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俄亚杂谈</b></p><p> ———————三进俄亚有感</p><p> 和坚</p><p> 俄亚像一块磁铁,总是吸引着我,俄亚又是一丝牵挂、忍不住朝思暮想。我对俄亚的关注始于30多年前,那时相关信息很少,只知道在很偏远的地方还一个500年前纳西人建立的古寨。2009年国庆,我们一行3人在尚未完全弄清行走路线的情况下,冲动地沿着当年纳西大军北进的路线,搭上一张丽江到奉科棋盘地的小面包车来到了三江口的金沙江边,然后找船渡江到江对面的四川坪子,临时在村子找向导、马匹后于第二天开始徒步前往俄亚,路上又走了2天才到达俄亚,那次来回用了7天时间。时隔8年后的2017年三多节,我再次踏上俄亚的行程,这次是我们玉龙户外的一行13人。此行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四川坪子的木星土电站正在建设之中,我们的车子可以跨过施工临时使用的钢索大桥,到达坪子,然后再车行3公里到抓子村,随后的路程还需要徒步将近1天半,第二次来回用了5天,时间与行程就节约了不少。随着2019年,俄亚到四川坪子的二级路面全面贯通,木星土电站的金沙江钢索桥换成了水泥桥,最近的2020年10月31日,我和夫人专程陪84岁高龄的父亲驾车直接前往俄亚,实现了丽江到俄亚的朝发夕至,而这次仅用2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来回,三次俄亚之行的巨大变化是使我不得不感叹世界变化之快。</p> <p>500年前,一支纳西族部队神秘渡过鸡鸣三省五县之地的金沙江三江口,一路北进,直逼稻城。从此牢牢控制了龙达河流域的大片金矿之地,为木氏政权源源不断地提供财力支持,这就是《木府风云》中金矿的原形,而当年的部队营房在历史的长河中最终演变成了纳西族天隅一方的俄亚古堡,而纳西族当年最传统的习俗及语言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走进俄亚,恍如隔世,一切都是如此亲切、又是如此陌生。随着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的逐步实施,俄亚这座纳西古堡已不再是鲜为人知的世外封闭之地,最近几年已有多条公路路直通俄亚,这里最纯粹的纳西活化石已开始加速变化、与外界同化。而当年从三江口到俄亚的北征马帮之路更是加速退化,几近无人通行,特别是从奉科棋盘地到俄亚公路的打通,当年的这条黄金通道很有可能在最近的几年消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没有行走过这条线路的人将永远错过纳西族这段古老的历史……</p> <p>传说当年丽江到俄亚要翻12座大山、越12条大河,要走12天。而今天实现了当天抵达,甚至可以做到当天来回,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已完全超出了古人的想像,而且,俄亚的变化正在全面加速。一是大村整村的整体直观变化,2009年我们见到的俄亚还大村还十分古朴,龙达河对面全是田地,而我们2017年第二次见到的是龙达河对面已修建了颇具现代风格的俄亚学校(以前学校在大村一侧的河边),几幢高楼十分抢眼,与对岸的俄亚古堡形成了鲜名的对比。二是大村下面的平地上当年专门栓马的场地,现在已基本上见不到马匹了,平地上多了一些房子和醒目的彩钢瓦。三是一些正在修建的客栈、洒吧之类的房子外观与古堡的风格难以融入,四是德高望重的大师们相继离世,文化传承任重道远,当我们2017年第二次去俄亚时,已见不到木瓜仁青,2020年第三次去俄亚时又不见东巴甲若,其间还有多位大师相继离世。五是穿民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少,在这里见到的人似乎与在其他农村见到的人没有多少区别。</p> <p>综上所述,我认为俄亚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传承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大村的整体协调性,建议把学校和商业区从现在的龙达河对面全部搬到乡政府的拖顶村那边,既有利于学样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又有利于学校建筑与古堡建筑的格格不入,还可以避免学校的广播影响游客的休息和听觉冲击,在整个龙达河对面恢复原来的耕地,做到村庄与农田的相得益彰。二是拆除大村面对龙达河这面的所有彩钢瓦和不协调建筑,所有建筑要做到修旧如旧,对新建的具有现代动能的建筑必须要求在外观上与古堡风格一致,至少是外墙和房顶必须用传统材料装饰,构建整体化一的古堡风格。三是建议在现有的大村下面的当年栓马的空地上种植菜蔬,既可解决空地上的脏乱差问题,又可打造大村的生活气息,还可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四是村内的管线入地要高质量到位,避免重复开挖,要在大村设置1—2个公共厕所和若干个垃圾桶,建好排污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避免污水流入龙达河,建好大村的硬件设施。