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雨天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 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纪 存 喜</b></p><p> </p><p> 父亲走了,在我的哭喊声中,安详地闭上了双眼。</p><p> 摸着父亲尚有余温的脸颊,悲上心头,泪如泉涌。</p><p> 父爱无言,父爱无边。</p><p> 父亲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的经历让人心酸、心动又难以忘怀。</p><p> 父亲出生于1931年,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经历了苦难的童年,动荡不安的岁月常常让家人和他提心吊胆,在恐惧和无助中颠沛流离,艰难生存。</p><p> 因家境贫寒,父亲没有入过学堂。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私塾里念书识字,父亲感到很失落沮丧,多次向爷爷提出上学的请求,但都被无情地拒绝。好在爷爷曾读过两年私塾,在当地算是个有头有脸有影响力的文化人,聪明好学的父亲利用空闲时间跟着爷爷读书学习,竟也学会了不少的字,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凝练了自己诚实善良的品格。</p><p> 1942年3月,保卫榆林的河防战斗再次打响。日军调兵“扫荡”黄河沿岸,30门大炮一齐向河防阵地猛烈轰击,一时黄河西岸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迎头痛击,打得日军昏头转向,丢下大炮狼狈撤退。这次激烈的河防保卫战,破灭了日军渡过黄河占领陕西榆林的美梦。当隆隆的枪炮声传入榆林城郊时,慌乱中的爷爷急忙带着家人躲入地窖之中,大家紧紧相拥在一起,瞪大眼睛捕捉着外面的动静,两天两夜未敢合眼。直到枪炮声停了,一家人才灰头土脸地从地窖里钻了出来,瘫坐在落满尘土和碎屑的院内,惊悚地说不出话来。父亲更是沉默不语,低着头浑身簌簌发抖。</p><p> 日寇虽没渡过黄河,但榆林城郊人心惶惶,一片混乱。爷爷觉得战乱之地无法保障全家安全,无法安居乐业,于是紧急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北迁到相对安全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托克旗生活。父亲赶着牛车带着一家人跟随着躲避战乱的人群,历尽沧桑,忍饥受寒,几经辗转先后在鄂托克旗沙井陶楞、杭锦旗脑高岱等地揽工种地,维持生计。后来听说公卡汉石勒凯村土地肥沃,适合农家居住,于是于1948年举家搬迁至石勒凯村补营兔队,过上了靠天吃饭的农耕生活。</p><p> 父亲十三四岁时,由于生活所迫,被送到乌审旗给人当童工。在掌柜的吆喝谩骂中,忍声吞气承担起了挑水、做饭、打杂等活计。繁重的劳动没有压弯父亲的脊梁,反而使父亲在屈辱中磨炼出坚强不屈的性格。超负荷地工作,折磨着本来就瘦弱的父亲 ,浑身酸痛麻木让他彻夜难眠。看到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父亲心如刀割,倍感痛楚。诸多不平的社会乱象、官家的耀武扬威和为所欲为的跋扈,更让父亲义愤填膺,反抗压迫的思想在他幼小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p><p> 受桃力民地区革命烽火的影响,爷爷带着18岁的父亲来到桃力民地区,找到了时任桃力民游击队三支队代理指导员周海则(父亲的姑舅叔叔),父亲诉说了自己想参加革命的意愿,走进了革命队伍,投身到解放东鄂托克旗和剿匪肃特的革命洪流中。因父亲较年轻,战斗经验不足,周海则将父亲调到身边当了勤务兵。解放后,周海则调到鄂托克旗公安局任局长,父亲则被编到杭锦旗公安队,承担起了保卫杭锦旗革命胜利果实的重任。</p><p> 参加公安工作不久,父亲收到家里来的书信。信中详细介绍了家乡补营兔的生产发展状况,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好未来。“家家有田种,户户有余粮”喜人景象博得了父亲的青睐,一种建设家乡服务农村的思想在他心底慢慢升腾。在以后的书信往来中,爷爷以封建家长的形式逐步对父亲施加压力,要求父亲放弃公安工作,回乡种地,成家立业。在爷爷的软硬兼施下,父亲最终选择了回乡和家人团聚,成家立业的人生之路,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周海则知道此事后,极度气愤,多次捎信让父亲回去工作,并答应有机会调父亲到自己身边任职,但父亲并没有回头,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祖国新农村的热潮中。</p><p> 1958年三爷爷当兵复员回家,被分配到乌海市拉僧庙化工厂上班。不久后三爷爷给老家来信说乌海正处在建设时期,现招收大量民工修筑铁路。听到这个消息,爷爷欣喜若狂,决定去修铁路挣钱补贴家用。收完秋的爷爷带着父亲、二姥(本地对叔父的称呼)来到了乌海。初入乌海,几人倒吸一口凉气,乌海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到处都是沙梁白刺,黄尘漫天,荒凉至极。过惯苦日子的父亲、二姥在爷爷的带领下,加入到修筑铁路的大军中 ,他们似乎忘记了黄沙漫天和严寒冰冷,喊着号子搬石运土,夯实路基,铺设铁轨,干得热火朝天。</p><p> 天寒地冻,无法继续施工,爷爷和父亲向三爷爷辞别,准备回家。临行前,三爷爷希望父亲留在乌海和自己一起打拼,谋个好前程。父亲说回家后和家里人商量一下(父亲已结婚成家)再定夺。