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扬州,遇见美好!——2020年陕西省乡村首席教师内涵素养提升扬州大学研修有感

*邂逅.时光如沙

<p>  我的心中,有一个烟雨江南梦。对江南的神往,缘于千百年来诗词歌赋的吟唱,“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送别的深情,伴着孟浩然直下广陵,扬州的悠闲诗意和风情万种,传承千古;“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笔下有离恨千端的情怀,有扬州的皎皎明月,更有温婉动人的故事。 </p> <p>  金秋十月,乡村的校园正丹桂飘香,层林尽染。身处秦岭山区的我,耕耘教坛二十载。10月18日,有幸奔赴千里之外的扬州,参加2020年陕西省乡村首席教师内涵素养提升研修培训,遇见美好,学而知道,践而知真。</p> <p>  回顾二十天的扬州之行,领导的关怀、专家的引领、名师的示范、同伴的交流、丰富的案例拓展了乡村教师学习和研究的视野,提升了专业素养,让我们深刻地领会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内涵。我将在师德修养、自我发展、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等方面持续努力,追梦前行,以使自己无愧于乡村首席教师的光荣称号。 </p> 立德树人,做有高度的老师 <p>  脱贫攻坚的时代使命中,苏陕教育协作更是成绩斐然。无论是扬州市教育局昌明局长的报告《办高品质教育,建高品质学校》,还是陕西省教育厅王海波厅长做的开班动员讲话,都将“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人”“以德为先”放在了首要位置,彰显出锻造高尚师德的重要性,让140名陕西参训教师深深领会到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的时代意义。尔后的扬州大学集中培训、东关小学跟岗学习,专家、名师们的“德高为师”教育实践,更坚定了我加强师德修养,做有高度的老师的教育梦想。</p> 潜心学习,做有厚度的老师 <p>  培训中,领略了专家们见微知著的讲座,佩服他们思想的敏锐、知识的渊博,聆听着他们不一样的成长历程,不一样的成功故事,我深有感触。他们研究的领域不同,但个个术有专攻,个个卓有建树,并带动引领更多的人走上教育的康庄大道。细细回味,其实他们都走着同一条路,那就是不断地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教育动态,坚定执着的学习之路,沿着这条路他们从平凡逐步走向伟大。也许,现在的我们没有专家的高度和深度,但可以从现在行动起来,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不断增加我们的厚度。可能,现实往往不如所愿,我们总是被琐碎繁杂的小事所牵绊,我们总是以忙和累为由,安于现状,不再去继续读书学习,以至于和时代落伍了。</p> <p>  然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就此沉沦!“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肩负着文化的传承和人格力量的塑造。如果我们总满足于那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言堂的自我陶醉方式,是适应不了教育工作的需求,顺应不了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p><p> 我们该学习什么呢?应该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教学的方向,让课堂成为教师和学生的生长点;应该深挖核心素养,落实双基要求,明确应该培养学生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应该钻研教材,了解学情,课堂教学做到深入浅出,乐学有效;应该攻读教育专著,与教育家对话,实现教学实践、教学探索的专业引领;应该博览群书,修炼自身,丰富语言,启迪智慧,厚积薄发,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添砖加瓦。诚如此,做有厚度的老师,是师者的功绩,也是学生的幸运。</p> 以人为本,做有温度的教育 <p>  作为老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这鲜活的生命、正在成长的生命,他们的人生的走向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作为老师,我们要以平等而真诚的爱,关注他们成长的需要,着眼他们未来发展的诉求,给予他们有温度的教育。两周的跟岗实践,做有温度的教育,时时感动着我的心。</p> <p>  扬州市东关小学秉承“将来治国平天下全靠吾辈”的校训,“善行一生”的办学理念,将之落实到善习、善化、善为的教学实践中,其至善教育卓有成效;唐校长很有教育思想,虽为名师,却低调、沉稳、务实,“学校培养的更多的是普通的劳动者”“我就是一名老师”“站稳课堂,才能成为优秀教师”“我们重视学生的体育健康,关注学生的视力保护”,话不多,却饱含对生命个体的重视;</p> <p>纪敏校长治学严谨,习作指导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习惯,引导想象,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语文示范课,师生和睦,互动平等有效,爱生之心如和风细雨,滋润花开;</p> <p>扬州市小学数学选拔赛,各选手同课异构,数学思维的培养蕴于数学知识的生活运用中,虽为理科,尤不忘渗透爱国情感教育;</p> <p>广陵小学“入礼门,树仁心”的德育课程核心;汶河小学正谊书院开展诵国学经典、写中国汉字、做有底蕴的公民特色教育。诸多收获,不许一一枚举。也就这样,我们的课程、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会变得更有温度,成为师生的幸福的温馨家园。</p> 立足实际,做有深度的教研 <p>  没有教研的指导,教师只是一个教书的匠,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高度。扬大文学院韦冬余教授《教育研究课题的申报技巧与研究方法》、张立兵教授的《小学语文微课设计与制作》等专家讲座,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以问题为视角,以教学实践为载体,结合教育信息化,在教学行动中开展课题、微课制作等校本研修活动,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p> <p>  东关小学那朴实无华的说评交流、集体磨课、主题教研等活动更是让我体会到真正的教研并不是深不可测,他就发生在我们的课堂中、课例中,绝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内容上却是趣味阑珊。教研必须是扎实的、有效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每次教研活动都要研究我们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挥教研的实效性。</p> <p>  教研教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能成。我深知,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心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p> <p>  十一月的扬州,美丽动人的琼花谢了,高大的白玉兰却依然绿意浓郁,清香散播。短短二十天,便觉扬州给我留下了许多香醇名典的美好。一座古城,一部历史,一页江南诗书,一段精彩温馨的回忆,一生的教育追求。如此简单的风和日丽,只要你向心而行,就是最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