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往事(三)

……

<p class="ql-block"> 近日回父母家,吃早饭时母亲刚出锅的挂面还很烫,于是低头见茶几下压着张旧报纸,透过塑料层看见是写关于山西民歌的。正好前些天跟同事闲聊时,还讨论过我们柳林民间的一些传统文艺,如弹唱、秧歌等如何才能成为“阳春白雪”,登上大雅之堂从而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扬,想来是否有借鉴之处,遂将报纸取出研读起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张19年12月份的山西日报文艺版,介绍山西民歌整个发展历程的王京荣老师,后来查了下资料是省音协的副主席,在圈内也算小有名气。当然这些都不重要,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以下一小截。</p> <p class="ql-block"> 《春节序曲》…家喻户晓…《一疙嘟秧歌满沟转》…柳林民歌…,这是什么情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一向自认为对柳林人文历史还算略知一二的我,怎从未听闻过此事。这时的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既紧张又兴奋,赶紧上网查……</p> <p class="ql-block"> 《一疙嘟秧歌满沟转》音视频</p> <p class="ql-block"> 李焕之先生《春节序曲》中的慢拍部分,今天也被人称作《一年又一年》</p> <p class="ql-block"> 是不是很熟悉的旋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一疙嘟秧歌满沟转》,网上版本很多,但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我还是感觉柳林土话版的唱起来最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怎么就能证明它是“柳林民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柳林地处晋西边陲,秦晋通衢,自古随着商贸业的发展,东来西去的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今天很多柳林人的祖上就来自周边各地或是更远地区,最终在这里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方文化。但民歌在此却显得比较式微,比较黄河对岸的陕北差了许多,也不像隔河相望的吴堡、佳县近代还走出了不少民歌大家。</p><p class="ql-block"> 但这并不代表柳林就没有孕育民歌的沃土,特别是明清两代发达的商贸往来、优越的经济条件,在这里滋养了独特的节庆文化。如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林盘子”和正月里围绕其展开的一系列庆祝活动。其中“柳林弹唱”也是独树一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前还被称为“锄沟弹唱”,锄沟是柳林三镇里成名最早的,唐代时商贸业就已成型,可见现流行于吕梁城乡的弹唱艺术本源于此),其曲调基本就都是慢拍。说不准《一疙嘟秧歌满沟转》的曲调就源自于此。(希望将来有专业人士能对此详加考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再来看看其唱词</p> <p class="ql-block"> 这里边核桃、梨、果等具象的东西放在北方都比较普遍,倒是“枣落地”、“婆姨”、“汉”,一下就把我们拉到了秦晋黄河两岸。尤其把“枣”放在最后,更突显出这个“铁杆庄稼”在十年九旱的当地农民心中的份量。当然,一开始的“葱”、“蒜”就更不能小觑了,想想这里为什么不换作它物呢?要知道首先吟唱的要么司空见惯,要么引以为傲,否则怎能是不假思索的“信口开河”。而柳林三川河沿岸众多的水浇地正是晋陕峡谷两岸“葱”、“蒜”的主要产地,直到今天柳林大蒜(穆村紫皮蒜)仍声名远扬,供不应求。</p><p class="ql-block"> 另外“一疙嘟”、“撵上看”,也同样在局限着地域。对此,我没有对周边地区是否也这样用词去做过多考证,但在柳林话里这却是种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随口而出”。特别是“一疙嘟…”、“一疙嘟…”,本意是“一堆”、“一堆”的意思,在柳林只需上了一定数量就什么都可以指。当然这种用法也许不仅仅局限于柳林,但必定有它固定的区域。只因柳林特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条件(“山西柳林家,家家有银子,一家么银子,瓮疙旯扫出三盆子”——西北民谚),亘古就在秦晋峡谷两岸人民心中形成了某种心理高位(从路遥《平凡的世界》中提到的“柳林”我们也可感知一二),再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使她自然成为了区域文化的代表,特别是当这种文化模棱两可、无法认领时,柳林就更加的当仁不让,这难道不也是种“文化自信”吗?</p> <p class="ql-block"> 可惜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新生事物的崇尚,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包括挖掘、归整、提炼、升华。想想,我们有多少躺在犄角疙旯里的珍宝在还未被发觉时就已消逝,以致多少可能的“经典”在悄无声息中便与我们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显然这首家喻户晓的民歌到底来自哪里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接下来该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