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西域行之历史篇:</p><p>汉时的风,吹着西域的天空。</p><p>唐时的诵经声,在篝火上跳跃。</p><p>月光里,明时的木卡姆悠悠飞翔。</p><p>风沙中,清朝的战马驰骋西域平叛建新疆。</p><p>啊!巍巍天山,壮美昆仑。驼铃悠悠,古道西风。</p><p>这儿的万里黄沙,埋着一个古楼兰。</p><p>漫漫驼行路上,铺着玉的温润。</p><p>所谓历史往事,恰似唐朝玄奘</p><p>找寻汉武张骞的路,体味千年沧桑。</p><p>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南疆,不知新疆之美。”南疆很神秘,楼兰古国在这里,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在这里,唐僧师徒路过的女儿国也在这里。奇域南疆之美,更磅礴,也更梦幻,尤其是进入秋季的旷世山河,在不经意间便美成了天堂。</p><p><br></p> <p>“西域”一词,似可理解为“最西的疆域”。“西域”一词最早见诸文字是司马迁的《史记》一书,其当时是指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地区的总称。</p><p>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州北庭两个都护府。1759年,乾隆帝彻底平定了西域叛乱,并以“故土新归”的名义下诏建省,“新疆”从此成了这里统一的称呼。</p><p>这次南疆三飞八日游,我更愿意称之为“西域”行。</p> <p>金秋十月间,跟随旅行团三飞八日游正式启程。</p> <p>10月20日凌晨三点起床,四点半车在小区南门等,乘七点五十五分的航班,经停郑州,下午三点五十分到达新疆阿克苏机场。</p><p>地导小王是山东人,在新疆读书留在新疆当导游,小伙子具有丰富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这次南疆游他将全程陪同。</p> <p>《汉书·西域传序》:“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馀里,南北千馀里。东则接汉,阸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p><p>我真的佩服古人,在没有现代的测量技术和工具情况下,是如何俯瞰大地而作出这样的描述的?</p> <p> 阿克苏古为中国秦汉西域三十六国的姑墨、温宿两国属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也是龟兹文化和多浪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誉,现与杭州结对帮扶。</p><p><br></p> <p>温宿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姑墨国所在地,历史上张骞、班超、鸠摩罗什、玄奘、李白、林则徐等历史名人相继留下历史的足迹;境内的千年古墓群、高老庄遗址、流沙河、王子墓、王母坟等,都是古丝绸之路历史的见证。</p><p><br></p><p><br></p><p><br></p> <p>姑墨亭园内秋叶正红,留个纪念。</p> <p>一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p><p>“长河落日安西府,铁马戍边将军坟。</p><p>西疆兵马何处寻?碎叶城头草青青!”</p><p> 这首诗道出了安史之乱后,我国历史上曾经对西域诸国失控近千年的事件。</p><p> 安史之乱时中原大唐王朝忙于处理安史之乱,加之国力式微,无暇照顾西域。此时吐蕃对于唐朝设立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进行疯狂的侵略,击败了北庭节度使的唐军,并且攻克了甘州,肃州。将唐朝本土与安西都护府的整个联系切断为两段,使守卫安西都护府的唐军完全孤立于政府之外。</p><p>公元808年,即宪宗元和三年,吐蕃军队攻陷最后一座孤城。至此这支孤悬在外的唐军,在守卫大唐领土长达42年后再也不存在了。当时守军将领郭昕已经年过七旬,李元忠已经去世,安西将士也大都年过半百。这一年是安西将士坚守西域的最后一年,在吐蕃军队猛烈的攻势下,安西四镇最后一座城堡龟兹城也陷落了。老兵们没有投降、没有逃跑,与吐蕃人战至最后一人,大唐将士的鲜血染红了西域大地,所有唐军全军覆没,至此唐朝失去了整个西域,也标志着唐朝对于西域管辖的正式结束。</p><p>此后,中国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都未能恢复对西域的整体统治。直到清朝1758年平定准格尔叛乱后,将西域命名为新疆,使西域失控近千年得以重新纳入中国版图。</p><p> 在失控近千年的时间内,中华文化近500年无法占领西域,从而才使得伊 斯 兰文化一统中亚、西域,造成今天的新疆各族都被伊斯兰化,再无中原文化的痕迹。