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丹桂飘香、秋风萧瑟、落叶遍地,十一月是万物收获的季节,同样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获。虽然家庭环境不同,教育方式也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让自己的孩子快快乐乐的成长。通过对《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的学习,让我们深深明白“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会的孩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今天和大家共同探讨的主题的是:孩子最大的福气是父母给的安全感。</b></p> 本期读书会安排 张雨萱妈妈精彩朗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u>点击视频聆听</u></b></p> 孩子最大的福气是父母给的安全感 <p>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了个视频,让人忍俊不禁。视频里那个小女孩“控诉”爸爸只顾上班而不陪她,爸爸肯定是不爱她了。一边“控诉”爸爸,一边委屈地哭着。开始看着时,觉得小女孩有点无理取闹,有点小可爱。再一看,便心疼小女孩儿了。她并非无理取闹,而是真委屈爸爸心里好像只有工作而心里没有她。</p> <p> 看着她那挂着泪痕的脸蛋,可以想象爸爸这样为了工作节假日也不能回来陪她的日子有多少次,她的失望与失落又积攒了多少,她的不安感又强烈了多少?她的撒娇取闹其实折射的是内心不安,她担心爸爸不再爱她了。现在有许多俗称的“假日父母”,即父母平常都将孩子托付给保姆或是长辈照顾,自己则因为工作应酬而很少陪伴孩子,甚至不接孩子回家,孩子难得与父母见上一面。</p> <p> 而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他们需要亲情,需要心理安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它养育者,这种依恋是在婴儿与父母或养育者的相互交往和感情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儿童要求的不仅是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要求父母为孩子的心理安全提供保障。</p> <p> 感受不到父母的安全感,享受不到父母给的心理抚慰的孩子是多么的可怜。才女张爱玲是个可怜人,她小时候就被母亲抛弃,在她最需要母爱的幼童阶段,母亲扔下她出国了好久,后来与父亲离了婚,更是彻底丢下她到了国外。张爱玲是在强烈不安中长大的,她没有办法建立安全感。她一直在被抛弃,在失去,被最美好的母爱父爱打击。所以她性格孤僻、自闭、敏感、自卑,并有强烈的危机感。从小失去安全感的孩子是可怜的。</p> <p>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特质,陪着他让他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节奏去适应新环境新朋友新生活。当孩子觉得是安全的了,他自然会放开紧拽着我们的手去探索拥抱新的世界。</p> <p> 那孩子感受到不安与危险时,我们该怎么办?育儿专家也说,当孩子感受到危险时,则会立刻向父母或其它依恋对象求助。父母应对儿童的哭、笑、发声等信号敏感,作出恰当的、积极的反应,并在适当的时候用肯定的语气支持儿童的行为。这对儿童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长期的效应。</p> <p> 给孩子什么,才能让孩子长成一个人格健康的人?我认为,给孩子满满的爱,满满的安全感,让他们在充盈的爱和足够的安全感中长大,这样,他们才能长成情商正常,情绪稳定的人。这才是孩子一生最无价的财富。</p><p> 我们可能不是最正确的父母,但有一点必须肯定,我们一直在努力做“好父母”。我们会在孩子难过、伤心、没有安全感的时候,给他们鼓励和安慰,希望他们不要那么害怕。</p> 班主任寄语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现在都流行一句话,人在这个社会,都不容易。所以我们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承担起一份责任,为孩子保驾护航,让孩子获得幸福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