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儿时母亲教我背的古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所以去扬州看看的想法一直在脑中存在,秋高气爽和老伴游览南京后到达扬州。</p> <p> 从火车站出来按导航坐公交下车后,在导航指引下沿老街小巷穿行,老伴直嘀咕这里酒店好不了,也不知拐了多少弯二十多分钟后终于走出小巷,看到我预定的酒店,大堂富丽堂皇,房间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的够的上三星级标准,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p> <p> 放好行李感到腹中饥饿,按导航指引去找最近一家饭馆,老伴一听饭馆名字叫粗茶淡饭,看上去又有些不爽,进入小巷七拐八弯,忽觉眼前一亮,粗茶淡饭就在名扬全国的东关街上,点了扬州炒饭,大煮干丝,藕粉圆子,狮子头,饱餐一顿出来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听女儿说我们吃的是一家扬州网红必吃餐厅。</p> <p> 东关街拥有比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及“鱼骨状”街巷体系,保持和沿袭了明清时期的传统风貌特色。它全长1122米,街内现有50多处名人故居、盐商大宅、寺庙园林、古树老井等重要历史遗存,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2处,省级文保单位2处,市级文保单位21处。这种“河(运河)、城(城门)、街(东关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体现了江南运河城市的独有风韵。</p> <p> </p> <p> 挑选当地特产</p> <p>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瘦西湖”之名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广为流传。</p><p> 清代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扬州画舫录》中记载其“乾隆二十二年……两岸皆建名园”,此时的“瘦西湖”便从一条河道成为了串联各园景观的名湖。再加上乾隆年间钱塘(今杭州)诗人汪沆赋诗《咏保障河》:“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从而使得“瘦西湖”名扬天下。</p> <p>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景点有园中园和散列式两种,对于园中园,一般取内向性布局形式,如白塔晴云、静香书屋一般讲,要求地形条件有一定的宽度,方可经营布置而瘦西湖北区地形细长,故直接把建筑置于水边,取扩张离散的外向布局形式建筑的主立面面对水面,明显与中国民居座北朝南的格局不同,从而更加突出了湖上园林的特点。</p> <p> 清人黄惺庵赞道:“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p> <p> 瘦西湖的白塔线条柔和,削肩束腰,气质素雅,更加贴合整个瘦西湖的整体环境,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建筑工匠。</p> <p> 大虹桥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建于明崇份年间,横跨保障湖水。原桥为木质红栏,故名红桥,清代乾隆元年改建为石桥。清朝初年,巡盐御史吉庆、普福、高恒相继重建,并在桥上建桥亭,改“红”为“虹”,意思是桥如彩虹。现已改建为7.6米宽的3孔低坡青石桥。虹桥在历史上曾经名噪一时,乾隆皇帝游扬州时也作诗赞赏虹桥的景色</p> <p>坐坐这椅子找找感觉</p> <p>拍小草</p> <p>瘦西湖的菊展</p> <p><br></p><p> 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景点一向在河曲处形成较大的规模,如小金山、熙春台、望春楼等。沿河岸的建筑多数以长条形为主,建筑组合也以纵向排列为主,这样和整个景区的地形及河岸线的走向一致。</p> <p> 瘦西湖门外的冶春茶社是著名吃早茶的茶社,只因老伴坚持要品粗茶淡饭各种名小吃,所以没能品尝。</p> <p> 扬州风景优美,又是美食之都,由于计划游程只给扬州留了一天,车票已定好,只能将留园,个园,大明寺等景点留作下次再来游览,众多美食留作下次再来品尝,扬州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