</p><p>对于这段史实,在参观阿克苏历史文化中,没有这段历史展现,询问解说员也语焉不祥。我猜测可能是出于当前社会稳定性,和新疆与内地关系需要,所以在当地历史展览中回避了。</p><p><br></p> <p>2013年9月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亚线路,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尤其是中巴铁路的建设,对于破局马六甲之困,借助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构建陆地能源运输通道的战略设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p><p><br></p> <p>阿克苏是浙江与新疆结对帮扶的城市之一。</p><p>从参观历史博物馆中想到,一个国家的内部稳定与强大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多么重要。</p> <p>西域行之地理篇:</p><p>中国地域广大,历史悠久,人口众多,34个省市自治区各有其名。其名称由来大多数是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河南省”和“河北省”,是分别位于黄河以南和以北而得名;还有“山东省”和“山西省”,是分别位于太行山以东和以西而得名。而“湖北省”和“湖南省”,是分别位于洞庭湖以北和以南而得名。“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别以岭南山地中段分界而命名。此外,有关方位的省名称还有“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边的南海而得名;“云南省”的名称有说来自“彩云之南”,也有说是位于“云山之南”而得名;“江西省”的名称源于唐代的“江南西道”而得名;“陕西省”的名称来自周代,位于“陕原”以西而得名。</p><p>其他以方位或河湖命名的省份,如青海省,黑龙江省,浙江省,“浙江省”,也是以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在古代时被称为“浙江”而得名。</p><p> 唯独新疆较为特别,是以地理形状命名的。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意为故土新归的疆域。</p><p> 疆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弓字,弓字下面一个土字。弓字代表国境线,漫长而曲折。土字是国土、领土。新疆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公里。如果把“弓”看作是军队,把“土”看作是农业生产,那么弓+土便又有了“靠兵屯军垦,来安内攘外”的意思,是治理新疆的锦囊妙计兵屯军垦。</p><p>自古到今,中国中央政府对新疆最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是什么?那就是——“兵屯军垦”的英明策略。从西汉开始设立西域都护,搞兵屯军垦,历朝沿袭。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清朝设立伊犁大将军,同样实行兵屯军垦,部队亦兵亦农,战备物资自给自足。这个政策保障了部队生活,使将士们和中原移民在此安下了心,扎下了根。从而更有效地维护了新疆的社会秩序、制止了外来势力的侵扰。</p><p> 解放后我们仍然推行兵屯军垦的策略,把战斗部队改编为生产建设兵团,不但很快稳定了新疆形势,而且促进了新疆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股可靠力量。</p><p>关于弓字里面的土字还有一说,它还在告诉人们,新疆边境之外还有很多原属于中国的领土,在历史上被迫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被割让了出去,比如《中俄伊利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据说毛泽东在给新疆题字时,没有写疆字左边的弓字和土字。看来他老人家对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不愿意承认的。据说毛泽东在世时曾讲过,在没有追回这些中国领土以前,他在写新疆的“疆”字的时候,不会写上疆字左边的弓字和土字。</p><p> 疆字的右边是三横加两田,就比较直观了。三横分别指代由北向南的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三大山脉。