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原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路三军齐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十日五地驻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州红旗渠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岸将军岭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乡挂壁南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开封摞城铁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洛阳龙门古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邯郸武灵女娲</p><p><br></p> <p>恋恋不舍离新乡</p><p>风风火火奔汴梁</p><p>六人来到高铁站</p><p>打卡合影又一张</p> <p>在新乡东站吃过早餐,准备上车。</p> <p>在郑州东站换车去开封,继续打卡,此行打卡照片可以出专辑。日后时间越久,再看中原行“打卡专辑”的感觉越有意思,每一张照片后面都有许多趣事,唯有我们自己晓得。</p> <p>五十年前,我们俩一起来到营口纺织厂军工车间。我是师弟,她是师姐;我是钳工,她是磨工;我是风湿患者,她是赤脚医生;我是团支部书记,她是团支部委员;我是她邻居的小学同学,她是我哥们儿的梦中情人……有一次在农场劳动,我曾“英雄救美”负了伤,她倍感负疚,我说没什么,是我哥们儿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你。她的眼睛很大,胆子很小(像小猫),对于别人的问题总是眨好一会眼睛才回答,于是有人说她心眼太多,而我却说她是脑子慢,反应不过来。后来我到了团市委,她到了市妇联;后来我调到市委政研室,她调到机关党工委……我们的父母包括“准父母”都是老同事老朋友,我们的孩子也曾经是小学同学……只是在我调到沈阳工作后,彼此的联系才相对少了,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朋友是不需要经常联系的,通不通信、见不见面、喝不喝酒、吵不吵架都无所谓,从来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会陌生。在营口老家,我有一大帮这样的当年的小伙伴儿、如今的老朋友,现在一个个都退休了,单位的事没有了,家里的事忙完了,于是有如水银落地又“滚”到了一起,一起嘻笑打闹,一起吹拉唱跳,一起出门旅行,一起抱团养老。后来这样的小伙伴儿、老朋友自发成立了一个朋友圈,我给它起名叫“一路同行”,其实就是“一路同心”或者“一生同行”。我们一起逛北京城、一起走云贵川,一起游大三峡,一起去阿尔山……这次又一起中原行,一路上更有许多默契,去哪玩,玩什么,怎么玩,总能不谋而合或者一拍即合,这的确是一种缘分,一种幸运。话题扯远了,回头再说老黑和小猫的“默契”吧,这次出门不约而同的都带了黑口罩,那就合个影吧,为了五十年的一路同行。</p> <p>我们的友谊来自“红花缘”,这也是我给缘分很深的红旗小学和花园小学的老同学聚会起的名字。当年,她和她的爱人在花园小学,我和我的爱人在红旗小学,两个学校紧挨着,彼此却不认识。这次“红花缘”聚会后,因为她的一篇文章和我的一本文集,大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我们突然找到了文心相通的感觉,相通的还有基因传承的真心、细心和热心,当然,也有现实生活中的难心、伤心和痛心。作为军首长和科学家的她,是我们同学中的骄傲和自豪,然而她也躲不过天灾人祸,她也会有内心深处的困惑和脆弱。这一次中原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她打开封闭的自我,要让她走出来,要让他笑起来,要让她重新回到我们中间来。