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结合 双管齐下 ——“幼儿户外运动中的保育工作”教研活动

沙圪堵第四幼儿园

<p>&nbsp; &nbsp; &nbsp;幼儿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教师的精心呵护更是我们孩子健康的保护伞,为增强保育教师在户外幼儿体锻活动中的保育意识与能力,11月3日下午,沙圪堵第四幼儿园组织全体保育教师进行了“幼儿户外运动保育工作”教研活动。</p><p><br></p> <p><b>一、 运动前的准备</b></p><p><br></p><p> 1.检查幼儿的衣着是否便于运动,根据季节变化增减幼儿运动时的服装。尤其需要检查幼儿的鞋子是否适宜锻炼,检查幼儿的鞋带是否系牢,防止在运动中被鞋带绊倒引起损伤。时刻把幼儿的安全放在心上,这是最重要的一点。</p><p><br></p> <p>  2.检查活动场地及活动用品是否安全。保育员要提前主动地问教师今天的户外运动有哪些,各班的保育员则可以引导小朋友们有序地拿取运动材料并摆放到位。同时保育员要仔细检查运动材料的安全性,如器械是否牢固,有无破损的地方。以确保运动安全、按时地开展。</p><p><br></p> <p>  3.了解幼儿当日的身体状况。对每个幼儿的身体状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如当天服药的幼儿,如有感冒咳嗽的幼儿,如营养不良的幼儿,如容易出汗的幼儿(可以提前为其背部垫上干毛巾),这些孩子在运动时要重点护理好。</p><p><br></p> <p><b>二 、运动中的观察指导</b></p><p><br></p><p> 运动中的观察主要指的是“看”和“摸”</p><p><br></p><p> 1.看:保育员与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面色,出汗情况和动作变化。如:幼儿脸色红润,满头是汗,说明幼儿的活动量大,这时就要对幼儿实施调整运动量小的活动,并提醒幼儿注意休息,防止幼儿运动过度,尤其是炎热的夏季,要避免幼儿过度地跑跳,防止大量出汗而造成中暑虚脱。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就必须提高活动量,以达到运动的目的。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活动量的大小,及时给幼儿增减衣服,以免他们伤风感冒。还要随身携带纸巾,以备急用。整个户外运动过程中,保育员要随时随地注意小朋友的鞋带是否松开,以避免不必要的自身伤害。</p><p><br></p> <p>  2.摸:教师和保育员还需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脖子、后背出汗情况,并提醒这些幼儿在活动中及时脱衣,及时擦干幼儿额头、后背的汗,防止幼儿活动后因汗闷在衣中而着凉。</p><p><br></p><p>&nbsp; &nbsp; &nbsp;当然除了观察,运动中保育员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特殊幼儿更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如对于体弱吃药的幼儿,保育员要引导他适量运动;对于肥胖儿则要加强他的运动强度,让他们进一步动起来。</p><p><br></p> <p><b>三 、运动后的保育工作</b></p><p><br></p><p> 1.注意幼儿情绪的稳定:在运动后保育员和教师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由兴奋状态转化为平和状态,并注意运动后动静交替的互相衔接,不能让幼儿在运动后马上坐下来休息,可以在操场上做放松运动或漫步一会儿再回教室,等幼儿情绪平稳后才能坐下,这样一来可以减少运动后心脏的负担,有益恢复疲劳。</p><p><br></p> <p>2.饮水:运动后保育员和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喝水,以补充在活动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性喝太多水,因为一次喝下大量的水,不但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还会引起胃痉挛,所以要注意运动后幼儿饮水的问题,控制幼儿的饮水量。</p><p><br></p> <p>3.运动后的着装:在运动后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将脸、额头、身上的汗擦干,同时要提醒幼儿使用七步洗手法将其小手洗干净。</p><p><br></p> <p>&nbsp; &nbsp; &nbsp;本次教研活动让我园保育教师们对户外运动的保育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做法。孩子在户外运动的时候,保育教师要全神贯注,三位一体,要注意幼儿方方面面,使自己的眼中充满幼儿的身影,多观察,多了解幼儿在运动中的状况,提升护理能力,真正的服务于幼儿,从而更好的促进运动对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p><p><br></p>

幼儿

运动

保育员

保育

教师

户外运动

活动

注意

教研

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