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往事

金豆 何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开头语</b></p><p><br></p><p>这篇有感于以前国内老同事群里的一段聊天,但坦白地说又有点某国师私自夹带板蓝根的作派。因为我这文章虽然是来源过去的情感,却在开头语和文章的图中夹带着私物。所以我也就开门见山坦白点😀,希望如果读完我后文,有人产生兴趣想品尝一下那秋日里常常让我乡愁浓厚的家乡蜜桔,点击这广告的二维码购买(<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请在微信里打开此图后才能点开这二维码</span>),这是我哥最近开的网店。为了放心,可下单时留言里提我的名字。</p><p><br></p><p>其实我很少参与国内的各种砍价、拉选票和推广活动。我绝无评价或拒绝这些新事物的意思,只是生活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导致我有点脑子跟不上不同地区新事物的变化。😀所以我哥开了这网店也没告诉我,还是从岳母大人那里得知。</p><p><br></p><p>得知后我还犹豫了几天,最后决定问问我哥是否一定能确保品质。读过我以前的文章的朋友也许记得我对家乡蜜桔的乡愁情怀,所以如果能确保品质,参与一下也是一种乡愁的释放。等到肯定回答后,我就在大学同学群和以前国内同事群里试了一下。</p> 回味往事 <p>平时我是各种微信群的深潜者,除了几个小群是活跃的闹闹,以及高中群中因为有文盛同学的 open minded,偶尔会发表些不同意见。我之所以想到大学同学群是因为读书期间,我们班男生没“偷”吃过南丰蜜桔的基本没有😀。每年金秋季节,父亲或哥哥们都会为我捎带些家乡蜜桔。大学中男生就是梁山群好汉,共享是必不可少的。可这帮家伙对南丰桔子情有独钟,仅靠主动分享哪能满足美味的欲望!“偷”也就自然了😀😀。有一次,父亲来的时候刚好我不在寝室,就将带来的一箱蜜桔放我床底下后离开了。后来电话里提到床底下有一箱蜜桔,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经过“拷问”才明白,这帮家伙将那一箱蜜桔彻底“偷偷”共享了,连桔皮带箱子全都“吞”肚子了,来了个彻底毁尸灭迹!😀😀</p><p><br></p><p>对于以前的国内老同事,南丰蜜桔就是一种美好记忆。当我在群里贴出我哥网店的二维码,不但掀起一阵南丰蜜桔的热浪,还一起回忆了以往的故事,包括第一次采购南丰蜜桔而差点出事故。满满的情谊让我心中暖暖的!</p><p><br></p> <p>本科毕业后, 命运之神安排我去了省城的一研究院,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外合作研究机构。研究院给我的感觉可以用“朝气、开明”来形容,朝气是人员结构非常年轻,和我一起加入研究院的就有十来个全国各地刚毕业的学生,基本是研究生,除了我和 W.LW 是本科。开明是指研究院管理者的思想开明,鼓励年轻人继续学习、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同时也开展各种 Team building 活动,所以那段时光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非常好美好的记忆。虽然后来每人都谋求了各自不同的人生发展,但那种情谊依然维系着我们之间的热情和美好回忆。</p><p><br></p><p>研究院管理层十分注重team building activity(团队建设) ,提倡认认真真工作之余痛痛快快一起开心。当然,季节性的小小福利也时不时有,往日的美好依晰如昨日。所以当我推广家乡蜜桔时,Y.WM 马上在群里回忆起曾经去南丰采购蜜桔的往事。我也感慨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了,回首往事却依旧是那么美好。J.WS 提醒地回忆到“<b>@<i>何ZQ@Y.WM你们拉桔子回来还有惊险的故事</i></b>” ,我们的记忆大门就被这句话打开了!</p><p><br></p> <p>采购一行四人,一个精干的小团队。领队是当时的办公室 C 主任,一位富有才气的文革前大学生,老成持重。财务主管 H.J 内敛中却藏着豪爽和重情谊的丰富情感,一副眼镜架鼻梁上,白净的皮肤给人十分书卷气的印象。工会主席 Y.WM 办事麻利炼达、临危不惧,友善的性格让他脸上永远带着笑容,也是我们团队的司机。最后,加上我这编外团支书记的当地人作为向导。