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刘晓荣老师学习心得</p><p>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凸显“以儿童为本”的理念。随着学前教育的飞速发展,对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幼儿园教师都要去做园本课程,而对于幼儿教师来说,这正是从教路上遇到的最大难题。感谢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幼儿园肖菊红园长为我们带来的专题讲座: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p><p> 首先,肖园长以何为“教师”这一问题切入主题。随后提出了当代“新教师”的定义。紧接着肖园长对2000年到如今的课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肖园长提出的“三问”,引发了我们在座每一位教育者的深思。针对以上的困惑,肖园长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必要性。我们的课程在不断的变革,变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针对问题、秉持反思和以我批判精神,不断修正和完善,出现新思想、新策略、新行为和新面貌的过程。</p><p> 课程建设没有最好,课程建设也没有终点。在这没有终点的实践过程中,建构适宜的课程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p><p> 为此,我们将会义无反顾,智慧前行。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课程,一定会在承启转合的取舍中走向坚实和精彩,走向丰富和成长!</p><p> 此次的课程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只有适宜的课程,没有最好的课程,课程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幼儿园的课程发展任重道远,让我们追随儿童,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课程发展的道路上。</p> <p>侯忻宜老师学习心得</p><p> 今天聆听了肖菊红园长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做追随儿童的规划师——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精彩讲座后,感悟颇深:教师只有紧紧跟随儿童,才有属于儿童的课程;只有静静聆听儿童,才有属于儿童的声音;只有细细观察儿童,才有属于儿童的行动。</p><p> 肖园长提出的“三问”,引发了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的深思。即:培养怎样的儿童?发展怎样的教师?建设怎样的幼儿园?针对以上的困惑,肖园长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必要性。一、以儿童为本,聚焦全面发展构建园本课程。二、以儿童为本,聚焦兴趣需要构建班本课程。三、以儿童为本,聚焦家园合作,构建生本课程。肖园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经典案例加以解说,加深了我对构建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p><p> 以儿童的视角看课程,追随儿童,让儿童站在课程中央,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程建设没有最好,课程建设也没有终点。在这没有终点的实践过程中,建构适宜的课程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p> <p>邢小双老师学习心得:</p><p> 教育应该建立在儿童天性、本能的基础上,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注重个体差异,提供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并且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理解儿童独特的学习方式,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做一做,而不是教师讲,幼儿学我们和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来代替幼儿的感受。当幼儿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产生成人难以理解的观点时,教师需要做的是从幼儿角度出发,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感觉,在幼儿表达意见时,教师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幼儿,全神贯注的倾听,耐心听幼儿把话说完,耐心来回应幼儿的感受。</p> <p>王玄烨老师学习心得</p><p> 肖园长的《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讲座中提出的“三问”,引发了三个提问</p><p> 幼儿:培养怎样的儿童</p><p> 教师:发展怎样的教师</p><p> 幼儿园:建设怎样的幼儿园?</p><p> 针对以上的困惑,肖园长从三个方面着手,分别为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必要性。</p><p> 一、以儿童为本,聚焦全面发展构建园本课程。</p><p> 二、以儿童为本,聚焦兴趣需要构建班本课程。</p><p> 三、以儿童为本,聚焦家园合作,构建生本课程。 </p><p> 总而言之,课程构建都应该秉承着“以儿童为本,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一信念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游戏中学习,经历中成长。作为幼儿园教师,要努力去学习去创新,致力于培养“有爱,有礼,有信”的 三有儿童!</p> <p>李墨老师学习心得 </p><p> 儿童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了解儿童?我们该如何支持儿童的发展?</p><p> 通过今天的学习,仿佛打开了我对于幼儿教育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明白孩子需要的是老师退到他们身后,带着欣赏的眼光去赏识与发现他们的力量,停下脚步静心观察,努力成为孩子们的伙伴。根据今天所听所看,结合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感悟。一、读懂孩子,想孩子所想。平时工作中,孩子在我眼里总是弱小的,需要被保护的,看到孩子皱个眉头,我都恨不得上去立马帮他。有些事情我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做不到。通过的今天的学习才发现,我自以为是的担心可能根本就是多余的。在工作中,往往我的心急与插手,反而让孩子失去了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不会”恰恰是在告诉老师,他需要学习什么二、相信孩子,给孩子自由,其实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思考,孩子在学习、游戏时,老师到底该在哪里?又该起到什么作用呢?老师真正意义上的掌握了时间、空间、材料,让我们看到了孩子身上巨大力量。也让我又一次的感受相信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表达者。三、尊重孩子,予幼儿权力。孩子的发展不是教出来的,每一个孩子的思维都是独立的,我们不应该按照统一的模式来要求孩子。</p><p>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觉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与改变。我相信自己会带着这些新的教育理念,投身到这一新的学期工作中,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更是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p> <p>王茹颖老师学习心得</p><p>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职业将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是必要的。</p><p> 第一,认识自我并评估时空情境。认识自我特质:兴趣、能力、潜能等;确定角色期待与冲突:自己的角色扮演适应程度、成就动机、自己与他人对自我角色的期待、冲突等;探讨外在环境与个人发展规划的关系:包括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以及可能发展的机会和所需的条件</p> <p>王靖雯老师学习心得</p><p> 听肖菊红园长的《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讲座感悟:肖园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了园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必要性。即:以儿童为本,聚焦全面发展,构建园本课程;以儿童为本,聚焦兴趣的需要构建班本课程;以儿童为本,聚焦家园合作,构建生本课程。讲座中辅以大量生动的实例进行讲解,给我们指明了园本课程发展方向和具体可操作性措施。只有追随儿童的脚步,不忘初心,始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和教育,才能不断开发出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资源,生成更多更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课程。</p> <p>袁宝坤老师学习心得</p><p> 今天有幸聆听了肖园长的《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收货颇丰,我感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p><p> 1.因人制宜。教师要研究幼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发挥教师专业性、联合家长资源和社区人力资源共同构建年龄适宜性和个体适宜性课程。</p><p> 2.因时制宜。课程不能脱离文化的背景,幼儿园应珍惜传统文化,根据时令、气候、节日,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构建时令适宜性课程。</p><p> 3.因地制宜。幼儿园要以环境条件为背景,充分开发、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自然资源,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幼儿所熟悉的周围环境和身边的事物,构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课程。</p><p> 这三点体现着园本课程建设的原则性与灵活性,教师只有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儿童,以儿童发展为本,把天时气候、地域环境、个体诸因素等加以全面考虑,才能建构可持续的、有生命力的适宜发展性园本课程,才能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p> <p>侯琪老师学习心得</p><p> 观看了肖菊红老师的讲座: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开篇就提及了“何为教师”,幼儿教师主要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紧接着肖菊红老师从三方面阐述了做追随儿童的课程规划师。以儿童为本聚焦全面发展构建园本课程、以儿童为本聚焦亲子合作构建生本课程、以儿童为本聚焦兴趣需要构建班本课程。从而体会到从微处着手研究,这不是预设主题,而是发现和拓展主题、不是预设目标,而是不断生成和丰富目标、不是按固定程序推进活动,而是按需开展。从而体现了幼儿活动的生活性、整合性。</p><p> 总而言之,课程构建都应该秉承着“以儿童为本,回归教育的本真”这一信念。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验,游戏中学习,经历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