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li>作者:徐俊。泰州海陵人,作家,书法家。</li></ul> <ul><li>三上陈堡的蒋庄唐庄了,蒋庄的都天庙庙会,海陵区文联走进唐庄,还有这次来,都有新的惊喜和发现。</li></ul> <ul><li>出发前一天邵先生通知,周日往陈堡,得了令满口允了去。那日有课,请宗璜和萍儿代了,载着拎了捆书匆匆赶来的渝庆老师直奔而去。</li></ul> <ul><li>大家分三波车赶来的,除了我尽是本邑文学或艺术界的大咖。东西通衢的路南,三层楼的建筑隐约看到斑驳的陈堡文化站的水泥塑雕字,绕到楼后面才是陈堡文化站的现址,一式新潢的仿古味,还散发出桐油香……</li></ul><p><br></p> <ul><li>参观陈堡文化中心展示馆后我们乘车来到向沟村,彭年主席一袭汉人的隶书为村子题了“向沟村史馆”,我们按着长幼在留名册上“签字画押”后,方登堂入室挤进一个狭小的展馆,这馆十来个平方只能称陈列室。展柜里参差陈列着村子里出土的古器,最古老的要算新石器时期的夹砂陶,纪纪代代的物件次第呈现 ,吓跌我八百度的眼镜。一个小小村庄,竟横贯了历史万千年!那绳状网状的陶纹,那残断缺失的鬲足壶耳,那麻绳蹭塌的井围,那井底老去的神龟……历历的在眼前,我以颤抖的手摩挲膜拜仙古的神器!这仙古的神器每一件都淬动着我愚腐的灵魂:这是一块多么古老神奇的土地!</li></ul><p><br></p> <ul><li>乘着电动木游船,我们像飘叶融入了浩淼苍茫的湖面,著名文学家王干和费振钟他们的“大野文学社”就诞生在这片河岸。“大野文学社一社”创始人之一时庆涛书记介绍说:这湖规划里叫“月亮湖”,但是叫这个名的太多了。我思忖叫“把子湖”也不错,呵呵!如果把这6000多亩的湖微缩一下,就是盏陶壶弯弯的把子,环抱着古老的村庄和广袤的湿地。姚敬厚校长指着东岸三棵树的地方:那里有汉晋唐三朝的井呢!远远望去,青烟地气幽幽的升腾,白鹭起落缓缓地攒动,仿佛久古的先民农耕忙碌的返照……</li></ul><p><br></p> <ul><li>漫长的船行间,考古学者孙建中给我讲了个地壁蛇蛰他,起死回生的经过:毒素蔓延,周身渐麻,裤管绷裂,视物成双,是赤脚医生四针青霉素拯救了他的性命。湿地氤氲,万宝尽藏耶。</li></ul><p><br></p> <ul><li>不觉到了码头,这里有茂林修竹岸芷汀兰,石亭亭立柳浪闻莺,西端有连接卤汀河的520长堤,东头便是古村唐庄了。我是第二次来这里,背着双肩包不住的拍照,还是压抑不住目下的惊喜。这里,秋日的天蓝如海,河边的树绿像绸,墙角的花红似火。枯败发新的岸柳,栖息谷场的渔舟,纵横颠倒的石埝,高扯曝日的扳罾……给人无比的安静之感和无尽的遐思。</li></ul><p><br></p> <ul><li>往东北方向寻去,一条长长的麻石路冷不丁插到你的脚底,同小时候家门口西仓南小街麻石巷一样,中间横成一块块两侧竖成长条条,火车铁轨似的。风雨和行人的打磨使麻石斑驳陆离,我有一种褪鞋裸奔的冲动,便踮起脚尖轻轻的越,生怕有对不起的。抬头有一幌子在秋风里招摇,“唐庄之恋”直勾勾的把人牵住,原来是卖小物品的小店,女主人莞尔一笑继续低头忙着手中的活儿,不像同里的小媳妇不停的招呼,阿庆嫂似的,不喜欢。</li></ul><p><br></p> <ul><li>一座砖桥打断了我的思绪,端详开去,除了新补的砖,断是旧的,坦坦的桥面,圆拱形的桥洞,足足有十来丈长丈把宽,横跨在潺潺的小溪上。清宣统三年,就是孙中山辛亥革命的这一年,众村民捐资出力由朽木桥翻建的,起名“积善桥”。</li></ul><p><br></p> <ul><li>与所有的村庄一样,唐庄是静谧的,悠闲的小黄狗看到来人,亲密的摇着尾巴,与我看到的安徽查济的犬一般,目光安然瓷实。这村庄如此古朴宁静,深邃悠久,怎能让我不爱她!</li></ul><p><br></p> <ul><li>我们一行数人是缘着沙黑先生的《旧庄遗事》第三次来陈堡溯源的,向沟的草荡子“把子湖”,唐庄的麻石路砖拱桥,蒋庄的天都寺祖神庙 ,像串联在一起的佛珠,裹挟着古厚的包浆,焕发出明珠般的光,魅力四射 。</li></ul><p><br></p> <ul><li>(徐俊于庚子秋漱石斋)</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