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原点——华南幼儿园研讨活动

月亮

<p>高杉自子认为:幼儿既不像黏土那样任成人随意揉捏塑形,也不像动物那样由成人任意调教掌握技艺。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具有自身成长、自我教育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是每个幼儿开展自身生活伸展个性的舞台,是幼儿与同伴及教师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的场所。</p><p> </p><p>高杉自子从一线的幼儿园教师到园长、幼教行政官员、大学教授、研究所所长,在幼儿教育“教学”、“行政”、“科研”三大部门的不同角色的业内转换,使其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视域。她站在幼儿教育的前沿,对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游戏活动的引导,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等问题做了深人浅出的论述。她不仅剖析了日本教育的共同问题,可以说,本书的论题既是幼儿教育的基本问题,也是跨越国界的共同话题。</p><p><br></p><p>为了更好的了解幼儿教育原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1月4日华南幼儿园全体教师在钱园长的带领下进行了研讨!今天我们着重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游戏?</p> <p>小班组研讨总结:</p><p><br></p><p>一、什么是游戏?</p><p><br></p><p>1、现在的孩子幸福吗?</p><p><br></p><p>(1)孩子们的危机</p><p><br></p><p>(2)家庭环境的变化</p><p><br></p><p>2、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p><p><br></p><p>3、游戏的复归</p><p><br></p><p>4、教师应该做什么?</p><p><br></p><p>(1)指导计划的制定</p><p><br></p><p>(2)对话环境的创设</p><p><br></p><p>(3)游戏中的共感</p><p><br></p><p>(4)在自然中的游戏体验</p><p><br></p><p>研讨中提到了什么是游戏?怎么看待幼儿游戏?</p><p><br></p><p>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承受着沉重的无形的压力,孩子被更多的虚拟的网络信息所笼罩,我们在大自然中很少看到孩子的喧闹声,踢毽子的声音,放风筝的场景似乎也成了遥远的梦幻世界,尽管有很多问题,但是幼儿的世界里还保留着他们的天真烂漫,孩子的未来充满着希望。但是幼儿园教育也会存在问题,教师需要认识到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游戏是教师给予幼儿的,是由教师来选择的,会产生这种错觉,只要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就一定具有教育性,而新的课程改革认为游戏选择权在幼儿而不是教师,游戏应该被定义为是自由自发的活动,是喜悦与欢乐的源泉,当游戏参与者感觉到是被强迫参与时就已经不是在玩游戏了,当教师将确定好的游戏让幼儿来做时,幼儿就失去了这种自由,如果伴随着义务感,就不称为游戏了,应该重新思考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究竟意味着什么?教师应该细心地观察幼儿的游戏,把握幼儿的心理需求,合理地创设环境,否则,就无法丰富与幼儿的游戏,并不是说只要幼儿玩游戏就好了,关键是要看在游戏中幼儿积累了什么样的经验。应该立足于长远的观点来探讨游戏的内容与方法问题,游戏与放任不同,当沉浸于游戏之中时,当游戏持续开展时,一定有震撼孩子的感动与发现。</p><p><br></p><p>明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并且真正地了解幼儿,说到底,幼儿的游戏是自主,自发的行为,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把游戏误解为让幼儿做......认为只要开展游戏活动了,就是进行保育教育活动,所以报摒弃这种错误观念,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只有按照教师想法来组织活动才是最佳的选择,从孩子的立场来看,为了配合教师,便努力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游戏任务,强制管理性的游戏活动徒有其名,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了。教师要仔细地观察作为主体的幼儿是如何主动地作用于环境,创生出游戏活动的。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解读幼儿此时此刻游戏的意义。通过环境进行的教育是根本,主张将教育内容隐含在环境之中,通过让幼儿与环境发生作用来展开适合幼儿期的生活,重视环境的创设,提供使幼儿产生生活实感的场,教师反思自己能否与环境进行丰富的对话,能否引发促进孩子与环境进行对话。</p> <p>中班组研讨总结:</p><p><br></p><p>游戏的定义 游戏是一切幼儿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意识的模拟活动。幼儿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言和知识,还需要通过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反映和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p><p><br></p><p>如何看待评价幼儿的游戏?</p><p><br></p><p>游戏活动中的评价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能针对幼儿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弱点及时调整目标,用全新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幼儿,以鼓励、表扬、启发的方式为主,注重对幼儿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发现幼儿不同的思维模式,转变以往观察评估时仅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的方式。</p><p><br></p><p>评价可以是幼儿自评、互评或教师讲评。从形式上又可分为集体评、 小组评、即时评、阶段评等。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评价</p><p><br></p><p>评价时要围绕教育目标、幼儿的发展情况及实际问题进行评价,要以肯定为主。在评价时,要尽量引导幼儿发现别人的优点及自 己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对幼儿游戏的评价不应仅仅出现在游戏结束后,教师应根据幼儿游戏的行为表现,在游戏初期就评价游戏的计划与准备情况,在游戏中期评价游戏的进展情况,在游戏末期总结探索经验。