两田指代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p><p>诸位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p><p><br></p> <p> 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南北道诸国主要依塔里木盆地为中心而划分,由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而定型。沿塔里木盆地南缘有楼兰(又称鄯善,在今若羌县)、且末、精绝(今民丰县)、扦弥(今策勒县)、于阗(今和田县)、皮山、莎车等,习称“南道诸国”。</p><p>塔里木盆地北缘有车师(分前后两部,在今吐鲁番)、尉犁、焉耆、龟兹(今库车)、乌垒(今轮台)、姑墨(今阿克苏)、疏勒(今喀什)等,习称“北道诸国”。</p><p>后来的丝绸之路基本上依此而行,现在“一带一路”陆上中亚线路与历史上丝绸之路基本吻合。</p><p>这次南疆游,先到丝绸之路北道,游览天山大峡谷,天山神木园等地。然后,自北而南横穿塔里木盆地到南道游览。</p> <p>D二天主要游览天山大峽谷。天下大峽谷多矣,今天游览了温宿大峽谷还是令我震撼的。该峽谷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夏特古道的必经之地,当地称之为“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她是中国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质奇景、中国最大的岩盐喀斯特地质胜景。有中国罕见的远古岩盐地质绝景、中国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蚀地质秘境,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p><p>进入景区,犹如进入了一片精美雄浑的自然画廊。</p><p><br></p> <p>远方为天山雪峰</p> <p>峡谷中山壁岩层分布清晰,受挤压形成的褶皱,弯曲的线条十分清晰,断裂的岩石夹在山壁岩层中,在历经亿万年的风雨侵蚀后,形成了绝壁高耸、奇峰兀立、形态各异、嶙峋怪异、色彩浓烈、千姿百态、五彩纷呈的奇特景观。</p><p><br></p> <p>温宿大峡谷形成的原因:</p><p> 在距今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垩纪的湖泊沉积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洪水、雨水冲刷和劲风吹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p> <p>把酒问青天,此谷何时有?</p> <p>秋阳普照,万壁生輝。</p> <p>游览完温宿大峡谷,一个半小时到阿克苏国际酒店住宿,晚餐自理。我们在周边找了一家地道的维吾尔族人开的饭店,点了烤羊排,少不了羊肉串和烤羊腰。印象深刻的是这儿的烤肉串和羊腰,烤的非常嫩,不像我们在南方吃的外焦内红,很硬。原来是他们烤的时间长,文火慢烤,我们俩边吃边等,都有点急了。等烤好送来时,一尝味儿果然不一样。</p> <p>D三天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p><p>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面是天山山脉,昆仑山在南面,帕米尔高原在西面,向东逐渐过渡,直到罗布泊沼盆。这样的地理位置使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不易进入;南部绵亘着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又阻隔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p><p>所以塔克拉干沙漠:平均年降水不超过100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高达2500~3400毫米。最低年份仅为几毫米,形成了暖温带极端干旱的荒漠气候。</p><p> 今天我们的旅游巴车将从沙漠的北端,向南穿越五百多公里到达沙漠南端的和田,同团有俩位游客畏惧而选择了从阿克苏飞往和田。</p> <p>金秋十月,在江南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查看全国气候图,沙漠周边都是冬季气候时,这里和华中平原地带一样还是处于秋季气候。所不同的是由于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所以早晚温差达二十几度,是“早穿棉袄午着纱,晚抱火炉吃西瓜”的真实写照。</p><p> 这是我特意搜集了近几天的全国气候形势图,可清楚的发现沙漠周边地区已经是冬季。