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軒書畫藝術中心的美篇

中華軒书画艺术中心

在首届师生联谊会上说的几句话 <p>尊敬的各位老师,最亲爱的同学们,特别邀请的各位领导<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和嘉宾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家晚上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四十多个春秋过去了。在这百花争艳,桃花飘香,阳春三月之际,我们回到了魂牵梦萦,阔别了四十余载,河湖交错,九曲回旋的荆楚之地石首市,回到了妈妈般慈祥的母校;回到了日思暮想的师生们这个大家庭之中;此时此刻心情非常激动和高兴!</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次相聚,来之不易,师生们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最为感动的是我们几位高龄的老师们,也从千里之遥,克服多种困难,积极参与这次宏大的师生联谊盛会,我代表全体同学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您们的到来!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致以您们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祝福您们身体健康!开心快乐!万事胜意!</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还要感谢的是:以王永祖先生(原学生会主席和同学联谊筹委会主席)为代表的联谊筹委会的全体同学们!为我们而操劳,组织联络,设计规划,议程安排,耽误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代表全体同学向你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我们回到了母校,看到了新的校园,见到了师生们张张熟悉的面孔,仿佛就是昨天,仿佛回到了四十多年前曾经学习、生活过的那个地方和年代。今天觉得格外亲切,我们今天感到特别年轻和骄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时的母校所处调弦口这个大区蜮的位置和环境,因水陆交通方便发达,物产资源丰富,人心所向,人才所往。是一所优秀教师的聚集之地;是一个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当时有“夫妻教师”之称的美誉!一对对夫妻老师们是师中之精英;师中之全才!同时,也是学子们首选和最向往学习的好地方!</span></p><p> </p><p><br></p><p> 回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校园学习生活,“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我们那时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理想和追求。同学们幸福快乐!学习和生活充满着无限生机,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同学们互帮互助,亲如兄弟姐妹,好学向上,文艺体育活动生龙活虎,校务活动和劳动任务,个个都争先恐后,人人争第一,对于困难大家一起扛,团结就是力量!</p><p><br></p><p> 在我们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留下了许许多多难忘的日日夜夜, 令我们至今难以忘怀?!我们记得,特别是在勤工俭学中,全校师生军事化行动开往江北复兴州芦苇场砍柴,下学期每年一次,解决师生厨房食堂烧柴之难。就在一九七四年十月间,组织师生过渡长江,在“鹅公凸”水流湍激的渡口,天色渐近夕阳,不幸一船师生掉入江中,当时邱洪焰老师和几位老师也身居其中,老师们马上在江中组织救援,好的是在冬天师生们都身上带有棉被和棉衣,指挥师生利用棉被互相调配救助,大声呼喊着:“同学们,要沉着,要机智,要从容,千万不要慌张”!当时邱洪熖老师不顾自己安危,一人手抓三个学生,安顿安全后,又去救其它的学生,让师生们作好充分准备,等待救援船只的到来。就这样,在师生生命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为了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把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由于邱洪滔老师水性好,措施得力,挽救了同学们的第二次生命,掉江师生全部获救。这是多么崇高的品德和无私的真情!这是多么伟大的师生力量之所在!这个事件牵动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从国家教育部到学校和家长,亲临现场关怀和支持!