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杨君老师学习心得</p><p> 通过楼老师的讲座,我了解到了:创意儿童美术以表达自我为主,是体现儿童独特想法和开阔儿童思维的极佳方式,在一定规则范围内,绘画没有刻板的要求,孩子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儿童拥有开阔的思路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意儿童美术表现形式丰富,不拘泥于材料的限制,没有专业的绘画形式划分,可以运用所有的美术形式进行表达。注重培养孩子兴趣,通过趣味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创意儿童美术以表达自我为主,是体现儿童独特想法和开阔儿童思维的极佳方式,</p><p> 毕加索曾经说过我愿用一生的时间去向孩子学习画画!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孩子在画画的时候,他所表达全部是内心所想,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局限,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是自由的,而我们成人在画画的时候会去想很多很多,构图,用色,等等。孩子不会这样想,他们都是提笔就画,在我们成人看不懂时候,孩子却能,给你讲的头头是道。所以我觉得少儿创意美术,就是老师去引导孩子的思维,去把孩子所想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把他们没有想到,帮助他们想出来,我在上课的时候,从来不给孩子做范画,我都是让孩子来指挥我去画画,去把孩子所说的画出来,让孩子更直观的看到,哦,原来这就是我内心所想。那么有了这样的引导孩子自然就该知道,怎样去更好的表达了绘画的练习是促进左右脑分工均衡发展的最好途径,当代心理学证明:儿童早期的绘画练习,可以把智商提高千分之三十,儿童学画画不仅仅是在画画,它的意义远远超越了绘画本身的含义,它是在培养孩子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p> <p>杨雪红老师学习心得:</p><p> 通过观看楼叶斐老师的讲座,我明白了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绘画性游戏为载体,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用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从感知到运用点、线、面进行构图造型,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表达。楼老师讲了很多纸材与不同色彩的碰撞:墨汁与墙纸,水彩与过滤布,布纹纸与水粉,牛皮纸的干湿玩法,布纹纸与水粉等,为我们打开了创意美术的大门。材料与色彩都是不可穷尽的,创意美术旨在创意。我们在美术活动时思维应该更拓展,运用到的材料、色彩等可以再生活化一点,更贴近孩子一些,更惊喜一些。让美术活动成为一场游戏,一次愉悦的经历。为孩子们创建一个丰富的美术环境,让他们在绘画中畅快的编辑着自己的故事。</p><p> </p> <p>张香月老师学习心得</p><p> 今天有幸聆听了楼叶婓老师的“色彩与材料的碰撞”的专家讲座收获颇多。</p><p>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p><p>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p><p> 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p> <p>周健宇老师学习心得:</p><p>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自然材料与美术色彩的充分结合,可以让幼儿认识更多的色彩。所以可以开展以下活动: </p><p> 第一进行自然染色活动。大自然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色彩,这样的自然颜色也可以通过自然染色活动进行变化。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收集一些自然材料,包括树叶、花瓣、树枝等等,在色彩创造过程中,幼儿可以采用画、浸、染等方式,将自己选择的色彩材料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例如可以将已经枯黄的树叶用水彩笔染成绿色,还可以将绿色的树叶用水彩笔染成红色,然后对染过的树叶进行剪裁,并进行拼贴,形成一个美术作品。幼儿在创造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接触大自然,认识自然、感受自然,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p><p> 第二进行石头绘画活动。大自然中的石头形状、颜色不一,也可以成为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很好的自然材料。教师带领幼儿收集一些好看的石头,然后让幼儿用水彩笔、蜡笔在石头上绘画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幼儿创造的作品具有独特性,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激发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p> <p>李忻原老师学习心得:</p><p> 通过观看楼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拓宽了我对创意美术的认识。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绘画性游戏为载体,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用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从感知到运用点、线、面进行构图造型,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达。</p><p> 创意美术打破了平面作画的限制,提供多样的艺术形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其创作素材,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艺术情感,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促进感觉统合,刺激智力的成长。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与认知,创意绘画创作引导孩子从视觉、听觉、嗅觉、运动感觉渠道观察物体,进行创作,从而促进感觉统和。促进语言发展,培养创造力,塑造健全人格。创意绘画创作工程中,孩子可以学习自我控制,抒发情感和满足想像欲望。在孩子人格形成的初期,恰当的美术教育可以塑造健全人格。</p><p> 在我们班的区域活动中,也有创意美术这一活动。回想之前的活动,我也会让孩子在情境中去完成绘画,有时也会引导孩子用合式材料去创作,比如手掌,泡沫网,海绵锤,泡泡纸等,但往往缺乏孩子们对画面的表达。所以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创意美术的精髓,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得到更好的发展。</p> <p>蒙红老师学习心得</p><p> 色彩是美术活动的重要语言,也是幼儿在作品中的情感流露。通常情况下,幼儿对颜色的感知顺序为:辨别颜色、给颜色配对、指认颜色、掌握所有颜色名称、给颜色命名。经过这样的美术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幼儿学习环境,变更教学活动材料,让幼儿产生兴趣,大胆积极地参与其中,使幼儿从关注简单的色彩线条转移到对自然界或是生活环境中美好事物的观察与想象,以此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力与表现力,从而提高他们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与想象创造力。</p> <p>宋郁老师学习心得</p><p> 聆听了楼叶婓老师的讲座,“色彩与材料的碰撞”对日后开展美术活动有了很大的帮助。</p><p> 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与表现孩子最初的美术活动与他们的生活有关,是从色彩开始的。颜色是情感的语言,孩子对色彩的偏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成长中受到家庭环境、教育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形成的。但在我们身边目前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家长和教师更多关心的是幼儿使用色彩的技能,如表现得是否美观、漂亮,是否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以及涂色是否均匀、干净,而没有更多地从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人手,忽视了幼儿的色彩表现是反映其心理状态,并自然而然地发挥着引导幼儿感受美和大胆表现情感和体验的作用。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对色彩感受与表现的特点并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更为合理的色彩环境和色彩活动,以实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p> <p>韩竟霞老师学习心得:</p><p> 聆听了楼叶斐老师的讲座“色彩与材料的碰撞”对日后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有着很大的帮助。</p><p> 美术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五大领域中的艺术内容之一,在幼儿五大能力培养中,艺术是最有灵性的能力,也关乎幼儿美感培养与创造性挥洒。色彩与材料的碰撞更是一大亮点。 而创意美术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以绘画性游戏为载体,设计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用多样化的材料,使幼儿从感知到运用点、线、面进行构图造型,感受线、形、色的神奇美感,从而开拓幼儿思维,让幼儿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的表达。叶老师讲的非常细致,各个年龄段所绘画的多种材料、方法讲的很细致,例如墨汁与墙纸的碰撞;水彩与过滤布的碰撞;书皮纸与水粉的碰撞;布纹纸与水粉的碰撞等等。</p><p> 我们教师应该用不断发现美的眼睛,借助身边常见而丰富的材料,利用色彩碰撞惊喜,用美术愉悦孩子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一抹淡彩,一点创意,构成一个美丽的世界。在这里幼儿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梦想,用心灵感受生命的阳光,充分挖掘幼儿的艺术潜质,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