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期待。</p> <p>这二位中的一位是我的小学同学,也是我爱人的邻居发小,更是文革前我们那旮瘩的第一公主,当然也是第一落难的公主,因此身上绝无公主病,只有英雄气,豪爽气,令我佩服和尊敬,特别愿意追随她、支持她“一路同行”。另一位是我的中学同学,也是与我同期的团干部,还是我的同行——她编书,我编杂志。我们的内心深处有许多共同,共同之一就是勇于、乐于、甘于为人作嫁:在出版社里她为人作嫁,以己之苦,成人之美;在同学中她还是为人作嫁,下苦功夫为一哥们儿实现了“知情回忆录”的多年心愿;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几年如一日帮我从多年的博客和微信中下载整理出三四百万字的随笔日记,将要编辑成书!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可这分明是涌泉之恩啊,我当何以相报?除了乐于为人作嫁,她还乐于为人做饭,是我们同学圈里有名的大厨,每每看到我们对她的作品大快朵颐时,她的心里比什么都香。这次中原行中的各地美食很多,可她总能说出美中不足,话里话外还是愿意给我们做大厨。这也是“一路同行”的福分啊,各有所长,相得益彰!</p> <p>他是我的中学同学,他是我弟弟的同事,他是我哥们儿的哥们儿的哥哥,他是我女友的女友的朋友(后面这句是笑话,但他的确是特别有女人缘)尽管我们两个惺惺相惜,可是在他面前我便毫无“才子”的底气,也不如他有“才子”的底蕴,更不是“全才”的料。他拍的是艺术性的大片,我拍的是记录性的小片;他做的是名副其实的美篇,我做的是有篇无美的相册;他习惯孤旅独行走天下,具有足够的心力和体力,我喜欢前呼后拥一大帮,走不动了也好有人搀扶;他在旅途中对好多风景都能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不仅是植物盲、动物盲,而且是地理忙、物理盲。总之,在他面前,我总有学习之乐;在他身边,我毫无盲目之忧。在一个旅行团队中,只要有了他,你就什么也不用管了,那叫一个舒服。不过,我也有让他折服的地方,那就是每天晚上的呼噜。</p> <p>这么好的姐妹,郑州当然要说欢迎。</p> <p>对于河南,以前来过郑州和洛阳,这次很想去开封、郏县和安阳。选择开封是因为大宋王朝,选择郏县是因为三苏归宿,选择安阳是因为谢氏源头。但是,因为要与“总路线”保持一致性,最后我还是放弃了自己去郏县和安阳的计划。开封,成为我们的共同目标。以前说到开封就想起汴梁,就想起北宋,就想起苏轼与包拯,就想起杨家将与岳家军,就想起南衙开封府,就想起清明上河图……总之,我只知道一千年前的宋都汴梁,却不知道四千年前夏都老丘,也不知道两千年前的魏都大梁,更不知道这里的“八朝古都”和“六摞叠城”。在历经沧桑的开封古城面前,沈阳只是个小弟,营口更是个瓜娃。当开封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的时候,纽约和伦敦还没有出生。而这些骄傲和自豪,开封人从不挂在脸上,也很少说在嘴上,只是体现在六次毁城、七次建城的实际行动上,因此上开封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几千年来从没离开过旧址中轴线的古城,哦,固执的开封人,顽强的开封人,不屈不挠的开封人,不离不弃的开封人!于是,还没有进城,我们的心中已经对于这座古老的城市和英雄的人民充满了无限敬仰和无比敬佩。开封,开启历史之封,开启时代之封,也开启了我们这次中原行的宝藏之封。</p> <p>一路“武装到牙齿”的黑人走出开封北站,口罩戴习惯了,经常在照相的时候被提醒。</p> <p>在开封北站“打卡”。</p> <p>黑人的建议被否,领导班子在重新设计开封游方案。</p> <p>随的哥,走开封,一路向东。</p> <p>的哥热情健谈,从新区到古城一路导游,告诉我们前面就是明城关之一,大梁门。大梁,也是开封古称。</p> <p>这里是开封古城的中心地带——鼓楼附近。</p> <p>在开封的第一顿饭,首选开封灌汤包。这是一家专营开封灌汤包的老店、名店。</p> <p>这里既有传统风格,也有现代气息。