是我们师生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从那时起就证明了我师生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象这样感人的事太多,就留给同学们去回味吧!</p><p><br></p><p> 同学们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在心灵上精心的设制和调配,精心的培养和打造。学校领导李金国校长和老师们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当时的形势下,根据学校的条件和环境,老师们雄心朴朴,学生们积极向上,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原来的普通班改编为政宣、机电、农技、红医四个专业班,决定了我们七五、七六两届同学在学业上相连,而又不可分离的共同体。</p><p><br></p><p> 在新型的教学科研中,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解放思想,不断进取,坚持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将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活动中去。把学生直接带到厂矿、企业、农村、电站、机组、卫生院所、医疗室、生产队农技基地,开展宣传、下乡演出、办展览、搞科研,为社会、农村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这些重大举措,都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共创的劳动成果,满足了社会需求,受到了社会的极高评价!</p><p><br></p><p> 在取得了这些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根据客观的因素和发展,教学领城的实用性和智能性,配置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产生了一个最大胆的改革和创意,调配了整个调关区蜮师资之精英,将学校直接办到农场基地去,更快速,更时效,于是位于青山公社的“五·七”学校诞生了!这件新生事物的出现,有着良好的社会土壤。在王国良校长和刘尚才指导员以及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始了“五·七”学校艰苦创业的历程。“五·七”学校在当时的社会影响,她不仅仅是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她已经跨越了大学很多专业课程的范畴。建校条件十分艰苦,几位老师同住一间房,同学们在校舍住宿不下了的,剩下的同学全部安排在农户家寄宿。可师生们都乐观向上,增强了我们的雄心和斗志!在那里,我们即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又参加了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春耕、播种、收获。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办不成的事情。一边学习,一边劳动,能文能武,弹唱书画样样行!刘尚才指导员带领我们军训,雷厉风行,完全军事化行动。我们还编排了大型长征组歌,演出非常成功!至今那个歌声都还在我们耳边回荡:“横当山,路难行,敌重兵……战士双脚走天下”。</p><p><br></p><p> 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几年间,老师和同学们都用我们自己的言行树立了一座标杆和丰碑!她将永远鼓午和鞭策我们人生的旅程!</p><p><br></p><p> 岁月流逝,星斗转移,虽说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沒有考上大学,那不是我们的错,这不能怪我们,而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没有付予我们所具备的学习条件,可我们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实践课程,掌握的技术和本领,当时是最好的,也是最实用的。每个人所学过硬的实际本领很适应于社会,通过社会验证,已足够证明了我们是那个时代发展最棒的强者!</p><p><br></p><p> 这一件件一桩桩,引导了我们处世之能力!培养了我们奋斗之精神!启迪了我们创业之智慧!开拓了我们人生之从容和坚韧!</p><p><br></p><p> 扑捉、追寻我们走过的足迹和历程,回味丢失的记忆,重温师恩,共叙友情,感悟人生创业的艰辛和快乐,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被遗忘,在这里我只是为大家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有待老师和同学们回复记忆的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p><p><br></p><p> 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母校给了我们一切;老师教给了我们万能。