三个人回到家后,详细的向家人介绍了乌海的荒凉萧条,修建铁路的艰辛及自己的所感所想,家人们听后感到后背发凉,都不愿意让父亲留在乌海,此事就此作罢。</p><p> 1962年,由于人口数量猛增,耕地不足,社员居住过于集中,不利于生产发展,公卡汉公社决定将石勒凯大队部分居民迁移到本公社西部德日斯大队安家落户。正值秋冬交际之时,搬迁的村民顶着寒风陆陆续续行进在路上。父亲和二姥赶着胶车,带着家人夹杂在搬迁大军中,30公里路整整走了一天。听说移民们到来,当地居户热情迎客,帮忙卸车安抚。第二天大家互相帮衬着着手修建简单的住所,开始打井取水,捡拾牛粪柴禾,购买生产生活资料,准备来年开春开荒种地,大干一场。</p><p> 因为父亲能识几个字,心地善良,且阅历丰富,被大家推选为德日斯大队第二生产队的队长。当了队长的父亲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常常走家串户,解决大家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协调好生产,父亲经常外出开会,每一次外出父亲都是自己掏腰包吃饭、住店,从来没让队里支付过一分钱。父亲很忙,很少回家,家里的事情全靠母亲一人承揽。母亲既要参加生产劳动,还要照看几个孩子,常常起鸡叫睡半夜为孩子缝洗衣服,为全家准备吃喝。母亲倾尽全力的付出,有力地支持了父亲的工作,因此乡亲们都戏称母亲为“铁人”。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赢得了社员们的尊敬和赞扬,他们都说父亲是毛泽东时代的一名好干部。</p><p> 1966年,天降大雨。凶猛的洪水犹如脱缰的野马咆哮而至,冲毁了大部分人家刚刚修建好的房屋,粮食、被褥、坛坛罐罐等值钱的东西全泡在水中。父亲闻讯后急忙率领地里干活的精壮劳动力赶回来,立即跳入冰冷刺骨的水中,指挥大伙疏散处在危险中的群众,抢救财物,尽量降低损失。父亲最先进入水中,最后一个撤离。几天后,父亲先是感觉浑身乏力,双腿麻木,后抽搐疼痛不止。随辗转多家医院求治,但收效甚微。这次水灾成为他以后瘫痪卧床不能自理的罪魁祸首。</p><p> 父亲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入党。父亲在当生产队长时,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又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大伙都说父亲已经具备了入党的条件了。父亲写过很多份入党申请书,每次都是满怀希望的将申请递交给大队党支部,但每次入党的名单里都没有他。父亲很纳闷儿,背后偷偷地找支委的人问了问,才知大队支书怕父亲的能力、影响力超过自己,压根儿没把父亲的申请递交给公社党委,父亲的入党梦就此搁浅。</p><p>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海则受到了运动的冲击,锒铛入狱,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实在想不通,周海则为革命出生入死,劳苦功高,怎么就成为了批斗对象,怎么就成了阶级敌人了?父亲想去探监,想见见这位影响自己一生的老领导,了解一下老领导坐牢的真正原因,但遭到家人们的强烈反对。家人们反对的理由是此刻正是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鼎盛时期,不怀好意的人随时调查跟周海则接触的人,你这一去不仅会自投罗网,还会给周海则带来更多的麻烦。父亲听信了家人们的劝说,打消了去探监的念头,在心里默默祝福老领导能逢凶化吉,好人一生平安。周海则平反出狱后,曾给德日斯二队的王殿云捎话让父亲到鄂旗来,他想见见父亲。父亲听后很激动,恨不得立刻动身。临行前想了又想,自己见了周海则该说什么,怎么说。因为自己欠周海则的实在是太多了,当年没听周海则打劝,盲目离职回乡务农,文革时周海则受批斗坐牢,自己没有挺身而出,仗义执言……诸多因素让父亲顿时觉得自己实在是无颜面对老领导,无理由再给刚抚平心灵创伤的老领导添堵。父亲放慢了脚步转身打道回府,他实在没勇气去见周海则了。为了释放心理压力,父亲生前经常和我们谈周海则,谈他们当年的战斗生活和战友情怀,对自己没敢去见周海则这件事很自责、内疚,甚至耿耿于怀,这件事成为父亲一生的心病。</p><p> 父亲当了20多年的生产队长,一心为民,对生产队的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社员们对他赞誉有加。但父亲后半生生活质量不高,因受66年水灾和后来脑干积水的影响,父亲59岁时就借助拐杖走路,80岁时彻底瘫痪,卧床不起,没有自理能力。父亲的生命力特别顽强,忍受了31年的病痛折磨,直到90岁高龄才悄然离世。</p><p> 父亲性格内向,不苟言笑,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他的一生,虽命运多舛,但在生命的旅程中具有正直善良,坦荡磊落,诚朴敦厚的优秀品质。在坎坷的逆境中,父亲用博大的胸怀,仁厚的爱,将我们五个儿女养育成人。从父亲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坚韧的魅力,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隽永,我们为有这样的父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p><p> 父亲,天堂有路,一路走好!愿父亲在另一个国度,不再有烦恼,不再有坎坷,不再有病痛,享受到真正的平静和快乐生活!</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文根据父亲生前的讲述和叔父纪凤鸣的回忆整理,文中涉及到的时间可能和实际稍不符,敬请读者谅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