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皂山一一道之圣地,药之祖山

一觚一咏

<p>青峰叠嶂接天穹,</p><p>宫殿影低隐其中。</p><p>汉吴重道出阁皂,</p><p>峦山处处遗仙踪。</p> <p>  阁皂山,又称葛岭,位于江西省樟树市东南20公里处的赣江东岸,为武夷山支脉,绵亘200余里,古竹苍松霞蒸云蔚,号称清江碧嶂。因其“形如阁,色如皂”而得名。</p> <p>  阁皂山是一座寓道教文化和中药史文化为一体的名山。最初有东汉建安七年(202年),著名的道家何天在此悟道修真。之后,相传道学家葛玄也曾在此修真悟道,后云游四海,最终仍回到阁皂山,并在骆驼峰之侧修建卧云庵,筑坛立灶。他炼丹八年,得“九转金丹”,终“服丹飞升”。 他服丹"飞升"后,被道教尊为“太极仙翁”。葛玄的“仙迹”使得阁皂山成为一名胜,道学家云集于此。葛玄既是灵宝道派的始祖,又是樟树医药业的奠基人,阁皂山也因此成为樟树药帮的“祖山”。</p><p> 阁皂山教派主要修习《灵宝经》,因此而被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庭。</p> <p>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葛玄又称太极仙翁,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道教四大天师。至东晋时,葛玄之后,他的弟子继续在阁皂山布道炼丹,种药行医,其中葛仙翁侄孙葛洪贡献最大。葛洪是医学和药学大家,他所著的《抱朴子》为道学经典,《肘后备急方》为医学经典。在中国的道教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徒的“圣地”。在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8) 赐阁皂山为天下第三十三福地。</p><p> 阁皂山不仅曾以道医著世,其山川之秀、景色之奇、古迹之异、传说之神,更是吸引了历代名家和文人墨客登山揽胜,且大都留有题章。</p> <p>  阁皂山在宋代进入鼎盛时期,与金陵(今南京)茅山、广信(今贵溪)龙虎山并称天下三大名山,盛况空前。据史料记载,当时这里曾有宫观殿堂一千五百余间,道士五百余人,良田三千亩,道家称之为“神仙之馆”。清末,阁皂山屡遭危厄,延续一千六百多年的宫观香火趋于衰落。</p> <p>首逢阁皂一天门,</p><p>松高林密路邅徊。</p><p>石级阶台绿荫庇,</p><p>卅三福地耀门楣。</p> <p>  一天门是进入阁皂山福地的门户,由八棱柱、横额、雀替、方础组成,呈门字形,全为绿豆石建造,高7.17米,宽4.30米。石坊上部横额面南横书“一天门”三字,北面按唐高宗御赐封号,镌“三十三福地”五字。</p> <p>  一天门最早建于宋代,宋代理学家朱熹第一次登临阁皂山讲学曾在此停轿歇息。因两旁高山挺秀,古木参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而感叹地说:“此真乃一‘天门’也!”嗣后,捐钱建此石坊,并命名书写“一天门”。现在这个“一天门”,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建。</p><p> 穿过石坊,拾级而上,浓荫夹道,仰望上空,但见天留一线,故又有“一线天”之称。</p> <p>贵妃重疾在身,</p><p>命如车辙渐行渐远;</p><p>帝君忧虑过头,</p><p>心若车轮千旋万转。</p><p>遍访四海神医,</p><p>寻觅救命灵丹药丸。</p><p>阁皂万里迢迢,</p><p>樟药“祖山”道险路艰。</p><p>莫道帝皇难有儿女情长,</p><p>且看“御修路”可说长论短。</p> <p>  北宋宋仁宗,一生最为宠爱贵妃张氏与其心性相通,情投意合。张氏24岁时不幸染上天花之疾,寻遍大江南北医药,访遍五湖四海神医,均束手无策,但在阁皂山治好了。张氏48岁去世后,宋仁宗竟以皇后之礼处理丧事,并追封为“温成皇后”,结果出现一生一死两皇后,可谓旷古为见。为纪念阁皂山药道及这段旷古奇情,宋仁宗赐封此路为“御修路”。</p> <p>阁皂山揽胜,首至一线天。</p><p>御道穿繁木,十里阶石连。</p><p>上方亭台矗,九龙不安眠。