,这次联谱恳谈活动,是我们家族活动的一个新起点。今后,我们将要更加有序,更加深入地开展各项家族活动,以促进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交流和团结,逐步让我们这个家族分布在各地的脉络不断清晰和完善。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将使我们的家族更加和睦,更加团结,更加兴旺繁荣!让我们的先祖欣慰于九泉!让我们的后人为我们的“苗”姓自豪和骄傲!在此,我们衷心祝愿各地所有同族宗亲身体安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华夏训公文化研讨会会长苗长大</p><p class="ql-block"> 山西河曲旧县苗氏联谊会会长</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沁园春-济源苗氏联谱恳谈会赋</p><p class="ql-block">苗姓儿男,聚集济源,四面八方。</p><p class="ql-block">恰太平盛世,联谱恳谈;孝亲敬祖,光大发扬。</p><p class="ql-block">世系对接,编成纽带,拟架虹桥跨大江。</p><p class="ql-block">凝心力,看苗氏后裔,再创辉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苗家如此荣光,赞无数翘楚载誉香。</p><p class="ql-block">忆楚材晋用,神威贲皇;三朝宰辅,赤胆衷肠。</p><p class="ql-block">武将再成,文臣广义,苗氏儿女俱显扬。</p><p class="ql-block">承先德,看后裔英贤,永耀华邦!</p><p class="ql-block"> 河曲苗长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三朝宰辅,指唐玄,肃,代宗三朝宰相苗晋卿。</p><p class="ql-block">再成,指南宋抗元三杰之一的苗再成。</p><p class="ql-block">广义,指帮赵匡胤建立宋朝的军师苗训苗广义。</p> <p>左起:苗建武 苗成杰 苗志求</p> <p>左起:苗文贵 苗生志</p> <p class="ql-block">左起:苗长祥 苗少昌</p> <p class="ql-block">安洲 苗哲 步超</p> <p class="ql-block">金钟 丰育 文贵</p> <p>&nbsp;济源市各位领导、各位苗氏宗亲:&nbsp; &nbsp;&nbsp; </p><p> 大家好!今天,在中华苗姓的发祥地——济源,我能参加这个会议,结识这么多姓氏研究专家和各支系宗亲,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济源宗亲给大家聚会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感谢你们对大会的精心组织和盛情接待。</p><p> 下面我向大会汇报三个方面的问题。 </p><p>一、这次恳谈会的意义&nbsp; &nbsp; &nbsp;2016年的“徐州会议”,开启了全国苗氏一家人,坐下来,议家事,致力全国联谱的序幕。但真正运作起来,可以说困难重重。一是从春秋战国至隋唐,一千多年的苗氏资料几乎断档;二是中原一带长期兵燹战乱、黄河溢决、天灾人祸,致使谱牒失传;三是在联谱问题上,部分宗亲思想禁锢,抱残守缺,停步不前。四年来,在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的指导和协调下,各支系宗亲满怀尊祖睦宗之心,辛勤付出,排除干扰,实现了九大支系辈次对接。为今后其他支系的联谱、对接,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对今后的全国苗氏联谱,必将起到有力地推动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这次恳谈会,在中华苗氏全国联谱进程中,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nbsp; </p><p>二、对全国苗氏联谱中几个具体问题的看法&nbsp; &nbsp;&nbsp; 在全国苗氏联谱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面对,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才能步调一致。&nbsp; &nbsp; </p><p>1、关于全国联谱的指导思想。&nbsp; &nbsp;&nbsp; 首先要明确我们联谱的目的是什么?才能确定联谱的指导思想。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全国联谱的目的,也只能是促进家族和谐,以家族和谐促社会和谐。因此,在全国或支系联谱中,一切不利于家族和谐的思想和行为,都是与我们的初心背道而驰的。&nbsp; &nbsp; &nbsp;</p><p>2、联谱应理清支系,但决不是清理血统,靠测DNA认祖联谱不靠谱。&nbsp; &nbsp;&nbsp;在联谱缺少史料支撑的情况下,有人极力推崇测DNA认祖联谱。DNA检验技术,作为最前沿的刑事生物技术,为侦破重大疑难案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作为亲子鉴定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一种方法。但用于测DNA认祖联谱就不靠谱。首先是先祖的古DNA参照物难提取。没有古DNA参照物,就没办法比对。更要害的是,父系DNA常有断链,不能作为联谱的依据。在家族血统传承上,影响血统纯正的因素主要有:改姓入赘、子孙抱养、过继承宗、子随母嫁、仆随主姓、徒随师姓、移花接木(婚内外遇)等等。以上任何一种因素出现,都会致使父系基因断链,都可以改变原来的血统,不能保证先祖后裔的血统纯正。并且,这种断链情况出现得越早,影响本家族血统纯正的面积就越大。因此,可以肯定的说,任何一个姓氏家族,都不能保证其血统是纯正的,我们苗氏也不例外。更严重的问题是,测出大面积宗亲不是苗氏血统怎么办?不但谁也决定不了让他们不姓苗,而且使宗亲之间增加了感情裂隙。所以我认为,利用测DNA认祖联谱,是得不偿失,自找麻烦,联谱不靠谱。&nbsp; &nbsp; </p><p>3、联谱应有据,但联谱不唯谱。&nbsp; &nbsp;&nbsp; 在支系联谱中,家谱(族谱、宗谱)是世系对接、联谱的重要依据。尤其是明、清以后的家谱,传承衔接,世系清楚,信息相对可信。但也有的谱书对先祖追溯、迁徙时间地点、任职记载明显有误。在历次续谱时,后辈不敢妄动,致使代代误传。在当今时代,信息发达,对老谱应据实修正。对没有家谱、或有谱但记载不明确的支系联谱,关键是联谱双方要达成共识,对先祖有共同的认同感,协商解决辈次对接。只要有利于促进宗亲和谐、社会进步,不触法律红线,其做法都是无可挑剔的。&nbsp; &nbsp; &nbsp;</p><p>4、“汉族苗姓联谱”的提法不妥。&nbsp; &nbsp; &nbsp;在全国苗姓联谱中,有人提出“汉族苗姓联谱”,把少数民族中的苗姓宗亲拒之门外。我认为此法不妥。因为,现在少数民族中的苗姓,祖源追溯比较复杂。由于历史上战乱、充军、隐祸、逃难等原因,汉族人逃到少数民族区域的大有人在。现在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先祖不一定是少数民族。在此,应宜粗不宜细,没有必要追根刨稍。我的意见,凡身份证载明姓苗,本人承认是贲皇后裔,都应视为苗姓一家亲。&nbsp;&nbsp; &nbsp;&nbsp;</p><p>5、历史上圣贤家族联谱的先例,为我们当今联谱提供了权威性的依据。&nbsp; &nbsp;&nbsp;孔氏家族开创了同姓氏但不同祖源联谱的先例。春秋时期,宋、卫、陈、郑四国都有孔姓,他们的祖源分别出自子、佶、妫、姬四姓。这四支孔姓都有子孙传承。由于这四支中唯有孔子一支地位最高,受到历代皇帝的尊崇。其他三支后来也都称是孔子之后,隐去了自己的真实血统。特别是到清代,全国孔姓与孟、颜、曽三姓联合修谱,凡姓孔者都被认为是孔子的后裔,使本与孔子无关的其他三支孔姓的身份获得了正式确认。