有了这些,我们以一能应万变,使得我们在这几十年中受益非浅,能吃一切苦,能排千万难,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们的一切的喜悦,一切的成功,一切的一切,都将归功于我们的母校!归功于我们的老师!归功于我们的同学们!</p><p><br></p><p> 我是一个放飞了四十多年的一只孤雁,我的人生,经历了百种挫折,万种磨难。启蒙一年是在私熟里度过的,感受到了中国传统启蒙教育约束和制度。小学五年之中,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接着十二、十三岁两年休学回家务农,两年的锻炼,虽说个子小,农活干得即能又会,并表现较为出色,挑担、耙田、打蒲滚,满身是泥,活生生象一尊活泥塑,可我乐哈哈,劳动中学唱歌曲样板戏京剧,诵吟古文诗词,晚上点上煤油灯看下元旦社论,选学一些易懂的毛著,以此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倍感快乐和充实,最理想的事莫过于参加公社的万人大会和大队的千人大会,大家即不做事劳动,又穿得干干净净,客客气气,只听领导干部讲话,就是学习,即高兴又开心。凡开大会的社员中不管是年龄,还是个子,我都是最小的一员,在我这个年龄的小孩都还在学校上学,所以我特别引人注目,叔叔伯伯们大家也都很喜欢我,我还能义务为大伙记工分(记工员),这样接触的人和事一多,随着年龄增大,眼界和见识也不同了,倍感文化水平在社会中应用的地位和重要,晚上在梦里总和隔壁左右的同龄小伙伴们一同上学。真的,梦想成真了,终于在十四岁那年从小学到初中,直至高中毕业,复而回乡务农,经历了十余年教书和书画创作生涯之后。改革的洪流己由闭塞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由迟钝走向智慧;由贫穷走向富强!在八八年正式下海创业经商至今。人生的经历和故事;人生的低谷和底层;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真谛和本质,感受到了当面临灾难无助之时更应坚强,未必坏事就一定成不了好事,别耽心,俗话说得好!事在人为,天道酬勤嘛!</p><p><br></p><p> 我感到特别珍贵的是:我们结下的师生之情,同学之缘,这是我们人生之有幸!是母校、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知识、自信、力量、壮志和雄心!可战胜一切之法宝!</p><p><br></p><p> 我认为同学之间,没有穷富;也沒有高低;更没有贵贱之分;唯一只有平等和关爱;这是我们五百年修来的缘!天赐的福!我们特别看重和珍惜。</p><p><br></p><p> 我们那时的师生之情,是在学习、生活、教学活动中以心换心,真心相处,以最纯正的思想,毫无杂念的心态建立起来的新型的师生关係!是现时师生完全不能,也无法论比的师生真情!</p><p><br></p><p> 我们走出校门,各奔东西,追求各自的理想和抱负,老师们也因工作的调动,都很难相见,回忆起来,一些老师真令我们难忘,李金国和陈达香老师,邱洪熖和彭怡芳老师,等等诸位老师,都一直没见面,偶尔也有意外,严打那年暑假间,教委涵大在石首绣林镇中授课,我在办公室日誌表见有黄振中,吴华英二位老师的名字,有可能在此镇中任教,打听之后属实,特地看望了二老,倍感亲切和鼓午。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两位老师负责校医疗室,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不是大病根本不需去医院,也培养了很多医务人才。为社会积聚了博大的厚德和贡献!</p><p><br></p><p> 邱洪焰和彭怡芳两位老师在和我们分别之后,回到了武汉七二一大学,在信中给我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婶娟’。学校是师生们追忆、想念和难忘的地方,我们还会有见面的机会的……”这封信的字里行间,真实地流露出师生难忘想念的师生真情。恢复高考后,还特给我寄来了十五本一整套数理化珍贵的书藉,真的感谢老师的一片真情和厚爱!由于世事的变故,三十多年失去了联系,在茫茫人海中找的好苦啊!相见夙愿一直总难以实现。这次同学会使我们眼前闪耀着一道光芒,师生可以超越时空,随时联系沟通,顷吐久别重逢之禧!三月二十日拔通了彭怡芳老师的电话,当我问候邱洪熖老师时,彭老师哽咽了,断续地告诉我邱老师于2005年已故,此时,泪如雨下,我责怪老天无眼无心无脾!我们师生的约定,尚未如愿,留下如此大之遗憾,要是邱老师还健在,今天出席在这个师生联谊盛会上,那该多好!好的是还有彭老师八十岁高龄非常健康,在女儿的倍伴下,今天来到了现场,了了这个夙大的心愿,让我们如愿以偿了。