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山的泉水叮咚响,黄河边的水车在鼓掌。美丽的金城兰州传唱着“上善如水”的歌谣,讲述着和水有关的教育话题—— 11月1日—2日,教育部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 北京师范大学″APEⅹ″一一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 "张艳平名师工作室授牌仪式暨教学研讨会″在兰州城市学院如期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基地负责人、教育学部朱旭东教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汤兴虎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办罗容海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桑国元教授、胡艳教授、硕士生导师廖伟博士、甘肃省教育厅王光亚厅长、甘肃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温攀玺处长、兰州城市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学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小学语文研究会及来自云南、山东、重庆、陕西的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基地的学友代表、白银区沈爱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全省各地小学语文一线教师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长江后浪推前浪,今有名师来担当。在激动热烈又不乏庄严肃穆的气氛中,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基地朱旭东部长为张艳平名师工作室授牌,张艳平老师双手接过授牌,她真诚灿烂的笑容像水一样流淌,从那灿烂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她坚守初心的执着,收获幸福的喜悦。 (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领航工程北京师范大学培养基地朱旭东部长为张艳平名师工作室授牌) (朱部长讲话) 朱旭东部长的发言高屋建瓴:张艳平名师工作室将成为“若水童行”教育主张与实践策略的重要阵地,它的成立也是甘肃省名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带动全省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意义重大。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基地将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全力为张艳平老师及工作室成员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指导,帮助名师团队持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改进教学方法、凝练教育智慧,助力名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朱部长的发言权威专业、铿锵有力却又充满温馨感动,有力地搭建起了小语一线教育与教育部的链接桥梁。想到沈爱莲名师工作室是张艳平名师工作室的二级工作室,全体成员将有更多机会通过提升自身素质来助力白银教育,工作室成员拥有了更多期待与信心。 (吴忠豪教授作报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高人指路。很多一线教师是读着吴忠豪教授的著作成长的。亲眼目睹吴教授的真容,亲耳聆听吴教授的箴言是小语人的梦。<br> 11月2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就语文老师最关注的问题给与会老师做了《语文教什么 语文怎么教——小学语文课程基本原理探求》的专题报告。<br> 吴教授的报告时而如瀑布轰鸣,激荡心灵;时而如小溪流水,潺潺有情。在吴教授博学多才、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大家对小学语文如何教既有了理论的支撑,又有了实践的信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每位老师都在内心期盼着,能够和大师级的指引者有更多接触。<br><br> (张艳平教授发言) 有诗曰:“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一名白银地区的小学语文老师成长为城市学院的教授,我们可以想象出她多年的艰辛付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张老师在发言中分享的是很多人带给她的感动,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她的幸福。从她真情满满、笑容灿烂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人生有梦不觉寒”。教师的使命是用自己的真善美引领孩子寻找真善美。可以说,张老师自己就是一股清泉,默默滋养他人,从不诉说自己艰辛,用无声却执着的奔流唱响教育的欢歌。<br> (沈爱莲老师发言)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张艳平老师的发言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白银区沈爱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沈爱莲老师闪亮登场。她用春风拂面的气息讲述着秋天橙黄橘绿的收获:2018年,年过半百的她在思忖着如何养生,如何度过退休生活的时候,遇见了阔别二十年的朋友张艳平。她从这位昔日好友的身上看到了光芒、青春、童心。于是相约,若水童行,致力语文。两年多过去,她在张艳平的引领下,找到了最实惠、最药效的“五气”养生方式——在读书分享中滋养底气;在课堂创新中增长灵气;在主题活动中提升人气;在写作交流中成就名气,在课题研究中培养勇气。 (沈爱莲老师讲述工作室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凭借着全身心的投入成为张艳平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的沈爱莲老师,也在两年多的时光里感动、带动、促进了更多教师的成长。白银区沈爱莲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张亚玲、祁月芳、王冬梅、狄海峰有幸和来自云南、四川及全省各地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成为了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张艳平名师工作室的种子教师。当他们从国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领导手中接过荣誉证书的时候,也接过了责任,接过了“若水童行”的传承。 (各级领导为种子教师颁发证书)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相聚,与会老师更喜欢聆听台上的人说他们如何做。在“若水童行”实践汇报环节。沈爱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用激情饱满的状态、娓娓道来的语调讲述了工作室的发展、壮大:从一开始动员伙伴加入,到如今的想方设法追随;从一开始面对部编教材,自己也迷茫,到如今的多次参与国培,去云南支教;从一开始喜欢追剧,当如今的出书,沈老师不仅点亮了自己,也点亮了更多教师的心灯。当沈老师讲到,在2019年参加完国培,四龙学区金山小学的苏生国老师说,二十多年的摸爬滚打抵不过八天的国培收获,恳请沈老师团队将更多的年轻老师带好的时候,很多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是的,教育,就是一种倾听呼唤的传承,你要听懂孩子的心、家长的心,你才能够拥有更有力的前行。 当然,从工作室成员专注的眼神里,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读懂了这位领衔人的心,又一次许诺着不负韶华的若水童行。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是为课而去的,各位名师专家也是为课而来的。一堂好课就是一路风景,半天听课激发一路同行:若水童行”小学习作教学展示从“习作的密码藏在伙伴的习作中”“习作的密码藏在经典阅读中”“习作的密码藏在每篇课文中” 三个角度展开,犹如小小河流分支流淌,每道风景各自闪亮。 <br> 张艳平老师面对眼前学生,讲述之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故事,启迪小语人教学生六年,想学生一生;杨润玉老师人如其名,用春风化雨诠释着若水童行;彭铭韫老师用自己创作的诗介绍自己,激发各位老师,做个诗意的老师,引领孩子追寻诗与远方。 若水滋养,余音绕梁。研讨会在专家们醍醐灌顶的评课议课中落下帷幕。老师们围着专家们探讨交流,久久不愿离去…… “若水童行”,感恩有您。 送走专家学员,工作室成员继续探讨交流,直至夜幕降临…… 白银区沈爱莲名师工作室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激发更多儿童习作的热情,汇聚成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股清流。 <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