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石碑的毁与立

陈至蝶

<p>  一座石碑的毁与立</p><p> </p><p> ——仓颉造字碑略记</p><p><br></p><p>   王瑞祥</p><p><br></p><p>  “元扈凤图”、“阳虚鸟迹”被誉为《洛南八景》中的两个著名景点。我的故乡保安镇许家庙村,就在阳虚山下,洛水之滨。这里地处秦岭,山清水秀,草木丰盈,民风淳朴,是古城西安的后花园。我们村建有一座仓颉庙,立有一座仓颉造字碑。提起这座碑,还真的有一段渊源悠长的历史呢!</p><p> 据《雍胜略》(明代李应祥、俞安期撰)记载,阳虚山,“仓颉造书于此”。阳虚山真的有石洞石室,相传仓颉在此苦思冥想,艰辛造字。仓颉,复姓侯冈,陕西白水县人,相传是黄帝的左史官,是我国古代创造文字的代表人物。《帝王世纪》载有:“黄帝史官仓颉,取象鸟迹,始创文字”。《河图玉版》记载:“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亦称元扈)、洛讷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直隶商州总志》载:“阳虚山石室二十八字,系仓颉遗笔”。秦相李斯,细辨元扈山刻字,仅识8宇,其余20字皆不能识。《荀子·解蔽》云:“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可见,我国文字始于仓颉,仓颉造字就在我们洛南县保安镇的许家庙村。仓颉将他最初造的28个字雕刻于元扈山崖之上,虽经寒暑代迁,星移物换,其迹犹存。由于历代过往的社会名流纷沓观至拓印,以示风雅,对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骚扰甚大,我们洛南保安民风彪悍,便趁雷电之机,架柴火焚,浇水而毁,致使字颓石裂,若隐若现,不便辩识。眼见得仓颉所留文字遗迹不存,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洛南知县王森文从民间征得拓印真本,请石匠凿碑,竖立于阳虚山下的许家庙村。碑高1.6米,宽0.65米,正面题额为:"龟凤呈瑞”,下大书“仓颉授书处”;背面题为:“阳虚鸟迹”,下书仓颉所造二十八字。这是王文森县令给我们洛南所刻的一座仓颉造字碑。</p><p> 王森文在洛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嘉庆二十年(1815),徙补洛南县知县。嘉庆二十四年初,因成绩突出,被朝廷授予“文林郎”。道光元年(1821),王森文见仓颉造字摩崖毁损,于是从许家庙村(仓颉造书处)民间征得此二十八字摹记勒石立在仓颉造字处,为洛南留下了一处宝贵的文化胜迹。我们必须感谢那些喜欢附庸风雅者之拓片,更应该感谢王文森县令的高瞻远瞩。随后,洛南县每年谷雨,都要隆重举行祭祀仓颉造字的百姓盛会,到时锣鼓喧天,载歌载舞,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项活动一直延续到了文革前。</p><p> 公元一九六六年,我们保安的红卫兵,高举“破四旧”的造反旗帜,在仓颉庙内砸烂了王文森所立的这座仓颉造字碑。仓颉庙被改用作为学校的教室,可村民们仍习惯把学校操场称之为“庙场”。这座仓颉庙在七十年代末因为许庙小学要扩建而被拆除,仓颉造字碑的残片也销声匿迹。那时候被称作的“文化大革命”,这场革命就这样销毁了我们村仓颉造字的历史遗迹。碑毁了,祭祀活动取消了,一直到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中期。洛南县政府倡导文明,寻找仓颉造字的历史,号召我们许庙村重修仓颉庙,重刻仓颉造字碑。你别说,就有原来王文森版的碑文被拓片!这也是顶着被红卫兵批判的风险拓出来的遗物!珍藏者把拓片献给村委会,我们村的仓颉庙修起来了,仓颉造字碑也原模原样的刻好立起来了。虽然庙比较小,但位于阳虚山下,距阳虚山仓颉造字洞室遗址比较近,而深受文化爱好者光临参拜。</p><p> 随后,保安焦沟的关帝庙内改塑仓颉像,主殿更名仓颉庙;洛南县政府也在城南馒头山修建了仓颉造字园,有高大的仓颉塑像,有祭祀的大殿,有烧香叩拜的大香炉。每年谷雨祭祀,就在仓颉造字园进行隆重的公祭活动。保安镇建成仓颉小镇,有一条街三层红色仿古建筑,被称为仓圣街。当然少不了仓颉广场,高耸入云的仓颉塑像,炯炯四目,扫视着来保安镇的四方游客。保安镇仓颉造字殿也雄壮巍峨,侧殿陈列有造字的书法、碑林,富有历史感。有时候,比如庚子谷雨祭祀仓颉,就在我们保安镇举行。</p><p> 一个有智慧的创造者,一个华夏文化的开拓者,一个流传千古的历史人物,仓颉,永远值得我们立碑塑像,顶礼膜拜!</p><p> </p><p><br></p><p> 庚子年秋末于盐城</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