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刘华兴生于阳城县驾岭乡护驾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孩提时期,饱经饥寒交迫的痛苦磨难;青年参军,在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出生入死;新中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因病离休后,仍关心着国家大事,积极参与地方的各项工作,发挥了余热。<br><br>他生性耿直,光明磊落,为人公道,俭朴持家,一生以军人为荣,并以良好的传统家训严教子女。 <br><br>他生1925年2月,1945年的8月参军。 <div><br></div>他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赵洪战役。1946年7月1日至15日,在陈赓率领下,他所在的太岳军区四纵队由绛县、曲沃隐蔽北上,突然对洪洞、赵城发起攻击,16日攻克洪洞,全歼守军一千余人,17日攻克赵城,歼守军三千余人。战役历时19天,攻克周边五座县城,彻底切断了胡宗南与阎锡山部的联系。<br><br>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他,作战勇猛,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还从国军手中缴获了数支三八枪、手榴弹、子弹等等,替换了所用的那支枪托有缺的枪,彻底武装了自己。从此,手中有了利器的他更是所向披靡。<br><br>正是这次的勇敢作战,他受到了部队的表彰,于1947年3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br>从以下的简历中,可以解读出他的成长经历。他先后担任过太岳军区四纵队通讯连副班长,太岳军区四纵队警卫连副班长,太岳军区四纵队二二旅六六团二营五连班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四十一师一二二团五连班长、副指导员,云南军区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十四军一二二团工兵连副指导员,七五八二部队后勤部上尉、指导员,一二二团三营炮连政治指导员。<br><br>刘华兴参加过的主要战役有,一九四六年七月的洪赵战役,一九四八年的淮海战役,一九四九年的两广战役。先后荣立两次甲等功,两次二等功。<br><br>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他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br><br>在他的档案里有这样的记录,奉国防部长彭德怀命令,授予:刘华兴解放奖章。昆明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谢富治。 <br>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这个少数民族地区在五十年代初,仍有顽匪作乱,他所在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剿匪与维护当地安定和生产发展的局面。他忠于职守,完成了军人的使命。<br><br>1953年5月11日,四十一师党委对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生活朴素,作战勇敢。<br><br>回到地方以后,他的组织关系先是落在民政局,后转街道委员会,再后转西关大队,最后落在了老干部局。在休干党支部,他还是组织委员。<br><br>这么多年来,不论在何地,他都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组织开展的一切活动,在工作中积极为当地的领导献智献策,继续发挥着余热。<br><br>1987年12月20日,他因肝癌病故,享年62岁。<br><br>在刘华兴追悼会上,县委老干部局局长邢国兴在悼词说: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学习他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习他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党性;学习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党为人民事业的献身精神。 <div><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