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南阳,古称宛(yuān),河南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p> <p>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p> <p>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境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接壤。茂兰是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区域,也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峰峦叠嶂,溪流纵横,原生森林茂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山、水、林、洞、瀑、石融为一体,呈现出喀斯特森林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是地球同纬度地区和世界喀斯特地区绝无仅有的生态奇观。茂兰面积达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超过91%,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择茂兰为“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之一。</p> <p>青龙潭位于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数千名布依、水族、瑶族原始居民的家园,周边喀斯特森林密布,山水、溶洞随处可见。那里游人稀少,幽深清静。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水,认真的拍了一整天……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我国的瑶族有一个支系叫“长衫瑶”。顾名思义,衣衫长长的,女人们通常外面穿中长裙,里面穿超短裙,超短裙的数量为7、9、11条不等,各人穿的数量多寡视家境而定,但必须是单数。</p><p>目前在我国,长衫瑶人数已不多,不过一百人左右,多住在贵州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瑶寨组里。</p> <p>长衫瑶是贵州省荔波县三个瑶族支系之一,共748人,主要聚居于洞塘乡,少数散居于翁昂乡和茂兰镇。作为移民,在良好的田地都为世居民族所有的情况下,长衫瑶人民在曾经的荒山野岭之中开辟了自己的家园。</p> <p>我国的瑶族有一个支系叫“长衫瑶”。顾名思义,衣衫长长的,女人们通常外面穿中长裙,里面穿超短裙,超短裙的数量为7、9、11条不等,各人穿的数量多寡视家境而定,但必须是单数。</p><p>目前在我国,长衫瑶人数已不多,不过一百人左右,多住在贵州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瑶寨组里。</p> <p>长衫瑶这一支系的瑶族人不分男女,身着长衫款式的外衣,但男女略有差别。</p><p>男性一般着青黑土布的长衫,长及脚背,右衽,两侧开边。衣服素雅干净,没有任何装饰纹饰,但领口有细白边,腰带有汉字和其它纹饰刺绣。</p> <p>长衫瑶妇女喜戴银饰项圈,头插银簪;女式衣服内件衣服与男士相似,不缀以任何纹饰。但与男式有别的是,女式上装多了一件贯首式的无袖短罩衣(贯首式服装是目前中国遗存最为古老的一种服饰样式),正面同为纯色,但背面以蜡染为底加之刺绣构成图样,与大多数瑶族女式服饰相似,背部纹饰也以方形作为边框,以蜡染勾勒。罩衣下部坠有串珠。自腋下左右各垂一条彩色腰带。下身着百褶蜡染短裙,有时亦在短裙外包一条彩色刺绣及蜡染条布。腿部着腿笼,及踝,底部绣有花边。</p> <p>虽然历史上曾大力开垦土地,但极重视对树林植被保护的瑶族人却不会滥砍滥伐,使得如今的瑶寨仍是群山环绕、树木参天。</p> <p>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p> <p>荔波县洞塘乡</p><p>洞塘乡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下辖的一个乡,是荔波县的南大门,与茂兰镇、立化镇、永康水族乡、翁昂乡毗邻,与广西环江县川山镇、驯乐苗族乡接壤,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51.57%</p> <p>洞塘境内除拥有秀美的喀斯特原始森林自然景观外,还拥有万亩梅园这一贵州冬季旅游的热门景点,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黎明关抗日战场遗址等红色旅游资源,瑶寨长衫瑶瑶族风情等古朴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p> <p>荔波古镇坐落在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建设村南门坝上菜园,用地面积为1099亩,总投资超过32亿元人民币。整个项目拟建四个民族部落以集中展示荔波县布依、水、苗、瑶四大民族风情;荔波县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示博览园;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长廊;文化旅游发展创新高端论坛永久会址和集旅游、运动、休闲娱乐、商业及配套住宅为一体的休闲旅游产业综合体,成为荔波县城的新型旅游服务核心区。</p> <p>荔波县历史文化悠久,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长廊。古镇文化旅游发展创新高端论坛永久会至,成为荔波县城的新型旅游服务核心区。</p> <p>荔波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建制、宋建荔波州、清乾隆二年建石城至今”。</p> <p>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世居于这块秀美土地上的布依、水、苗、瑶、汉等民族,长期和睦相处共同创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古镇项目根据荔波布依、水、苗、瑶四个少数民族打造四大少数民族风情部落,分别是布依水乡、水族部落、瑶族部落和苗寨,丰富了旅游多元化的格局。