</p><p><br></p><p> 邱老师,兰老师,张老师等一些老师们,他们来不及等到今天离我们而去,可是,他们为师者的伟大形象和高尚品德,永远是同学们人生的一面明镜,也象一盏盏明灯照耀着我们人生的每一步,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br></p><p>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要大声地说:</p><p>千真万真沒有同学最纯真!</p><p>千好万好没有同学最美好!</p><p><br></p><p>友谊,是人生资源之所在;</p><p>感恩,是人生动力之所在;</p><p>快乐,是人生幸福之所在;</p><p>健康,是人生根本之所在!</p><p><br></p><p> 这次师生联谊盛会,是我们人生又一次相遇、回顾和总结;又是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光的起点和课题;开辟我们新的生活方式: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文艺舞蹈、唱歌跳舞、乐器演奏、太极拳道、武术气功、书法绘画等一系列艺术,将是我们必选所向,找到一门适合自己养生方式、方法和模式,有待我们去探讨、发现、体味和感悟,一起相互交流和提高!使我们更加快乐、开心、健康、延龄益寿!</p><p><br></p><p> 我们还需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同在快乐之中追求身心健康,过好我们的幸福生活!</p><p><br></p><p> 最后祝大家:</p><p>生命之花,更加灿烂!</p><p>同学友谊,地久天长!</p><p><br></p><p> 谢谢大家!</p><p> 黎中华</p><p> 2017年03月28日01:30</p><p><br></p><p> </p><p> </p><p> </p><p><br></p><p> 以上几段话,是2017年首届同学联谊会时,受师生联谊筹委会主席王永祖先生委派为代表同学说几句话,一直推托难却,主要是本人书读得少,水平低,难如同学们所愿,時至今天,已过四年之久,偶见此稿,再翻阅了编辑的《师生情-同学缘》联谊录,特别想念师生们相聚那刻色彩炫丽,缤纷和灿烂!想和大家回味和分享!特叩拜请阅者批评指教!谢谢!</p> <p>2017年04月05日首届师生联谊会就在楚源大酒店隆重举行!</p> <p>原校长李金国教授和学生黎中华在联谊会上合影留念。</p> <p>华中师大八十高龄彭怡芳教授和学生黎中华在联谊会上合影留念。</p> <p>彭怡芳教授和学生荣腊梅医师在联谊会上合影留念。</p> <p>联谊会上八十高龄的彭怡芳教授正和原校长王国良艺术专家、学生李华明、崔春华等同学见面。</p> <p>黎中华为首届师生联谊会撰写大幅中堂主题作品“调弦琴聲”。</p> <p>黎中华为首届师生联谊会回首相聚撰书楹联。</p> <p>黎中华为首届同学联谊会师生分别和团聚所撰书对联以示庆祝!</p> <p>黎中华书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赠送给八十高龄彭怡芳教授,以示对恩师邱洪焰先生的怀念!</p> <p>师生联谊会编纂的《师生情-同学缘》</p> <p>2017年04月05日师生们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晚上举行重逢晚宴酒会和茶话会庆典!</p> <p>晚宴酒会上联谊筹委和大家见面,举行了欢迎仪式,师生相逢,共叙谊情,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畅怀共享久别再聚的喜悦,场面壮观热烈!</p> <p>2017年04月06日上午,回到母校,寻找曾经的记忆和往事,现校领导非常重视,特别举行了接待和欢迎仪式,为母校捐赠了书画作品和捐款基金,参观了学校建设和变化,还特为七五-七六届建树了一座纪念标碑!</p> <p>现任校长刘学斌先生在欢迎大会上致欢迎词,原校长李金国教授发表了演讲,原学生会主席现师生联谊筹委会主席王永祖先生作答谢词。</p> <p>七五-七六届师生联谊组委会主席王永祖先生为母校捐赠书画作品和捐款基金。</p> <p>中國書畵名家,中華脊梁共和國行業杰出人物黎中華先生特为母校撰写書法作品,由联谊组委会主席王永祖先生代表全体师生捐赠母校惠存。</p> <p>原校长李金国教授在大会上作演讲。</p> <p>4月6日中午,开始了红色之旅,瞻仰贺龙元帅曾经战斗的革命根据地一一桃花山“红军树”。追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获取更大源泉和力量!</p> <p>4月6日晚上,举行了大型联欢文艺晚会,场面壮观,欢兴鼓舞,气氛热烈,色彩缤纷,炫丽多姿。</p> <p>追忆、留念过去时光的留影,特别珍贵,分享感悟幸福时光!</p> <p>邱洪焰教授青年时代留念。</p> <p>邱洪焰教授和彭怡芳教授在武汉东湖合影留念。</p> <p>邱洪焰教授和彭怡芳教授和孩子们合影留念。</p> <p>黎中华原创工作室。</p> <p>黎中华为中国景德镇陶瓷国礼有限公司绘画的牡丹国画作品,该公司专为生产制造国礼陶瓷精品,作为国礼馈赠国际友人。</p> <p>黎中华写意国画牡丹。</p> <p>黎中华工笔画牡丹。</p> <p>黎中华《岳阳楼记》草书四尊陶瓷精品国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