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如花半倚石 万点青山拥海来

阳光

<b> 厦门行感<br><br> 去过多少次厦门,连自己都说不清楚,中国除了京津沪以外去的最多的城市就是厦门、上海、杭州、西安。<br><br> 还记得一个火热的夏天,去上海出差,决定去厦门。告诉订火车票朋友给我订一张去厦门卧铺票,结果只给我买到一张“特快硬座”那是八十年代,那个很遥远的地方,尽管我一同出差的同事再三的阻拦。但倔强的我还是踏上了南下的火车。那时候火车还没有提速,别谈什么动车。那37个小时漫长的火车里的生活,够我记一辈子的。</b> <b>当时国内治安尤其差,铁路客车经常出现抢劫,尤为代表的哈尔滨——佳木斯以及鹰潭——厦门这些偏远的铁路线,而我恰恰坐上了这条铁路线,我很担心,去厦门前把手提文件箱交给同事,只背了一个背包上了火车,就是这样,火车还没开,背包就被翻了底朝天。接下来的旅程煎熬无法形容,眼睛都不敢闭一下,上海到厦门特快就走了37小时,和现在的6小时怎么比?</b> <b> 初见厦门,和我预想中的一样,没有今天的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看着未见的大城市的光景,心里还是泛起了一丝涟漪。我一副不为所动的不屑表情,似乎想说出“不过如此”的话来。可是,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决计是少不了被欣赏的,而我又是如此诚实。山中有城,城中有湖,湖外有海,海边有风,如此布局,如此映衬,我又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呢?唯一的不足便略显拥挤了吧,房屋之间的缝隙小到无法采集到足够的阳光,似乎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经穷极用处了,倒也显出精致的美来了。</b> <b> 那次大部分时间在石狮、晋江、泉州,还记得晚上登上鼓浪屿,去陈嘉庚的鳌园,拍了张照片也没收到。好在回程朋友给我买了一张厦门——北京机票,直接飞了回来,还记得当时飞到北京是180元人民币。<br><br> 不堪回首的首次厦门之行。<br><br> 随后多年又光顾很多次厦门,出差考察、朋友邀请、帮朋友进货、自家休假。</b> <b>2000年前厦门给我印象风光非常美,但是城市建设非常落后,面朝金门的环岛东路,荒凉、冷清。我还想这还是“特区”?我到过深圳、珠海,毫无可比性,但在2000年后随“台海关系”缓和,厦门发展突飞猛进,一天一个样,今天的厦门发展程度可以说在国内屈指可数。</b> <b>到了厦门,就是一个匆匆的过客,没有人会在乎你是谁。也没有人敢在你的身后指手画脚,一切将变得那样的自然,畅快。<br><br> 到厦门人们多去鼓浪屿和南普陀寺,其实厦门市里还有一个“怪坡”,感觉比沈阳“怪坡”坡度大,感觉好,但极少有人涉足过。</b> <b> 不去厦门的鼓浪屿,你就等于没有来过厦门。鼓浪屿,我听过那首著名的《鼓浪屿之歌》。醉人的旋律时刻响在耳边。上去几次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鼓浪屿感受那独特的气息、留下美好回忆 ,到鼓浪屿坐海轮,穿过700米的海面,便可以来到鼓浪屿。</b> <b> 鼓浪屿 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这里既有独特的侨乡风情,又有美味的特色小吃,各式的异国建筑更是让鼓屿别具一格。 鼓浪屿 的面积为1.9平方公里,相比于我国 台湾 省的 绿岛 (15平方公里)、小 琉球 (6平方公里)甚至还小了一点。</b> <b> 这里汇集了菽庄花园、日光岩、皓月园等热门景点,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风格各异的老建筑,适合散步、发呆,安静地享受生活。 岛上风格炯异的店铺也有很多,在这里,你不必急冲冲的赶路可以找一家安静文艺的咖啡店,看书悠闲地呆一下午,尽情挥霍时间。</b> <b> 用“海上花园”来形容鼓浪屿最恰当不过。如果到厦门不到鼓浪屿那就有没有在厦门走一趟的即视感。 鼓浪屿做为厦门必到之处,让人即恨又爱,恨的是游人如织,每天上岛游客达到三四万之多,商业化浓没办法好好领略原汁原味的岛屿生活。其二必须要用脚去丈量这片土地,因为鼓浪屿没有机动车,否则雾里看花而已,走下来只有累得象狗,并不能体会他的美好。爱的是,这里渡假的各类硬件都具备,沙滩,海岛,特色建筑,美食都有,值得你慢慢游玩慢慢挖掘。</b> <b> 鼓浪屿并不太大,一个小岛。那里是“万国建筑博物馆”,楼房都建在石头上,地势不平整,走路很是费力,从八卦楼到菽庄花园这条路上很漂亮,就在小洋楼和炮仗花簇中穿梭,如遇阴天照出来有种莫名的伤感,就当梦回民国吧。离海那么的近,可以闻到海的气息,一种清新,一种温暖。那感觉有着说不出的快乐,深情地坐在松软的海滩上,面朝大海。