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兼备,阳光之行(第一篇)

清新一叶(Sarah)

<p>  秋临青神,捎来小城轻寒;</p><p> 慕名旌城,点燃一片火红。&nbsp;</p><p> 青神距离德阳184公里,青神中学与德阳中学却是“心心相印”。继10月20日德阳中学教导处陈主任莅临青神中学指导后,我校于11月2日晚正式成立“德阳之行学习小分队”。</p> <p>  11月4日清晨,在王校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慕名已久的德阳中学。热情好客的德阳中学领导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会面交流。</p> <p>  德阳中学建校近七十年来,因治学严谨、办学效益好而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老师们教学严谨,同学们朝气蓬勃。一天的学习下来,我们一行人都有很多的感触,可谓收获满满。</p> <p>  德阳中学孩子们的课间操,活力四射,精神气十足。</p> <p>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有幸听了两位特优班语文老师的随堂课,虽说是试卷评讲,但是两位老师在知识拓展上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标准普通话与纯正方言的穿插,亦庄亦谐;漂亮的粉笔字与清晰的试题讲解,表里兼得;孩子们专注的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望,形神俱备……课堂就是镜子,教学相长,历历在目。课堂就是窗子,放眼纵目,如沐春风。教师办公室别有洞天,两位年轻老师为了一篇课文的讲解,正进行深入的探讨。而另外的几位老师正专心致志地备课或批改作业。我都怕自己到来,会打扰到他们。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德阳中学语文老师们的风采与魅力。 </p><p> (语文组 郑霞)</p> <p>  今天我们有幸聆听德阳中学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数学教师的随堂课,收获满满。实验班高一12班的林老师以学生熟知的解方程作为桥梁,引入新课对数,语言精炼、板书整洁、知识层层递进,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落实。在课后交流时,才知她是德阳中学政教处杨主任的爱人。据同事们介绍,杨主任在数学教学上可以说是非常优秀,在2019年高考中有五名学生拿满分。像这样的夫妻档,可以称得上德阳中学的模范!另外,春招班高一3班周老师将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展现得淋漓尽致,幽默风趣,师生互动极好,课堂效果非常棒。直播班高一16班年青帅气的胡老师课前导学案准备充分,教学中落落大方,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及答题格式,夯实基础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板书也非常漂亮。 (数学组刘永红 陈海燕)</p> <p>  第一次到德阳中学,让我感动的是德阳中学英语老师的热情和对教学的热爱。一进办公室,备课组长向老师就毫不吝啬地分享他们所有的教辅资料和备课组集体备课情况。整整一天,不同层次的英语老师都献上自己常规课,一层次的徐老师更多交流自己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以及学生作业答题情况和优生培养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同时分享她们学校开办日语班和韩语班的情况;二层次的吴老师非常谦虚的表达自己对英语教学认知和对学生作业检查和基础知识如何到位的处理方法;三层次小可爱梦迪老师因为我们的到来邀请我们观看她以音乐为话题的录课。特别是何鑫老师,尽管是一位年轻老师,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对教学热情和对自己教学要求不断追求,这位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小男生,全程跟课,不断谈论他自己英语教学梦。通过交流,我们深知英语教学提高需要团队精神和集体备课打磨精神。 (英语组 王晓梅 周佳林)</p> <p>  德阳中学贯彻“崇德尚阳 ,守中立学”的办学理念,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的思想培育着每一位学生。德阳中学师生既有绵阳扎实务实的教学作风,又有成都师生巧妙融通的灵动。在吸取别人精华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是德阳中学成功的法宝。成功属于勇于探索和坚持不懈的奋斗者。</p><p> (政治组 李继学)</p> <p>  今天聆听了德阳中学高一八班王老师分享的一节新课,课题内容为《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整堂课结构完整,内容连贯,进度流畅。王老师充分整合教辅资料及教材素材,以生动有趣的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了生物知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生物组 陶蕾)</p> <p>  今天听了德阳中学李老师的一节习题评讲课,关于离子反应的,感想颇多:老师准备得很充分,上课试题讲解非常清楚,知识的重难点把握得恰到好处;学生完成的效率很高,回答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师生配合得很好,可以看出课下下了很多功夫;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强,课堂只解决一些难点问题,效率非常高。总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p><p> (化学组 张志勇)</p> <p>  德阳中学的历史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整体素质高,教学基本功扎实,语言清晰、流畅,教态自然;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衔接自然;教师针对课程容量大的情况,注重对教材的重新整合,做到了重难点突出,以史为证,讲练结合;老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有所问,学生有所答,课堂气氛活跃。 (历史组 朱小春 向心悦)</p> <p>  德阳之行第一天,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感受到熟悉的味道。各科老师们的热情接待和亲切交流,让我们有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教学这条路上,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p>

德阳

中学

老师

教学

学生

青神

我们

层次

师生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