孔子与孟子年龄相差179岁。不同祖源四个国家的孔姓家族、毫无血缘关系的孔、孟、颜、曾四大家族,都可以联谱。我们同为贲皇后裔,是血脉相承的苗姓一家人,为什么不可以联谱啊?!! </p><p>三、两点建议&nbsp; </p><p>1、建议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或各大支系,多召开这样的恳谈会,给大家提供一个共同交流的平台。亲戚靠走动,越走越亲。苗氏家族也要多走到动,越走越增加了解,越增进亲情。&nbsp; &nbsp;&nbsp;</p><p>2、建议在中华苗氏发祥地 ——&nbsp;济源,建立祭祀先祖场所。要让全国苗氏宗亲来到济源,犹如朝圣和回家的感觉。如果缺少资金,可以发动各支系苗氏宗亲共同募捐。因为贲皇是我们共同的先祖。&nbsp; </p><p> 以上是个人之言,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预祝大会圆满成功!&nbsp; </p><p> 怀泽堂理事会名誉会长&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苗安洲</p><p>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左起:苗晓云 苗德忠 苗志平</p> <p class="ql-block">济源苗家女秀 一 向征与济源市餐饮协会秘书长孙桂娥 向赴宴的苗姓宗亲送上美好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江苏徐州惠化堂副会长苗生志(东海支系)发言。</b></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各位领导在坐的各位家人:大家好!我是训祖第三十二世孙苗生志,也是唐朝苗晋卿即苗元辅三十九世孙。今天很髙兴、也很荣幸能够代表‘惠化堂’族人参会。首先,衷心地感谢济源宗亲前期辛勤筹备与各支系宗亲的倡议召开此次会议!非常感谢济源市各位老领导到会的大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回顾2016年首届华夏苗氏宗亲恳谈会的盛况,还历历在目,自此以后,苗氏才有了一个比较正规的民间领导机构~~华夏苗氏宗亲理事会。此会成立五年多时间里,组织架构的形成,人员不断充实;通过不断的努力,工作才得以顺利的开展!五年来,全国性或大或小的会议已召开四次,特别是2018年7月、8月间,我及苗爱民、苗长大、苗安洲、苗波等人跨七省、十地万里考察,半月有余,逐渐理清了先祖的迁徒路线、寻祖溯源之行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续联谱找到了有力的证据。</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29号,‘惠化堂’与华夏苗氏宗亲会又倡议适时召开一次训祖后裔联谊会,在为期三天会议期间,徐州‘惠化堂’租用一辆大巴车把来自全国的训祖后裔40余人带到河南永城市苗桥镇,瞻仰了占地130亩的先祖苗光义基茔并听取世代守陵人苗建军详细介绍光义祖墓地情况,参观了苗桥镇政府的‘石刻园’,从而在官方文献与族谱相互印证了苗光义墓葬在苗桥的史实!在苗桥镇受到镇政府文化部门领导与训祖后裔的热情接待;回到徐州以后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全国训祖文化研讨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成员,有30人分别当选了:名誉会长、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及委员,并召开了首届训祖文化研讨会第一届大会,确立了协会成立的目的及以后工作重点;会议一致认为全国苗氏大联谱时机尚未成熟;以史料、方誌、碑文、族谱、口口相传等等作为依据的训祖后裔可以相联!从而一致决议稳步地把‘大惠化堂’联好!从而达成了共识!自“全国训祖文化研讨会”确定了工作重点以后,到2020年8月“大惠化堂”骨干成员辛勤努力,考证联谱成功的有山东菏泽地区六县市的‘怀泽堂’族众;禹州神垕、白沙等地存有“惠化遗风”石碑的训祖移民子孙万余人;徐州铜山、睢宁县苗集等周边地区训祖后裔……睢宁县双沟、安徽砀山、六安、阜南,山东省临沂、寿光,山西壶关、永济、西安等地训祖、卿祖后裔正密切联络、考证,有望联谱成功。除了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大惠化堂”联谱外,‘惠化堂’各地骨干还对惠化堂的史料文化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今天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各位家人,惠化堂训祖子孙也是唐朝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元老苗晋卿~~官至待中(宰相)苗元辅嫡裔。有文字记载相佐,从而证实了宋朝“惠化堂”号沿续唐朝晋卿祖之后之说,也就是说“惠化堂”的堂号是苗晋卿死后其子嗣后人启用的,是为了纪念苗晋卿惠政教化民众之硕德而设。现摘抄佐证文字以飨家人并与家人共讨:1).吾族大望唐茂誉之盛有三开之美匡大厦之将倾惠民众於水火喟然乎无回天之洪力挽狂澜於既倒……2).族乃夔庶辅丕之后亦为髮稷粲垂向坚昌望之伯叔裔……自盛一品后更无能敵况下甚也皆三品之下二品不及也哀哉然更朝期冀可觀也终出一品甚幸至哉吾族大光焉后世可超乎…………3).丕迁河南尹袭惠政育子三女一至返京长子放己置小吏祗携幼子女而歸放子好己齿淘然垂髫置斯地田舍繁衍生息明耀復至振宗间或徏转三世焉至训居苗橋始重耀門楣大宋稱颂……从以上三段所摘抄的文字考证可知,“惠化堂”堂号始于唐,宋朝军师苗光义乃苗晋卿之子苗丕之后,确凿。《新、旧唐书》可知晋卿十子。沿用“惠化堂”堂号或口口相传是“惠化堂”后裔的应该都是晋卿十子之后,勿庸置疑!</p><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工作中,我们“惠化堂”还会一如既往地按照全国训祖文化研讨会第一届大会所确定的工作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考证!从而力求找全“大惠化堂”各支后裔。我想只要我们本着求大同存小异、以开放包容之心,以海纳百川、无欲千仞心态进行续联谱,只要我们本着睦族敬祖、福荫后世之心进行续联谱,踏踏实实地进行考证,“大惠化堂”会迎来一谱之日,我们血浓于水的亲情会变得更浓!全国苗氏一谱的宏愿会实现!最后再次感谢济源家人热情周到的安排、招待!祝参会各地家人并通过您们带去“惠化堂”对您们家人的衷心祝福!祝我们苗氏根深叶茂、绵延长庆!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惠化堂徐州宗亲理事会苗生志</p><p class="ql-block"> 2020、11、9号夜12:00于济源</p> <p>左起:苗丰育 苗润斌</p> <p class="ql-block">左起:苗生志 苗晓云</p> <p>尊敬的济源市领导,各位宗亲、各位家族长、大家好!</p><p> 今天是个好日子,是我们苗氏大家庭的好日子!今天苗氏济源老根苗、许昌禹州支系、笃庆堂、怀泽堂、惠化堂徐州支系、河曲支系、怀化支系、东海支系等诸支系宗亲代表今天齐聚苗氏发源地济源,共商苗氏家族事务,遥想当年贲皇老祖 因避祸楚国内乱“若敖之乱”逃亡晋国 受到晋国君主礼遇 并赐食采于苗邑,因邑为氏,衍我苗氏百万子孙;后 三国分晋,贲皇老祖官牍尽失,苗氏后裔流离失所,四处逃难,以致苗氏家族繁衍史 出现了一千五百余年的断代失考;及至唐宋才慢慢形成上党、济阴、东阳等苗氏郡望,并出现苗晋卿、苗训等一批能人志士,宋元以后私修家谱日渐风行,民间才逐渐形成世系较清晰的家谱。