只是服务态度一般,似有爱吃不吃的感觉,在好多老店名店都有这种感觉,比如北京的全聚德,比如天津的狗不理,比如沈阳的老边饺子、西塔大冷面……</p> <p>正宗的开封包子的确很好吃,皮薄馅嫩,汤汁充足味美;本店自制的西瓜酱也别具特色,鲜香可口,特别开胃。</p> <p>饭菜不贵且粥汤免费。想端锅,太沉。</p> <p>食宿妥当,便直奔距离不远的开封府。身旁有个穿汉服逛宋城的女孩以及她的后代男友。</p> <p>在开封府(南衙)正门前“打卡”。从此进门,也便走进了一千年前的大宋王朝。</p> <p>整理仪表,走进仪门。</p> <p>现代碑亭,古代碑文。</p> <p>十八年前在旧址上重建开封府。</p> <p>不知道为何只有方天画戟,没有其他武器?</p> <p>北宋的疆域基本上就是中原地带,最后还没有保住。原因之一就她太美太富太文太弱。</p> <p>一台大戏,引起了小猫的兴趣。</p> <p>包公《铡赵王》</p> <p>在开封府看包公断案。</p> <p>追星族在后台等待“包公”签名。</p> <p>开封府第84位法官欧阳修与大臣们议事的场景。开封府里大名鼎鼎的还有王安石、司马光、范仲淹、寇准、包拯、宗泽,当然,最令我仰慕的还是苏轼苏大人。</p> <p>一路上我总在问她们喝不喝水。</p> <p>在开封府清心楼下“打卡”。</p> <p>明礼院是个给读书人套上名缰利锁的地方,不进去——好不容易出来了。</p> <p>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在开封府一隅的花丛中找到了提笔凝神的苏大人。</p> <p>在开封府里,苏大人的官位不太高,远不及他的老师欧阳修,但是世界文学史和中国老百姓却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誉。</p> <p>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p> <p>姐妹情深自有缘。</p> <p>英武楼:当年考文试武之地。</p> <p>由“宋人”演唱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有滋有味。</p> <p>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p> <p>我们的两位摄影师“瞻前顾后”。</p> <p>虽无文武双全,也有琴心剑胆。</p> <p>走进历史长廊,仰读大宋人杰。</p> <p>千秋苏轼。</p> <p>万代包拯。</p> <p>不愿意照相的人特别愿意给别人照相。</p> <p>炎黄二帝,华夏先祖。</p> <p>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长陶皋,与尧舜禹同称上古四圣。</p> <p>明镜湖映清心楼</p><p>黑包公衬白诸侯</p> <p>这位当年也是秉公执法的女警官。</p> <p>三代皇帝早年做官的地方,那时候的皇子也从基层干部做起。由开封的潜龙宫想到营口的蟠龙山。</p> <p>亦歌亦舞抬花轿,癫癫颤颤惹人笑。</p> <p>包公湖畔开封府。</p> <p>不喝水,就是吃水果。这里应该是开封湖的北岸。</p> <p>路边的开封名小吃:扣菜——能“扣”各种各样的菜,扣过来,下面是菜,上面都是好东西。</p> <p>离开封府不远的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兴盛于北宋,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皇家寺院。</p> <p>走进寺院大门,便是满目菊花,姹紫嫣红,色彩缤纷。</p> <p>爱花之人。</p> <p>“彩花”大道。</p> <p>小白镜头里的菊花。</p> <p>这里是一座“官寺”,享受省部级待遇。</p> <p>闻名天下的大相国寺!当年黄庭坚、米芾、李清照夫妇都来过这里并且留下墨痕。但是,从小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出家到此看菜园子,并且置气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也不知道今天这里还有没有看菜园子的俏活。