</p> <p>大七孔</p><p>大七孔景区是以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为主体的景区,距小七孔鸳鸯湖景区约5公里。景观峻险神奇、气势雄峻磅礴,山高谷深,水流湍急,洞中有瀑,瀑下有湖,湖上有天窗,阳光投下形如日月星斗,还有一座高80余米的天生桥巍然而立被专家们誉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东方凯旋门”,观之令人肃然起敬。</p> <p>大七孔以进入景区的一座大七孔古桥而得名。充满了神秘、奇特的色彩。从大七孔桥溯流而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道长长的天神峡谷,峡谷内危崖层叠,峭壁耸立,岚气缭绕。</p> <p>前行约1公里后,仰望左崖有一座高、宽各约100多米的峭壁直冲云霄,绝壁上附着朵朵钟乳、层层翠林,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壁上还有三个自下而上的大小洞穴,洞口绿树丛生,情趣盎然。最为奇异的是,在这里不能大声呼叫,否则绝壁上的大小石块会飞溅而来,当地百姓谓之天神恼怒,这里因此得名为恐怖峡。</p> <p>此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横跨东西。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现今通向“小七孔”的公路经过桥上,是旅游区的重要桥梁和景物之一</p> <p>继续前行,可见一座大自然鬼斧神工凿造而成的天生桥。桥高60米,桥孔宽20米。桥下湍急的水流形成一道瀑布;桥孔下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桥侧长满灌木、花草,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大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南部,距县城25公里。因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又名孟塘河)上有一座七个孔大桥而得名。</p> <p>地峨峡是方村河进入暗河道前的一段明流,是一处宽不过50米,高100多米的深幽河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生长各种奇树异草,涨水期河流汹涌澎湃,枯水时节潺潺细流。人沿峡谷行走,往往有惊无险,因为峭壁上可进入暗河的小径旁有密密的小树挡着,行人不用担心会掉下河去,步入此景情趣无穷。</p> <p>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距大七孔景区5公里,景区全长7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有百多个游览景点。</p><p>小七孔风景区,是集山、水、林、洞、湖、瀑为一体的原始奇景,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小七孔风景区,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为道光十五年所建。“小七孔风景区”因此得名,由于景区特有的奇、俊、秀、古、雄等自然美,加之饱含浓郁的布依、水、苗、瑶等民族风情。</p><p>小七孔风景区,每年吸引近百万中外游客前来旅游</p> <p>景区东大门处有座铜鼓桥,横跨樟江河,始建于1993年。铜鼓桥长126米,净跨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铜鼓造型,故称此桥为“铜鼓桥”。这是瑶山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p> <p>小七孔风景区名字源于清朝道 光年间修建的一座七孔古桥,古桥横跨在美丽的响水河上,是古代黔南通往广西的交通要道。</p> <p>小七孔桥</p><p>响水河上有一座古桥,这就是著名的小七孔桥。此景区的得名亦因此桥。此桥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桥下七孔,横跨响水河,在古桥上观河景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河面幽幽泛着绿光,粼粼微波显得十分恬静,河水清澈,有如游人至此干干净净放下所有的心情。如若泛舟游河,便可赏到两岸布衣民族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嗅着两岸花丛溢出来的芳香心中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p> <p>水上森林</p><p>水上森林,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扎根在河床里,纹丝不动,四季常青。可谓是“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p> <p>整个小七孔 风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 六十八级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妩媚 而迷人的响水河贯穿了整个风景区,它静如娴花照水,动似蛟龙出海。</p> <p>跌水瀑布</p><p>在涵碧潭上游的狭窄山谷里有68级跌水瀑布,层层叠叠的瀑布,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拥云,或如匹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气象万千。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游客目不暇接。沿河谷伴梯级瀑布而上,一路但见高山流水、绿树红花,但闻泉鸣瀑响、鸟啾虫吟,便油然想起伯牙、子期的知音逸事,更觉眼前诗意盎然,美不胜收。遂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p> <p>拉雅瀑布</p><p>拉雅瀑布距小七孔桥百余米,瀑宽10米,落差30米,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暑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p> <p>卧龙河的出口处有卧龙潭,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p> <p>鸳鸯湖是小七孔一奇景,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湖面幽静,水道四通八达,湖的四周由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密密高高地包了好几层,在湖中荡舟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绿色当中还掺杂着红色、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美丽而温暖。