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烟台开发区第三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王懿荣小学

<p>劳动有多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p> <p>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一直以来,烟台开发区第三小学积极主动地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全面,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今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我校在张肖华校长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在继承传统中开拓创新,努力把新时代的学校劳动教育落到实处。</p> <p>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我校确定主要从在思想和实践两方面开展劳动教育主题活动。</p> <p>一、思想上——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p> <p>1.利用集会等活动培养热爱劳动意识</p><p>学校充分利用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级群、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对学生进行劳动的意义及其价值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劳动、我光荣!</p> <p>2.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p><p>各班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的内容、开展劳动教育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同学们纷纷汇报了在家里所参与的劳动,并且谈到自己的体会,其他同学进行评议,充分肯定爱劳动的同学,激发全班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点燃热爱劳动之情。</p> <p>3.举行“劳动歌曲大家唱”主题合唱比赛</p><p>&nbsp;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我校举办了“劳动歌曲大家唱”合唱比赛,本次比赛以歌颂共产党、歌咏中国梦、歌唱劳动为主旋律,一首首嘹亮的颂党曲、一支支激昂的劳动歌,把我们拉进了一幕幕光荣的劳动场景中:那一张张流汗不流泪的画面,那一声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号子……无不讲述着新时代的劳动故事!</p> <p>4.上好劳动教育课</p><p>在班级开设劳动教育课。通过劳动教育课,学生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形成了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正确劳动观。</p> <p>5.劳动技能竞赛</p><p>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生活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主意识。我校举行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技能大赛。叠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叠被子、整理桌洞。学生在感受劳动的乐趣、体验劳动的价值的同时也丰富了课余生活,增进了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劳逸结合中获得健康、全面地发展。</p> <p>二、实践上——脚踏实地,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p> <p>1.特色劳动课程</p><p>第三小学以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以及走向独立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结合校情学情,在德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形成学生劳动实践评价机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p><p>在劳动教育方面,以“体验生活、塑造品质、磨砺意志、创造美好”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校学情,打造了自理美(家务劳动)、技能美(劳动技术)、爱心美(社会服务)、角色美(职业体验)、知行美(家校共育)五大类,七小类,近三十门劳动教育课程。</p> <p>本校的《中国古建筑营造》劳动主题教育,重在传承传统文化、复原古典建筑,以常见的各类雪糕棍为物质载体,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动手动脑能力。还原真实建筑的修造过程,让学生体会古人的智慧,在动手实践中传承古典审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p> <p>养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因此我校特开展《养蚕》劳动主题教育,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长时间连续观察的耐心。认真做《蚕宝宝生长生长记录表》、写《蚕宝宝观察日记》、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小小蚕世界,蕴含育人大价值。认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爱心、耐心和感恩之心,赋予了孩子创造的能力,发展了孩子们的探究精神。</p> <p>2.农耕体验</p><p>学校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开发种植类土地,每块土地以班级为单位承包经营,各班学生在班辅教师的指导下,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共同规划、制定并实施种植校本课程,播种、锄草、施肥、收获等各个环节均由学生独立自主完成,真正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p> <p>3.手工技能</p><p>学校建立创客中心,开设有3D打印、机器人、编程等校本课程,师生在灵活构建的创客物理空间内,通过学科融合、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提升创新和动手能力。</p><p>此外,学校还开设了烘焙、巧果制作等劳动课程,进一步提升劳动乐趣。</p> <p>4.校园常规劳动实践活动</p><p>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为加强校园环境的常规管理,促进校园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要求,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绿色是你我的共同家园。</p><p>建立学生校园轮流值日制度,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校园劳动,做学校的小主人。</p> <p>5.居家劳动——做好家长小帮手</p><p>学校分年段制定家庭劳动教育课程,各年段孩子必须学会相应年段基本的劳动能力。每位学生制定一份家庭劳动计划,即每天干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周进行一次家庭大扫除,学会做饭、洗衣服等等,根据不同年龄特征,作出不同程度要求。</p> <p>十一假期期间,根据学校的年龄特点,分学段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劳动。与家长充分沟通,言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家长配合,在家庭生活中指导孩子分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低年级以“洗”为主,如:洗自己的红领巾、夏季校服、袜子等;中年级以“整理”为主,如:整理房间、餐桌、客厅等;高年级以“餐”为主,如:做简单的菜、熬简单的粥、参与做面食等。</p> <p>有实践条件的家庭,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耕、种、管理、收获农作物,提倡学生在家利用花盆等器皿进行农作物的种植。</p> <p>6.社区服务——争做小小志愿者</p><p>我校紧邻周边小区,人群密集,乱丢垃圾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我校每周都会安排一个中队,进行保护环境宣传、垃圾清理、污渍清除等“环保小卫士”劳动实践。每逢节假日,我校还举行“爱心小天使”活动,组织部分学生走进养老院、托养院等,参与公益劳动,争做“爱心小天使”,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p> <p>7.多元协同 和谐发展</p><p>学校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多元协同的实施体系,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尊重学生的劳动需求与愿望,注重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家庭支撑作用及社会力量的引导作用,在真实性、多样化的情景中增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进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构建整体融通式的系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p> <p>充分利用家长执教课,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一起做。</p> <p>爱劳动,乐实践!让学习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发生,让劳动教育在第三小学校园内外大放异彩,让三小学子在劳动实践中获益终生。着力培养明日的优秀劳动者,我们,前行在路上……</p>

劳动

学生

教育

我校

学校

实践

培养

课程

家庭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