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国庆旅行之三</p> <p> 参观完云冈石窟一个月了,心中一直构思写这篇文章,苦于对云冈石窟各方面知识匮乏,对历史文化了解浅薄,于是翻阅资料,了解自己所摄图片中的出处和典故,借阅云冈石窟百度百科,详细核对图片,用一颗真诚的心,心怀敬畏地写作,才促成拙作。</p><p> ——题记</p> <p> 早在两年前,有幸拜读了大同本土作家为云冈石窟所作《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一书,立即就被其旁征博引、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见解、系统新颖地论述云冈石窟的艺术价值和北魏王朝的历史所深深震慑,深深地吸引,心心念念想要去云冈,想要亲眼看看,感受作者笔下的艺术瑰宝、恢宏壮观的大佛印象。至此终于要圆梦了,早上5点起床,赶了5个多小时到达云冈石窟停车场。</p> <p> 巨石阙形大门楼高大宽阔,大门上题有“云冈石窟”四个大字,查阅资料得知:这四个大字是根据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字拼集而来。黄庭坚属“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在大门口首先领略书法大家的作品,也为石窟增色不少。</p><p><br></p> <p> 进入检票口的广场上,矗立着一个清瘦俊逸僧人的雕塑,我脱口而出,是“昙曜高僧”,之前了解到他是云冈石窟的开创者,著名的“昙曜五窟”就是他主持开凿的。这是为了纪念昙曜而修建的广场。</p><p><br></p> <p> 穿过昙曜广场,往前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佛光大道,十三对“象驮千佛四棱神柱”分列佛光大道两旁,在两侧青松翠柏掩映下,显得气势雄伟,蔚为壮观。</p> <p> 穿过神柱林立的佛光大道,有两面相对的扇形皇家礼佛浮雕墙,浮雕栩栩如生,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有游人在墙面前拍照留影。</p> <p> 两面浮雕墙中间一棵结满红色祈福的金色菩提树,也是一道风景,人们都挤到这颗树下,一睹菩提金色的叶子,也为祈福在树上结红色的祝愿结。</p><p><br></p> <p> “</p> <p>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脑海立即浮现这首诗的意境。我和朋友在小树桩铺就的金色菩提树基下,郑重地留下自己的足迹,也沾沾佛气,虔诚地默默祈福,佛祖在我心中。</p> <p> 走进写有“入佛知见”四个大字的门里,就是正式进入石窟的大门了,这四个字的寓意,只有每个人参佛后的个人领悟了。</p><p><br></p> <p> 云冈石窟依武周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像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美术的最高水平。云冈石窟与敦煌石窟、龙门石窟平起平坐,世人多半知道敦煌、龙门两石窟,而云冈石窟保存较为完整,其承前启后、奥妙转折之间,蕴藏了北魏君王的宗教信仰、政治谋略、艺术水平。</p> <p>第一第二窟为双窟,位于石窟群最东边,石窟中央是方形塔柱,四周及窟顶上雕刻满了大大小小佛像,看得出是彩绘的,佛像人物形象逼真,有北魏鲜卑特征,可惜经过1500多年的西风残照,雕像残垣断臂,好多珍贵的佛头不是丢失就是被风蚀损毁,让人不禁扼腕叹息。</p><p><br></p> <p> 第三窟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听导游解说,中间本尊坐佛高约10米,慈眉善目,微笑地看着芸芸众生,给人以温暖和慈爱。</p> <p> 第五窟六窟为双窟,此窟规模宏伟,雕饰瑰丽,技法熟练,为云冈艺术之精华。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南、西壁主要雕刻33幅描写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p><p><br></p> <p>(“从大佛的一颦一笑、飞天的一屈一伸、莲花的一舒一展、琵琶的一弹一拔、就在凿凿琢琢、平平仄仄的节奏和韵律中,深入浅出地清晰起来,明亮起来、生动起来。”