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藤花旧馆”今昔

云山月

<h1>  10月中旬到常州拜谒苏东坡的终老处“藤花旧馆”,深为常州人近千年来能完整保护好这处地方而感动。从当地苏学专家颜正源、苏慎(苏轼第32代孙)、苏东(苏轼30代孙)的介绍和提供的史料中知悉,此馆900多年沧桑变迁如下。</h1> <h1> 苏东坡于1101年农历6月15日到达常州,暂时借住在一位姓孙的朋友家,故此处称之为“孙氏馆”,43天后即农历7月28日,东坡在这里去世。71年后即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常州“市长”晁子健(“苏门四君子”之一晁补之的堂侄)在此址上建立了东坡祠,一直持续到1369年(元末明初)。之后东坡祠毁于战乱,被废为民居,并屡易其主。明、清两代先后归刘、蒋、庄、方、汤诸氏所有。据清康熙版《常州志》记载,原孙氏馆为“今刘氏所居”,此地还有明代楠木厅一座共7间房。<br>  后来,几经转手这里又属于方氏、汤氏两家的私宅。清代末年住在这里的方家第四代有一个叫方履篯的先生(1791—1832)写过一篇文章叫《古藤赋并序》,文中说,我家就是东坡先生当年去世的地方,院子东边有一株紫藤,传为东坡先生手植。故命名此庭院为“藤花旧馆”。1982年,江苏省和常州市文物管理部门经过考察,正式将此处确定为“苏东坡终老地遗址”。2001年后,包括“藤花旧馆”在内的这片民居开始改造为文化保护街区,2015年1月8日(农历12月19日)苏东坡诞辰978年纪念日,由“藤花旧馆”改造而成的“常州市苏东坡纪念馆”正式开馆。<br></h1> <h1>东坡是一位极善良之人,那一年他在杭州“副市长”任上乘船前来常州查看赈灾情况,到达常州城外时恰好是除夕,他便在船上过节,只为了不打扰官员和百姓。他还赋诗曰:<font color="#ed2308">“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font></h1> <h1>民间传说,东坡是文曲星下凡。明清时常州人争先恐后在“孙氏馆”附近买房,堪比今日的“学区房”。而附近也确实出过不少人才。如明代“高官”唐顺之、清代大学者赵翼老宅均在附近二三百米之内,今天这个馆的后侧紧贴着一户人家,政府想收回扩展纪念馆,这户人家至今也未同意。<br>  </h1><h1><br></h1> <h1>赵翼的名字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肯定知道,此诗就出自赵翼。民国初年清华大学著名的“四大导师”之一赵元任是赵翼的后人,也出生在这里。赵元任的名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如今被常州定为城市形象的广告词。赵解放前去了美国,改革开放后回国讲学受到邓小平接见,1982年以90岁高龄去世。与赵齐名的另三位导师是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梁一生为民族复兴而呐喊,为引进西医,宽容为其手术的医生,病逝于1929年,56岁。王国维1927年在颐和园投湖而死,50岁。陈寅恪1969年在中山大学病逝,79岁。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碑文中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文豪与文豪,惺惺相惜,其哀也叹,其情也深,其节也壮,其名也远矣。</h1> <h1>清代康熙、乾隆皇帝也要一提,爷孙俩都是东坡迷。苏东坡当年到常州都是走运河,后来常州人在他登岸的地点建了“舣舟亭”。康熙第五次“下江南”时专门到常州,观瞻东坡遗迹,题“坡仙遗范”匾额。乾隆“六下江南”中有三次到过常州,题“玉局风流”匾额,还写了六首题诗。两位皇帝都是在“舣舟亭”处上的岸。乾隆1757年那一次到常州,当地官员为讨好他,把“孙氏馆”里的东坡洗砚池移往他的行宫,就是现在的东坡文化公园“舣舟亭”附近,如今洗砚池仍在,据苏慎先生说,这个洗砚池明显是一个喂马的石槽,分析是当时姓孙的主人为东坡临时洗笔用的。现在“苏东坡纪念馆”内重新复制了一块。</h1> 壹轼粉2020年11月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