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众之长,而补己所短,后为己用,集思愈广,受益愈大!一一一濮阳县第十周数学教研活动纪实

谢艳茹

<p>  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次教研活动都是一次智慧的碰撞!本周数学教研活动如期进行。</p> <p> 高年级组由孙九利老师主讲。孙老师讲的课题是《圆的面积》。刚上课时,孙老师利用树上拴着一匹马,绳子的长度是2米,问马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然后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割补法和转化思想,为本节课学习圆的面积公式做铺垫。课堂中,四人小组合作,孩子们把圆形图片分别剪出4等份、8等分、16等份、32等份,分别拼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探究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进行课堂练习。最后这节课又重新回归到课前的小马吃草问题上,前后照应,非常完美的一节课。</p> <p>  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他们的听评课活动已经结束,但对如何上好一节高质量的课的追求,他们没有停止过。他们本周研讨了课堂中出现的一些困惑!</p> <p>  一年级11班的谢艳茹老师讲的《8和9的认识》。谢老师整节课能够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观察、发现、交流为主线,让学生在看、说、想中认识和理解有关8、9的知识。让学生体验从具体(主题图中各事物数一数)半具体(点子图)抽象(概括出数)整个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p> <p>  一年级12班郑凌超老师讲的《解决问题》。郑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观点明确,能够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郑老师首先应用课件的直观性,让学生观察问题情境,明白怎么列出式子,提出解决问题的三句话。然后利用学生动手画一画,用嘴说一说的方法,更加让学生明白加法是把两个数量合并在一起,以建立表象为基础,学生掌握不错。</p> <p>  一年级13班晁翠婷老师讲的《8、9的加减》。晁老师的课,能够抓住重点,抓住孩子的儿童心理。从分成儿歌开始复习8,9的分成。进而引出8,9的加减法。从不同的例子利用分层导出。八九的加减法,而且总结出来一图4式有利于学生记忆,让学生由探究得到结论,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得到新的知识。从水果变数到后来的点子,以及后来的列式计算,再后来的把卡片送回家,数字大转盘。这些都能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来练习8,9的加减。而且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在练的同时把课后作业处理了。这节课能够抓住重点,整个章节体现了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这样一种思路。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练习,达到了学生学会的目的。从回答的情况来看,效果不错。</p> <p>  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送走孩子之后在二楼办公室进行了一次思维的碰撞。优点说的少,需要改进的说的多,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p> <p><br></p><p> 通过本次的听评课活动,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教学能力,也促进了整个数学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数学教研,我们一直在路上!</p>

学生

老师

教研

一年级

数学

活动

解决问题

这节

数学老师

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