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秋色 之四 郭亮村传奇

朝碧海而暮苍梧

10月30日,太阳一早就升起了,可惜我们要离开住了两夜的石板岩村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个长在深山的小镇,经过规划设计和建设,已经旧貌换新颜,摇身一变成为了热闹的太行大峡谷门户小镇之一。这样的变化真好,即富裕了当地百姓,也方便了八方游客,我们是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经过约三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万仙山景区。万仙山位于沙窑乡境内,地处河南辉县市西北55公里的太行山腹地,总面积64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672米。这里群峰竞秀,层峦叠嶂,沟壑纵横,飞瀑流泉,既有雄浑苍茫的石壁景观,又有淳朴厚实的山乡风韵。整个景区由中华影视村郭亮、清幽山乡南坪、人间仙境罗姐寨三大块所组成,享有国家4A级旅游区、国家攀岩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称号,是著名的攀岩、影视、写生、休闲避暑、户外拓展基地。 <div>万仙山风景区的核心景区是郭亮村,当地山势险峻,谷幽崖高,房屋和梯田高悬在千仞石崖之上,有“太行明珠”之美誉。然而,郭亮村最大的吸引力,源自于传奇的进村公路。当年为了解决村中交通之难,由村支书带头,全体村民齐努力,历经五年多的时间,开凿出了这条令人惊叹的绝壁公路,当地人则称之为“郭亮洞”。<br></div> <div>在购买了万仙山景区门票后,景交车把我们送至郭亮洞的路口,我们怀着兴奋的心情开始沿着公路上行。郭亮挂壁公路长1250米,坡度较大,路面比想象中的要宽敞得多。一想到这是在悬崖峭壁上掏出的公路,没有任何机械的辅助,全靠村民们一钎一钎开凿,心里满满都是敬意。</div> 进入郭亮洞,总是会不自觉地伸手摸摸壁上的石头,从天窗探出头看看周围的绝壁。这个独特的绝壁长廊里,蕴含着怎样的故事呢?<br> 自古以来,郭亮村被百丈深渊和千仞高峰分割为多个零星小块,出门走羊肠,上下攀陡崖,进出山唯有一条430多个石阶、100多米高的“天梯”,饱受交通之苦,过着与世隔绝的贫困生活。不知有多少村民为讨生计坠崖身亡,也不知有多少村民因山路凶险、无法及时送医而被病魔夺去了生命。<br> 解放后郭亮人翻身做了主人,但受客观环境的制约,基本生存条件仍无大的改观。至上世纪70年代初,因交通闭塞,山民的生活异常艰难:山货难下山,油盐难上山,危急病人背不出去救治,买个大牲畜也牵不上山来。山上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女青年大量外嫁,而村里的男青年则取不上媳妇。就连孩子上个学,也要担心会否滑入百丈深渊。一代又一代,郭亮人是多么渴望能有一条通往山下的路啊!<br> 1972年在村党支部书记申明信的倡议下,村里人自发卖掉山羊和山货,集资购买钢锤、钢钎、炸药和绳索,由村中十三名壮劳力组成的凿洞突击队,开始向红岩绝壁发起挑战。从此,山谷里终日回响着铿锵的锤钎声和隆隆的爆破声,隧洞的尝试在缓慢而执着的向前延伸。 1975年的年底,工程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郭亮人的口袋里再也没有一分钱。于是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动,每天爬几公里山路去外地挖植树的鱼鳞坑,挖了一冬一春,挣到工钱3100多元,总算维持住了凿洞的急需用品。当没钱买绳索时,村里人甚至解下牛拉犁的绳套,一段段接起来,从崖头把人放下绝壁干活。就是这样,参加打隧道的壮士把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和热血让天堑变成了通途。<br> 郭亮人没有用任何机械,历时5年,十三勇士硬是在绝壁中一锤一锤凿去了2.6万立方米石方,打秃钢钎12吨,打烂了8磅重的铁锤4000个。村里的老人孩子都轮流走上隧道工地,竭尽所能地清理石渣,加快工程进度。<br> 郭亮人的行动感动了当时的县教育局局长,在他的支持下,250名教师与郭亮村民一起奋战了50天,完成了工程扫尾。