</p><p>桥下泉水瀑,分流击千岩。</p><p>激水鸣洞壑,扬散生紫烟。</p><p>小桥不入目,噀石梅花鲜。</p><p>百花塑八卦,鲤鱼托仙缘。</p><p>峰峦开一掌,地里涌青莲。</p> <p>  龙亭因九龙栖息而盖。九龙洞内九龙听瀑布咆吼,疑是天庭倒塌, 便挣断锁链,游行于此,却发现缘为瀑布作怪,哈哈大笑起来。瀑布水流倾泻直下,颇为壮观,因九龙大笑,震得山崩地裂,就变成了此等模样。</p> <p>  阁皂山一沫溪水,在幽谷中激湍,从北向南,冲岩直泻,恰如飞泉,形成了一条多级瀑布,这就是唐宋时被誉为“天下第三泉”的瀑布泉。</p> <p>鸣水台</p> <p>  鸣水台实为亭,绿树掩映。鸣水台与鸣水桥皆因葛玄憩息源头水、九龙洞汇穿桥孔向南直泻山谷、跌岩击石,响若雷鸣而得名。</p> <p>亭中石碑朱熹诗曰:</p><p>回首名山我旧游,</p><p>曾将风袂挹浮坵。</p><p>如今不及台边水,</p><p>长向山前山后流。</p> <p>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来阁皂山讲学时,途经瀑布泉,为此盛景折服,观瀑时一不留神从轿子上掉下来。才子感叹道“皂山真乃清江碧障、环境优美”,便建此桥和道德宫(紫阳书院),寄情山水,问道阁皂山。后人为纪念朱熹这位大才子,将桥命名为朱熹桥。</p> <p>桥下方瀑水</p> <p>桥上方瀑水</p> <p>  鸣水桥位于阁皂山凌云峰峡山口,四周崇山峻岭、翠竹苍松、壑深流急。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桥拱至今保存较好。是江西三座宋代石桥之一,与庐山的观音桥并称为姐妹桥。南宋宰相文天祥到阁皂山,题桥联:“鸣扬万壑,水击千岩”,并手书“鸣水桥”三字以志桥名。</p> <p>  鸣水亭在清初焚毁, 1934年阁皂山住持欧阳明性重建一亭,1958年因修公路上山拆除。清江县人民政府于1979年冬季至翌年春季对鸣水桥按原貌进行整修,并采取了迁公路保护古桥的措施。1957年7月1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鸣水桥和一天门”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桥孔拱壁两侧刻有“大宋政和元年辛卯岁阁皂山道众化缘信人财物建此石桥至四年冬至日毕工谨题”34个如盘大字,迄今已历900多年,字迹仍清晰醒目。鸣水桥是名胜古迹,也是古建筑的宝贵遗产。</p> <p>  噀石亭为清末黄石屏所建,其擅用金针治病,曾飞针为慈禧太后治病,治愈袁世凯偏头病,青年时曾在阁皂山从道学习运针气功。成名后,捐款建此亭,起名“噀石亭”。</p> <p>  徐颖诗:“侧闻咳唾成珠易,惊见梅花噀石难。”故亭取名噀石。</p> <p>  梅花桥,原是一座无名小桥。因葛仙翁噀水于桥身,桥身上立即出现些许梅花状图案而得名。这小桥有时会送出阵阵梅花幽香,山民说,这香味是桥上梅花受到仙翁仙气感染散发出来的。明末清初徐颖有诗曰:</p><p>侧闻咳唾成珠易,</p><p>惊见梅花噀石难。</p><p>香处欲寻寻不得,</p><p>一蓑风雪过桥寒。</p> <p>  据说有一天,葛仙翁与众仙采药归来,路经此桥,因桥身湿滑,铁拐李不小心摔了一跤,葛仙翁赶紧赔礼道歉,从溪中掬一清泉,含水入口,喷射桥身,便出现如刀刻斧凿的“梅花形”痕迹。后人称此桥为梅花桥,并建梅花亭,以供仙人休息。 </p> <p>  眼前豁然开朗,一汪湖水出现在前面。相传,葛玄升仙日,九龙不忿,挣断天锁,游至湖边,正见玉皇大帝派仙女乘鲤鱼迎接葛仙翁,九龙十分妒忌,便筑坝试图阻扰。仙鲤见此情形便舍身相救,化成一湖碧水冲击九龙筑坝。后人为纪念得道鲤鱼,将坝命名九龙坝,而这片湖泊起名鲤鱼洲。</p> <p>  百花苑是葛仙翁当年为了迎接宾客,增添阁皂山美景,使宾客心情愉悦,栽种100多种花草树木的地方,依八卦图案建成。</p> <p>松阴缭绕路徘徊,</p><p>拾级轻快登上来。</p><p>宫观宝殿地里涌,</p><p>恰似青莲山中开。</p> <p>  崇真宫,为道教宫观。在江西省樟树市区东南的阁皂山东峰南麓。全称大万寿崇真宫。初为葛玄入山时创建的卧云庵,后改称灵仙馆,唐称阁皂观。屡毁屡建,规模渐广,至北宋徽宗时已有房屋一千余间。主要建筑有:寥阳殿、吴天殿、葛仙殿、东岳殿、藏经楼、御书阁、玉像阁、正一堂、靖谷堂、丹井室等,外围四十九座道堂;先后称景德观、崇真宫、万寿崇真宫、大万寿崇真宫。