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庄中看变迁 杏花村里说汾酒 都说山西好风光 汾阳美酒满飘香

雪狼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撰稿/子鸿飞鸣</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提供/雪狼</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吃罢早餐,我们离开晋祠宾馆,乘着中巴车出发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路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G20青银高速,走454县道,沿途越过武则天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行程一小时二十分钟,下高速来到了汾阳贾家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贾家庄村地处吕梁山东麓,紧靠307国道和夏汾高速公路,北依汾酒之乡杏花村,南傍孝义火车站,东望平遥古城,这里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来了!贾家庄展览馆,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贾家庄村。贾家庄村五十多年的创业历程,既是一部在村党总支、村委会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历史,又是一部结合本地特点,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历史。</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国成立之前,贾家庄是汾阳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全村4000多亩耕地中有2800亩就是沼泽地、盐碱地。上世纪50年代,贾家庄人响应党和政府“组织起来”的号召,组建了汾阳农村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60年代,贾家庄人依靠集体的力量大搞农业机械化;70年代又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受到国务院嘉奖,村史展览馆中的这些泛黄老照片真实记录了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贾家庄人走过的不平凡历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针对以前集体经济“统”的过死的问题,1983年,贾家庄人把自留地、口粮田、饲料田按人口平均分到户,由各户自主经营;把责任田适度集中,承包给种田能手;对于承包后一家一户想办而又办不好的机耕、调种、排灌、植保、收打等五项农事作业则由集体组织统一服务,创造性地实现了国家政策与贾家庄实际的有机结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贾家庄带来新的机遇和勃勃生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持壮大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有本地区特色的农工商一体化、两个文明比翼齐飞的共同富裕、共同进步的小康之路,率先跨入省级文明村行列,成为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全国绿化千佳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山西省小城镇建设重点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一个贫瘠的盐碱滩到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贾家庄走了近70多年的历程。贾家庄人,他们用70多年的坚守与坚定的矢志不渝,创造了一个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为共和国历史留下了一个崭新的坐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贾家庄已形成了红色教育、民俗休闲、农耕体验、拓展培训、餐饮会务等十大产业系统。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豪迈走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出贾家庄村史博物馆,我们来到了马烽纪念馆。一桌,一椅,一床——中国“山药蛋派”作家马烽生前的创作环境被真实还原。</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处院落已有上百年历史,曾做过合作社农会的办公场所、生产大队的仓库和活动室,虽是老建筑,但保护得很好。走进这处纪念馆,马烽当年居住的窑洞,两百多幅生前生活和工作照,手稿、著作与村民一起劳动时所用过的农具等百余件遗物均在展示之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马烽,山西孝义市人,幼年随母亲寄住邻县汾阳舅父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重要流派“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创作作品改编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在当时家喻户晓。</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反映新中国农村生活最有代表性的影片,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十大献礼片之一。作品《咱们的退伍兵》获第六届金鸡奖、第九届百花奖等多项大奖。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马烽“人民作家”荣誉称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汾阳是马烽幼年读书和成长的地方,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马烽在这里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的很多优秀作品就在这里创作完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离开马烽纪念馆,我们来到了汾酒工业园的博物馆,了解了汾酒的历史。</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47, 47, 47);">汾酒历史源远流长,汾酒的文化从古至今,从国内走向国外。传统的制酒工艺与现代化的科技相结合,大大的提高了产量,节省了人工。走访中了解到,一小时六条生产线的产量就是12000瓶,汾酒、竹叶青、玫瑰汾、白玉汾、原浆汾酒等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醇而飘香的酒糟味,让你陶醉,让你遐想。一杯又一杯,</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清爽,余味爽净的清香风格,</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47, 47, 47);">制酒,品酒,知酒,惬意的享受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癫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雅俗共赏,文人墨客,政坛名人,山野村夫,杏花村酒,多少人为你而倾倒。</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60, 60, 61); font-size: 20px;">  据酒星王文清介绍说,汾酒已经有6000年的酿酒史、1500年名酒史、1300年蒸馏酒史,但这个历史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口口相传的感性经验传承。是汾酒试点的诞生,科学地揭示了汾酒制曲、酿造全过程的科学原理,从而使汾酒生产完成了从传统酿造工艺向现代酿酒工艺的历史性转变。</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万里银装压早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 四方结队学汾珍。</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 三杯竹叶驰名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 五好杏花茁异新。</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60, 60, 61);"> 这首七绝,就是汾酒试点工作的领头人秦含章在“汾酒试点”工作中对汾酒的真切感悟,也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