修谱联谱可以厘血脉,明宗族,祭祖宗,教后昆;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使长幼有序,尊卑有份;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追念先人创业之艰辛,弘扬先人优秀文化和精神传承;加强族人之间的联系沟通,增进情谊,增强团结,共同发展;更是为了使一个家族更加兴旺发达、枝繁叶茂、人才辈出! </p><p> 当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宗亲间信息畅通,相互交往频繁,活动范围加大,宗亲意识增强;各地苗氏宗亲中 有识之士均表示 希望理清辈次,实现联谱;然而由于苗氏宗亲 分布地域不同、认知不同, 还有部分宗亲 对理清辈次、实现联谱等重大问题上 存在误区误解,难以达成共识;目前情况下,还很难一蹴而就的 实现统一辈次、全国联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是坐等?还是创造条件积极努力?坐等能等来吗?随着时间的流逝,坐等只能让 先辈遗留下来的 家族信息加速流失,给今后的联谱工作 带来更大困难!所以,我们只能 创造条件积极努力的去干!既然一蹴而就的实现全国联谱 暂时条件不成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在先祖迁徙、世系传承比较清晰的局部区域、相近支系,小范围内 先行先试的局部联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扩大联谱范围,最后实现全国联谱!近几年来在家族工作中我们先期作了这样的一些尝试,今天和大家分享汇报一下:16年前经过前期沟通,在16年徐州 首届华夏苗氏宗亲恳谈会期间,我们惠化堂徐州支系和山西河曲支系、湖南怀化支系、江苏东海支系、浙江义乌苗店支系等达成了先期世系对接的共识;17年菏泽周边六县苗氏宗亲,在安洲、福信、庆三、等 一大批宗亲的带领下 也实现了菏泽周边六县宗亲的大联谱 并和宋村笃庆堂支系世系对接!18年惠化堂河曲支系、徐州支系、怀化支系、东海支系、义乌支系和山东怀泽堂支系 宋村笃庆堂支系又实现了世系对接。就在今年夏末秋初,在怀泽堂文贵宗亲 和禹州苗水宗亲等的 大力推动下,16、17、18年早期对接成功的各大支系 又成功和禹州神垕、襄城苗府、白沙等支系宗亲实现世系对接!回顾这几年来上面所提几大支系的世系对接以及做成之后的效应,我们感觉到这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因为它提高了宗亲间的亲切感、增进了情谊,增强了团结!这中间当然的也出现了 一小部分不同见解宗亲的 诋毁和抵制,甚至出现了 个别恶语中伤、侮辱谩骂等现象,但是我们坚信,我们所走的路,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确实是目前最可行的!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只要是能够增进宗亲感情,促进宗亲团结,有利社会和谐发展,它就是对的,我们就要坚持!回顾这几年的家族工作经验教训,我们有必要坚持如下核心观点:1.坚决反对以大面积DNA鉴定为代表的 清理血统为特征的联谱续谱方式!【不包括特殊情况下 个别节点 特例的可行的DNA鉴定,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强化家族工作要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定位意识,注重文化认祖,加强家族团结。2.联谱工作要不盲动、不搞突击联谱,要稳扎稳打,加强沟通,做好考查考证工作,不留后遗症,经得起时间检验!我们共祖同根,血脉相连,我们当同心协力,共谋发展;惠化堂徐州宗亲愿和各支系宗亲一起,共同继承先祖嘉行懿德,团结奋斗,勠力同心,共创辉煌;为族争光,为国尽忠,以告慰我们的列祖列宗!谢谢大家! </p><p> 苗氏惠化堂秘书长苗成杰 </p><p>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根据会议视频录音整理)</p><p class="ql-block">山西笃庆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振旺(宋村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我是山西笃庆堂的苗振旺,下面,我讲三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我代表山西笃庆堂感谢组织者各位宗亲的辛勤工作,使全国各地的宗亲能够在这里见面,交流信息,增进感情,我们非常高兴,非常支持。</p><p class="ql-block"> 二是建设宗祠、故居、坟墓要跳出一个姓氏的限制,变成为故乡建设旅游景点,开发旅游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思路是把始祖遗址建设和旅游开发计划结合起来,使之能创造价值、效益,重点是体验式旅游方式。</p><p class="ql-block"> 宋村的初步设想做4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一)在苗广义墓地树一块“八卦图”碑,背面刻“摸摸图,福气足;摸摸卦,运气佳”6个字,体现的是“福”“运”。</p><p class="ql-block"> (二)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水上漂流和湿地项目。在和曲里交界处建设水上漂流起点和游客中心,挖深整理村内5公里浊漳河水道,开发水上漂流到东白兔交界,由村民用拖拉机走襄垣到长治的快速路把漂流竹排拉回起点。在废弃的北河湾建设湿地公园,开展垂钓、游玩等项目。解说是“漂漂流,财源进”体现的是“禄”。</p><p class="ql-block"> (三)现已有苗广义手植槐,在树上订牌“摸摸树,百病除”体现的是长寿的“寿”。</p><p class="ql-block"> (四)按修旧如旧的办法进行修复苗广义古居,修复。宣传时“拜拜仙,保平安”体现的是平安的“安”。</p><p class="ql-block">把福、禄、寿、安、运,体现到各个景点上面,吸引游客到老家宋村旅游,引导村民利用自有民居发展民宿、农家乐饭店、售卖农产品旅游纪念品,增加农民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使遗址发挥更大的效益,存在的更长久,存在的更有价值。</p><p class="ql-block">三是建议咱们应申请参加中华文化促进会,成为其中的一个分支,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苗振旺</p> <p>各位宗亲:</p><p> 我们苗姓因贲皇而得姓,故而天下无二苗。自贲皇至现在两千六百多年来,我们苗姓的发展和我们的祖国一样是一部因外敌入侵而造成的颠沛流漓、骨肉分离的历史。虽然我们苗姓后人对自已的姓氏发展历史缺少脉络清晰的文字记载,但是从未敢忘却贲皇是我们共同的始祖,济源是我们苗姓的得姓之地,这是天下苗姓宗亲的共识!建国七十年来,我们祖国强大繁荣起来了,我们苗姓才迎来了我们家族事务得以发展的春天,才有了今天我们聚首济源缅怀先祖、共商家事的大好机会!自古以来我们苗姓人才辈出,不乏栋梁!2016年爱民会长召开了首届全国宗亲理事联谊会,这次会议像一股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振奋了每个苗姓子孙的心。当安洲向我发出希望我为家族事务助一臂之力的邀请后,我便欣然应允,从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开始对家族事务进行思考!我们苗姓始祖为贲皇,但是两千多年来由于内祸外患等种种历史原因,致使我苗姓星散各地,父子兄弟互不联络,谱系世系脉络断代,甚至直到今天有的支系才只有四世谱系传承。这种族谱世系的散乱和差异让我和各位宗亲一致产生了强烈愿望:我们这一代要干些事,我们要搞大联谱,将分散各地的支系联起来,加强苗姓族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将苗姓建成和孔孟颜曾一样谱系世系清晰的有影响的大姓!我开始积极参与家族事务,出钱出力,献计献策,东奔西走,多方沟通,采取各种措施与散落在各地的宗亲取得联系。