五是要设置游客接待中心,包括东巴文化传习、传统文化展示、博物馆等,提高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六是要打造好传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在适逢俄亚重要传统节日时设置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示传统东巴仪式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结合的典范,加大旅游品牌宣传。七是继续开展学校的东巴文化传承教学,关心现有东巴的生产生活,挖掘整理东巴典籍,培养好年轻东巴。八是拆除大村入村的水泥桥,恢复重建入村伸臂木桥,展示大村原有入村面貌。九是科学推崇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十是治理好龙达河,让擦堡而过的龙达河水更清澈、河堤更优美。总之,俄亚的发展关键就是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切入点,要在拯救传统文化活化石和改善人民群生活的高度做到决策的高屋建瓴。</p> <p>今天俄亚的发展与每一位关心这方水土的人们息息相关,100前年至500前之间的古人就不说了,从我最近20年所接触的俄亚人中似乎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他们的坚韧、顽强、聪慧、真诚、乐观。已过逝的大东巴木瓜仁青、甲若以及现在还健在的俄亚最后的土司木达珍和年轻的东巴英扎次里都是具俄亚人特质的典型,他们见多识广、博学多闻,有着钢铁般的意志,是俄亚传承链条上不可或缺的环节,他们就像龙达河一样(纳西话“龙达河”的发音是“熟吉”,纳西话直译为铁河。纳西话“俄亚人”的发音是“熟喜”,纳西话直译为铁人)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也正这有了他们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俄亚的活化石才显得有如这里的金子一样熠熠生辉。同时,还有第一次领我进入俄亚的坪子人央张向导,俄亚大村客栈的老板俄碧人彭孝军、机什瓦的马锅头边玛以及多位曾经帮助过我们进入的俄亚朋友都是这边重情重义的朋友,平时我总能从他们那里听得到俄亚的点滴变化、感受俄亚的温暖阳光。</p> <p> 最近的这次俄亚之行虽然在看到了俄亚的发展所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但总体给人的却更多是惊喜。这次在彭孝军的陪同下不仅又拜谒到了最后的土司木达珍,还见到了前2次到俄亚都没有见的“年轻”东巴英扎次里,他家在离大村3公里之外的拖顶,是前些年从大村搬过来的,这里是当年他家的庄房,是高地上的一块平地,几院房子散落在庄稼地的几个角落,这里阳光充足、视野开阔,可在俯视山下不远处的大村,房后山坡上有现成制作东巴纸的植物,后院就是他家的柴房和制作东巴纸的作坊,他家大门的对联和面墙面都是东巴文和东巴画,我们有幸参观了他家二楼的东巴书房,书架上有很多他这些年来亲手书写的东巴经文,同时他还给们展示了他刚完成的一幅东巴万神图长卷,他家简朴明快的风格和他行云流水的东巴行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可能得益于他每年都参加丽江玉水寨的活动及周边的学术交流,谦虚、朴实、好学、友善成就了他不同凡响的技艺功底,他还定期到俄亚学校给学生上东巴课,传授东巴技艺,目前他已是带徒东巴了,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巴文化传承的希望,也看到了俄亚美好发展的未来。</p> <p>俄亚是强大的,500年来风雨同兼程、固若金汤;俄亚是绝无仅有的,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独有的文化高地。保护俄亚就是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就是发展经济,但愿俄亚越来越好。最后引用2017年我们去俄亚时赵宴平先生有感而发的一首好诗与大家分享俄亚的阳光。</p><p> (书于2020年11月3日)</p> <p> 俄亚</p><p> 赵宴平</p><p>木老爷鹰眼北顾,张弓搭箭</p><p>一只用族群血液淬炼的箭簇</p><p>飞跃关山</p><p>钉在龙达河古老的崖壁上</p><p>一个鸟不拉屎地方</p><p><br></p><p>光阴荏苒</p><p>刀枪入库</p><p>这灰色冰冷的箭簇</p><p>在天地间</p><p>锈蚀成一座孤独的古堡</p><p>深埋着时空的记忆匣子</p><p><br></p><p>我要复活这沉默的化石</p><p>我要从家乡星夜兼程</p><p>沿着当年的马道</p><p>跨越金沙</p><p>一路向北</p><p>走进俄亚</p><p><br></p><p>趁着三多节的星光</p><p>登上俄亚最北面的山巅</p><p>背对康藏</p><p>面朝丽江</p><p>抬腿,划界</p><p>用精神的疆域</p><p>呼唤</p><p>一个游子的回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