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打造语文单元主要课型特征,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长春市台北明珠学校三年级语文组进行“单元主要课型整体教学设计专题研讨”活动,在刘洋校长的引领下为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探讨,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三年级语文组三位青年教师以“祖国山河美”为主线,通过精心的课前准备,扎实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来了三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语文课。上课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展示了单元主要课型:课文教学和习作教学。</span></p> <p> 展示课前,师傅们对青年教师细心辅导,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磨课、共同研讨,修改细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探索课程内容,只为呈现更精彩的语文课,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有所收获。</p><p><br></p> <p>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学过程中,黄安琪老师抓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首先老师创设情境感受美,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其次在教学春季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情感朗读品味美,老师创设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在朗读过程中抓住词句体味美,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精确性和重要性。之后总结学习方法:朗读-圈画-品悟-再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自主交流,汇报展示来感悟小兴安岭夏、秋、冬三季之美。最后老师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p> <p> 王雅琪老师的《海滨小城》一课,带领学生共同领略了具有南国风光的美丽的海滨小城,教态亲切自然,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优美的过渡语设计巧妙,衔接紧密,时刻注意以情境、朗读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使得学生感悟文章的中心内容,学会学习方法。</p> <p> 左力伊老师教授的习作课《这儿真美》以课文的典型段落引路,使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依、降低习作难度。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作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才刚刚开始起步,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将一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所以本课教学中左力伊老师多采用的是直观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写作,掌握详略得当和利用修辞手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03, 72, 0.06);">研讨告一段落后,于会宇副校长从多个维度对老师们的公开课进行了分析和点评。她充分肯定了老师们备课工作的扎实认真,认为老师们在授课时能牢牢抓住知识的重难点,善于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沉浸在数学的乐趣中。发言的最后,她希望老师们今后要更加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更多的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进一步提升和创新教学设计。</span></p> <p> 此次三年级语文组的教研互动交流,让每位老师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语文课堂不仅仅是传递语文知识,更是学生思维的碰撞、感悟的传达和体验的分享。</p><p> 此次精彩的教研活动,不仅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平台,是教师素养持续提升工程的一次科学而成功的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