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风送爽的九月,我有幸来到平邑兴蒙学校,观摩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讲课比赛,为各位参赛老师精彩的表现深深折服。老师们有的教学中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的言谈举止流淌着文雅的气质。课上,他们的语言充满了激情,富有感染力,教学环节科学严谨,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充满智慧、激情高昂的课堂教学让听课的老师收获良多。 “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张雪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时,并没有着急引出课题,而是独出心裁,采用“诗词对对碰”的形式导入,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让学生迅速由旁观者变为当局者,对“夏天是<u> </u>的”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认知,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授课时,张老师牵住“围绕一个意思写”这一语文元素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多次展开梳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过程中方法的学习为学生形成梳理能力埋下了伏笔。听完整堂课,张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控、对教学环节的大胆创新深深令我折服。 古诗经过几千年的淘洗,积淀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如何让学生领悟古诗艺术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成为了每一位语文老师长期研究的课题。常秀文老师带来的《出塞 凉州词》一课,为我们如何上好多篇古诗提供了执教思路。常老师以田园诗与边塞诗为导入,拓展诗句的同时,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新诗的畏惧,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听学生用“透过诗句<u> </u>, <u> </u>,我仿佛看到了<u> </u>,听到了<u> </u>。”的句式说出感受,掌握学情,奠定学习基础;听学生诵读古诗,从诵读中感受古诗语言的魅力;听教师的方法引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听教师教学迁移,举一反三,巩固学生古诗知识能力......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活动中很多老师都非常注重朗读的指导,因为语言文字是读出来的,读书时要读的有魅力,有目的,有方法,把读作为理解文章的途径,梁美洁老师在教学《麻雀》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默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等,在朗读指导中,他们读出了凶恶的猎狗与英勇无畏的老麻雀,让听课老师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看到了那紧张的画面,很好的做到了读中感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教学中,与其填鸭式的把知识硬塞给学生,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此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次听课过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来自张韩玲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通过“一读,二找,三想”的方法,学生明确了找出关键语句的方式,教师引路,方法引领,学生一下子就豁然开朗,知道该如何找句子,如何学习句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书读十遍,批注万言。”毛主席的读书方法令孩子们立马感受到了批注的重要性。薛超老师在执教《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一课时不仅带领学生课上熟悉做批注的方法,更是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教学中,薛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的点点方法,引领学生说出、写下这些收获,真正从语文的角度帮助学生养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阅读问题的习惯。 <div> 听课犹如明镜,这次学习给了我很深的触动。自己的课堂教学,每一个教学步骤,真的为孩子们带来成长了吗?回想自己上课备课时的情景,总是先找优秀教案,看大师怎么讲,好像有了这一切才是上好一节课的保障。在此之后才是自己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处理。虽然名师优秀的教案能为自己提供思路,课时这也将自己主动思考创新的路子堵死,一味地模仿短时间内有成效,但却不是长久之计。现在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明白,我们想要把课上好,首先应从自己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在自己思考的引领下备好每一堂课。<br></div> 见榜样然后知不足,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百家,也独立思考钻研,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