明代宣德年间(1426—1435),遭火焚毁。现存宫宇由正殿和厢房组成,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280余平方米,系1992年重建。正殿顶覆琉璃瓦,彩壁飞檐,内奉葛玄、张道陵、许逊三尊道教仙真坐像。四周青环翠绕,清幽恬静。</p> <p>灵宝殿</p> <p>朝钟</p> <p>暮鼓</p> <p>祖师殿</p> <p>  葛玄(164~244年),字孝先,号仙翁,丹阳郡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市)人。三国时期著名道士,道教灵宝派祖师,与张道陵、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黄门郎葛矩的孙子,散骑常侍葛焉的儿子。早年追随左慈学道,学习《太清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金液丹经》等,采药于海山。孙吴嘉禾二年(233年),在阁皂山修道建庵,筑坛立炉,修炼九转金丹。喜好遨游山川,去过括苍山、南岳山、罗浮山。编撰《灵宝经诰》,精研上清、灵宝等道家真经,并嘱弟子世世箓传。孙吴赤乌七年,羽化,时年八十一岁。</p> <p>昊天殿</p> <p>  玉皇上帝,尊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又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玉皇大天尊”、“高上玉皇”、“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皇赦罪天尊”、“玄穹高上帝”、“天公”、“玉帝”、“老天爷”等。</p><p> 玉皇大帝在中国民间的影响极大,祭祀玉皇的仪式往往超越了三清的规格,传说其诞辰为夏历正月初九。</p> <p>  大万寿崇真宫前身是东汉道学家葛玄入山时所创建的卧云庵,隋代称灵仙馆,唐宋时期不断更名为阁皂观、玄都观、景德观、崇真宫、万寿崇真宫,直至宋理宗6年,最终被皇室加赐为“大万寿崇真宫”。</p> <p>供奉葛仙翁葛玄、张天师张道陵、许真君许逊三神</p> <p>  紫阳书院也叫道德宫,座落于骆驼峰南麓,是灵宝道派按照“三教合一”的理论思想,供奉儒、释、道三教鼻祖孔丘、释迦摩尼、李耳神像的观宇,也是各名人讲道论学、唱和燕息的场所。</p> <p>四特酒厂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娄隆源”酒坊。</p> <p>  四特酒的身世可以追溯到距今3500年前的殷商时期,自“仪狄”在这里酿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滴酒开始,樟树5000年的酿酒历史一直从未间断。商灭夏后,“吴王”寻访先祖遗迹,得“仪狄酿酒图谱”,依图取阁皂山九龙泉水和当地优质稻米,经过九九八十一天,方才酿出了一斗甘醇美酒。</p><p> 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更以“四特土烧”为原型,将其载入世界第一部农业和手工综合著作《天工开物》。</p><p> 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州街有一家叫做“万成”的酿酒作坊,作坊里有一个叫娄德清的年轻人,在掌握了传统的“四特土烧”酿酒技术之后,凭借自己出色的技术能力,与樟树镇上的“陈茂源”商号合伙开设了“娄源隆”商号。为使自酿的白酒品质能够优于其他酒家,他们在继承本地传统小粬酿造蒸馏白酒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了制粬、发酵、蒸馏等工艺,酿出的酒色清亮,格外香醇,消费者赞不绝口。1930年,它的分号天成酒店首先使用两个特字为标志,以示优质、与众不同。抗日战争前夕,又用大鹏商标,标出四个特字,以示更优。至此“四特”酒的名声远扬。</p> <p>药都宾馆一楼四特酒批发零售处</p> <p>丰城服务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