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朱炳仁(1907—1957)山西省灵石县南关镇石柜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7年10月参加游击队,任决死二纵队班长、排长、老五团一营一连连长。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先后参加了隰县午城、罗汉高地原、韩候岭等战斗。1940年任太岳三分区供给科长。1941年2月任太岳新二分区后勤处副处长、三分区供给处处长、太岳区整风学校管理科长。1945年任太岳二分区供给处长。1946年任太岳十九分区后勤处长。1948年任一兵团十五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参加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在战斗中两次负伤。后任62军后勤部副部长。1953年任西康军区后勤部部长。1955年获上校军衔及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四川省雅安军分区副司令员,1957年因心脏病突发在工作岗位病逝,年仅50岁。</p> <p> 一、家境贫寒四处流浪</p><p> 朱炳仁原籍山西省霍县枣洼村。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只好一条扁担挑着伯伯、叔叔背井离乡先在山西省灵石县南岭村落脚后又来到山西省灵石县石柜村居住,上无一瓦,下无片土,一家人扛长工,打短工以佃农为生,最后,爷爷由于欠有钱人债务而被逼至死。失去了父亲弟兄三人起早贪黑、忍饥挨饿、节衣缩食,终于买下几间破房和几亩薄地算是有个定居之所。</p><p> 1907年朱炳仁就出生在这个贫寒之家。屋漏偏逢连阴雨,行船又遇顶头风。朱炳仁6岁时父亲又因给有钱人家种地被洪水卷走,母亲含泪改嫁,只留下6岁的他和3岁的弟弟,无父无母的一双孤儿只好由三叔代养。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哭干了眼泪的奶奶对这两个孙孙说:“孩子啊,你们可要争气啊!”祖母的哭诉在年幼的朱炳仁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造就了他以后坚强不屈的性格。</p><p> 上图为山西省灵石县石柜村</p><p> </p> <p>石柜村</p> <p>石柜村</p> <p>二、告别妻儿奔赴沙场</p><p> 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来到灵石县双池等地。1937年受薄一波、张文昂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响,在道美小学教书的朱炳仁带领学生放弃安逸生活毅然抛下家中娇妻和年幼的孩子,参加了抗日决死纵队,跟随共产党闹革命求解放,投身到抗日救国的行列。</p> <p>红军东征示意图</p> <p>三、午城抗倭初露锋芒</p><p> 1939年1月,日军进攻吕梁山根据地后退回,其中一路约2000人,由大宁向临汾回撤,朱炳仁所在的五总队(当时住隰县黄土、义泉一带)决定在隰县午城附近伏击这一路日军。3日拂晓进入阵地,以1、2、3大队为主,埋伏在午城以东公路以北山上的左右两侧。一大队为总队的预备队位于总指挥部右后侧待命,战士们埋伏在冰天雪地里。太阳初升时,日军进入2、3大队伏击圈。战斗打响后,2、3大队居高临下,出敌不意予敌以痛击打退了敌人多次反扑,激战三个小时,共毙伤敌军300余人。这次战斗鼓舞了军心、民心,对挫伤敌人嚣张气焰,配合友军保卫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p> <p>四、韩侯岭下日寇慌张</p><p> 1938年4月27日决死纵队老五团第一营由营长(也叫大队长)由张龙滔带队,副队长关朝元、华凤鸣,一连长朱炳仁、二连连长李道中、三连连长王何全。从灵石河西过来,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由梁家圪塔桥过汾河,在张家庄一带破坏铁路后,经过靳村、汤村连夜到达西原、南墕、陈家山,这时已是晚上12时左右。营部和一连住陈家山,二连住南墕,三连住西原村。</p><p> 4月28日,天刚拂晓,敌人从仁义方向南坡一带的公路驶来,当进入伏击圈时首长一声令下,战士们居高临下向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斗从早上8点一直打到12点多,将要结束战斗时,敌人调集兵力,从高壁、仁义包围过来,经过激烈战斗大部分同志脱险,但有19名同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由于表现突出1938年朱炳仁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p> 这次战斗共歼灭敌人60人,击毁汽车10辆,大大树立了我军的威信,用事实证实了八路军决死队是真正的抗日队伍。</p><p> 上图为灵石韩信岭制高点</p> <p>五、高地原顶鬼子胆寒</p><p> 1939年4月罗汉高地原战役打响,朱炳仁所在的决死纵队第五总队参加了战斗,在那次战斗作为一中队队长的朱炳仁带领战士们冲锋陷阵与龟缩在罗汉村的日本鬼子展开了真刀真枪的较量,也就是在那次战斗中他的战友、老乡也是他所在一中队的指导员刘应科光荣牺牲,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老五团也因此有了个令鬼子毛骨悚然的名字“老虎团”。</p><p> 上图为新落成的山西灵石高地原烈士陵园</p> <p> 六、艰难困苦一心向党</p><p>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了震惊中外的“晋西事变”。