</p> <p>父母双全又刚做奶奶的小猫深深祈祷。</p> <p>据说不同的罗汉都会保佑不同属相的人们。</p> <p>放生池边竹林静,清心楼下游人喧。</p> <p>一炉满园香,双塔半天堂。</p> <p>沉沉重重的历史,斑斑驳驳的文字。</p> <p>相信每个人在这里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祈愿。</p> <p>迷津之心,候船之人?</p> <p>大相国寺,丹桂花树,香气袭人。</p> <p>在桂花中,最常见的是金桂和银桂,最稀少的是丹桂,想不到在这里幸遇,花香花盛堪称绝伦,想必总会有些禅因。</p> <p>如果手机也能收藏花香多好!</p> <p>金粟灿,银粟漫,丹粟映红芙蓉面……燕子楼空,落叶满冈,黄黄黄。</p> <p>《咏竹》宋•王安石</p><p>人怜直节生来瘦,</p><p>自许高材老更刚。</p><p>曾与蒿藜同雨露,</p><p>终随松柏到冰霜。</p> <p>笑啥呢?天知道。</p> <p>一头银丝发,四处拍菊花。</p> <p>一游开封府</p><p>二脉不再堵</p><p>三生石有缘</p><p>四方道无阻</p><p><br></p> <p>瞧这一个个的姿态,哪像走了一万八千步?!</p> <p>回到鼓楼,继续打卡。</p> <p>开封走一走,必吃“第一楼”。</p> <p>这眼神是小猫看见了鱼?</p> <p>楼内桌已满,点菜需要喊。</p> <p>最有特色的是“扣肉”、“三狠羹”、“灌汤包”、“黄河鲤鱼焙面”。我吃的喝的很可口很可心很可人。</p> <p>中原好,喝不倒。</p> <p>夜游鼓楼,老猪找猴。</p> <p>在明代鼓楼下猜字,正面的牌匾好认,是“声震天中”;背面的牌匾众说纷纭,最后统一为“无远弗届”。觉得后面一句比较适合我们“一路同行”:一路同行,无远弗届——只要我们一起走,就没有到达不了的地方。</p> <p>一夜无话。早饭后来到宋都御街的十字路口。</p> <p>正值菊花节,变为步行街。</p> <p>大步流星走御街——穿越。</p> <p>中国开封菊花节。</p> <p>龙亭公园门前的古狮子为宋代遗物,狮头特别饱满,和现在的石狮的确有些不同。</p> <p>远处便是宋代皇宫龙亭大殿。环绕龙亭的龙亭湖又分为杨湖和潘湖。民谣:杨湖清,潘湖浑,忠奸清浊两分明。依我看,就不应该并列杨湖和潘湖,应该叫杨湖和潘坑。比如西湖边上只有岳庙,没有秦庙,秦桧一伙只能跪在岳坟前。而且还要说: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p> <p>在龙庭湖南岸打卡。</p> <p>龙亭湖中噘嘴鱼,我们那里叫箭扣。</p> <p>分享垂钓之乐。</p> <p>这里有人钓鱼,有人练功,有人边钓鱼边练功。</p> <p>给小白照相多数得抢拍或者偷拍。</p> <p>因为多次湖边落水,我是不太敢像政委这样悬腿于水。</p> <p>本来要换衣服,小猫说别换了,恰好咱俩今天都穿格衬衫。是要给格衬衫做代言人吗?</p> <p>合影中经常有人闭眼,但是“合闭”不太容易。</p> <p>龙亭湖边的“龙马精神”。</p> <p>义重开封府,情深龙亭湖。</p> <p>这一处是湖水最深的地方,据说能有四五米深,所以禁止游泳。但是也看到一个“洗野澡”的哥们,上岸后先穿裙子再换裤衩,动作极其熟练。</p> <p>走出龙亭公园,马路对面就是清明上河园。</p> <p>过马路,回望湖畔码头。</p> <p>来到清明上河园正门。</p> <p>说实话,对于完全是人工复制的充满商业气息的清明上河园,我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是集体出行必须有大局观面,不能随便脱单。再说,百年之后,等我重孙子来这里时,也是古迹,还有太爷爷的足迹。</p> <p>在清明上河园打卡。</p> <p>崇拜张择端,不描皇家盛景,专画市井风情,所以长留人间。</p> <p>身后浮雕中的这座桥是清明上河图中最具代表性的木拱廊桥,也称虹桥。一会儿我们就要走上去。</p> <p>走过清明上河图中的木拱廊桥。</p> <p>正在仔细观看,塑像竟然“活”了!把老夫吓了一个跳。</p> <p>为了防疫,园中“宋人”也都带上特制口罩。</p> <p>清明上河图中的水系应当是汴河。</p> <p>迎亲花轿,二个字:闹!