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课堂在渠上——林州市第十中学红旗渠研学活动纪实

秦拴林

<p>披一缕晨光,</p><p>携一抹秋色,</p><p>怀一颗初心,</p><p>行走在渠岸……</p><p>&nbsp;</p><p>抡一回开山锤,</p><p>推一把独轮车,</p><p>开一次主题班会,</p><p>最美课堂在渠上……</p> <p>2020年11月3日,在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上,林州市第十中学举行了红旗渠研学活动。七年级150余名师生代表,迎着寒秋的晨光,踏上了红旗渠研学征途,开启了特别的课堂,参观红旗渠纪念馆,召开主题班会,观看红旗渠教育影片,重走千里长渠,感悟红旗渠精神,掀起了红旗渠研学新高潮。</p> <p>研学总指挥动员讲话,一切行动听指挥!</p> <p>疫情防控检测,一个都不能少!</p>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p>红旗渠风景区入口处合影</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红旗渠纪念馆是研学第一站。纪念馆前,碧空如洗,青山如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十六个大字熠熠生辉,生动诠释了红旗渠精神的丰富内涵,让人肃然起敬,同学们纷纷在馆前合影留念。</span></p> <p>“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讲解员用一首民谣让同学们仿佛回到了林州历史上那干旱缺水、缺吃少穿的苦难岁月。</p> <p>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杨贵书记带领下,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十万大军战太行,历时十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人工天河”一一红旗渠,创造了新中国的奇迹,也彻底改变了林县干旱缺水的历史。</p> <p>一把把铁锤,一件件坎肩,一顶顶藤帽,一棵棵野菜……共同筑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一一红旗渠,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铸就了历久弥新永不褪色的红旗渠精神。</p> <p>同学们一边听讲解,一边做记录,认真学习感悟红旗渠精神。</p> <p>分水闸前合影,重温当年开闸放水情景。</p> 召开主题班会 <p>在纪念馆演播厅,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特别的主题班会课,唱国歌、观看红旗渠记录影片、红旗渠知识问答,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对红旗渠和红旗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p> 实训基地体验生活 <p>精神抖擞,整装待发!</p> <p>“铁姑娘”表演凤凰双展翅</p> <p>在红旗渠实训基地,同学们观看了“铁姑娘”凤凰双展翅抡锤凿石表演,还亲自体验了民工修渠生活,抡一次开山锤,推一推独轮车,吃一次民工餐……</p> <p>推独轮车</p> <p>抡锤凿石</p> <p>推土吊车</p> <p>推石碾</p> <p>吃民工餐</p> <p>同学们亲身感受了当年修渠民工的艰难生活,更加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今天。</p> 观看“凌空除险” <p>青年洞旁,红旗渠畔,一场惊心动魄的“凌空除险”正在进行……只见“除险队员”腰系麻绳,从数十米悬崖上飞扑而下,在悬崖下往复飞荡“凌空除险”,观看者无不心惊肉跳,纷纷为其勇敢无畏喝彩赞叹。</p> 青年洞旁话青年 <p>青年洞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我们这次研学的终点站。它是红旗渠总干渠上的咽喉工程,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员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而得名。</p> <p>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p> <p>用脚步丈量红旗渠,在行走中阅读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如今,红旗渠已不仅仅只是一条渠,它是一座矗立在人们心中的永恒丰碑,红旗渠精神更成为了林州人民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红旗渠精神,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p> <p>吃水不忘修渠人,喝着红旗渠水成长,受着红旗渠精神滋养,作为林州人,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要牢记习主席教导,上好人生的每一堂课,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传承发扬红旗渠精神,争做出彩林州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p> <p>图文:李广平 秦拴林</p><p>审核:刘保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