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的金石华彩

坦然素心

<h3>  中国有一门艺术,被美国学者威廉·罗肯特称为“世界公认的最高艺术”,“代表了世界美学的最高成就”。他还说,从事这门艺术的专家是“能使石头唱歌的艺术大师”。你猜到它是什么了吗?<br>对了,它就是篆刻。</h3> <h3>  石,无言无语,独生于天地、长于高山幽野,却独为文人雅客所钟爱;它也登堂入室,甚至典籍在案,在悠长岁月中,可赏、可凿、可咏、可画、可友,自古而今,慰籍着无数人的心灵,也散发着独有的馥郁芳香,成为不少文人不懈躬耕的世外园田。</h3> <h3> 刘国亮老师以齐派的篆刻风格为学生播撒着爱的种子,亲自为首次学习篆刻的学员悉心设计着章法有致的每一个印稿,一个个手把手教他们印稿的修改与执刀、走刀的方法与技巧,参加学习的学员兴致勃勃,从中体验快乐,寻到了一条艺术生活的雅趣。</h3> <h3><br></h3> <h3>双节闲情学篆刻(新韵)<br>王菊香<br>方寸之间天地新,师徒协手巧耕耘。<br>醉心童叟共学乐,雕就玉田一片春。<br>注:童叟指学员中年龄最小7岁,最大70岁。<br></h3> <h3>  赏石之美君子之德,母女同追雅玩清趣。</h3> <h3>  小学生懂得悟道,不断追求艺术真谛,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文化课之余书法与篆刻同修。</h3> <h3> 同是首次学习篆刻的小男生按老师要求如痴如醉刻着自己的名章与闲章,就连手部受伤也不愿停下手中的伙计。为他点赞!</h3> <h3>悦心</h3> <h3> 吾爱躬耕吟<br> 臻 子<br>钢刀奇特舞,耕凿篆方田。<br>刃走凌云志,丹心话古贤。</h3> <h3>  成人又重拾旧日爱好,静下心来精雕细刻,只听到“咯吱吱吱吱”钢刀与石料摩擦的悦耳声脆。</h3> <h3>  篆刻是不同于书法和绘画、也不同于雕刻的另一种综合艺术,它是借助于篆字或象形写意刻写,表达另一种情绪或心态的张扬。这种印着红色印泥的如旗帜般的张扬,应该说,完全是文人墨客的一种艺术情感的寄托与宣泄。</h3> <h3>  老师传授着篆刻技能,学员专注寻觅着,追古把玩着,尽享这雅趣与方田之乐!</h3> <h3>  颖拓艺术是在民国初年由书画金石篆刻家姚茫父始创。<br>'颖拓'&quot;。一般的传拓是先在要拓的原物上均匀地涂上墨、铺上纸,然后手拿软布在纸上轻轻地拂按。而张海若先生的&quot;颖拓&quot;则别具一格,他把要拓的原物放在一边,看着原物拿笔蘸墨在纸上画、抹、点、拓。作品与原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quot;颖拓&quot;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受人们的欢迎。<br>  关于颖拓的美学意义和艺术价值,郭沫若说得最精辟。郭老在题茫父颖拓的诗句中说:&quot;毡拓贵其真,颖拓贵其假。假则何足贵,君不见绘画。摄影术虽兴,画笔千金价。&quot;他认为颖拓是一种绘画,是古今来别开生面的奇画。它能传拓本之真,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h3> <h3>  初学篆刻感赋<br> 王菊香<br>玉地方田植韵嘉,千雕磨励绽芳华。<br>诗书画墨真情许,海角天涯亲一家。<br></h3> <h3> 这个适龄儿童喜欢篆刻、喜欢老师,最后都舍不得老师离开,就连现在还期待着什么时间再跟老师学呢!</h3> <h3>看这位俩个儿女的妈妈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与专注很值得大家学习!同时在现今如此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她“身教胜于言教”的行动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h3> <h3>  金石留印<br> 苏清莲<br>师徒碧玉心,方寸巧耕耘。<br>刀笔留溪客,传承万古文。</h3> <h3> 秋日闲吟<br> 素 心<br>金秋醉客觅相知,只与石君偏故旧。<br>简意方田奇不凡,铭镌颖拓盈怀袖。<br><br><br>  不辜负每一场花开,回味着庚子双节快乐时光。感恩老师辛苦!感谢朋友和孩子们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也期待着下次再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