</p> <p>猪肉五文钱一斤。</p> <p>我说有个元宝,他说家里养的猪连同老婆都给我。</p> <p>只知道《水浒传》里有个地痞流氓叫牛二,这里要抓的莫非是他弟弟?</p> <p>看这女乞丐也不是善碴子,还是离远点吧。</p> <p>大宋、网红?关公战秦琼!</p> <p>是替人分担,还是增加负担?</p> <p>看他上的很轻松,谁知道下面的我托的多沉重?</p> <p>一个骑在骆驼脖子上的人。</p> <p>济公使用计算机卖切糕。</p> <p>又是一种“穿越”。科技发达的宋朝已有电子计算器。</p> <p>士兵都是“死”的,只有将军是“活”的,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p> <p>一边血雨腥风,一边歌舞升平。</p> <p>看神色,这是娶潘金莲前的武大郎。</p> <p>终于没有抵抗住“古装戏”的诱惑,但是在选择上有些花眼。</p> <p>服装师也很认真。</p> <p>马上入戏,李鬼娶妻。</p> <p>怎么看怎么像和服。</p> <p>这演的是哪一出呢?莫非是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p> <p>清冠蒙帽和服,时空错位难读。</p> <p>对对台词。</p> <p>走走台步。</p> <p>三个大腕,一个助理。</p> <p>三个演员,一个观众。</p> <p>又变成《封神演义》中的人物。</p> <p>有些心动。</p> <p>心动不如行动。</p> <p>大智大勇萧太后。</p> <p>似乎没有一个像中原女子。</p> <p>压寨。</p> <p>出山。</p> <p>游园。</p> <p>与导演合影。</p> <p>卸妆照。</p> <p>忙活的口干舌燥。</p> <p>回归正常人的生活。</p> <p>总觉得摄影师的态度更认真些。</p> <p>作者与编审,不,是合作者。</p> <p>窥。</p> <p>走出喧嚣,走出宋朝。</p> <p>赶时间送小白去开封北站。就此兵分两路,一路送站,然后就近去开封博物馆,再去黄河风景区;一路去铁塔公园,然后到黄河风景区,在那里两只队伍会合。计划很好,执行很糟。</p> <p>站前惜别。</p> <p>尽快再见!</p> <p>博物馆是我在各地旅行的首选,这种旅行可以通过一种捷径无限接近历史的深处,文化的核心,精神的高地。所以今天我还是固执的选择了到博物馆参观,尽管路途很远。</p> <p>各地的博物馆,也都是建筑艺术的充分展现,精彩纷呈,蔚为大观。</p> <p>这里有今天的日期和温度。</p> <p>这样的“水面”可以乱真。</p> <p>几乎所有博物馆的前厅都是这样宽敞明亮,大气磅礴。只是墙壁和顶棚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像这里的“金箔仙鹤”,不仅富丽堂皇,而且源远流长。</p> <p>顶棚的自然光采用效果很好,也很节能环保。</p> <p>已是下午三点,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是很充分。</p> <p>这样的楼梯对我来说只能望而却步。</p> <p>目不转睛,美不胜收!</p> <p>宋代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不仅领先于其它朝代,而且也排在世界前列。只是文化艺术没提升民族精神,科学技术没增强军事力量。这个教训我们今天也要汲取。</p> <p>这幅《西园雅集图》的原件,我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非常兴奋,非常喜欢,因为图中有苏轼、秦观、米芾、黄庭坚、蔡襄、晁补之等等文人雅士,那时候没有照相机,通过画家留下的真实记录更显得弥足珍贵。有人会在里面看宋代的建筑,有人会在里面看宋代的服饰,有人会在里面看宋代的习俗……而我则特别想看一看宋词的豪放派领袖苏轼和婉约派代表秦观究竟长的什么样子。当时,他们都在开封,也都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这个博物馆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宝库,心中大呼过瘾!