1977年5月1日,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5米的绝壁公路终于建成了,庆贺竣工通车的鞭炮声响彻了云霄。<br> “郭亮洞”的凿通,使郭亮人告别了千百年来靠天梯攀上爬下的苦难。党的开放政策,又使郭亮迎来了新的春天。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实施,由国家投资在郭亮村的另一头也建设了一条公路,郭亮村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了。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凿洞时不绝于耳的锤击钎响和震耳欲聋的开山炮声,似乎已被滚滚的车轮和喜悦的笑声所淹没;当年挥汗如雨的凿洞人,或已作古,或“廉颇老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太行作证,郭亮洞作证,老一代郭亮人的愚公移山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将永世长存! 此刻,我们已经来到了郭亮洞的最顶端,走出这道豁口,再绕过一道坎就是郭亮村了,心中还是有一点期待的。 就在豁口边,蓄着一泓清泉,名为“天池”,估计是景区开发后所为,原先应该就是一条经此穿过的山涧。难得深山里有此水源,郭亮村的百姓才能在此世代相守。<br> 让郭亮村扬名的除了这条挂壁公路外,似乎也得给影视工作者们记上一笔功劳。自郭亮村通车后,当地原始古朴的村落风貌和壮美的太行景色开始为世人所知,获得了谢晋、沈好放、冯小宁等著名的影视大导演的青睐,先后有《清凉寺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战争角落》、《举起手来》、《天高地厚》等几十部影视片在此拍摄。在郭亮村口的岩石上,就刻着“中华影视村郭亮”的鲜红大字,它是当地观光旅游的金字招牌之一。 我们到达郭亮村已经是中午了,新建的旅游一条街宽敞透亮,拥有接待众多游客的能力。我们入住与游侠客长期合作的客栈,位于此街的后半程,楼下就是餐馆。这种结构是新型乡村客栈的普遍形式,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相传东汉末年,民不聊生,当时太行山区有个叫郭亮的年轻人,为了让当地人过上好日子,带领当地农民起义。后因起义军抵挡不住官兵的追杀,最终只好退居到了这深山绝壁之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起义英雄,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村落为“郭亮村”。 郭亮村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新建成的旅游一条街,另一部分是现在成为了影视基地的老村庄,还有一部分是挂壁公路对面的崖上人家。在客栈用过午餐后,我们先去参观传统的村庄。发展了旅游业后,当地老百姓的日子好了,维修和扩建老宅的人也多了起来。 由于先后有几十部影视剧来此取景,几乎像点样子的院子都会想方设法借此噱头招揽游人。也有另辟蹊径的,那就是收集一些陈年的老物件,还有开凿郭亮洞时用过的工具等,放在院子里供人参观。 村里有多家这样的院落,入内参观每人一元,内容基本上大同小异。当地农民自办的展览,没有章法和艺术性可言,仅供参观者开开眼而已。 前两年,我们曾耳闻到一些有关郭亮村旅游的负面消息,依我们今日实地所见,感觉当地的山民似乎没有那么多的心计,令游客在网上吐槽收费高、花头多,可能都是旅游公司搞的鬼哦! 令人有些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开发规划,近些年手头宽裕的村民,盲目在老村里面弄起了改造、扩建,曾经吸引游客的原生态在慢慢消失,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让人担忧。<br> 这是老村里的一个大院落,不少影视剧在此拍摄,收集有许许多的道具器械和农家杂物,楼上楼下堆得到处都是,也不管是否上得了台面。想在里面装长工,或者扮地主婆,干什么都行,反正交了一元钱后任由你在里面折腾。 这家大户可能是村中唯一的超过二层以上的建筑,上部用当代材料构建,跟古朴的村庄很不协调。