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08年11月,摄友们组织的一次告别石板坡的拍摄活动。那时的手机,不管是上网,还是拍照,几乎是稀罕事,哪有现在手机的便捷。组织活动和摄影作品交流,都是在电脑互联网上几大主要网站的论坛进行,与现在比,真是麻烦多了。</p><p><br></p><p>石板坡地处渝中区。曾经的石板坡沿着石梯而上,途经菜市场,重庆五十中学校,再往上是神仙洞,黄家垭口,左连枇杷山,右通七星岗。往下途经川道拐,文觉寺,一字街小学,再往下是滚滚长江。</p> <p>八十年代改造后的石板坡。</p> <p>将要拆除的这一片装饰改造后的吊脚楼。</p> <p>枇杷山正街和枇杷山后街的交汇口。</p><p>仔细看电杆上还有燕子旅馆的招牌。</p><p>左下两位摄友前来集合了。</p> <p>这边的摄友已经开始干上了。</p> <p>现在的路口,已找不到原来的影子。</p> <p>石板坡正街从这里下去。</p> <p>鞋匠与棒棒。</p> <p>一扇老门两家人</p> <p>一家诊所</p> <p>家里的坛坛罐罐是要背走的。</p> <p>系着围腰,戴着袖套的老人。</p> <p>已赔付搬走的房子,开始拆除。</p> <p>门对门,窗对窗,如此密集的老巷子,鼎盛时期,一定人声鼎沸吧。</p> <p>他架着脚架,用的是胶片机呢。</p> <p>精神矍铄的老人。</p> <p>无精打采的猫猫。</p> <p>拆迁地段,拾荒人到处乱窜。</p> <p>走到这里,气味熏天的臭。</p> <p>画家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p> <p>一坡石板梯坎的老巷子,将消失在这里。</p> <p>可爱的孩子,现在应该十三岁了。</p> <p>那时还不善于与人搭飞白,也就不明白他们在做什么?</p> <p>从这里下去是硝房沟右巷。</p> <p>想着走出一个人多好,结果走出了一个多年后重庆市女摄影家协会的秘书长来,哈哈。</p> <p>这是低角度盲拍的。</p> <p>巷子过道</p> <p>梯坎上的人</p> <p>街坊邻居</p> <p>搬迁后,巨幅的结婚照立在门口。</p> <p>吊脚楼</p> <p>过客</p> <p>硝房沟右巷25号</p> <p>门口的人,吸引了我拍下来。</p> <p>曾几何时,站在长江大桥上抬头仰望石板坡,装饰一新的吊脚楼是重庆一景。特别是夜色降临,高挂的红灯笼,更是迷人。</p> <p>石板坡那一片有硝房沟右巷,还有长八间,往东走是鱼鳅石西巷,也是连接山城步道(第三)的一段,翻过去就是山城巷了。</p> <p>人走房拆,画在。</p><p>如果原住民看见,一定会很亲切。就像燕子岩,一位朋友偶然看见他朋友的家了。</p> <p>看见这个景,很有味道,终于等到一个人跑来。</p> <p>没有体验过住这种房子的感觉。</p> <p>顺势而修的,已经更新的水泥柱吊脚楼。</p> <p>静静的小巷,通到长八间。</p><p>不是因为摄影,估计也很难得走到这一方来,不熟悉地形是必然的。</p> <p>改造后的吊脚楼,也破败不堪了。</p> <p>谢谢她,没拒绝我拍照。</p> <p>十二年前的南桥头,高楼还没耸立。</p> <p>曾经的江景房。</p> <p>险要的峭壁,造就了别致的景色。</p> <p>山城步道一段。</p> <p>温馨的一瞬间。</p> <p>拍下街牌,不然现在都回忆不起是哪里了。</p> <p>烤火的、打牌的,享受最后在这里居住的日子。</p><p>淳朴的人们,总是没讨厌我的镜头。</p> <p>新旧结合的吊脚楼。</p> <p>这一坡后面是领事巷、金汤街。</p> <p>石梯坎,黄桷树,最重庆。</p> <p>有牌为证。</p> <p>请教了朋友,怎么读?</p><p>有朋友说:醉石。</p><p>谢谢!</p> <p>记不清这是哪里了?因为去得早,瞎逛了一圈。应该是七星岗中一支路下面那一坡的老街。</p> <p>来了一个人,拍下来。</p> <p>长长的一坡。</p> <p>遇见一位老裁缝,右下的缝纫机也斑驳老旧了。</p> <p>还和磨刀师傅接了关系,哈哈。</p> <p>又来一个卖货郎。</p><p>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就这么一坡梯坎,收获了六片,重庆的老街的确让人留恋不舍啊!</p> <p>重庆第一座长江大桥,也叫石板坡大桥。</p> <p>一片斜阳洒在波澜不惊的长江上,桥上桥下就成了金色的江面。</p> <p>站在山城步道栈道上,最后眺望一眼石板坡。</p> <p>九开八闭十七座城门的老重庆,即金汤街外的石板坡,经历了几十年的兴衰史,就这样消失在我们这一辈人的眼前。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只有天知道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这就是我这个拍客,把它拍下来了,并与大家分享。</p><p>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