2018年在各位会长等宗亲的支持下,我促成了怀泽堂与惠化堂的联谱;2020年在各位宗亲和会长尤其是苗水会长的支持下我促成了怀泽堂、惠化堂和许昌区域宗亲的联谱;2020年在各位宗亲和会长的支持下,在苗爱民会长、苗福信会长的直接领导下和苗金忠会长及济源宗亲的大力支持下,我和苗田军促成了怀泽堂、惠化堂、许昌区域宗亲和济源老根苗的联谱!今天我们应济源宗亲理事会及会长苗金忠的邀请来到济源举行联欢盛会,对这一历史时刻进行见证!我们怀着崇敬心情向济源宗亲及宗亲理事会及会长苗金忠致以我们的祟高敬意!我们的事业是伟大光荣的,有了济源宗亲的参与,我们的事业将流芳万古,泽被后世,我们的事业将会更伟大更光荣!只要各位宗亲勠力同心,共创伟业,我们的前景将会一片光明!谢谢各位宗亲!</p><p> 怀泽堂家族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苗文贵 </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a href="tel:20201110"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2020.11.10</a></p><p>九支系联谱慨况</p><p><br></p><p>一、九支系共尊贲皇为始祖。</p><p><br></p><p>二、九支系各支有自己的先祖。</p><p><br></p><p>三、九支系各支系是独立的,相互间的关系是平等的。</p><p><br></p><p>四、各支系联谱是实行的横向世系对接。</p><p><br></p><p>五、公平,公正,公道。</p> <p class="ql-block">山东怀泽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福信(荷泽支系)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报社记者:</p><p class="ql-block">各支系家祖长、各位会长、参会的所有宗亲,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首先感谢济源老家的宗亲理事会全体成员:会长苗金钟您们辛苦啦。</p><p class="ql-block">我是“泽堂怀”现任会长,我把“怀泽堂”的情况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 自2016年7月,全国苗氏宗亲“徐州盛会”的成功召开,我们荷泽周边曹县、单县、巨也、鄄城、郓城、台前六县宗亲代表在苗安洲的率领下,经过多次认商,迫切盼望尽快理清辈次。由于鄄城、郓城、台前三县地处黄河流域,常受黄河水灾影响,经济较落后,故人口增长慢,现存人口辈次较高,祖长16世,宗亲都理解,达成共识。在2016年9月,六县宗亲实现联谱,联谱后同谱宗亲共称“怀泽堂”,苗安洲任首任会长。</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怀泽堂的宗亲代表一行九人在会长苗安洲的带领下,组成寻根问祖代表团,赴山西潞城、宋村、河拜、大黄庄训祖故里寻根问祖,受到宗亲的盛情接待。两地宗亲通过查阅资料,世代口传宋村四门七股之五股武基祖迁入山东,我们怀泽堂的宗亲是五股武基祖后裔。故里寻游子,游子盼归亲。两地宗亲幸会,真乃中华苗氏六百年来之盛事。 </p><p class="ql-block"> “怀泽堂”现有人口万余人,从十六世至二十六世,祖孙十一世同堂,为明晰昭穆,孙犯祖讳,必须统一辈次,用字统一。凡增新丁,从二十一世始,雨、润、兆、禾、丰,繁、衍、望、国、卿,立、法、贤、诚、信,腾、达、世、昌、盛至四十世。</p><p class="ql-block"> “怀泽堂”“徐州惠化堂”同是训祖后裔,按年代推算,进行了世系对接,禹州神重也进行了对接,这都是怀仁堂家族长苗文贵为家族事业日夜操劳,劳苦功高。几次去徐州,两次去禹州神垄,每次高速费、油费要千元以上,因怀仁堂缺少经费,外出都是个人承担。文贵爷讲:只要为家族办事,不论花多少钱,我都心甘情愿。文贵爷他为家族所做的一切,宗亲都是有目共睹。他是我们苗氏家族的楷模,后人学习的榜样,也是全体苗姓人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苗氏得姓之地济源,受到宗亲们的热情款侍。参会者无不激动:还是家亲!本次活动由华夏理事会会长苗爱民、济源理事会顾问苗田军、怀泽堂副会长、家族长苗文贵倡议发起,旨意是通过系世对接,构建苗姓纽带关系,增强宗亲感情。参会的各位宗亲:我们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九个支系代表了九处区域的全体苗姓,不论人口多少,都有我们自已的堂号或代表相应的区域。我们既然能走到一块,都是平等的,我们要精诚团结,互不置疑,要为全国苗姓联谱做出表率。</p><p class="ql-block"> 水流千里有缘,族传万代是亲。我们有共同的血缘,有相同的基因,天下无二苗,苗姓是一家,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是血脉相连相亲相爱的一家人。</p><p class="ql-block">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谢谢</p><p class="ql-block"> 怀泽堂十九世 苗福信</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 <p>左起:苗建武 苗志平 苗根換</p> <p class="ql-block">湖南怀化区域会长苗志平发言。</p><p class="ql-block">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p><p class="ql-block"> 我来自湖南怀化,还有我哥我两个人来开会。今天,首先我向济源市家亲各位领导及我们苗姓宗族问一声:“大家上午好!”在此,首先我感谢济源家亲为我们盛情款待及筹办此次事务的各位宗亲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木而千条。就是说万水有源, 千木有根之理 。为什么呢?我们苗姓的发源地就是这里,就是济源。现在我们找到了我们的祖,找到了我们出生祖宗的地方,我感到自豪和荣幸(鼓掌)。今天,我们华夏苗姓大典,会聚一堂,喜乐融融,更是我苗家之家族大事。</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特向大会提出本人的几点拙见:</p><p class="ql-block">第一、认祖归宗嘛。认祖就是我们的功德 。光耀宗勋 。这是我们祖宗所不可思议的。华夏苗姓发源之地在济源,那么济源就是我们苗姓的根本之地,那么我们就应该认祖归宗,那么就应该把我们始祖之地贲皇始祖的孝敬性文化广场建设起来。我们湖南怀化苗姓一定会尽力而为之,帮助支持。</p><p class="ql-block">第二、统一家谱,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重大之事。一家人嘛,学术需要有一部统一的家谱,使我们后辈子孙们认识到我们祖宗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宗经历了多少代,这是我们后辈子孙一直崇敬的事。所以在此我有我个人的想法。2016年我到徐州开会,回来以后,我湖南怀化是一个偏僻的山远地区,我的叔叔和爸爸们都八十多岁了,己经九十岁了,都特别希望我苗姓能够在济源举行一次全国性的苗姓祭祖大典。这个愿望,这是我怀化苗姓多年来一直的心愿,到现在估计是也有点期图了。有些家族已经在这个方面开始了。我感到相当的开心高兴和自豪。象苗瑞斌、苗宗龙等家族的付出是多多的,我深表感谢,我深表感谢!</p><p class="ql-block">最后我祝苗氏家族之会圆满成功,祝我苗家之事业越来越旺,人才辈出,我们大家就像一棵树,根深叶茂,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最后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苗志平</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尊敬的苗金钟会长、</p><p>尊敬的苗爱民会长,</p><p>尊敬的到会各位理事会会长们大家好:</p><p> 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恳谈会一、续谱缘由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必有姓,姓知根源。