</b> <b> 我突然想起了海子的诗来,我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若能有选择,我愿意有一处房子,不论有多破旧,只要它在大海的边上,我愿意和我爱的人,住在这里。老了,把我埋在大海边,我就会永永远和大海在一起了。</b> <b>我看到游玩的的人,在海水里戏嬉,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享受,我也想脱下衣服,投入海的怀抱,做一个自自由自在的畅游着,忘记一切。静静的守候着海,看着它那蓝色的肌肤,感受到他那博大的胸怀。</b> <b> 我管围着岛屿的路,也叫“环岛路”(其实并不环岛)我沿着环岛路散步,诧异于这里的海为何没有海风味道,看着不同于北方的沿海,这里的海边住满了椰子树、木瓜树,看起来很有南海风情,也很浪漫,晚上,看着海上日落,看着它落下去,等待,太阳落下去后,我们伴随着夕阳的余光向上漫步,听着鸟叫,吹着海风,这里的海风有点也不潮湿,不闷热,是啊,就像青岛的阴凉处,很舒适的。</b> <b> 菽庄花园,以 台湾 富商林尔嘉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菽庄花园有一个历史故事,中日甲午战败后将 台湾 割让给 日本 。时任台湾 垦抚兼团防大臣的林维源于1895年全家内渡,定居于鼓浪屿 。林维源在台北建有“板桥别墅”。其子林尔嘉继承父业时为怀念台北故居,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取名“菽庄”。不说一步一景吧,但沿海的那条栈道、远处的日光岩、还有十二洞天的假山都为这庄园增色不少。</b> <b> 琴海庄园,你可以看到厦门鼓浪屿想去的所有地方。更值得一提的是,日光岩、之类的你全部都可以看到,甚至,在这同一个地点,你可以看见海上日出、日落。</b> <b>日光岩上去过几次,即便登上最高处没有“君临天下”一丝感觉,倒是石刻很让我喜欢。</b> <b>(日光岩上的电视塔)</b> <b> 鼓浪屿是姑娘和“大妈”最爱的网红店的集中营,虽然大家都说这里已经很商业化了,但是还是有它的独特魅力,从踏上岛的那一刻,就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慢慢逛,慢慢吃,慢慢想事情,苏小糖啊,马拉桑啊、林氏鱼丸啊,朋友给我买了苏家的铁盒牛轧糖,的确味道相当好,主要还拼颜值。连包装盒都非常精美。</b> <b> 我自己也记不住几登鼓浪屿了,但还是想如有机会在鼓浪屿住上几天,细细品味。</b> <b>厦门的名片太多了,我对鼓浪屿环岛路更情有独钟,厦门环岛路是城市主干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7年至 2001年分三期动工,每年都被设为国际马拉松跑道的一段,沿线形成著名的滨海风景旅游休闲区。东部环岛路西起自厦大白城,经曾厝垵、黄厝、前埔,东至何厝香山,全长12.76公里。环岛路依海而筑,道路随海岸线延展。</b> <b> 厦门环岛路的海岸,绿化、沙滩、岛礁、海景得到充分展示,海峡对岸的二担、大担、兔屿、虎仔屿、烟屿、槟榔屿、小金门、鼠屿一览无余,大金门隐约可见。胡里山炮台、台湾民俗村、“一国两制统一中国”标语牌、国际会展中心、何厝“炮战纪念馆”,以及庙宇、古树、奇石、雕塑、书法和音乐广场与环岛路有机相结合。</b> <b> 环岛路沿线还建有椰风寨、玩月坡、数星园、海韵台等设施、串连成五彩缤纷内容丰富的海滨旅游观光带,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是厦门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b> <b> 我多次开车绕环岛路行进,可以说没来过环岛路真的算是没来过厦门了。<br><br> 当我停留在一国两制沙滩时,正对海对面的金门岛上的“三民主义,统一 中国 ”,想当年这里一片荒芜,今日建成花园式的海边公园,有机会与碧海蓝天近距离接触,跑来跑去尽是欢快的身影,在这里只觉得生命只剩下美妙了。</b> <b> (厦门东海岸遗存的碉堡) </b><div><b><br></b></div><div><b> 曾厝垵,被誉为“ 中国最文艺渔村”,历史的曾厝垵是一个小农村,依山傍海,村民以打渔为生。岁月在洗礼下,如今的曾厝垵成了“艺术家”们最爱的地方。爱玩、爱摄影、爱旅游的朋友们聚集在此,我只去过一次曾厝垵,还是在对面海边“临家酒店”吃饭,到曾厝垵买啤酒还被小坑了一次。</b></div> <b> 南普陀,毗邻厦大。游人很多,一座很具规模也很有名气的寺庙,多年前就免门票,后来再去,收三元门票说是控制人流,最近又去门票又免。</b> <b> 门前就是厦大,中国最美的大学,白墙红瓦,椰树成排,海天一色,随处可见开出各色的花朵的枝条。淡淡的香味在空气中若隐若现。硕大而华丽的阳光,稠密地、浸润了墨绿色的树叶,随处可见朗朗书生,穿梭在匆匆骑车前行的男生女生中,心生羡慕,问大孙图图:将来到此上大学?