</p> <p>脚下城摞城</p><p>身后墙包墙</p><p>历史要开封</p><p>文化需珍藏</p> <p>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魏国,族自东北,南下征战,开疆拓土,定都大梁(开封),历经一百七十九年。这应当是北方民族的首次南下建国。直看的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 <p>李白、高适、杜甫梁园聚会,同题作文《大梁行》。其实,我们这次六个旅伴也可以同作《中原行》。</p> <p>神笔仙画张择端!</p> <p>在开封博物馆浏览动态《清明上河图》,更有身临其境之感。</p> <p>动态《清明上河图》,难忘此行开封府。</p> <p>再见木拱彩虹桥。今天上午我们还在这座拱桥上走过。</p> <p>《清明上河图》的不同版本及其现藏地。幸好张择端版在北京故宫博物院。</p> <p>走进历史,走进汴梁,走进民间。</p> <p>同伴也看的非常仔细。另外,做编辑的也都非常愿意较真,做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p> <p>这个博物馆里有好多梯形结构,显得坚实有力。</p> <p>小姑娘演奏古琴,还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古琴与古筝的区别。希望这样的酷爱中国历史文化的孩子多些,再多些。</p> <p>从博物馆出来,我们立即打车赶往几十公里外的黄河岸边。司机小伙儿是一位典型的帅哥,不仅长的帅,普通话说的也帅,导游词讲的也帅,路过天马广场,他告诉我们这个鎏金的建筑无论从那边看都是个“开”字,多好的寓意:既是开启历史的开,也是开放未来的开,还是开动思想的开,更是开始飞越的开!</p> <p>《铁塔公园游记》</p><p>作者:小猫</p><p>开封历史悠久,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来到这里想看的古迹非常多,但是,一个传承了千年历史文化的铁塔是不能错过的。带着新奇和敬慕的心情,我们找到了铁塔公园。 铁塔公园位于开封市城区的东北隅,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塔)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是中国100家名园之一。</p><p>进入景区,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那高高耸立佛光闪闪的千年铁塔,它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铁塔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祐元年),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近千年中历经了37次地震,18次大风,15次水患,而巍然屹立,完好无损,实在令人惊叹不已。</p><p>走近铁塔,只见外壁镶的花纹砖有50余种,计有飞天、降龙、麒麟、坐佛、立僧、菩萨、狮子、伎乐、花卉等图案。这些精美的图案是研究宋代雕刻、塑造艺术的珍贵资料。塔的内部,根据不同部位,又有许多形状和大小不同的“结构砖”,结构砖就像经过斧凿的木料一样,有榫、有眼,安到一起,正好合缝。</p><p>铁塔的正前方有个接引殿,殿顶用青石铺盖而成,看上去有一丝别样的感觉。24根大柱子环抱着整个大殿而支撑,十分有趣的96只小狮子一一环绕。</p><p>灵感院的两侧有两个石狮矗立在门前,简直是威武极了。殿内放置的则是释迦摩尼的佛像,是93年的时候一位华侨所捐赠。</p><p> 铁塔公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殿阁嵯峨,亭台映波,风光旖旎,景色秀丽。</p><p>公园由西向东中轴左面依次建有盆景苑、灵感寺、接引殿、静苑等;由西向东中轴右边面依次建有大草坪、停车场、上方苑,以及竹园、梅园、赏心园等小品式建筑;最东面是铁塔湖,湖上建有何公轩。