繁衍子嗣,辈分勿乱。因此由必须要续家谱。二、续谱借鉴和探讨1、各地区,各支系自家祖谱有记载,源自何处,支脉传承有序,世代辈分清晰。2、有的支系无史记证明堂号清楚,自家世代辈分不乱。3、有史料证明,地方志可查的。4、无史料可查,有自家族谱,但都是据先人口传记录的。5、各种史料都没有,但又是旺族,人口众多。直接查代差,各自比较世代辈分完成对接。6、均没有证明支系,也不愿意代差对接,这就要检测基因了。愿意和那支系对接,就和那支系商榷。这样对接肯定是困难重重的!三、承载使命,辛劳奉献,无怨无悔为了寻根问祖,为了联络苗氏支脉体系,为了走向全国联谱;有的苗氏族人奉献了几十的青春时光,有的苗氏族人徒步、骑单车、自驾车去联络族人;有的苗氏族人用网络,查方志、史料,用书画等形式进行续谱联络;有的捐款捐物几百、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上百万元为苗氏家族建祠堂、树碑立传、出版地区苗氏族谱。据我所知他们去过全国十几个省,上百个县拜访苗氏族人;只要有苗姓的地方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只要有显赫的苗氏祠堂,碑廊都有他们的身影;还有的苗氏族人建立了几十个苗氏族群,每天在家族群了解全国各地苗氏家族人的续谱情况,解释和交流各地续谱的问题和进展如何。我看到各家族群里经常赞美和表彰的族人有苗长大、苗水、苗爱民、苗少昌、苗安州、苗收成、苗田军、苗生智、苗志平、苗水、苗成杰、苗宗侠、苗福信,苗庆三、苗德忠、苗启军、苗步超、苗厚举等联谱功臣,我们衷心地感谢他们的辛勤劳碌和无怨无悔的奉献。我是连云港市新浦人,父辈是赣榆殷庄的,自我知道赣榆苗姓都是从东海双店迁移的,得知续谱要花钱,要联络人后;我一直都在积极为续谱而奔走呼号。被选为家族理事会副会长后,我积极带头捐款,出谋划策积极协助理事会秘书长苗少昌做好到各地联谱工作,尽管我们地区祖谱还没合谱出版,还有上千苗氏族人没统计好,但我们会以以上联谱精英为楷模,早日做好东阳堂族谱的后续工作。借助济源肯谈会的东风,为实现苗氏家族全国联谱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感谢济源老根苗理事会的筹办,感谢苗爱民、苗水、苗文贵、苗生志等会长们的鼎力支持!预祝肯谈会圆满成功! </p><p> 连云港市东阳堂苗建武</p><p> 2020年11月9</p> <p>左起:苗润斌 苗国河 苗志平 苗福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苗润斌在济源苗氏恳谈会上的发言&nbsp;&nbsp;&nbsp;&nbsp;</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先,我们要借鉴连氏的发展经验,反思他们的不足。连氏发源地从连战拜访之后有了大发展,有当地政府的投入和支持,他们投资2000多万元,建有培训中心,有专门会议室,有葵丘遗迹等,出版连氏资料专辑、每季定期出版《中华连氏》杂志。连氏所在地离我工作地只有两公里,我专门去此地进行了调查了解,基础设施建设的很好,景点也不错,但游人还是不多,这个我们要反思。其次,我们修复遗址的思路是回报故里。我们的身体的每一寸皮肤、肌肉、骨骼,都来自于故土,要回报故里,不求回报,我们要利用国人的思想意识,分别把景点赋于福、禄、寿、财、安、运的内涵,吸引游人前来参观。乡亲可通过出售农产品、餐饮、民宿来增收。第三,苗广义故里宋村距离壶关苗晋卿的故里只有45公里,我专门去那里进行了走访了解,对寺庙遗迹,碑记进行了详细考察,和宗亲进行了交流。我们认为上党地区依然是苗氏文化最深厚的地方。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苗根焕苗根焕发言。(根据录音整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首先感谢咱们济源联谱恳谈会的组织者。爱民他行从江苏徐州过来,把全国各地的苗姓聚到济源,真心感谢在座的大家!</p><p class="ql-block">我有一个建议:就是刚才安州也说了,建武也说了,咱们在济源搞一个文明祭祖的地方。搞这个东西,我想一定就是要手续齐全。就是征得政府同意,或者我们批地项目要立项,闹点正规的。规模呢,大一点、好一点,宏伟的。所以这个要闹就闹成个事,不要闹上一个小祠堂,过一段时间,没人来,没人看。这不光是苗氏,全国各地的姓氏也要来祭祖,来旅游,来观光,其他姓氏也要来看看苗家闹得怎么样,所以咱们要闹得象模象样。</p><p class="ql-block">至于资金,刚才大家都说到了,全国各地的苗姓共同出一把力,咱们一定会把这件事办好的。那么一期办不完二期办,二期办不完三期办,分期分批把这个事一定做好!</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左起:苗田军</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联谱工作中要有不可或缺的大局意识</b></p><p> 中华民族尊亲敬祖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敬祖敬老、慎终追远等传统伦理观念与传统美德。树有根,水有源,不忘源流,不忘先祖,,构建家庭和谐、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也凝聚着历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唤起人们对亲人、对家庭、对故乡、对祖籍地、对祖国的情感唤起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对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意义重大。苗姓自贲皇始祖封地得姓,迩来两千六百余年,历为名门望族,不乏簪缨世家,世代传承的家族文化更让华夏苗姓宗亲无比的骄傲与自信。但由于历史久远、朝代更替、兵燹战乱、天灾人祸、迁徙流变等因素,致使苗氏家族骨肉分离,谱牒失传,资料湮灭,宗亲散居世界各地而无法认祖归宗、互通亲情,共商家事。叶落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寻根溯源是每个苗姓宗亲的愿望,发扬传统,光耀苗氏,教育后人,承继祖德是我辈之责任。2016年,徐州惠化堂首开华夏苗姓宗亲联谊会,拉开了全国苗姓联谱统谱的序幕。几年来,经过各地各支系宗亲的不懈努力,迎来了2020年11月9日至11日济源“2020’华夏苗姓宗亲联谱恳谈会”的召开,这是一次在华夏苗姓家族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会上各宗亲代表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畅谈了在联谱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建设性意见,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圆满成功:首先,苗姓联谱工作迈出了关键一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江苏徐州、山东菏泽、山西宋村、江苏东海、浙江义乌、山西河曲(含内蒙)、河南禹州、湖南怀化、河南济源九大支系宗亲实现世系对接,为进一步开展全国联谱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二是对联谱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技术性操作统一了思想,即重理清支系而非清血统,联谱应依谱而不唯谱,细考察,正谬误,天下苗姓只要承认是贲皇后裔即视为苗姓宗亲;三是许昌区域宗亲会长苗水、山东怀泽堂名誉会长苗安洲等提议在华夏苗姓发祥地济源筹建贲皇始祖祭祀瞻仰场所,并建议发动各支系宗亲共同募捐筹资兴建,得到与会宗亲的一致拥护和响应,当场热议随即现场成立了贲皇始祖文化广场筹委会,拟会后着手开展相关事宜;四是通过会议,理顺了各支系之间的关系,交换了联系方式,建立了多个微信平台为尔后联谱工作、共享苗姓有关资料和信息扩大了沟通渠道;五是在会议的基础上,延展和扩大了会议成果。