</p><p><br></p><p>老C 回忆道:“<b><i>我们刚到小何家,左右邻居风闻我们是来南丰买橘子的,纷纷送来橘子,我们一尝,大失所望,那些橘子酸得牙痛,我们想如果买这样的橘子回院,搞不好会骂声一片。可是第二天却找到了南丰中学的国宝园,摘下来一尝,简直喜出望外,后才知道这里的橘子是贡品。</i></b>”&nbsp;其实,但凡以小城为中心方圆十里的蜜桔品质都非常好,比如旴江对岸的水南、水北,城西头的市山等地。只不过由于南丰蜜桔的名声,有人从周边地区拉桔子充当南丰蜜桔。而真正意义上的南丰蜜桔也就是以小城为中,方圆十来里的地方所产的蜜桔。所以童年时,小城居民估计有一半是桔农。</p><p><br></p><p>那次是研究院第一次去南丰采购蜜桔,也是最后一次吃上“国宝园”里的贡品蜜桔。后来再去采购时只能采购到水南、水北等桔园等蜜桔。虽然名声上比不“国宝园”中的贡品蜜桔,也绝对是桔中上品。近来读一篇华盛顿邮报文章介绍日本享誉世界的蜜桔 Kishu 其实来源古代中国,和我们南丰蜜桔同宗。在英文报道里看到家乡名字,虽然是陪衬也有一份小欣喜。所以,如果你花高价钱去慕名 Kishu ,不妨购买南丰蜜桔经济实惠而且新鲜。</p><p><br></p><p>“国宝园”位于小县城的中心地带,紧邻小城第一中学,所以我年少时没少在那消耗我们的青春时光。那里具有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大小水塘星罗棋布在茂密的桔林中,有石桥或木桥连接,真有那种浓浓的小桥流水恬静舒适的农耕文化气息。我记得整个国宝园只中间有一栋建筑,住着两户人家。其中一家是我小学一同学的奶奶抑或外婆家,同学姓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他的名字应该是:周兴吾(大概是这个音),因为我常找他借小人书读。</p><p><br></p><p>只可惜,有人端着金碗不知宝!在后来轰轰烈烈的国内造城运动中,美丽的“国宝园”不幸罹难于其中。我也不想过多评论,因为很多事是无法用是非来衡量,只有当时的得失权重,而得失权重不同人不同时间会不同。我只能将惋惜化作珍贵回忆珍藏,作为南丰人我有幸见证过它的存在和美好!</p><p><br></p> <p>那次采购的确是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老C 回忆着:<b><i>“是在返程的路上,我们的轻型货车里的桔子蔑框摆脱绳子的束缚后,在车内左右晃动,弄得整个车子也左右晃动,好在那天在南丰河边的神龛拜了神明,后果然受到神灵的庇佑,加上Y.WM的高超驾驶技艺,终于化险为夷。</i></b>” ,读了这小段,那天的记忆慢慢在我脑海自己越来越清晰。</p><p><br></p><p>我们早一天傍晚抵达南丰,并入住县委招待所升级后建的南丰宾馆。当日的晚餐出席的是我们的家宴,全是家乡味:纸包、鱼丸、蛋菇、腐皮鸭.... 这些菜名多数很难从字面上完整理解其菜品,要细说我笔拙很难几句话将其概括。权且借财务主管H.J 的留言解释我为什对这些家乡味如此浓重的乡愁:“<b><i>何ZQ带我们在南丰吃最正宗的早点,有蛋估,纸皮、小肠粉、早酒。我和揭主任后来也去南丰找了,再也很难找回原来的味道了。</i></b>”,按当今网络语言形容,H.J 不说是美食家也是不折不扣的吃货😀。他虽说只提到早餐,却涵盖了晚餐时的家乡味。H.J 提到的揭主任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和有故事的人物,我不敢在此费笔墨,否则会离题万里难以收住缰绳,但值得一提的是揭先生父母是从我们家乡走出去的。</p><p><br></p><p>H.J 找不到原来那口味我是完全理解,国内这些年发展太快了,各种文化的冲击和科技的更新带来人们生活习惯的巨大变化。也伴随着很多传统的东西不知不觉中被抛在光鲜的时代潮流路边,被新主流替代。比如,以前招待贵客多数是家宴,而今再也吃不到家宴的那种亲和味道,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餐馆。想我两年前回乡探亲时竟然没吃过一餐家宴,除了唯一的一餐大姑姑亲手为我们制作的清汤(南丰小混沌)。虽然餐馆中各种美食让人目不暇给,我却和 H.J 一样没找到那份过去的味道!也许二十多年的异国生活让我依然保存着那份家常味的纯真,家庭式聚会的温情。</p><p><br></p> <p>H.J 提到的早上水粉和喝早酒,其实是家乡悠闲生活的一种独特小城新风情。早期传统水粉我在前两篇文章介绍过,后来改革开放物质变丰富,那种生活习惯就慢慢演变成更加灵活便捷,而且自主性更强的来料加工形式。是一种在旧传统下改革的新传统,家乡年轻一点的人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我前两篇写南门水粉的情怀。