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年的断舍离

陈春艳

<p> 天命之年的断舍离</p><p>&nbsp;</p><p> 今天对我来说是个特殊的日子。早晨坐在车上,就在想:天命之年近半,自己参透了些许人生否?</p><p> 记得周日休息,打开衣柜,发现自己的衣物满满两个衣橱,已经塞不下了,就想收拾一下,舍弃一些。先拿起一条运动裤,转念一想,下班煮饭,穿着软适,留下吧。又拿起一件短风衣,唉,广东除了夏天就是冬天,风衣似乎没什么用,丢了吧。转念一想,过两天,天气微寒,或许可以穿那么一两天,留下吧……就这样拿起这件,放下那件,最后什么都没有清掉。后来就想: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怎么就一件都没有清掉呢?难道就是因为自己不舍得?不果断?不锋利?不坚毅?还是自己不够坚强?总之就是做不到“断舍离”。</p><p> 老子就曾说过: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是故“取”的同时,必须也要“舍”。俗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取”与“舍”与人生如影随形,人生就在“取”与“舍”之间逶迤前行,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审视、修正自己与周遭一切人与物的关系,放下执念,做回自己,这就是断舍离的真髓。</p> <p> 做果断的自己 可以“段”清</p><p><br></p><p> 与朋友相聚,欢乐是短暂的,没有不散的筵席。朋友曾问:“为什么没有分别的拥抱?”我说:“不喜欢那份粘腻。”于是,每次都是简单的两个字“走了”,淡然又漠然,漠然又淡然。然后果断转身,坚决地迈开前行的大步,故作潇洒地挥挥手,留下一个决绝的背影。</p><p> 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了“段”。人生时时都有相聚与分别,相聚固然痛快,近别才更情怯,害怕那种缠绕的撕痛,所以干脆“段”清,只留欢愉,因为你还会不期而遇下一段美好、下一次分离。</p> <p> 做坚强的自己 接受距离</p><p><br></p><p> 每年假期,几乎都在妈妈身边一个月。每天晚上陪妈妈“钩鱼”(一种扑克的玩法),直到她头发干了睡觉。枕着妈妈清浅的呼吸声安然入睡,也让我长时间的减肥大打折扣,在妈妈身边总是心宽体胖。每次走的时候,我坐在门边的鞋凳上穿鞋,妈妈就过来如常地说:“下次还啥时候能来?注意身体啊,工作别太累了,凡事高兴一点儿。”我低头穿鞋,带着几分小女儿的娇气嗔笑着说:“放假就来了哈,你好好的!放心吧,老妈,我都五十多了。”然后,还是那句简单的“走了”,挥挥手,逃也似地拖上行李箱走进电梯间。那时鼻翼微酸,眼角温热。但是,想着四个月后又放假了,便也释然地接受了离开的距离。</p><p> 离开意味着下一次的相聚。沿着线性的时间轴前行,“离”是结束,又何尝不是“遇”的开始,这就是人生本来的样子。</p> <p> 做智慧的自己 愿意舍我</p><p><br></p><p> 过了天命之年,越发觉得妈妈是有大智慧的人。她的智慧在于从不给我们添麻烦,特别乐意接受我们的安排。每一次大家庭活动,第一个报名的总是她老人家。早些年,七十多岁的妈妈与姐姐飞到巴西去看世界杯,与我们去爬峨眉、登贡嘎。现在,她觉得自己走不动了,主动提出了带着轮椅与大家同行。她不执着于自己,而是敞开心胸拥抱一切变化和新事物。她的同行,让我们没有了“独自去偷欢”的愧疚;她的加持,解放了我们的同时,也年轻了她自己的身心。</p><p> 我就曾感叹过:老人的智慧就是舍弃自己的执念而随遇而安。</p> <p>  突然就感慨,人生在世,沧海桑田,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都逐渐加诸己身,做着加法——这里有知识、经验的累积,有与亲人、朋友不断建立的连接;有新居旧宅,有新衣旧裤——有些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有些是人生的累赘。中国有句古话:“宰相肚里能撑船”;雨果也曾说过:“有一种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这两个关于人心的譬喻都使用了空间概念。可见,安身立命都需要空间,包括物理上的空间和心灵上的空间,那么断舍离就成为一种必须。</p><p> 如果我们“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执着于那个难忘的你;如果我们“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执着于快乐的过往;如果我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执着于孤寂与清高;那便只有“风也萧萧,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的苦冷和“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的孤独了,所以必须拿出断舍离的勇气,重新审视自己,让“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自己,在生活的风吹雨打中不断地磨砺、不断地生长,让心逐渐地果断、锋利、坚毅,直至坚强。</p><p> 好吧,生活,我用我的坚强与你和解!</p><p> 2020年11月3日于嘉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