引用《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p> <p> 那浮雕飞天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佛身衣饰如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莲花宝座如禅,托起一尊尊圣洁的佛像;雄伟高大的佛像则如泰山乔岳需要仰视。所有佛像、菩萨、力士、护法、伎乐天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或微笑或慈祥、或端庄或秀美、或雄壮或伟岸;孔雀、飞禽走兽等形象逼真,生动活泼,飞天围绕莲花盘旋飞舞等。</p> <p> 看得我目瞪口呆、目不转睛,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石窟的精美雕刻深深震慑,深深震撼,由不得热血沸腾、惊叹不已,激动不已,想要表达的任何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博大精深的雕刻艺术使人无限留恋,尽管有后面的游客不断涌入,催促前方的人尽快前行,可我还是足不能移,想要把这艺术瑰宝尽收眼底,想要用心用眼,近距离地感受这伟大的杰作。</p> <p> 第七窟内造像胡风汉韵,交相杂糅,东西文化在这里发生了最㶷烂的撞击与交融。南壁六身高发髻供养天半跪相对,端静秀丽,风姿绰约,素有“云冈六美人”之誉,是西域造像融入东方元素的上乘之作。</p> <p> 查资料得知:“云冈六美人”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改革家——北魏冯太后亲自主政的产物。她先后亲自主持有15万凉州画师、石匠参与的云冈石刻盛事,开创了中国佛雕某种女性化的审美趋向。这一首创影响了此后中国许多地方的石窟佛雕,导致了中国最美的佛像——带有女性特征的卢舍那佛的诞生(龙门石窟代表作)。</p><p><br></p> <p> 还有那雕刻三头四臂、五头六臂的乘骑孔雀的鸠摩罗天、骑神牛的罗天、多首多臂的天神等造像;伎乐天维妙维肖的歌舞表演、天衣灵动缥缈若仙的神态;</p> <p> 雕刻有鱼鸟水藻、呈现出沙欧翔集、鱼跃于渊的自然景致;</p> <p>还有万佛洞中排列有序、构图严谨的象征释迦分身的十方化佛;</p> <p> </p> <p> 塔窑洞中的方形塔及塔柱,造型精美,保存完整,是研究中国早期佛塔的重要资料等等这些精美的石雕,不一而足,无法形容的美,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是连连赞叹,连连惊叹!</p> <p> 著名的“昙曜五窟”即现在的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是高僧昙曜于公元460—470年间主持开凿的云冈最早期的石窟群,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为云冈石窟精华所在。所雕刻5尊4到5层楼高的大佛,按照“凿石造佛,如我帝身”、“皇帝即如来”的皇家旨意,把北魏太祖以来的5 位帝王形象搬到山崖的释迦牟尼佛身上。“昙曜五窟”造像的主题是人与神、佛与皇帝的巧妙和谐统一。</p><p><br></p> <p> 第十六窟佛像高大清秀俊逸,双耳垂肩,胸前结带下垂,属北魏太和年间推行汉化时的服制。在洞窟内仰视大佛,此像年轻英俊,两眼炯炯有神,体格健壮,被称为“美男子”。主佛像视做文成帝的化身。</p><p><br></p> <p> 第十七窟是交脚菩萨坐像。主佛高15.6米,佛像面部、双臂已崩塌,但能看出佛像造型古朴壮美,高大宏伟,气宇轩昂,具有浓郁的异域情调。反映了云冈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p><p><br></p> <p>第十八窟主像高15.5米,高肉髻,面容丰圆,鼻梁高挺,浑厚质朴,身披千佛袈裟,面带微笑,左手举于胸前持袈裟。</p><p><br></p> <p> 透过外面的明窗向内观视,佛爷好似满面笑容,举手和游客打招呼,喜从心生,微笑向暖,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p> <p> 第十九窟是“昙曜五窟”中最大的洞窟,主尊高约16.8米,佛像耳轮齐肩,面相丰圆,下颔崩塌,右手举于胸前,目视前方气宇轩昂。</p><p><br></p> <p> 因造像太大,礼拜者必须站在洞窟外,透过明窗才得以瞻仰大佛容貌,大佛拒绝参观者无礼的目光。