孙儿答,我要出国……<br><br> 厦大,参观简单,停车太难。</b> <b> 多去厦门,意欲到金门看看,太无奈的是我的身份证所在地没有这种权限。只好在2012年那次去厦门,特意乘船近距离看了大担岛。<br><br> “一国两制 统一中国”“三民主义 统一中国”两岸相对,两条巨幅标语。在厦门夜间,我静地躺在床上,阵阵波涛声由远而近传来,仿佛从金门岛传过来朋友们的呼唤声。因为微微的海风吹来,我分明闻到了空气中飘有浓郁的金门高梁酒的酥香......</b> <b>我们登上船后,游船向金门驶去。爬出船舱,站立船头,又有乌云密布,有海风的吹拂。轮船在海面上行驶,近海处能够看到渔民们用木桩和竹杆设置的纵描交错的鱼栏和鱼网;不时有货轮和鱼船从我们面前须驶过。宁静安详与相国的其它海域完全样, 没有任何神秘之处。大约行驶了40多分钟,我们的轮船又接近对岸,近了、更近了。在距岸边百米处骤停了下来。这恐怕是大陆与金门岛的距离吧?中国人自己的岛屿,却不得随意跨入,近在咫尺,如隔天涯。</b> <b> 船上所有人都站在甲板,仔细观察金门大担岛。岸边的岩石、绿树、植被和建筑物清晰可见。还能够看到一块四方形的、用水泥筑建的巨大炮台。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两岸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炮战。炮弹代替了往来、轰炸代替了对话,将仇恨和愤怒的火药填满钢铁,成吨地倾泻在对方的岛屿上。于是,两岸大门紧闭,距离越拉越大,相互往来不按几何方式求直线,而是绕着圈子走曲线,自己给自己找麻烦。</b> <b>毕竟两岸是骨肉相连的亲人,一衣带水的兄弟, 当岁月的风雨洗深了历史的尘埃,恩怨情仇也随之淡然消退。大门已经网开,距离已经缩小。 <br><br> 厦门集美,今日已非同寻常,建设发展速度之快,也会令九泉之下的陈嘉庚欣慰了。(详细记述参见《闽南游记》)</b> <b> 如果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厦门不息的浪涛;如果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画笔描绘厦门迷人的景色。如果我是个诗人,我就要用诗句表达我对厦门的无限深情。厦门是一座非常美丽、和谐的城市,不仅是体现在城市景观的布局上,这里的人非常和蔼友善。</b> <b> 厦门市总人口300多万,但是厦门土著只有50万左右。所以,是一座移民城市。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这里却没有那么多浮躁之气,好像大家都非常“安分守己”,为自己的位置上默默经营着,从不越位。就如孔夫子说的“克己复礼”一般,天下大同,万物和谐。为厦门贴上“儒雅”的标签不为过。说到儒雅,从厦大教授到学龄儿童,如同一辙。就如厦大那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总是非常直接,一下子就能抓住人们的眼球。这就是近代著名诗人林徽因(福州人)口中的“人间四月天”般的美好吧!</b> <b>再见,厦门。<br><br> 时间过得很快,一切就像还在眼前。那美丽的海滨城市让我久久不能忘怀。那洁白的云,那轻柔的风,那湛蓝的海...我多么渴望自己能变成一只白鹭向她飞去,日夜倘佯在她温暖的怀抱。我一定会再见到你——厦门! </b><div><b><br></b></div><div><b>*******************************************</b></div><div><b><br></b></div><div> <b> 常有人问:你听说过"东方古城堡”吗?它就是被誉为世界上举世无双的闽西山区建筑模式的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一座座夯土筑的土楼,如珍珠般镶嵌在山间小溪旁,点缀在碧绿的田野间,矗立在巍峨的山脚下。这种奇特的建筑,吸引了无数世人的目光,让人们趋之若骛。</b><b><br></b></div> <b> 对于土楼,我早就有耳闻,也非常感兴趣,然而百闻不如一见。在2008、2012、2017年三次去土楼,永定、南靖的“东歪西斜楼”“四菜一汤”“承启楼”来了个亲密接触。</b> <b> 土楼的历史始于宋代。淳朴的村民最初只是为了生存,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大火盗匪的需要,他们抱着敬畏自然和某种防卫的心理,依山就势,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红土,加上糯米、红糖、竹片、水等一些寻常的生活材料,一层层地把房子夯造起来,从宋代开始,从第一座开始,由少到多,直至慢慢地形成了一系列雄伟的群体——土楼群。