</p> <p>岜沙苗寨</p><p>岜沙苗族部落位于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p><p>岜沙苗寨至今保留着佩带火枪(岜沙持枪获得公安机关特别批准)、镰刀剃头、祭拜古树等古老的生活习俗。岜沙苗寨共有505户2548人。</p><p>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p> <p>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截止2012年统计,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p> <p>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p> <p>距肇兴侗寨6公里处的堂安侗寨,是一座中国和挪威政府共同组建的生态博物馆。其村寨的稻田依山而建,形成的梯田盛为壮观,可与广西龙胜梯田媲美。</p> <p>万峰林位于贵州省兴义市东南部,南端与广西交界,西到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的三江口。万峰林,长200多千米,宽30-50千米,是中国西南三大喀斯特地貌之一。</p> <p>万峰林,气势磅礴,景观奇特。峰、龙、坑、缝、林、湖、泉、洞八景分布广泛,万峰林属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堪称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被称誉为“天下奇观” 。万峰林包括东、西峰林,景观各异,是国内最大、最典型的喀斯特峰林。</p> <p>2004年,万峰林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同年,万峰林荣获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称号。</p><p>万峰林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兴义市东南部成千万座奇峰组成,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被不少专家和游人誉为“天下奇观”。</p> <p>万峰林包括东峰林和西峰林景区,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是西峰林。西峰林是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天底下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p> <p>根据峰林的形态,分为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叠帽峰林等五大类型,是中国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成熟的锥状峰林典型代表,每一类都各具特色,既独立成趣,又与其他类型的峰林相辅相成,组成雄奇浩瀚的岩溶景观。 </p> <p>万峰林万亩油菜花:</p><p>万亩油菜花盛开在烈烈暖阳下,在层叠的峰林间,一座座峰林在初春的日光下延伸到天边。山下是灿烂明黄的大海般的油菜花田,不知名的村寨掩映其中若隐若现。远处青山如黛,近处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得热烈灿烂。</p> <p>罗平螺丝田位于云南曲靖罗平县城西北十公里处的牛街,所以也有“牛街”油菜花的别名。这里的梯田是圈状的,远远看去像是螺丝上的旋纹。</p> <p>牛街“螺丝田”是由串珠岩溶漏斗地质地貌构成的自然景观,漏斗如此密集,形态如此奇特,目前尚不多见。景观深50米,呈东北——南西向,梯式水田和旱地,一级级齐整整。在不同的季节中,因不同的农作物,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块造型。</p> <p>从中部的园形小盆地放射性展开。冬春季节,长满油菜花的地块金光灿烂,长着小麦的地块碧绿如玉;通过时候,沿着园周梯田一圈圈往上延伸的多是开满油菜花的,像无数金龙盘卧。</p> <p>还有的弓形、半园形的梯田,多的十几级、少的三四级,而且各种形状相镶,其间隔有一两块装满水的闲田如明镜置于其中,一排排翠绿的树点缀,形成了色彩鲜明、线条优美、奇妙无比的美景。远处的山坡上,开满油菜花的层层梯田一直延伸到山顶,满山遍野。</p> <p>这是大自然与人工的杰作,大自然生就了这一奇特的串珠漏斗岩溶地表,经勤劳的农民修造耕耘,加上罗平得天独厚的气候,造就了这状美的奇观。别看牛街螺丝田藏于深山之中,大名早已蜚声海内外,许多中外摄影专家都曾来这里拍片,中外著名的画报、杂志也收集了这里的地形地貌。</p> <p>下纳灰村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区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事处南部,距办事处所在地2公里,属国家地质公园——兴义市万峰林景区腹地。</p> <p>该村已由300多年历史,纳灰河穿寨而过,整个村在山水环绕,形成独特的自然山水环境。整个村寨依河而布,通过古桥村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六课古榕树散落在村寨中,四周被肌理明晰、形状独特、风光随季节色彩变幻明显的田园所包围,形成“路随水走、村随水布”的独特水村格局,主要民族成分:汉,布依,彝。</p> <p>在下纳灰村,听布依八音坐唱,国家级非遗项目,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被称作“声音的活化石”。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p> <p>“纳灰”是布依语,汉语意为“美丽的田园”。村子由上纳灰、中纳灰和下纳灰三个大寨子组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