</p><p>离开铁塔公园,我们便急急忙忙的赶往黄河边,那里还有我们的同伴。</p> <p>当我们博物馆里流连忘返的时候,她们正游逛在景色优美的铁塔公园。</p> <p>荷已残,菊正艳,古塔斑斓。</p> <p>小桥流水,小花媲美。</p> <p>青青草坪大,巍巍铁塔高。</p> <p>团长的腰板很像那笔直的古塔。</p> <p>她们从古塔公园来到黄河景区,却和我们南辕北辙了。不怨她们,也不怨我们,要怨就怨黄河太大,河岸太长。</p> <p>既是南辕北辙,也是歪打正着,我们没有找到她们的黄河景区,确来到了一个没有开发的黄河野岸,本来就是野生野长的黄河,在这里和你显得原汁原味。尤其赶上夕阳西下的黄昏,更显得黄河的从容淡定,宽阔的河面上无波无痕,一片宁静。看见她,一如游子找到了母亲。</p> <p>《在黄河边想起失忆的母亲》</p><p>连日来,在中原地带的黄河两岸转来转去,努力寻找历史的遗迹,尽量贴近文化的脉搏,慢慢读懂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渐渐明白百折不回头的中国。</p><p>眼前,夕阳西下,我们站在静静的宽宽的黄河南岸,看河面上波光粼粼,听天空中雁鸣阵阵,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希望,耳边想起了那首熟悉而动听的歌: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p><p>站在黄河边,没有“大漠孤烟直”,确有“长河落日圆”。那种感受,无法选择语言。无声的黄河,默默的流淌,像极了我那失忆的母亲,别人会笑着哄她逗她,可是泪水早已模糊了我的双眼……</p><p>我脱去外衣,扬臂展肩,拥抱衰老的黄河,拥抱弱小的母亲,只想说:我们一起重归少年。</p> <p>彩霞铺云天,缤纷长河间。</p> <p>红日如金丹,黄河似宝鉴。</p> <p>《黄河边随想》</p><p>作者:大厨</p><p>日前,我们几个南下中原的老同学,在游览了开封府、清明上河园之后,便兴致勃勃地驱车去开封城外看黄河。</p><p>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和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p><p>热情的开封小“的哥”边开车边和我们侃侃而谈,讲开封的历史,讲黄河水患,讲历史上开封府的六次被淹和重建,是天灾,也是人祸;讲解放后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讲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对黄河灾害的控制……我打心眼里佩服这位健谈的小“的哥”,开封到底是具有四千多年建城史的八朝古都啊,历史文化底蕴真是深厚,在这里几天就深有感触,普通的市民,很多也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素养。</p><p>我是第一次站在黄河边上这么近距离地观看黄河,在我的脑海里,在我的心目中,黄河就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匍匐在祖国的大地上,她是奔腾的,咆哮的,愤怒的,她一泻千里,惊涛骇浪,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黄水谣》中“黄水奔腾向东方,河流万里长,水又急,浪又高,奔腾叫嚣如虎狼……”;如《保卫黄河》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p><p>可是我在这开封城外见到的黄河,她实在太安静了,安静的简直让我不敢相信我来到了黄河边上,这就是黄河吗?我的家乡美丽的辽河都是浪涛滚滚,波澜起伏,比她活泼多啦!此时的黄河,是那样安然自若,她静静地躺在那里,四周一片孤寂,寥无声息,平静的水面就像一面镜子,没有浪花波纹,甚至没有一点涟漪,在落日夕阳余晖的照映下,河水闪着亮光,构成了美丽的画面,简直连她的黄色也不是特别明显了。