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与权利,也是幼儿的生活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共识。</p><p>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反复提及要"引导""指导""教育"幼儿,重复率达十余次.教师要想切实做到,做好,做优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导,认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科学记录幼儿的活动内容显得尤为重要。</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团队研修,学习提升</span></p> <p> 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幼儿园全体教师在王文园长的带领下开展了以“儿童游戏活动观察与支持的有效性”为主题的学习活动。</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重学习,享分享</span></p> <p> 学习固然重要,但分享才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王园长带领全组教师坐在一起分享,研讨。</p><p><br></p> <p>没时间坐在一起分享经验,那我们就利用网络平台,交流,沟通。</p> <p> 教师如同医生,需要对幼儿进行“望、闻、问、切”,这样才能因人施教,从而促进每一个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观察是研究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通过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言谈举止,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研究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据此为幼儿活动提供适宜性指导。</p> <p>分享中,教师们得到了提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研讨中,教师们意识到观察儿童的重要性</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验总结,理念提升</span></p> <p> 多种记录形式,获取价值信息</p> <p><br></p><p> 第一种是文字记述式,即白描式记录。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将观察到的行为直观清晰地表述出来,作为分析的可靠依据;不足之处包含记录方式慢,书写时容易造成观察遗漏,影响行为发展的连续性,从而使过程不完整,数据不详,缺乏严谨性。第二种是表格符号记录。教师先设计观察记录表内容,然后根据对幼儿的了解及游戏开展状况,预设可能出现的现象或问题,将其列入表格中,教师在记录过程中只需填写一些简单的符号即可。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教师观察细致,操作便捷;不足之处包含缺乏全面性和精细度,遇到突发情节及幼儿生成活动时,无法呈现在表格中,失去有价值的评价内容,造成数据片面性。第三种是图表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该记录方式可以取长补短,解决教师记录难、符号表述不清等问题,更加便于教师观察记录。</p><p> 作为教师,在儿童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以便签条、照片、视频、文字、符号等方式进行观察记录,关注儿童的内心,关注儿童的行为过程,关注儿童的真实表达。</p> <p> 教师角色,多重定位</p> <p>第一种是参与者和观察者的双重身份,属于半显性指导者。教师既要仔细观察、随时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又要在幼儿出现问题或遇到困难时适时融入,借助角色与幼儿互动,从而起到设疑、指导和诊断的作用。第二种是观察者角色。这是一种单一的身份定位,教师脱离了演戏角色,直接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第三种是参与者角色。教师通过改变身份,作为玩伴与幼儿深入交往,将角色转变为隐性的观察者和引导者,通过近距离的语言交流,走进幼儿的内心,感受其思维变化。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呈现出幼儿的内心思维动向。作为隐性指导者,教师一不小心就会处于主导地位,呈现出“教”的成分,这是教师特别需要注意避免的。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在与幼儿交流时巧妙设疑,引导其思考,推进幼儿的实验和探究,从而达成让幼儿自主思考、积极动手的效果。</p> <p> 科学观察,落到实处</p> <p> 科学观察幼儿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学习的基本功。教师的观察不能盲目,应根据观察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多角度分析观察内容,采取教育措施时要做到具体、不空洞,并能及时有效地落到实处。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观察,获得大量真实具体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制订、调整、实施教学计划,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此外,教师还要以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指导者和教育者。加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