会后,家族长苗文贵总结提出了联谱对接工作中要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一,九大支系共尊贲皇为始祖;二,各支系各自有自己的先祖;三,九支系各支系是独立的,相互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四,各支系联谱对接采取横向世系对接方式;五,坚持公平、公正、公道。这五项基本原则通过微信平台,得到了宗亲的赞誉和认可;六是会议的成功召开,进一步激发了宗亲们的热情,增强了持续开展联谱工作的信心。会议刚一结束,德忠宗亲在整理会议录像视频的百忙中挤出时间驱车焦作、孟州等地考察了解其他支系家族的迁徙情况;安洲宗亲即刻着手整理起草下一步全国联谱对接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相关技术事项;家族长苗文贵不顾车马劳顿驱车南下处理联谱相关家族事务;润斌和其他宗亲也都积极收集查证家族资料······等等不胜枚举;七是会议友好团结,气氛热烈,建言献策,亲情浓厚。通过会议进一步传承了祖德宗风,增进了了解互信,融洽了宗亲关系,加强了宗族纽带,促进了宗亲支脉交流。总之,这次会议成果丰硕,可喜可贺。 这是九大支系各位宗亲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如何借助这次会议的东风把联谱工作推向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创未来,不仅需要攻坚克难的精神,更需要大家戮力同心,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合作凝聚力。在联谱的具体工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求大同,存小异,以大局为重,敞开襟怀,放大格局,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多一点沟通,少一点误解;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计较;多一点谦让,少一点争执。学会容人、容事、容纳不一样的意见,以此去接纳天下苗姓宗亲。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宽广的人,咋逢喜事,淡然不颠;突遇悲愁,泰然不惊;对批评清风能感,对误解热血能化,对诽谤修竹有情,对压抑兰香有怀,受到冤枉做清水淡饮,遇到嘲讽,笑看清风拂面。而今面对苗姓联谱大局,牢记我辈使命,在苗姓联谱工作中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格局、有胸怀的人,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天下苗姓宗亲的联谱夙愿;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苗姓敬祖溯源、联谱续谱进而实现统谱的大业。“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只要我们苗姓宗亲同心同德,共克时艰,我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我们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p><p> 济源老根苗二十四世 苗田军 </p><p> 2020年11月26日</p> <p class="ql-block">苗长大、苗根焕、苗金钟。</p> <p class="ql-block">苗文贵与苗根焕互加微信</p> <p class="ql-block">河南神垕宗亲理事会秘书长苗国河发言</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宗亲代表,大家上午好:</p><p class="ql-block"> 维2020岁次庚子丙戌冬月,苗氏后裔相聚王屋济水,共商“华夏苗姓联谱大会”,乃我家族之幸事......</p><p class="ql-block"> 本联谱恳谈会由苗爱民、苗文贵、苗田军等宗亲倡议发起,由济源苗氏宗亲理事会承办。</p><p class="ql-block"> 在苗金钟会长、苗哲名誉会长以及各位宗亲的支持和关怀下,隆重召开了。</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承办方:济源苗姓理事会的各位宗亲以及前来参加会议的济源市各位领导......</p><p class="ql-block"> 济源有悠久的四千年文化历史,是中国夏代最早的都城,是愚公的故乡,是吾苗姓的发源地,我们是同根同祖。饮水思源,缅怀祖德,既厚且深,以切切之情追念先祖,维桑于梓必恭敬之,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p><p class="ql-block"> 吾氏家族,明朝洪武二十九年,老祖母率子侄二十余人从晋迁豫,长子立本定居于禹州西南神后镇,次子立家定居于郏县苗黄庄,老母和三子立诚定居襄县苗府,堂侄国宝定居于禹州西北白沙村,其余分别散居于河南各地......</p><p class="ql-block"> 吾氏苗姓源于芈姓,是黄帝后裔最早姓氏之一。贲皇是我苗氏始祖,春秋战国时期几代为楚国公族大夫、大将......可谓英才辈出。</p><p class="ql-block">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从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战略高度关心和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发扬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寻根问祖,不忘初心,开拓进取,我们的初心就是在我苗氏初发的地方最终实现全国苗姓大联谱。我们为之努力进取、奋斗......</p><p class="ql-block"> 也欢迎我苗氏家人到我们“瓷之一都钧”神垕镇旅游观光,叙谈家谱,共商家事!</p><p class="ql-block">此祝:华夏苗姓联谱大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许昌苗氏宗亲会</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 苗国河</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苗晓云老会长发言(根据录音整理)</p><p class="ql-block"> 感谢全国各地的苗姓各位宗亲来到咱们济源,来到老祖宗受封的地方。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大家研讨的内容很全面,提到的观点也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将尽快理清脉络,实现华夏联谱。会后姓氏文化研究会对会议提出来的这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去研究,看怎么去落实。</p><p class="ql-block">再次感谢大家来济源,招待不周,请大家多多原谅。</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 class="ql-block">苗步超宣读2020ˊ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纪要</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9日—10日,2020ˊ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在河南济源东方建国饭店召开。