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带子沟家谱封面</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宫银强</b></div><br> 红带子沟,也就是红带沟村,行政区划属于铁岭市铁岭县横道河子镇,位于沈阳、抚顺、铁岭三市的交界处,村北面是长白山余脉,风光秀丽,花草幽香。村里1700余年的大清神树远近闻名,这里还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二次起兵之地,又是当时的狩猎场,另有烽火台、点将台等多处待开发遗址。村附近更是有雷锋纪念馆、张学良墓址等遗迹<b></b>,共同组成了颇具历史价值的旅游区。<br> 笔者在2019年8月份到访红带子沟,受到了村长常启峰的热情接待。通过详谈得知,村里85%的住户都是爱新觉罗后裔,其先祖为努尔哈赤的三伯祖索长阿,为红带子,旗籍为右翼满洲正黄旗。查《爱新觉罗宗谱》所知,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共有六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四子觉昌安、五子包郎阿和六子宝实。其中四子觉昌安为努尔哈赤的祖父,余者则是他的叔、伯祖父。六祖之中以三祖索长阿(1523年—1584年)一支的实力最为雄厚,他继福满之后成为掌管家族部落事务的酋长,甚至被明朝边官称做“建州贼首”。其子孙后代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各支系中繁衍较快的一支,所出人才也较多。对后来清王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带子沟村的大神神树</b></h3> 红带子沟历代传续是:福满(兴祖)→第三子索长阿→第一子履泰→第二子拜塔→第三子拜音达礼→第二子国干→第一子科布索→第四子鄂穆拜(配那拉氏)。《满族社会历史调查》在沈阳“满堂乡七个村满族的来源”一节中载:“科布索之子鄂穆拜,举家由沈阳南30里的龙王庙,迁到铁岭附近的山城子北面落户,并在此建其父科布索的衣冠冢。”同时结合自身红带子身份,鄂穆拜便将此地命名为“红带子沟”,鄂穆拜便是红带子沟一支的先主。然而《铁岭县志》(辽沈书社版第92页)第二章行政区划第三节地名记载:“清代嘉庆年间,爱新觉罗(常姓)从盛京(今沈阳)十里码头迁至此山沟内定居。”经考察,当时十里码头(今沈阳方型广场)为清代宗室营镶黄旗驻地,与本支旗籍不符,而且村中遗迹表明建村时间更久远。在此,笔者采用《满族社会历史调查》的这一说法。<br> 鄂穆拜生有五子:长子鄂岱、次子鄂海、三子鄂善、四子鄂林、五子鄂敏。鄂岱传三世后绝嗣,由鄂敏后人承嗣;鄂海后人迁到沈阳东的旧站,在乾隆年间,又从旧站迁到二道沟;鄂善外放做知州,后人居北京;鄂林无嗣。因此,红带子沟后人都是源自鄂敏一脉。民国初年,后世常泰及其宗族兄弟大排行以“常”为字辈,后人便以头名字“常”为姓氏。<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带子沟村的花谷景色</b></h3> 根据《爱新觉罗宗谱》记载,鄂敏位下有男丁105位,今在此基础上将谱系予以延续。而目前,红带沟村皇族后裔现有86户230人左右,因此大部分后裔早已移居别处,使得续谱颇有难度。庆幸在全体常氏后裔的努力下,已将637位后裔信息编入家谱中,遍布于日本本州、法国留尼旺、北京、广州、西宁、延吉、沈阳、新宾等地。<br> 如今,红带子沟常氏后裔人才辈出,从事公务员、科学研究、人民教师、军人、演员、工程设计等职业。知名人物有:<br><div> <b> 清代:</b><br> 常寿,字文奎,号介眉,载字辈,清道光朝生员、文举人。这次续谱感谢常启宽先生,提供给我们其高祖的照片(来自日本株式会社底款)。<br> <b> 民国时期:</b><br> 在奉天维城学校就读的有五位:石麟(毓字辈)、魁斌(毓字辈)、墨麟(女,毓字辈)、庆福(恒字辈)、祝坤(恒字辈,常寿曾孙)。<br> 军官两位:常英珍(毓字辈),陆军第二十七师步兵第一百七团参谋长;常恒魁,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军官十队第二中队中尉。<br> 常恒玉,时任长春火车站副站长。<br> <b> 现代:</b><br> 常英瑜(毓字辈),任国家农林部畜牧兽医总局处长、畜牧科学家,国立兽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前身)特聘高级工程师、教授,发表《甘青两省畜牧概况》等著作。<br> 常英璞,又作英朴,谱名英瑞(毓字辈),任国家铁道部总工程师。1951年,任唐山交大抗美援朝第六工程队副队长,入朝配合志愿军作战。<br> 常伟民(启字辈),常恒玉之子,国家外交部直属的外交学院国际问题专家。<br> 常文煊(焘字辈),演员、歌手,出演多部电视剧,在《我是班主任》中担任主演。<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