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33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春风里一朵娇艳的小花朵含苞欲放;春雨滋润,阳光照耀,小花终于争艳怒放――这朵小花就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飞行学院报》。</p><p class="ql-block">《院报》创办于1987年10月15日,前四期为飞专报试刊版。从1987年12月30日第五期开始,获国家出版部门批准的,有内部资料编号的《飞行学院报》正式创刊。《飞行学院报》的内容和形式以其浓郁的民航行业和准军事管理的特色,赢得四川省高校校报同仁的认可和赞誉。在四川省高校校报中,《飞行学院报》与《四川大学报》一起,率先获得国内统一刊号CN51-0801/G、CN51-0802/G,并最先升级为大报,获得“四川省十佳高校校报的荣誉称号”。2009年,在《院报》创刊500期之际,实现了彩印化。</p><p class="ql-block">33年来,《院报》走过了从月报、半月报到旬报,由四开小报到对开大报,从黑白到彩印,从纸质到网络的发展道路。</p><p class="ql-block">截止2021年1月15日,《飞行学院报》已经发行第800期……</p> <p>一天,小外孙指着书柜里成堆的获奖证书问我:“外公,这些奖状都是你的吗?你是怎么得来的呢?”我回答说:“这些奖状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也是键盘敲打出来的!”这二十多本获奖证书是我二十年来笔耕的结果——分院和学院优秀通讯员、好新闻奖、征文评选获奖等。</p> <p>第一次投稿。</p><p>2000年4月我与同事到上海出差,一天夜游外滩,在同行飞行教员的指导下用Canon胶片机拍了一张“浦东夜景”。照片洗出来后效果不错,黄浦江对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和周围的建筑物都很清晰。我将照片递到了院报编辑部,嘿,没想到刊登了获稿费五元。第一次投稿成功心里喜滋滋的,于是就开始给院报写“豆腐块”和“一句话新闻”。</p> <p>第一次获得分院优秀通讯员奖。</p><p>2000―2001年,每年稿件数不足十篇。2002—2003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尖脉冲”,个人刊稿21篇(包括外报)翻番了!大大超过“优秀通讯员”的达标量,于是也和分院的“师弟师妹”们站在一起接受分院领导的颁奖。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每年刊稿量平均在35篇(幅)左右,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外报。大概是2012年吧,一年刊登了50篇(幅)稿件一个人完成了机务部一年的任务量。不仅院报,在民航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报纸大篇幅的报道了分院引进赛斯纳172R、“小双发”和R44直升机等新闻。</p> <p>这是十二年前的院报征文获奖证书和奖杯。</p> <p>《院报情缘》获奖奖杯。</p> 建国60周年征文(诗歌)获奖。从骑自行车上下班到坐单位班车,再到自己开车上下班,反应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8年好新闻奖之一。此文报道新津分院引进西门诺尔小双发中教机,开始单双发训练模式,结束了50年单发飞行的历史。 <p>2008年好新闻奖之二。2000年学院实行内部退养政策,凡是年满55周岁的员工退养回家拿80的薪酬。机务部一下子减少15名技术骨干,质检科只剩下一个科长和一名科员。人力资源严重不足,飞行训练量却大幅攀升。为解决人机矛盾,机务部党总支提出整体一盘棋思想,统一调度有限的人力资源,从飞行任务少的中队抽出人员充实到主训中队,大大缓解了出机矛盾,圆满完成飞行任务。</p> <p>最后一次获奖。2015年再次获得学院优秀通讯员奖,这也是我退休之前最后一次获奖,也算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吧!</p> <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分院骨干通讯员上里古镇采风留影。</p> <p>院报创刊500期,实现彩印。</p> <p class="ql-block">2008年,院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p> <p class="ql-block">2009—5—8出席院报创刊500期庆祝会。</p> <p class="ql-block">2009年,院报创刊500期总结会在遂宁航站举行。新津分院的3名通讯员与院报历任主编合影。从左三到左七是历任院报主编:罗德夫、曾崇林、陈德元、陈瞬勇、刘蓉。</p><p class="ql-block">从这一期开始,院报从黑白印刷转变为彩色印刷,大大提高了阅读性和欣赏性。</p> <p>2010年4月—5月,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了一次“黄金十年”大型采访活动。采访团队由宣传部领导、院报编辑部老师和各分院骨干通讯员以及学生记者组成,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前排左一)。</p><p>采访团依次采访了各个分院和遂宁航站、飞机修理厂和机务处,还采访了学院的机务副院长,通过这些采访和参观活动搜集到大量素材。飞行学院在2000—2010年这个“黄金十年”期间飞速发展,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p> 采访绵阳分院机务部运控中心。 在绵阳机场采访。 <p>采访组与新津分院领导合影。</p> <p>采访团在绵阳分院。</p> <p>采访团的女记者采访机务女工</p> <p>在电视台实习的女儿也赶回新津分院,作为一名编外记者参与采访活动。</p> <p>院报主编刘蓉采访飞行学生。</p> <p>大家期待的黄金十年特刊终于在采访结束一年后与作者和读者见面了……</p> <p>采访结束后,我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黄金十年特刊的机务篇《放飞安全天地间》的写作。</p> <p>这是院报刊登的几篇文章截图。</p> <p>女儿在院报编辑部实习期间与刘蓉主编合影。</p> <p>机务人写机务,得心应手!</p> <p>2015年底退休后,整整一年时间没给院报投稿。2017年耐不住寂寞又开始写稿子,截止目前三年多时间发表文章14篇,小有收获。</p><p>图为790期第一版刊登的文章《树立三个敬畏信念,传承优良维护作风》。</p><p>感谢院报编辑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热情鼓励!</p> <p>文中的小杨师傅是四川一家通用航空公司的机务人员,他毕业于飞行学院的航空工程学院。小杨在机务工作中踏实肯干,兢兢业业,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赢得大家的好评。</p> <p>去年发表的一篇回忆文章,回顾46年前的参军过程。</p> <p>院报第四版是《蓝天》副刊,这里是文学作品的集中营,每一期都有诗歌,散文或小说,还有精美的图片……暑假后的第一篇文章是《航测》。</p> <p>民航报刊文图片。</p> <p>与飞行学院院报结缘二十载,发表文章及图片大约400余篇,网络新闻也有数十篇,小有收获。</p><p>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继续写吧,把这深深的缘分延续下去……</p> <p class="ql-block">闲暇时间读读院报,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之时,迎来院报800期的喜庆日子……</p> <p class="ql-block">摄影制作:金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