</p> <p>大班组研讨总结:</p><p><br></p><p>什么是游戏?</p><p>1.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吗?</p><p>(1)孩子们的危机</p><p>当今的日本是富足、和平和自由的,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似乎具备了所有幸福的条件。然而,绝不能说我们已经给孩子的身心健全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反之,现在的孩子正在承受着沉重的、无形的压力,并且被娇惯与纵容着。</p><p><br></p><p>(2)家庭环境的变化</p><p>掌握孩子幸福之门钥匙的不是孩子自身,而是成人,是构成并创造 孩子生活环境的成人。那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 作为孩子生活场的第 一个重要场所一-家庭。 也就是说,改变今日孩子们生活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家庭环境的变化。丧失故乡、否定家庭这种倾向不单是在日本,在欧美国家也同样存在着。不过,由于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在日本这种变化更加剧烈一些。</p><p><br></p><p>新型家庭应该是与没有血缘关系的成员在亲密和谐的关系中拥有共同的社会生活。少子化时代的育儿需要借助社区的资源与网络组织的支撑。如果不摆脱现在这种孤立化的自我中心性的状态,不掌握与他人交流、交往的能力,那么,要建设新型家庭,构建理想的少子化时代的育儿方式就成为句空话。为了培养能够肩负起新时期使命的下一代,今天,我们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科学地创设能够真正促进孩子发展的环境。</p><p><br></p><p>2.幼儿园教育存在的问题</p><p>在当代,无论是孩子的生活还是成人的生活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日本文部省对(幼儿园教育纲要》进行了修订(1988年),并从1990年开始正式实施。</p><p><br></p><p>(1)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教师给予幼儿的吗?</p><p>许多教师认为,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是教师给予幼儿的,是由教师来选择的。幼儿园的游戏与公园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价值,幼儿园的游戏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当教师将确定好的游戏让幼儿来做时,幼儿就失去了这种自由。如果伴随着义务感,就不称其为游戏了。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认识到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开创游戏活动的重要性。</p><p><br></p><p>(2)游戏活动不是徒有其名吗?</p><p>有的教师不考虑游戏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其功能,单凭游戏活动的名称来判断其实效。只要冠名为模仿游戏建构游戏等来开展活动,就是幼儿在游戏了,就是幼儿在发展了。因此,他们认为即使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没有任何目的,无所事事,也是正常的游戏状态。</p><p><br></p><p>(3)名为理解幼儿,实为僵化判断</p><p>许多教师把理解幼儿误解为全盘接受与不干涉,于是,当面对诸如孤独一人进行游戏的幼儿、不愿在户外进行游戏的幼儿、思维呆板僵化的幼儿、行为举止粗暴蛮横的幼儿等等不同类型的幼儿时,会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视为个性来尊重。或者说,许多教师仅仅是停留在了解幼儿的状况,并给他们贴上孤独游戏者、呆板僵化者、粗暴蛮横者等标 签,却不去追向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和进一-步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教育对策。</p><p><br></p><p>(4)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更新了吗?</p><p>迄今为止的保育.无论是开展什么活动,让幼儿做什么,还是如何开展活动,让幼儿怎样去做,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决策,也就是说,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保育。而以幼儿为中心的保育,即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去考虑幼儿想做些什么?他们会怎样去做?我们应该给 予幼儿什么样的援助?保育观念是- 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关键在于教师要了解幼儿的特性,要观察把握幼儿的游戏,要仔细探查每一名幼儿的内心世界。目前,有一种不良倾向,即简单地把集体保育改变为自由保育,认为只要是幼儿在自由游戏就好,这种单纯改变指导形式的做法引起了许多混乱。</p><p><br></p><p>(5)无所需求的幼儿</p><p>让我们先从幼儿的需求出发来了解幼儿吧。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外部世界,不断地寻求新的刺激与新的发现,一刻也不停息,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孕育出游戏活动。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缺乏好奇心,不积极探索事物的幼儿却在日渐增多,不玩游戏、不会玩游戏、不想玩游戏、感受不到游戏的快乐、不懂得游戏等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何在呢?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与过度干涉会引发孩子发展上的障碍。那名不懂得游戏的孩子,只是机械被动地按照成人的指令行事。他被剥夺了表达感情与感动的权利和机会。</p> <p>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原点都和教师还有家庭是分不开的。我们要注重对孩子的家园共育、社区共育;还有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教师,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划等号。</p>

幼儿

游戏

教师

孩子

幼儿园

活动

幼儿教育

评价

保育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