</p><p class="ql-block">参加会议的各支系代表有:华夏苗氏宗亲文化研讨会理事会会长苗爱民、副会长秘书长苗成杰、苗氏惠化堂徐州支系宗亲理事会副会长苗生志;河南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水、秘书长苗国河;江苏连云港区域副会长苗建武、副会长秘书长苗少昌;东阳郡义乌支系理事会会长苗宗龙;湖南怀化区域会长苗志平、顾问苗志求;山西笃庆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振旺、副会长苗丰育、秘书长苗润斌、副秘书长苗长祥、理事苗丰有;山东怀泽堂宗亲理事会会长苗福信、名誉会长苗安洲、家族长兼副会长苗文贵、副会长秘书长苗庆三、副会长苗桂忠;山西河曲旧县苗氏后裔理事会副会长苗根焕山西、内蒙、陕西区域;华夏苗氏训祖文化研讨会会长苗长大;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苗哲、会长苗金钟、常务副会长苗步超、副会长苗德忠、秘书长苗泽慧、首届华夏苗姓宗亲文化研讨会理事会副会长苗晓云、顾问苗田军老根苗。共计30余人(排名不分先后)。</p><p class="ql-block"> 此次恳谈会,由华夏苗氏宗亲文化研讨会理事会会长苗爱民、山东怀泽堂家族长苗文贵、济源老根苗顾问苗田军等族人倡议,并得到全国苗姓九支系的积极响应,在此基础上,遵循“寻根祖、连血脉、接郡望、联族谱”的原则,决定在济源召开2020ˊ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p><p class="ql-block"> 与会代表经过认真查阅家谱,比对世系辈分,形成苗姓新辈次对应表,得到九支系联谱代表的一致认同,为实现全国苗姓联谱奠定了基础。而后,如有新的史料佐证,可对本支系辈分进一步修正、完善。</p><p class="ql-block"> 会议期间,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会长、大宋官窑董事长苗水,秘书长苗国河向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敬赠苗姓人文始祖贲皇均瓷造像一尊。</p><p class="ql-block"> 会议决定,成立建造苗姓人文始祖苗贲皇文化广场塑像筹委会,苗金钟任筹委会主任,苗爱民、苗水、苗福信、苗振旺、苗志平、苗建武、苗宗龙、苗长大任副主任。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苗步超任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会议强调,今后苗姓召开宗亲会议之前全体起立,由主持人领诵《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然后,举行三鞠躬仪式:感恩父母,给我生命。(拜);感恩历代先贤,给我慧命,(拜);感恩贲皇始祖赐我苗姓(拜)。</p><p class="ql-block"> 会议号召,全国苗姓宗亲应借鉴运用此次联谱恳谈会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纽带,增进感情,升华情谊,不忘初心,团结协作,不断开创新时代苗姓文化研究工作的新局面。</p><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10日</p> <p>左起:苗泽会、苗田军</p> <p class="ql-block"> 济源2020·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 贲皇故里,愚公之乡,时维庚子孟冬,苗氏九支代表欢聚一堂,联谱敬祖,共谋图強。亲谒祖地,一了夙望。 想我始祖贲皇,苗地守土拓疆,率领苗姓子孙,齐力奋战洪荒。上善济水,茂林沃土,孕育了世代劳作的先祖先民;秀美王屋,巍巍太行,伴随着一代一代贲皇子孙成长。始祖雄才伟略,以楚才晋用,谱写了不朽隽永的篇章;后世子孙,不负祖望,家国人才辈出,不乏良臣强将,碑铭史载,英雄业绩传播八方! </p><p class="ql-block"> 今众家人亲临始祖故地,心情激动,热血喷张。恳谈会中,苗水、安洲等宗亲提出筹建贲皇始祖文化广场,让天下苗姓宗亲情有所属,孝有所扬。此议一呼百应,群情激昂!立即“组阁”,众亲热议,献计献策,积极担当。许昌禹州宗亲苗水、国河敬赠大宋官窑神品——贲皇钧瓷造像一尊,现场气氛高涨,贲皇回归故里,再受万人景仰。面对始祖,金钟会长领颂《孝经》,恭维始祖,情动声朗。在高唱孝经声中向始祖躬身三拜,把会场带入高潮,情达天地,孝感贲皇!此举首开先河,与会宗亲一致认定此为榜样,尔后历次宗亲大会必予效仿,孝经三拜,须以此礼开场。 </p><p class="ql-block"> 会后合影更现奇异景象,贲皇显灵,护佑子孙吉祥。摄像开始三次,三次云开天窗,贲皇子孙,沐浴德泽恩光!与会宗亲感恩吾祖,报本追远,立志广联天下苗姓,戮力同心,再创辉煌! </p><p class="ql-block"> 济源老根苗二十四世 苗田军 </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12日</p> <p class="ql-block">苗泽慧</p> <p class="ql-block">苗德忠与苗国河宴会间互动</p> <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u><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u>贲皇显灵联谱照相</u></b></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苗泽慧 作品</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宗亲皆是苗姓历史文化研究开拓者,花甲、古稀之人“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在寻宗问祖路上有缘相遇,队伍日渐壮大和丰满,只要我们理性把控方向,苗姓始祖贲皇后人大团聚曙光在前。</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君不见那日贲皇显灵三次,让初次回老家团聚的族人,感受到家的温馨,午间拍照时三次拨云见日阳光普照会场,宗亲们情绪高扬,喜气洋洋。2020年11月9日早上济源晴转多云。中午9时已是多云天气,11时28分联谱大会对苗姓始祖贲皇像,举行集体参拜祭奠仪式,尔后全体家人在东方建国饭店门前集合照全家福。大家在照相顺序排列时,云遮日光线不佳,当摄像师高喊“开拍”时,云开日出,几个宗亲高呼“贲皇显灵了”,照相期间贲皇拨云见日三次,宗亲互为传颂,进一步拉近宗亲间距离。当日下午在参观考察“四渎”之一济水发源地济渎庙途中,家人热议吾祖显灵诸事,居济水源颂贲皇始祖语声涛涛,歌吾祖据圣地护佑天下苗姓族人。</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民俗信仰主要是神鬼,这种信仰源始于远古。生前有功于人,死后为神,这是中国造神的准则。我们这次聚会联谱有此花絮,无论是物理上的云开云散,还是苗祖贲皇显灵,它呈现了我们苗姓后裔对先祖的笃信虔诚敬畏之心。</u></p><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2020年11月10日</u></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济源苗德忠是本次会议年逾七旬,苗氏宗亲辈份最小的一位,贲皇后裔第八十七代传人,目前与会苗氏支系现已传承九十一世。德忠与二位叔辈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苗氏宗谱》序</b></p><p class="ql-block"> 苗姓始祖贲皇,斗越椒之子。