</p> <p> 西耳洞的坐佛像,高约8米,佛像耳廓宽大垂肩,体魄挺拔劲健,神态端庄大气。</p><p><br></p> <p> 第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有名的露天大佛,被称为云冈石刻的象征,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的标志性佛像,云冈石窟对外宣传的名片。佛像造型古朴雄伟,大目高鼻,双耳垂肩,两肩宽厚,袈裟右袒,面形丰满,嘴角微微上扬,神情肃穆,脸上现神秘的微笑。</p> <p> 初拜大佛,就被这宏大的气魄所震慑,不禁肃然起敬,从不同的角度仰视大佛,大佛高高在上,慈祥端庄的神态,宽容睿智的眼睛,仿佛洞明一切尘世,1500多年来,坦然矗立于长天大地之间,日看芸芸众生百相,静观沧海桑田变化,大佛禅定庄严,却又通透一切、参悟万事万物。</p><p><br></p> <p> 大佛东边的站佛,双耳垂肩,右手举于胸前,俏皮地微笑着,似和万千有缘人打招呼,迎接四方嘉宾的到来。</p> <p> 人们争相在此拍照,我也虔诚地选取角度,庄重地记录下大佛的风采,站在露天大佛西侧台阶上,与大佛留影。那一刻,仿如佛在,仿佛天地间、时光里,世界的样子,我们的样子,就在此刻,就在这里,世界在这里大同,每一刻都是一场雕刻,共同雕刻着人类的故事。</p><p><br></p> <p> 著名作家冰心先生曾瞻仰云冈石窟,被眼前的石窟造像所震慑,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她写道:“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一如来,一世界,一翼,一花,一叶,各具精严,写不胜写,画不胜画。后顾方作无限之留恋,前瞻又引起无量之企求。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写出了我们瞻仰大佛后的真实感受,共同心声。</p><p><br></p> <p> 在第二十窟西边的西部石窟前的台阶处,立有“西天梵音”石碑,出自文化学者余秋雨《寻觅中华》中的《西天梵音》篇。余秋雨在拜谒云冈石窟后,激情地为云冈石窟题词“西天梵音”,并写有“北魏雄风犹拂面,万里铁骑归佛山”的观感。后来在其《从何处走向大唐》文中云:“通向大唐之路,最具象征意义的是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而北魏王朝缔造了这两大闻名世界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洛阳及实行的一系列汉化改革,也为通向大唐之路,铺就前行道路。难怪余秋雨再访云冈时,发出“万卷阅尽尊北魏,此生只为拜云冈”的感慨。在了解到这些故事后,我也是感慨万千,激动万千,为北魏王朝的浩荡大气、豪迈革新、远见卓识所深深折服,深深震憾。</p><p><br></p> <p> 由此往西,石窟规模变小。在立有“西岩绝唱”石刻碑前,表明碑刻以东佛像全部是北魏皇室修建。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从山西大同迁都河南洛阳,云冈皇家雕刻工程宣告结束,西部山崖成为民间造像的乐土。</p><p><br></p> <p> 参观完云冈石窟,然而却感到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开。梦中的云冈,我亲身感受了,亲眼看见了,亲耳聆听了,“北魏雄风今犹在,佛山耸立世界巅”。带着朝圣般虔诚,带着一颗真心,那些庄严、神圣、雄伟的佛像、菩萨,他们的眼神、表情、身上的璎珞;凌空飞舞的飞天;绽放的莲花;伎乐天优美的舞蹈等等,都在眼前一一浮现,还有经过千百年来的风蚀雨侵、战乱损毁,使得有些国宝渐失原貌,崩塌残缺,让人扼腕叹息,痛惜不已。</p><p><br></p> <p> 心中的云冈,我还会再来的,下次还会用心地仔细地拜每一尊佛,瞻仰每一朵花、每一座莲,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石窟,佛在心中,也让国宝永驻心中。</p><p> 在此特别感谢朋友夫妇,他们舟车劳顿,开车辛苦,促成这次开心之旅。</p> <p>声明:文章中有些资料、数据摘自于《云冈石窟百度》。 </p><p> 文章中所有图片皆为原创</p><p> 完成于 2020年11月5日</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