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一鹰/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埔军校旧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内容来源于2014年8月8日《道客巴巴 · 致力于湖南和平解放——记爱国民主人士陈采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8年秋天,陈采夫 [1] 又通过马子谷 [2](湖南新化人,是受省工委委托在军政界搞统战策反工作的一个相当活跃的人物)等人做姜和瀛的工作。一天,陈采夫打电话邀姜和瀛到自己家里吃饭,非常诚恳地对他说:“我和你都是黄埔学生,当初到广东去,是为了革命。后来走错了路。现在有机会,回头是岸,犹未为晚。”在陈采夫的多次劝导下,姜和瀛终于下定决心,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率部起义,不仅自己加入了“民促社”,还在宪兵团及其朋友、同事中发展“民促社”成员。在陈采夫的劝说、影响下,国民党第一兵团参谋长文于一、湘东师管区司令员蔡杞材、补充第四团团长刘鸣球、省保安司令部高参刘人奎、长沙绥靖公署少将李君九、省政府警备大队长姜定华等人先后参加“民促社”。“民促社”扩展到200余人,他们为中共湖南省工委提供许多重要军事情报,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p><p class="ql-block"><br></p> <p>▲ 马氏宗祠旧址</p><p><br></p><p>
</p><p>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3]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p><p><br></p><p>补充资料</p><p><br></p><p>[1] </p><p>陈采夫:名泽芹,化名蔡大情。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出生于临澧县修梅乡。1925年1月下旬,陈采夫赴粤报考黄埔军校,入第三期步兵科,经同乡王尔琢、贺声洋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结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排、连、营长、团政治指导员和军政治部社会股长等职。 因推动和平解放常德地区有功,解放后被任命为常德专员公署第二副专员。1955年5月,调任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p><p><br></p><p>[2] </p><p>马子谷(马式材):又名世材、轼材,派名永菽,字任之。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191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五四运动后深入工人运动并任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师,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相继参加广州起义、淞沪会战、浙赣会战、闽海抗战,为和平解放湖南立下汗马功劳。自1926年起,历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专员,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委员,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科长、国民政府中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国共合作时期的特别支部),华北民族革命同盟成员,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员,国民革命第七十军战时步兵干部培训班教官,国民革命军第70军驻长沙、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主任,民国福建省政府顾问兼干部考核专员,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民革命军第2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小组成员,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等职。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杨、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匡互生、夏明钢、蔡元培、王光临、王荷波、陈伯达、潘祖彝(潘谷公)、陈希周(陈昭礼)、李黎洲、徐琛、李培桐、戴任、陈应中、毛泽民、盛世才、刘峙、汤恩伯、陈立夫、陈果夫、周恩来、杨匏安、刘清扬(女)、吴玉章、刘少奇、李维汉、杨献珍、雷瑜、方鼎英、邹鹏振、鲁涤平、彭湃、杨殷、刘珍年、杨献珍、王昌明、于右任、马维孝、潘汉年、陈独秀、彭述之、朱蕴山、吴成方、叶挺、许德瑗、朱江户、管长镛、何键、李觉、刘建绪、羊枣、王亚南、余志宏、陈公培、胡邦善、周里、欧阳方、程潜、陈明仁、邓飞黄、刘公武、刘岳厚、蒋昆、唐文夑、唐星、程星龄、文于一、唐生智、陈采夫、蔡杞材、刘人奎、李君九、姜定华、姜和瀛、刘鸣球、伍光宗、魏镇、刘寿祺、谢淑周、张严佛、袁朴、肖劲光、黄克诚、黄曾樾、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徐悲鸿、林伯渠等。</p><p><br></p><p>[3]</p><p>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