身材伟岸,气度非凡,足智多谋,文武双全,堪称天下名士。</p><p class="ql-block"> 贲皇仁政爱民。公元前605年,在“若敖之乱”宫廷博弈的斗争中,杀出重重包围,星夜投奔晋国。晋成公对贲皇礼遇有加,封为大夫,食采苗邑(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以邑得姓。采邑之地,西踞王屋,北依太行,东临济水,南扶万洋,有赞曰:“草长莺飞风景好,田肥禾茂人财旺”。贲皇无为而治,勤政为民,百姓休养生息,苗邑物阜民丰,深百姓受百姓爱戴。</p><p class="ql-block"> 贲皇武艺高强。公元前575年,楚国出兵讨伐郑国,郑求救于晋国。晋厉公钦点苗贲皇为主将,率军解救郑国,在鄢陵两军对峙,一决高下。贲皇手持长剑,指挥若定。壮士奋勇杀敌,威猛无比,敌军闻风丧胆,丢盔卸甲。楚将身首分离,溃不成军。晋、郑二位国公兴奋不已,郑襄公笑曰:“汝国之将,真帅才也!”晋成公对曰:“贲皇乃楚国之才,为我所用。”楚才晋用一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贲皇辩如季子。时年晋景公派使者郤克前往齐国参加盟会。郤克是个跛子,恰巧碰到卫、曹、鲁的使者分别是秃子、驼背和独眼,于是,受到齐顷公母亲等人的耻笑和羞辱。卻克大怒,发誓报复雪耻。归晋,卻克请求出兵攻齐,景公未允,心生怨恨。后齐侯派使者至晋国参加盟会,到达敛盂,晋王囚禁了齐使 ,贲皇途经野王,见被囚禁的齐使晏i弱,归晋即面见晋公,以己之辩才,舌战群儒,动之以情,晓以利害,说服晋公。晋公采纳贲皇的建议,释放关押的齐国使臣,平息了一场剑拔弩张的战争。</p><p class="ql-block"> 贲皇精通音律。在从军打仗中,他自编曲子,用三弦自弹自唱,组织艺人演出,为将士鼓舞斗志,庆祝凯旋。战争结束,将士解甲归田,他们自演的曲子由军中传入民间,很快被盲人掌握,代代言传口授,一直沿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祖宗功德厚,子孙繁衍广。苗氏一族,由二千六百多年前发展至今,直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姓氏排列158位,1150256人。战国时期,苗姓有的北迁至今山西壶关(今长治)一带;有的东迁至山东定陶,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上党和济阴两大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苗姓南迁,有一支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苗姓历史上的东阳郡望。 </p><p class="ql-block"> 自贲皇始,迄今九十余世,瓜瓞绵绵,代远年湮,然苗氏世代繁衍,秀者业诗书,朴者力稼穑,其杰出者能持大体、尚风气,不徇于苟且。以文学著则擢选为相,勤于国务,仁政爱民;善天文占候者,任检校工部尚书;以农学著则“善课桑农”;精于音韵之学者,嗜六书形声之学,精研力索,接踵相望。武亦登甲榜,列汇宫,其他入太学登仕版者不可殚述,累代簪缨甚盛,恩荣衣紫腰金。昌黎所谓根茂则实遂膏沃则光华者,不待披览而知之矣。</p><p class="ql-block"> 庚子年丁亥月,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在贲皇故里济源召开。华夏苗氏训祖文化研究会、河南许昌区域宗亲理事会、苗氏惠化堂徐州支系理事会、江苏连云港区域、湖南怀化区域、山西笃庆堂宗亲理事会、山东怀泽堂宗亲理事会、山西省河曲县旧县苗氏后裔理事会、东阳郡(惠化堂)义乌支系理事会、河南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的代表三十余人相聚王屋山下,济水之滨,认真查阅家谱,比对世系辈分,形成苗姓新辈次对应表,得到九支系联谱代表的一致认同。翌年初,山东老五支代表乃升等十余人与已联谱代表苗文贵等就家族联谱、世系对接进行联谊恳谈,就全国联谱支系红线等事宜达成共识,经该支系理事会扩大会议同意,公告各支系宗亲并报送华夏苗氏宗亲会,录入《诸支系苗氏宗亲世系对应表》,以垂后世。</p><p class="ql-block"> 语云:道莫大于敦本,爱莫先于亲亲。敬宗收族,以善俗推亲亲之道,以仁民以先德而垂世芳。苗氏之兴正未有艾,吾为苗姓,感念存殁,怀不能已,因而推美于宗亲并以归其功焉,是为序。</p> <p class="ql-block">考察游览安排</p><p class="ql-block"> 10日下午2时——4时30分考察游览“济渎庙”。</p><p class="ql-block"> 济源济渎庙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全称济渎北海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济源市西北济水发源地,是古“四渎”唯一一处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河南省现存最大的一处古建筑群落,被誉为中原古代建筑的“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济渎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是朝廷为祭祀“四渎”神之一的济水神所建。祭祀之风,古来有之,在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生产十分低下,科学很不发达,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随意想出一些山水之神,祠兴云布雨,关系五谷收成。因此,封神祭祀,是历代天子之礼,且程序繁、礼仪多。济水原称北渎大济之神,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晋封为清源公,唐贞元十二年(796年),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艰于祭祀,故在济渎庙后增建北海祠,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济渎神-为清源忠护王,北海神-为北广泽王。自隋以来,历代皇帝遣使莅临,举行盛大祭典活动,一直延续到清代。</p><p class="ql-block"> 济渎庙坐北朝南,总体面积布局呈“甲”字形,总面积8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排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有御香院,西有天庆宫。这里朱门重重,庭院深深,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绿水环绕,曲径通幽,亭台楼榭,交相生辉,不仅是古代祭祀胜地,更是典型的北方古典园林。</p><p class="ql-block">地址:济源市济渎大街1396号</p><p class="ql-block">类型: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济源苗姓文化研究会会长苗金钟陪同参会宗亲游览济水发源地,四渎之一济渎庙。</p> <p class="ql-block">苗向征为远道而来的苗姓宗亲留下精彩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苗德忠力争为本次会议留下更多、更美、更详实的图像资料,为宏扬苗姓联谱传递正能量而不懈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本次华夏苗姓联谱恳谈会,在祥和的气氛中圆满结束!</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欢迎华夏苗姓宗亲们寻根济源!</b></p><p><b> 常回家看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