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高原遇见最美的木吉

美友6523486

中国之大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美景,帕米尔高原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多形态的地质结构,多样性的山体色彩,把帕米尔高原装扮得光怪陆离,五彩缤纷。 在帕米尔高原昆仑山与天山交会处,深藏着一个世外桃源,它静美而又娇羞地躺卧在卡日铁米尔火山口边上。这个梦幻般的世外桃源就是柯尔克孜山乡——木吉村。 冰冷的雪山与高海拔的傲慢,将尘世的喧嚣隔离阻挡在了大山之外,成就了木吉的简约、低调和绚丽。 木吉村有一处方圆五百米的死火山群。细数一下约有20余处,最显眼的有13处。火山口最大的直径约三十米,最小的约莫两米。周围土质呈铁红色,是明显的熔岩堆积物,大多火山口底部已被岩土铺垫,有些火山口中则有着一泓深深的碧水,有的还是汩汩冒泡的清泉,宛如炯炯有神的眼睛,被形象地称之为“帕米尔之眼”。<br> 木吉火山群处在昆仑山和天山的分界线上,是帕米尔高原地壳最薄弱的软肋,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其成因,除了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地壳运动,主要归功于1500年前的一场火山的剧烈喷发。当火山怒吼着喷出炽热的岩浆、浓黑的烟柱遮天蔽日时,是否有人目睹了那一幕,今天已经无人知晓。但当一切尘埃落定,我们可以从火山岩浆锻造过的五彩斑斓的大地上,去想象那场火山爆发的壮观。<div><br><br></div> 不敢想像1500年前它们都是怒吼狂啸,岩浆奔腾的活火山。 地质学家说这里是“休眠”火山。休眠会苏醒吗?能预测什么时候苏醒? 火山群北倚十八罗汉峰,一排山峰首尾相接一字排开,绵延数百里,峰顶常年被白雪覆盖。当年火山喷发的时候,火红的岩浆和雪峰相映,一红一白、一热一冷、冰火两重天同时并存该会是一个多么壮美的场景? 十八罗汉峰下,一个个赭红色的火山锥,宛若天外来物,遗落于此;木吉河水自西向东蜿蜒曲折、汩汩流淌;几户仿佛从土里生长出来的石屋围绕着火山口静默矗立,纯净、简单向人们诉说着木吉河谷远古的故事。 来到这里,你仿佛听到了几千年之前大地的诉说,火山灰孕育出了最纯正的柯尔克孜文化,看到了中国最晚夕阳下火山岩浆锻造过的斑斓大地,还有建在火山口上的柯尔克孜人的家园。 柯尔克孜人逐水草而居,以放牧为生,沿河散居,建起“石窝子”,过着古朴而自由的生活。 柯尔克孜族最早生活在遥远的叶尼塞河畔,他们曾在那里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后来未知原因被迫迁离故土,一些人辗转来到帕米尔高原寻找安身立命之地。与同样生活在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族不同,塔吉克人基本上可以称得上是高原的“土著”,而柯尔克孜人却需要在这片高原上寻找另外的秘境,于是他们向海拔更高、环境更为严酷的山地寻找放牧、居住的家园。 每到深秋十月,各家的牦牛就会汇聚到一起,多达上千头的牦牛齐集空旷的河谷,一片烟尘搅动,完全是一次另类的大地岩浆奔腾的演示,让人热血沸腾。 谚云:“七个大河滩,九十九道弯,屁股磨不破,到不了木吉滩。”这是几年前通往木吉道路的艰辛写照。 通往木吉的公路其实就是一条河谷中的便道,夏季泥石流多发,道路时常被毁坏,河滩中随处可见很深的车辙,高低不平,十分颠簸。 80公里的山路,上了档次的越野车少说也要行驶近8个小时才能到达。 交通不便,道路崎岖,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生活在这里的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有走出过大山,领略一下外面的世界, 这是一个需要当地人用一生去回味的地方。 一唱雄鸡天下白,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让木吉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沿着木吉河谷伸向了西极圣地——木吉乡,走出山乡对这里的山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奢望。散居的柯尔克孜牧人告别了低矮漏风的石屋(石头窝子),搬进了政府统一规划建造的砖房。电灯、电话、电视、智能手机一应俱全,骑着电驴子把牛儿羊儿放。开起了牧家乐,笑迎四方游客,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看着火山岩浆锻造过的鲜艳大地,木吉河像一条蓝色的飘带,在雪山下轻轻飘舞。听着远处十八罗汉峰吹过的习习清风,亲吻着那些火山岩旁整齐划一的牧人新村。我们由衷的为山乡的巨变和牧人的幸福而高兴! 巍峨的山峦,清澈的河水,奶茶的清香,牦牛的憨态,还有柯尔克孜人那足以融化世界的笑容······真心感谢自己在最美的季节,最美的帕米尔高原,遇见了最美的遗世山乡——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