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秋叶丹 古文简练韵味浓一一记新洲区小学语文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研讨活动

婷子

<p>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11月6日,新洲区教研室在邾城六小报告厅,隆重举行了中年段“小古文”教学研讨活动。全区各街道的教研员,语文骨干教师纷至沓来,参加了本次活动。新洲区教研室黄海花副书记前期提供资源,并精心组织,耐心指导,特级教师朱幼菊副主任、张燕老师,全程参与细致入微地进行了指导,授课的两个团队教师也在时间紧促的情况下反复地磨课,准备呈现更好的课堂。</p> <p>  邾城六小报告厅里坐无虚席,各街镇的老师们都早早地入场就坐。孩子们也情绪饱满地准备上课。邾城六小徐年华校长、刘畅英书记、张俊副校长都非常重视并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她们全神贯注地听,细致地做好了笔记。</p> <p>  李聪老师主持了此次活动,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观摩两节示范课,分别是由邾城六小曹易老师和向东小学李兰芳老师带来的两节课。第二环节:请各位老师对授课教师进行评课、议课。第三环节:教研室领导对老师们进行指导。</p> <p>  第一节由邾城六小曹易老师讲授三年级第24课《司马光》。她由复习“司马”这样的复姓知识导入,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初识小古文,感受小古文简练却难读难懂的语言特点;再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组词理解、联系生活、结合图画的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进一步品读课文;紧扣“足跌没水中”,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情况之紧急,和“光持石击瓮破之”这个方法的及时有效,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整堂课教学过程环节紧凑,如行云流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评价精准丰富,达成了让学生品悟小古文语言简洁却意蕴深厚的目标。</p> <p>  第二节课由向东小学李兰芳老师讲授四年级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李老师由《司马光砸瓮》和《曹冲称象》两个故事的图片导入,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勾联复习上节课的理解古文的几种方法,再从培养小古文的朗读方法“声断气连”开始着手,引导学生理解小古文的意思,重点突出“多子折枝”“竞走取之”的品悟;运用对比的方法:“诸儿”看到的是“李树多子”,想到的是很甜要去摘;而“王戎”看到的是“道旁李树”“此必苦李”,从中感受王戎的善于观察与思考的好品质。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清晰流畅,从初读到熟读成诵,从词到句意及全文的理解,图文结合,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感悟小古文的魅力。</p> <p>  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结束后,黄书记主持评课议课活动,各街镇老师们都积极参与讨论中来,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惑。</p> <p>  首先是阳逻三小李桂珍副校长发言:</p><p> 两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小古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引导,借助注释、组词理解、联系生活、结合插图这四种方法,让孩子们能更深入学习理解小古文;并且两位老师都很注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读古文,让学生能感受,感知,感悟,并熟读成诵。</p><p> 李校长还提出了两个非常好的建议:</p><p> 1.小古文通常很简短,老师们可以加入适当的补白让古文变得更有趣生动,“足跌没水中”“竞走取之”时都是什么样的情形呢?让孩子们融进情景里想象,加上表演,可以对小古文理解更透彻,把故事讲得更生动具体,学生们也会感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p><p> 2.李老师板书田字格时,放得太低,挡住了学生视线,示范时,老师们应注意侧身书写。</p> <p>  紧接着是靠山小学柳建明副校长发言:</p><p> 首先是孩子们让人有惊喜,课堂氛围非常好,举手积极,读说有层次,思维活跃,富有个性。再是两位老师风格不同,曹老师侧重引,润物细无声,问答、评价多样化,是一个灵动课堂;李老师侧重导,课上启发学生思维,能随文学文,称得上智慧课堂。最后柳校长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小古文的节奏究竟怎么教?</p> <p>  第三位评课老师是邾城二小姜薇薇:她说两堂课让人受益匪浅,两位老师的课堂富有趣味,注重让学生多种形式读小古文,读为主线贯穿整节课,让学生反复诵读理解含义,感悟古文特点,同时也很注重学习方法引导,最后提出一点疑问:这两节课的教学中,识字写字时间较多,低年级识字写字是重点,那么中年级的识字写字怎么教呢 ?</p> <p>  第四位评课老师是辛冲东城小学的骨干教师杜琳老师:两位老师都提升了营造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十分注重朗读,让学生能正确读准字音和古文停顿。注重用多种古文理解方法指导,两节课都能当堂背诵,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很高!两位老师都做到了一展现二回顾,知识前后勾连为后面将学习的内容打基础。杜老师建议《司马光》一课中,有几个字音容易读得不标准,如“瓮,跌,没,迸”老师应细致指导,纠正字音。她的疑惑是小古文中有些字,古今义不同的,是不是应进行比较理解,并记下笔记?</p> <p>  老师们畅谈各自的见解后,黄书记总结发言,对“小古文怎么教?”做了细致地指导:</p><p> 1.以读为本,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积累语感。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策略,首先要读得正确,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要注意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断句要合理通畅自然,做到“声断气连”,接着要读出韵味,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文意,感受人物形象,体悟故事的意韵,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带入朗读之中,最后熟读成诵,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两位老师都是按这个读的步骤,采取多种形式地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去理解,读中去感悟。