</b> <b> 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抵抗盗匪入侵的过程中,这些平凡普通的人们,竟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了奇迹。六百多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可是历经六百多年岁月的风霜雨雪仍安然屹立的民居,该是个传奇了。难怪它被誉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模式”,甚至被赋予了魔幻的色彩,有人称“似黑色的UFO自天而降,又似蘑菇拔地飞腾而起”。</b> <b>没到土楼之前,我曾好奇地以文艺的想象去描摩它,它是遗世独立,傲然不羁的,有着拒人千里的神秘和清高。它一定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和神奇的传说,一定有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吧。<br></b> <b> 关于土楼的记载里,并没有留下太多惊天动地的故事。这里不曾出现过什么彪炳青史的人物,没有发生过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无感天动地的生离死别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这里,有的是一代一代,一个又一个的寻常人家,他们静静地守候在这里,默默无闻地繁衍生息。</b> <b>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就像是个世外桃源、丰富多彩的小社会。大多数土楼都有几百年的历史。永定承启楼号称土楼王,高大气派。建于明末1708年,有四百年的历史了,经历了风雨炮火的洗礼,仍完好无损,不能不说是个奇迹。承启楼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碧绿的荷塘,此时荷花开得正旺,和土楼相映,美丽如画。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美不胜收。大门的一副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b> <b> 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它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承启楼的外形是按八卦形状建筑而成,一环套一环,一共有四环,里面有两口井一阴一阳,相对而望。承启楼的一个小楼主告诉我们,楼墙体厚达1.8米,高达17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房那么高。楼的外环用了三年时间才筑成,当时在没有现代化机械的情况下,用人工夯筑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幸运的是那三年没有下雨,所以承启楼又叫天助楼。</b> <b>最为人称道的还有南靖田螺坑的土楼建筑风格,四个圆形土楼在四角,一个方形土楼被围在中间,人送外号“四菜一汤”真的是再形象不过了。<br><br> “ 东歪西斜”楼,看起来摇摇欲坠,但屹立百年仍然坚如磐石,我登上土楼,首层为客厅、食厅、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也有二层住人,三层仓库)。每一家同样的格局,统一的面积,几乎同样的摆设,我有幸进入了几家屋内和主人聊天,而后来再去土楼已经不允许上楼了。</b> <b>正像人世间有悲伤和欢乐,现在的古楼,依然有烟火,有灯光,飘着茶香,还有锅碗瓢盆的欢快交响曲。方方圆圆的土楼里,居住着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家。看着他们不慌不忙,悠闲自在地聊天,做饭,做着小生意时。</b> <b> 正像人世间有悲伤和欢乐,现在的古楼,依然有烟火,有灯光,飘着茶香,还有锅碗瓢盆的欢快交响曲。方方圆圆的土楼里,居住着一个个普普通通的人家。看着他们不慌不忙,悠闲自在地聊天,做饭,做着小生意时。</b> <b> 土楼,你落户于山野之隅,土黄的身躯扎在翠绿的梦境中。是谁,极尽鬼斧神工之能事,将你塑造成方圆绝妙的极品!你仰视苍穹,承接宇宙精华,领受日月洗礼。竹树掩映,雾霭迷雾,终究藏不住你窈窕的倩影。你是一顶坚实的斗笠,遮挡人间风风雨雨;你是一朵奇异的野菇,根植于大地,焕发勃勃生机!</b> <b>岁月带走了记忆。仰望土楼,只剩下高高的墙体,却见证了一道道无语的沧桑,你的高度和深度目光岂敢丈量!<br><br> 土楼,再会!</b> <b>补记于 2020年2月19日 19:38 修改于11月3日18: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