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桂湘自驾游——之柳州程阳八寨

雪山

8月10日中午1:40来到位于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距三江县城19公里的程阳(赛尔)八寨。 程阳(赛尔)八寨有八个自然村屯,俗称"程阳(赛尔)八寨",他分管于三个行政村委会,居住着近10000侗族人民,这里节日盛多,有"百节之乡"的美誉,每当春节到来时,这时村村沸腾、寨寨欢歌、处处一片喜气洋洋。 程阳八寨地处广西与湖南、贵州接壤的三江县境内,有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不仅完好地保存着侗族的木楼建筑、服装饰品、歌舞文化、生活习俗等古老传统,而且在与现代生活交融中继续发扬光大,成功地发展为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新村。 程阳八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村落之一,有马安、平寨、岩寨、平坦、懂寨、程阳大寨、平埔、吉昌等八个自然村寨,村寨内的吊脚木楼、鼓楼、风雨桥与周边大山、小河、田野构成了别致而独特的美景。 程阳八寨是侗族人民居住生活的地方,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原来游客很少,自从成龙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绝地逃亡》的拍摄取景后,让这里的木楼建筑、服装饰品、歌舞文化、生活习俗等古老传统一时间成了旅游打卡圣地。 停好车,沿着林溪河,观赏着河对面的山寨,走向风雨桥,要过桥,才能进到程阳八寨。 进入八寨之前会通过一座永济桥又名程阳风雨桥,这座古老的廊桥是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走过了这个风雨桥,就到寨子了,都是木制的楼房,错落在小山坡,古朴雅致,商业化程度低,保存着寨子的原生态。 程阳永济桥又名“程阳风雨桥”,建于1916年,桥长76米,宽3.7米,木石结构,五个石砌的桥墩上铺设有木板。 桥上建有遮雨的长廊,长廊两旁设有长凳,供行人避雨和休息。在五个桥墩上又建有五座极具侗族风格的楼亭,亭的屋面均为四层塔式重檐,上施有青瓦白檐。朝脊的一端都作弯月起翘状,好似金凤欲展翅翱翔一般。中亭六角形攒尖顶,如同宝塔,凝重浑厚。侧亭四角攒尖顶,形如宫殿,端庄富丽。楼亭顶上都安置有葫芦宝顶,最西边的是歇山的屋面。楼阁廊檐上绘有许多精美的侗族图案,整个桥面的廊楼建筑造型美观,风韵别致,富有民族风格。 5座桥亭建于墩台之上,与19间桥廊连为一体,浑然天成,宏伟壮观。可见其木石结构建筑技艺之高超,不愧与赵州石拱桥、泸定铁索桥、罗马尼亚的诺娃沃钢桥并称为世界四大历史名桥。<br> <div>    永济桥不仅在造型上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整座桥梁用木材凿榫相互接合,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复杂但丝毫不差,并且形式优美,雄伟壮观,是侗族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的体现。</div> 郭沫若老先生也曾欣然题写"程阳桥"匾名,并赋诗称赞"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桥廊的建筑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值得重视的是木结构廊桥这种桥梁形式在其他地区逐步消失的情形下,该桥仍保留有如此之好的木结构廊桥,应值得高度重视和保护。 过桥后眼乡间小道向山寨走去,除了吉昌寨和平铺寨离得比较远,其他六寨相距较近,按永济桥(程阳风雨桥)-马鞍寨-岩寨-普济桥-大寨-东寨-平寨-马鞍寨的环游线路游览,慢走慢看约需2-3小时。 为了先看演出尽量先到东寨飞山文化景区。回程时在沿途细赏。 沿着石板路穿过绿油油秧田直奔合龙桥。 合龙桥位于岩寨和平寨的交界处。始建于1814年,至今已有二百年历史,是景区内又一座古桥。曾被洪水冲毁三次,现存桥为1941年修复。该桥顶部有青白二龙戏珠,象征着双龙共同守护村寨,同时也记录当年建桥时,由当地两位有名的木匠分别从桥两头开始修建,然后在中间对接的史实。桥长42.8米,宽3.78米,水面至桥廊高9米。 桥上有桥廊可供行人避雨休息和村民不时聚会座谈。桥廊用36根木柱支撑,每边13根,两侧木制板作桥梁。 向平寨方向走 进入平寨 平寨青石板老街 平寨鼓楼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鼓楼面阔三间,是中间重檐的悬山顶形式。这是侗族鼓楼建造的最初形态,是目前三江境内保存较为古老的鼓楼之一,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9月,平寨动工兴建新的鼓楼,它占地169平方米,高约25米,共17层檐,总造价约150万人民币。 新建的平寨古楼是一座独柱鼓楼,抬头看,复杂的木架子支撑着中间一根大柱直插顶部,据说这柱子只能由村里最有威望的人出资。比2006年建成的岩寨鼓楼还高2层,是景区里目前檐层数最多的鼓楼。我们到时还没有完全建好,门上还没有安装牌匾,后来门上安装的牌匾是:平寨独柱古楼。 寨子里好多古楼、古宅,比较原始。 平寨鼓楼对面有个思源亭,里面有个模糊的石碑记载了这亭子的故事,竟然又和苏东坡有关系! 平寨鼓楼旁边的月也歌堂,还是一片寂静莫非没有表演了?负责人让我们再等等,说有旅游团或多一点人就开始表演。<br> 来程阳八寨除了看风雨桥、古楼还有就是戏台,平寨戏台建造的也是如此雄伟。 演出时间还要等一段时间,边等边看看走廊里色彩斑斓的图画,原来反映的是侗族习俗。 这张图是后来又改建了的,右边文化展,左边买纪念品。 看看靴子形小背篓 他也借着等待时间蹭合影 还要拉演员来合影 人品还是不错,后来又有差不多十个游客进来了,表演开始!哈哈! 朋友不会错过同欢的机会! 看完民族表演,朝向岩寨鼓楼去。 好多地方都在修建。 鼓楼是侗寨的象征,全靠人力建成,有新建房屋的人家,整个寨子的人都会在一起帮忙,整栋楼不费一钉一铆卯榫而成,数百年不腐不斜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代得建造技术。 岩寨老鼓楼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932年曾经做过一次大修。2005年,为了增强村民的内聚力,在原老鼓楼的基础上扩大修建一座新鼓楼。该鼓楼高近三十米,檐层15层,由四根主柱和十二根衬柱组成。 穿梭在古风古色侗寨巷子里,仿佛穿越千年而来也许在某个转角便会遇到美好。 出了古寨走在风雨桥上,那经历千年的风雨的古木建筑会让你内心平静,远望远处的风雨桥又会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