</p><p> 2.以问题为导向,突破课文重难点,习得方法。文言文言简意丰不容易理解。不能认为有注释就只读不讲解,也不能一字一字地讲翻译。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比如《司马光》一课中,讲到了“群儿戏于庭”之后,不是硬生生地开始翻译“登瓮”的意思,而是提问:“就在孩子们玩得正高兴时,一个孩子干了什么?”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同时教给方法让学生运用借助注释等方法去理解词句,又如《司马光》一课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当时孩子“足跌没水中”的危急,指导读出情况的危急,比较其他孩子和司马光不同的举动,并通过带着动作边体会边读,深入地感受司马光的机智冷静,很好的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又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老师提问:“同是一棵李子树,王戎和其他小朋友看到了有什么不同呢?”“王戎看到这棵李子树又是怎么想的呢?”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比较王戎和其他孩子看李子树的不同之处,充分感受王戎的聪慧与冷静。</p><p> 3.关注语用,引导学生表达,在语言实践中提升能力。小古文是学生学习发展语言的最好范本之一,语文课堂上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发现表达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地方表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比方说:《司马光》一课,曹老师在讲到“群儿戏于庭”一句后,进一步让学生学习表达:“群儿戏于花园”“群儿戏于草地”等等;在学习到“众皆弃去”时,引导学生想像并交流表达:“有的孩子怎么啦?”“有的孩子吓哭了”“有的孩子跑去找大人”“有的孩子找工具救人”等等。</p><p> 4.合作交流,叙说故事,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讲故事这个环节,要有层次,先让学生互讲合作交流,自由练习,接着指名学生讲,讲完整讲清楚就行。因为是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刚接触小古文就无需讲生动的过高要求,当然,如果学生能加上想象,讲得绘声绘色,我们也要肯定表扬。叙说故事是又一次对文本大意的梳理与丰富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p><p> 5.适度拓展,丰富认识,感受传统文化。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课文为基础,链接相关资料进行相似拓展,既可以在重点处拓展补充渗透,也可以像今天的两位老师那样做,在课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进一步拓展阅读,课内得法,课外用,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信息量,又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充分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 <p>  对老师们提出的疑惑,特级教师朱幼菊副主任一一进行了解答,她说老师们评价非常到位,提问有价值。</p><p> 1.李桂珍校长提出的对这两节课中的“众皆弃去”和“竞走取之”进行补白的方法非常好,能够更行之有效地帮助孩子理解小古文。</p><p> 2.柳校长提出的小古文如何划分节奏的问题,我们首先想想为什么大人能读出节奏而孩子就不能呢?是因为大人明白句子意思,而孩子不明白。古诗词的节奏平仄一般有方法,小古文的节奏怎么划分主要是根据理解意思。但是老师们不是直接地告诉孩子你该怎么划,而是要关注关键词。初读读准字音,熟读划分节奏。白话文中的,低年级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也是如此,需要孩子们在慢慢地朗诵中培养语感。《司马光》一课中,是跟着老师读,听出老师在哪儿停顿,自己再学着这样读,划出节奏;《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在理解课题划分课题的节奏时就渗透指导了学生方法:根据意思划节奏。</p><p> 3.姜老师提出:如何把握中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尺度问题?朱主任说,在低年段识字写字是重点,中年段主要关注特殊的字、难写的字,关键的字进行强调,但不需要作为重点来教学。对于杜老师提到的《司马光》一课中的还有几个生字需不需要强调的问题,我们要注意以学为导,学生读错相机纠正,读对了就不需要刻意提醒。</p><p> 4.课堂上提炼的借助注释,组词理解等方法是理解小古文意思的方法,小古文应该怎么教?黄书记已经进行了总结: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大意,适当拓展,感受小古文的趣味和人物形象。</p><p> 5.对于古今译义不同的,书中注释又没有的,需不需要告诉孩子并记笔记?朱主任说,非常关键的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妻子”“青春”古今译义完全不同的,可以告诉孩子并记下来,不是特别重要的可以忽略。</p> <p>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朱主任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解答,让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受益匪浅。</p> <p>  层林尽染枫叶丹,古文简练韵味浓。区教研室各位教研员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的意义,同时对研讨中的高频问题进行解疑答惑,指出小古文学习要“读出韵味、习得方法、积累语感”,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有效开展小古文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引领。</p><p> 日暮斜阳暖,秋风伴君归。此次教研活动如一缕秋风,拂去了一线语文教师的困惑,涂亮了学生童年的底色,带领师生走上小古文学习的“悦读”之旅。</p> <p>  文字:汪 婷 黄梦玲</p><p> 摄影:罗佳瑶</p><p> 审核:黄海花</p>

古文

老师

学生

理解

方法

孩子

司马光

王戎

感受

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