朱炳仁所在的决死纵队五团遭到了阎锡山顽固军的疯狂围剿,部队先后转战于石楼、隰县、中阳、永和、大宁、临县、方山同数倍于自己顽固军周旋。在一次战斗中他们四面受敌被顽固军包围,冲出突围后又被敌人打了埋伏,在冰天雪地里冒着零下十几度严寒夜渡汾河,有时几天几夜都吃不上饱饭,不能睡觉,有不少人实在吃不这种苦头逃离了部队,而朱炳仁却坚持带着一个排的战斗人员克服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到最后。 </p><p> 上图为晋西事变时的阎锡山</p> <p>晋西事变</p> <p> 六、驰骋三晋后勤保障</p><p> 1940年决死二纵队改编朱炳仁被任命为太岳三分区供给科长负责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他想方设法改善部队生活,带病坚持工作,为临汾、太原、晋中战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 <p>晋中战役</p> <p>临汾战役</p> <p>八、挥师南下万水千山</p><p> 1948年8月15日太岳军区正式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第15纵队。1949年1月全国野战军统一整编,第15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62军,隶属于第18兵团。1949年62军执行解放大西北任务,同年7月参加扶眉战役。9月进至岷县、漳县地区。11月执行解放大西南任务。12月兵分两路南下,越过秦岭、翻过岷山沿途解放了武都、临江、广汉、郫县、灌县。1950年初解放雅安,同年8月奉命组建西康军分区及西昌、雅安、康定、昌都等军分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朱炳仁不顾自己身体有病积极为部队筹款、筹粮提供后勤保障,特别是进入四川以后,由于交通不便,山高路远加之社会复杂常有土匪出没,为了不引起注意他总是坚持步行深入实地掌握情况。1957年朱炳仁被任命为雅安军分区副司令员,也就在这一年积劳成疾的他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办公桌前再也没有醒来。</p><p> 上图为朱炳仁南下与战友合影</p> <p>62军强渡黄河</p> <p>朱炳仁所在的62军翻越秦岭挺进四川</p> <p> 朱炳仁所在的62军军长刘忠入川</p> <p> 62军进入雅安市</p> <p> 岷县誓师大会</p> <p>62军跨江进入西康</p> <p>1951年参加西康军区后勤工作会议留念</p> <p>会议留念</p> <p>九、爱兵如子崇高风范</p><p>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朱炳仁都爱兵如子、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在“晋西事变”的艰苦岁月的,看到冰天雪地中战士他就脱下棉军衣披在他们身上。和平年代,作为后勤保障部长开个小灶,吃顿偏饭应该是极其普通平凡的小事,但为了节省开支他坚持吃大灶,与战士们同甘共苦,部队服装不够他就穿大兵服,从不挑三拣四,到了厨房兴之所致还会和炊事员打下几把扑克娱乐,官兵气氛非常融洽。</p> <p>朱炳仁与战友合影</p> <p> 1950年与战友合影</p> <p> 九、不改初心后辈榜样</p><p> 对同志、对战友朱炳仁关怀备至而对子女对家庭却严格要求,他教育子女从来不要讲特殊、吃老本,他的孩子们也都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材。</p><p> 上图为朱耀兴回忆父亲的文章手迹</p> <p> 朱耀兴回忆父亲</p> <p class="ql-block">十、长眠异域史册留芳</p><p class="ql-block"> 朱炳仁因公殉职后,成都军区党委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并送上了书有“忠于党,忠于民,永别此生哀悼唁;尽职守,勤工作,英雄无愧好男儿”的挽联,深切缅怀这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和我军后勤工作做出突出贡献老革命、老军人。随后,朱炳仁骨灰被安放在了四川省雅安市烈士陵园。2017版的《灵石县志》记载了他光辉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上图为四川省雅安市烈士陵园</p> <p> 雅安烈士陵园2排44号朱炳仁就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守护着他曾经生活、战斗的第二故乡。</p> <p>朱炳仁肩章</p> <p> 军功章</p> <p>灵石县志</p> <p>灵石县志记载</p> <p>尾声</p><p> “忠于党、忠于民、永别此生哀吊唁;尽职守、勤工作、英雄无愧好男儿”。这是雅安安军分区领导对朱炳仁一生的高度评价,也是他为党工作、为军操劳、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在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军队建设二十多年的奋斗生涯中,朱炳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这些、实践着这些。无论顺境逆境、无论爬坡过坎,他不低头、不弯腰、不松劲、不后退是名符其实的中华好男儿。</p> <p> 后记</p><p> 本期美篇得到了朱耀兴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