</p><p>在这里,我们的黄河就像一位母亲,在静静地、慈祥地看着她哺养长大的子孙们正在过着安定、富庶、幸福的生活,她是那么欣慰,那么满足,我不禁心情激动,感慨万千……</p><p>这就是我们的黄河,她的汹涌澎湃,让我们为之振奋,而她的温柔缠绵,更是让我们难以忘怀。</p><p>在黄河边上,我们祈福明天:愿世界安宁,愿江河无恙。</p> <p>大厨不仅饭菜做的香,文章也写的好,一篇《黄河边随想》,以极其平静的口吻,深深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p> <p>河边摞了很多大石头,可能用于垒坝,别看此刻的黄河如此平静温顺,待它“怒吼”的时候、泛滥的时候也是很吓人的。岂止吓人,而且吃人;岂止吃人,而且吃城。否则,开封就不会“城摞城”了。黄河亦为“悬河”,也是“悬剑”,千钧一发。所以,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前赴后继的历史任务。</p> <p>同把黄河视为母亲,男人和女人的感受不同,前者更多的是拥抱,后者更多的是依偎。</p> <p>望着黄河水,唱起黄水谣。</p> <p>站在黄河南岸,很像营口的河边,看对面的芦荡,望左边的夕阳……</p> <p>坐在古老的黄河岸边,所有的人都会变成孩子。</p> <p>脱去套装,心中超爽。</p> <p>落日在云层中穿行,时暗时明。</p> <p>游子归来,赤子情怀。</p> <p>拥抱黄河,拥抱母亲!</p> <p>黄河是一条“悬河”,这个河段高出开封地面十三米,所以自古以来无数次的冲出堤坝,淹城、毁城、埋城,如今开封地下共有六朝古都城摞城。一方面感叹大自然的威力,一方面敬佩开封人的毅力。</p> <p>黄河?辽河?浏阳河?黑人的视线有些模糊。</p> <p>沉舟侧畔千帆过,大河上下万户春。</p> <p>依依不舍,告别黄河。</p> <p>忘情、忘形、忘时、忘归。这个点已经没有返程的车了,天马上黑下来,心里一紧,莫非真要露宿黄河?好不容易截下一辆三轮车,车主看了看我们说,可以拉你们到前面镇子里有公交车的地方,但是我要给车轮打点气。窃喜窃想:我们有那么沉吗?</p> <p>六点开车。</p> <p>一路颠簸。</p> <p>终于坐上一路公交车!赶上夜游鼓楼美食街。</p> <p>次日早起,路边小吃。</p> <p>在开封,最是心仪充盈其中的豪气、正气、英雄气,最是喜欢与开封相关的苏东坡、包青天、岳家军、杨家将。今日在开封还有半天时间,团领导中午同意了我的意见,参观天波杨府。</p> <p>感谢政委。</p> <p>感谢团长。</p> <p>黑马与白马。</p> <p>对于我来说,天波杨府只是个安放高尚灵魂的精神圣地。</p> <p>杨太公与佘太君。</p> <p>满怀深情的解说员原来也是杨家后裔。</p> <p>杨家将中尤其具有巾帼英雄气。</p> <p>黑人愿做穆元帅的马夫。</p> <p>据载:北宋名将杨继业(杨业)共有7个儿子,分别是杨延昭(官任防御使)、杨延玉(与辽国作战中阵亡)、杨延浦(官任供奉官)、杨延训(官任供奉官)、杨延瑰(官至殿直)、杨延贵(官至殿直)、杨延彬(官至殿直)。</p> <p>名苑必有桂香。</p> <p>鱼乐人更乐。</p> <p>饵香心愈香。</p> <p>锦鲤池边,柿子树下,鱼欢人乐。</p> <p>女儿门。</p> <p>女儿墙。</p> <p>女儿美。</p> <p>突然觉得天波杨府中阴盛阳衰。</p> <p>柿子树下。</p> <p>影壁墙前。</p> <p>黑人很小的时候就把这四个字深深刻在心里。那是爷爷领我在营口一宫看过一场京剧,让我泪流满面,暗暗下定决心。</p> <p>也想换上杨家将的战袍,怎奈太胖,有辱英豪。</p> <p>宋代地图和杨家枪法。</p> <p>儿时在红旗小学马路对面的小人书铺里,用饭费节省下来的钱,从头到尾看完了这套小人书,好像不止一遍。</p> <p>在天波杨府打卡。</p> <p>谁能详细注解,谢谢,曾在山西忻州的杨家祠堂里见过此匾。</p> <p>杨排风?</p> <p>柴郡主?</p> <p>仰读天波楼。</p> <p>如此家风,当下几重?</p> <p>告别天波杨府,踏上返程之路。</p> <p>路过一段老城墙,的哥又把故事讲。</p> <p>在开封站前吃驴肉火烧。</p> <p>再见开封。</p> <p>还会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