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压垮一个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

螺蛳教育王老师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一句话,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看到报道后,一位网友留言道:“我一个没结婚的人已经看见自己以后退群的样子了。”<br><br>随后,“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迅速发酵,冲上热搜,阅读超5.7亿,讨论超6.2万。而话题下的留言区,似乎也已经成为部分家长情绪宣泄的最好出口。 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让全网“家长”们一哄而起? <b>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b><br><br>几天前,江苏某位家长因不堪忍受家长群,在网上发了一个小视频怒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br>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批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br>说实在的,有什么好辛苦的,作业我来改!学生我来教!到底是谁辛苦?”<br>...... 在他的描述里,家长就像一个“受气包”,不仅要无底线接受老师的“命令”,还得跪舔感谢老师的“辛苦指导”。<br><br>其实,近几年“家长群”上热搜早已不是新鲜事。<b>群里各种五花八门的信息时不时地被曝出来,比如上个月,浙江某校因家长未参加大扫除,被老师约面谈,称不尊重集体和老师。</b> 还有,2018年一篇名为《开学第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的文章,一夜之间就刷爆了朋友圈。作者提到退出家长群的根本原因就是,所谓的家长群变成了“表演艺术家们”施展演技的舞台。 家长群本应是家校沟通的桥梁,现在却演变成为了“压力群”,难怪有人直呼: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br><br><b>家长群是如何“变味”的?</b><br><br>家长群本来是互联网时代为了方便老师和家长间的沟通而建立的,但不知何时沦为了家长与老师间的“夸夸群”,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br><br>部分家长为了帮孩子在老师面前留一个好印象,动不动就开启称赞、感恩模式,一天三遍都不带重复的,连“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不可思议的行为,也时不时会演上一两回。 可千万别以为老师在群里很享受的样子,其实老师的压力同样不小。甚至有老师感慨:自从进了微信群,每天都是家长会!在家长群里一发通知,家长们就“轰炸式”回复,根本看不过来。自从当了老师,手机总有点不完的未读信息,都感觉自己对手机产生了“恐惧”,一看到微信上的小红点就从心里不愿打开。<br><br>而对于那些工作忙,没时间一直盯着微信群看的家长,好不容易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打开微信一看就是几百条信息,生怕其中夹杂着老师的通知,只能一条一条看。可大多数时候,都是家长们之间的拉家常,无非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到鸡毛蒜皮的小事。 <b>变了味的家长群,让老师和家长都备受煎熬。</b>随着舆论的发酵,还有人提出了新的讨论方向,家长群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br><br>有人说以前没有家长群,老师照样通知,孩子照样不耽误学习;还有的说家长群肯定是需要存在的,聊个天就能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何乐何不为。<br><br>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想必一定忽略了问题争论的核心,不是家长群该不该存在,而是如何让家长群回归“本来模样”?<br><br><b>首先对老师来说,互相理解和尊重最重要。</b><br><br>虽然有不少家长认为,老师在家长群差遣家长做这做那的,是在“逃避作为老师的责任”。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带有偏见的。老师设立家长群的初衷是为了让家长一起督促孩子的学习、成长,所以老师在建群的时候,有些规则是一定要讲清楚的。<br> <b>01<br>管好“家长群”,设立规则是关键</b><br><br>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引导者和协调者,在建立家长群之前,一定要设定好群规则。只有严格按照规则运转的家长群才能真正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而且不会占用老师和家长的私人时间。<br><b><br>02<br>避免信息量过大,要明确交流时间段</b><br><br>虽然运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可以让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及时,但及时的沟通不是无时无地地沟通。如果没有时间限制,家长和老师都会很疲惫。所以,老师可以在群公告里明确规定交流的时间段,非交流时间段,老师有权利不回复。无特殊情况,群成员都必须遵守。<br><br>老师和家长建群,发布信息都是为了孩子学习、成长交流,因此家长除了要遵守老师发布的规则外,自己也要学会自主管理,配合老师的工作。<br><br><b>像以下这些的行为,家长们要谨记,不可取。</b><br><br><u>1.每天N次在群里询问孩子的情况,生怕孩子在学校不适应或者不听话;<br><br>2.一家三代人恨不得都要加入班级群,理由是想看到孩子的点滴变化;<br><br>3.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动不动就把小孩的贴画、作业、手工、奖状等晒到群里,骄傲地请大家点赞,话里话外还希望老师给予额外的关注;<br><br>4.只要老师一在群里说话,立马就回应:“辛苦老师了,保重身体!”只要老师一说“有事需要帮忙”,立刻开抢,没抢到还在群里抱怨,致歉之类的;<br><br>5.动不动就在群里求投票、集赞、发代购......忽视老师的劝阻,还找借口说这是为了孩子好;<br><br>6.跟风群里其他家长的话,你说好我跟一句,你说不好我也踩一下,一条信息几十个人回复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动不动就刷屏,不利于老师的后续通知和其他家长的查看。<br></u><br><b>“变味”的家长群,错不在平台本身,问题是要让学校教育回归本位,既不能借着家长群让家庭教育过度扛起学校教育的责任,也不能让家长群成为老师和家长们的负担。</b><br><br>只有家长和老师都做到理性对待、理性看待、理性回复,家长群才能发挥最初的作用。

家长

老师

群里

孩子

微信

沟通

辛苦

动不动

规则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