上三层露台可观景,东西两头分别放着供游客拍照用的木牌,上书“郭亮,我来了!”、“郭亮留念”。对于这种布置,我们既觉得俗气,又觉得无奈,因为来一趟总是要拍照留念的。 村庄很小,道路狭窄曲折,真不知道来此拍摄影视剧的人是怎么取景的,反正我俩转悠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什么好的角度拍摄。幸好游侠客的领队或者导游往往对拍照和取景都有一手,而且乐意帮团友拍照,这是游侠客团的一大特色,我们有时也免不了请求支援。 接下来我们要绕到对面更高的山崖,然后沿着崖边观光。进村穿过郭亮洞时,大家就已被对面高悬在绝壁上的房屋所吸引。<br> 正是因为“崖上人家“,郭亮村才被更多的游客所追捧。有人称之为”绝壁之村“,也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村庄”。<br> 如今已有车道穿过“崖上人家“,使得郭亮村的交通能够左右通达。路边已辟地建起了几家客栈,但与原有的民居没有混为一体,估计是受地形限制。沿路筑有几个观景台,就位于陡峭险绝的崖壁之上,有恐高症的人断不敢抵近瞭望,因为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在“崖上人家“这一侧,可以欣赏到郭亮挂壁公路的全貌,蜿蜒而布的公路天窗,似一串珍珠镶在赤红的绝壁上。一个小小的村落,仅凭一已之力,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中劈建出这样一条气势非凡的通道,实在令人钦佩之极! 这座老屋好像是郭亮村老村长申明凯的故居,他就是当年开凿郭亮洞的十三勇士之一。想不到郭亮村还是辉县抗日政府所在地,太行分区司令员皮定钧和辉县第一任县委书记王云清曾在这里住过多日,电影《李向阳》生活原型、传奇英雄郭兴曾在这里学习培训、接受任务。如今,这些老房子仍然比较完整的保存着。 太行秋色正浓,过了1、2#观景台后,我俩抓紧时间继续往前走。只有腿脚勤快,才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我们下了公路,来到几近荒弃的观光小径,周围静悄悄的,只有两位画家在此写生。这里是拍摄风光的绝佳位置,可惜我们到的时辰已经嫌迟,山峰已阻挡了投射在绝壁公路上的部分阳光。 不过我俩还是幸运的,绝大多数团友没有走到这里就往回了,因为接下来还要去参观另加一个景点“喊泉”。 从“崖上人家“返回,又走过了旅游一条街,人已感觉疲乏,再加上“喊泉“位于郭亮村西南约3公里处的山里,所以在村尾乘当地人经营的交通车前往,票价单程10元。 想不到车过半程多一点便已到了道路的尽头,余下的全是上山的石阶路,加上沿途没啥风景好看,所以走起来格外吃力。汗流浃背中又转过了一道弯,迎面是一座山峰,下部是瓮状的大崖壁,那就是“喊泉“的所在,实在让人惊讶,周围不见有山泉叮咚啊! “喊泉”非常独特,泉眼不是位于地面而是高悬在崖壁中央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像龙头在喷云吐雾。泉水从洞中垂直落下,远看恰似龙涎,因此又有“龙涎”瀑布之名。<br> 相传,七仙女来此游玩,向龙王要水沐浴,龙王急忙拔下几根髯须粘在石壁上,形成了天然喷淋。据说此泉的水量受声音影响,喊声越大出水就越多,由此得名“喊泉“。 大家听了传说后就来了兴趣,站在喊泉下面齐声高喊,感觉泉水流量真的与声响有所反应。与大自然的亲切互动,让沉闷的情绪得到了化解。返程时几乎没人再愿坐车,因为难行的路段已经过去,何不徒步多看看山村野景 夜幕降临后,我俩在街上解决了晚餐,然后摸黑去郭亮洞。洞中倒是灯火辉煌、游人络绎,仿佛是在黄金隧道里穿行一般。<br> 绝壁公路粗砺峻峭的表面,反映出了这条道路的来之不易。如果没有几十年前郭亮村人持之以恒的辛勤付出,建造起了与外界相连的通过,那么这个小山村可能至今也不会被外人所知道,更别谈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了。穷则思变,郭亮村之所以名声响亮,如此有底气,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这种巨变的取得不是来自于等靠要,而是自己竭力拼搏后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