</p> <p>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有4条,分别是轮台县至民丰县、阿拉尔市至和田市、阿拉尔市至且末县塔中镇、尉犁县至且末县,我们走的是阿拉尔市至和田市的。</p><p>塔克拉玛干沙漠境内公路的建成,使北疆至和田的距离缩短了五百公里,被和田民众称之为“幸福路”。除此公路之外,国内外尚无百公里以上穿越流动沙漠的公路。毫无疑问,这些沙漠公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性沙漠的等级公路。</p><p><br></p> <p>沙漠公路路两边都是人工设置的草格护沙罩设施,远处也有人工种植的耐旱植物,包括胡杨。</p> <p>旅游巴车在沙漠公路上驰骋,犹如穿梭于沙海之中。</p> <p>晚上8时我们终于到达和田市,安顿好行李匆忙赶往和田夜市。</p><p> 夜市里的大多数商户都是和田特色美食的传承人,这里最能体现和田人的热情好客,彰显和田的人文性格,夜市已经成为当地文化和旅游的一张名片,是来和田必到的“打卡地”。</p><p><br></p><p><br></p><p><br></p><p><br></p> <p>进入市场只见人群熙熙攘攘,红柳羊肉串、酸奶粽子、玫瑰烤馕、炭火烤鸽子、烤蛋、烤骆驼肉……各种勾人味蕾的特色小吃令人目不暇接。</p><p>我俩只选择了羊肉砂锅,烤蛋,烤麦饼和鲜榨石榴汁。</p><p>与烤全羊相比,烤蛋应该是一种比较低调的新疆美味,如果不留意,很容易就会在琳琅满目的夜市摊位中与它擦肩而过。</p><p>生在沙漠边沿的和田维吾尔族人,喜欢追求热性的食物。他们认为,热性的食物对个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有益处,同时,他们也认为只有热性的身体和精神才能与热性的沙漠环境相匹配。于是,便有了众多带“烤”字的食物,如烤包子、烤鱼、烤馕……烤蛋等。</p> <p>第四天中午在和田吃团队的午餐,每人一个烤包子,一个馕饼,一碗酸奶,一个羊肉串,吃的很撑。这顿午餐对烤包子印象深刻,借此说一下烤包子。</p><p>不蒸包子争口气”,这是汉语里最常用的民谚之一,而新疆却用羊肉丁、羊油丁、洋葱和孜然做馅儿的“烤包子”,是新疆街头最诱人的小吃之一,也是对内地包子“只会蒸”的无情抨击。某种程度上,烤包子代表了新疆美食的所有特点。在新疆城乡巴扎的食摊上,买现烤的趁热吃,才能体验烤包子真正的魅力。当然烤包子冷了就不好吃了,因为羊油会凝固,让包子皮和馅儿“坨”在一起,香味也会大打折扣。</p><p>高纬度、日照时间长,让新疆种植出的小麦,也有类似于中亚、东欧一样的高筋属性。所以相比于蒸来说,新疆的面食,更倾向于烘烤。</p><p>另一方面,干燥的空气,极不适宜微生物繁殖。酵母菌应用的成本高,成功率极低。让新疆和中亚地区更多利用死面,而不是发面烹饪,所以才有烤面食大行其道。</p> <p>西域行之古树名木篇:</p><p> 天山神木园内有古树百余棵,树龄少则三百年,多的上千年,盘根错节,千姿百态;因长年固定风向长成各种各样螺旋状,有的曲折盘旋,贴地而伸;有的匍匐在地,犹如龙蛇之状;有的躯干壮硕稳固,枝条随风起舞;有的树头与根部相连,分不清哪是根,哪是枝;有的树倒地后,又从根部生出新枝,笔直向上,长成参天大树。故称为“神木”,名实相符。</p> <p> 天山神木园维吾尔语就是“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为传经圣人的坟地, 位于新疆天山托木尔峰南侧前山区,是历史上伊斯兰教集会和朝拜的圣地。库尔米什阿塔木麻扎,实际上是分布在高出地面几十米的土丘上的一处墓葬群。</p><p> 当我们离开神木园的车上,我特别注意观察,在墓葬群周边都是戈壁荒丘,为何这个土丘上却生长着千百年的奇形怪状大树呢?查资料得知:由于天山山脉不断隆起,山脉南麓板块断裂破碎,从此处流经的天山地下潜水涌出而最终形成古树较为集中的景区。以此验证了刚才在神木园内,发现古树尽管形态胶着,树皮褶皱,但生命力极为顽强,可见其土壤之肥沃,气候之适宜。</p> <p>这棵斜长的大树,根部早已腐朽,而树冠依然生机勃勃。</p> <p>神木园内的石碑曰 : “超巨木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正气,因生命之需求,不屈不挠,或死而复生,或再抽新条,风雷激荡,沧海桑田,念天地之悠悠,实为中华大地之罕物,民族精神之象征!” 。这是新疆自治区原党委书记王乐泉题词的碑文。可见天山神木园之举世罕见,天山神木园之令人震撼!</p> <p>再来看看和田的核桃王树,据说这棵核桃王树已经有1300多年了。该树占地约一亩,树高16.7米,树冠直径20.6米。由于年代久远,主树干中间已空,形成一个上下连通的仙人洞,洞底可容4人站立。树干皮色粗糙而深沉,恢弘而古老,形状奇特,气势雄伟。</p> <p>无花果王树也在和田市区,原来以为也是一棵古老的大树,近前观看,不过是一蓬多生的无花果树。</p> <p>在无花果王树周边搭起木栈道,供游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