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在艰难中前行的

蔡伟

<p>本来,教师培训应该是师范院校的主业,至少是重要的支柱。但现实中教师培训几乎是被边缘化的,有的甚至把它当成是生财的工具。而培训者的处境也是相当尴尬的,搞一个优质的培训项目,所耗费的时间与精力巨大,但它不算工作量,更与科研分扯不上边。因此,将教师培训当成事业来追求的少之又少,为数不少的培训者都是勉强甚至被迫为之的。</p><p>然而,我从2010年搞国培开始,便不顾一切地投入到教师培训事业中,做着在许多功成名就者眼里毫无价值的杂事。这是因为我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做法,通过文章传递远不如通过培训来得更快更直接。通过教师培训,眼看着一批又一批名师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内心的那种喜悦,是无可比拟也无可替代的。例如,当2011年的国培班班长寇永升向我报告,又一位学员被评为正高的时候,我一直记卦在心的数字又长了一个,或者说我清晰地记得已经有二十八人被评为正高教师或特级教师。我在想象着当整个班都成为特级教师或正高教师的时候,我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来为全体学员庆贺。</p><p>正因为盼着每位参训教师都能够成才,所以我特别在意学员的参训意识与学习劲头。因为我很清楚,只有当学员自己喜欢听课,主动积极参与培训,并能有效地将培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结构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在专业发展的大道上快步前行。否则牛不喝水强按头,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的。</p><p>但我也十分清楚,学员的参训态度,其实与培训者的方案设计、组织管理、具体实施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我们的培训安排每个环节都有创意,能深受学员的欢迎,那么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即便我们采取严厉的措施,也很难起到积极的作用。</p><p>为了使每位老师能够成为理想的学员,或者说让培训项目成为强大的磁场,我们可算是绞尽脑汁:例如多元化的课程设计、多层次的导师安排、审美性的活动组织、立体化的评价与管理等等。除了座谈、网络聊天,我们还通过问卷星,对各位导师进行打分,前三位被评为国培明星讲师,前六位成为下一届国培的核心导师。后三位则暂停一年开课资格。此外,我们还创造性地进行了角色互换、交互式游学、全互动教学、团队教学等等。导师、学员、一线教师、师范生、研究生浑然一体,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效应、融合效应、共振效应等等。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线上的培训,也引起了参训学员的强烈的兴趣,他们更是急迫地等待线下集中培训的到来。</p><p>都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首先得有一桶水;欲使教师一桶水,那么培训机构就得准备一缸水。为了这“一缸水”,我们差不多一年前就开始布局,积累最新的培训视频五十余个,在学员正式开始学习前,我们就给老师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食粮。同时,我还与湖南师大商量,进行教学视频全面交换,等学员结束了在我校的培训,我们还可继续向学员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提到学习材料,我可以大胆地说,我们的培训项目在国内绝对名列前茅。去年我们发给学员的优质材料,最多的拿到了十余种,学员无法随身带回,只能托运回校。今年,我们又至少为学员提供了六种具有针对性的图书,其中包括最新印制的融教学、思政于一体的内部培训材料——我撰写的名师小传《走进直播室的语文名师》。</p><p>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年三十位国培参训教师,我们发了无数条短信,打了无数个电话,传了无数个邮件,终于打消了一些教师心中的悬疑,全部进入QQ群和微信群,并且慢慢从不屑一顾,到心向往之,从项目秘书反复催促,到自觉及时进入腾讯会议,从无人表达,到精彩言说,可以说今年的培训已渐入佳境。学员们在对话窗口留下的精妙评论,常令我拍案叫绝。我时常想,有如此优秀的学员陪伴,我又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