因为对于他们,这新传统就是小城固有的传统生活。</p><p><br></p><p>在这新传统中,一早邀上几个好友或家人到农贸市场,大家根据自己饮食喜好挑选喜好的食材,然后到市场的某一特定的一排简易小店,这些简易店面都是从事水粉加工生意。简单说就是你把刚买的新鲜食材往店主手上一放,做些简单要求说明,你便可坐下安心等候。有些人便会先要几个小菜,叫上几壶酒边喝边等。家乡叫那酒“水酒”,其实就是和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前喝的类似,也是用那种大碗装着喝。而且那水酒要温着喝更有味!一般我不敢碰,后劲很大,酒量差的我小时就曾经被祸害过!小时红白喜事的酒席上每桌都有一壶这样烫热的水酒,酒壶是那种影视剧中常见民国时期锡壶,年纪轻一点的估计肯定没见过。</p><p><br></p><p>不过我们四人中除了我以外都挺能喝,这温酒某种程度就象西方宴席中,刚进门时你从侍应生手中取一杯白葡萄酒一样,是开胃作用。随后,店主便将加工好的热气腾腾大碗汤粉端上,真有点梁山好汉的气派:大碗喝酒大碗吃粉,酒足饭饱后就开启着小城的一天新生活!</p><p><br></p><p>我们喝过“三碗”早酒脚步微跄(只是我),不去景阳冈而径直奔向“国宝园”。就象老C 说的,树上随手摘下就可品尝,顿时找到斯大林的气概:“<b>就它了!!!</b>”。传说五十年代全国人民献礼当时的毛泽东主席,我们家乡就从这里精挑细选送到北京,毛泽东转送了部分给斯大林做生日礼物,大林同志品尝后大喊:<i>此乃国之魁宝,桔中之王也!😄😄</i>从此该园被命名为国宝园,呵呵!我也不知道斯大林同志中文这么棒,权当野史信它一信!</p><p><br></p><p>笃定蜜桔品质后,货车交由桔农,我们一行四人就变成甩手大掌柜在小城漫步。逛小城可以是有趣也可以是无聊,取决于逛的人心境和兴趣。那天逛的结果如何我不敢妄言,但给大家留下些印象是肯定的。所以一谈到返程差点出事故时,Y.WM 就感叹道:“....<b><i>小何带我们在激流河边拜了神灵。👍</i></b>”,&nbsp;Y 主席时隔二十多年还记得旴江在那里的水流之急(我常把那里比作沙和尚的老家通天河),以及那石佛的神灵护佑。</p><p><br></p><p>H.J 也同感:“<b><i>那次我去了,我都以为车要翻了,真是神灵护佑。那次买的桔子是这么多年我吃过最甜最正宗的.</i></b>......”</p><p><br></p><p>他们说的这个拜佛是我们走访过的两座寺庙之一的石佛,其位于小城西门城关关口。在旴江水流最湍急的山坡口,依山凿石而成一巨佛,家乡人称此佛“石佛老爷”。家乡传颂着许多石佛老爷的野史,其中包括那不敬鬼神的大革命时代。对于石佛,家乡人是代代相传地虔诚供奉着,即使浩劫中也有偷偷晚上供奉者。</p> <p>由于对蜜桔特别满意,当卡车被装满后还又在驾驶室的车顶上又加放了五十斤一筐的四大筐。返程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所以卡车开始失去控制晃悠时,我们其他人都紧张不知发生什么事。那情形感觉卡车就是电视剧里醉酒的武松上景阳冈的脚步,可怜的 Y 主席一边要稳心操控方向盘,另一边还得安慰我们别乱动。幸好当时迎面没有来车,因为那时从南丰到省城只有双车道的国道,如果晚上对面有车相撞的概率太高了,惊得每人一身冷汗!也许桔子来之不易,研究院职工感觉南丰蜜桔特别甜,也产生出深深的感情!</p><p><br></p><p>在研究院的许多美好记忆有如此刻窗外秋末枝头的积雪,白色童话中有秋的痕迹:一起晚上跟着两位德方院长学德语、练英语口语;一起黄山云海看日出;一起努力第一次承办研究院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起畅游三峡、重庆码头夜涮火锅;一起雨雾中漫步张家界.........</p> <p>其实文章写到最后,我不知道如何收尾,觉得收的很不干净,或者说很勉强。凌姐留诗评一首,我觉得非常合我心意,正可谓诗我意赋我之情,正是我期待的 perfect 结束语!</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忆来心海便逐波,旧事连番梦里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短时长故乡路,偶深偶浅母亲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章自是情能表,岁月原非砚可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绪如风堆落叶,一篇更比一篇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