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齐心协力共交流,听课评课促成长。为了促进新岗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新岗教师的教学水平,绛县第二实验小学校开展了新岗教师公开课听课评课活动,积极为新教师专业成长铺设“快车道”。</b></p><p><b> 11月3日早上第一堂课,赵红卫校长、王晓林副校长、教研主任贾慧带领实验二小全体语文教师走进新岗教师靳岚茹老师四(3)班的语文课堂——《爬天都峰》。</b></p> 单元主题 <p> 本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本堂课的核心要素是在课文学习中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把一件事写清楚的,并且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p> 课堂纪实 <p> 课堂在学生们热情洋溢的诗词诵读中拉开帷幕。</p> <p> 首先,靳老师出示视频,抛出问题: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字,而不用“登”字呢?</p><p> 学生观看视频后,老师出示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爬”与“登”的区别,能够说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登上顶峰的费力、艰难。</p> <p> 接着,靳老师展示学生第一课时绘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们根据思维导图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p> <p> 阅读课文,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从爬山前、爬山中、爬上顶峰后的顺序入手,从作者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三个方面开展学习。</p> 爬山前 <p>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学习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在本段中教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体会天都峰的险峻以及作者缺乏自信、害怕畏惧的心理。</p><p> 接着,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段话,着重强调语气词的效果,从朗读中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p> <p> 接下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作者是如何下定决心爬天都峰的,学生找出“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p><p> 师生共同分析两句中相同的“也”字,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向对方表示敬意,引导学生读出不可置信且充满敬佩的语气,体会一老一小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p> 爬山中 <p> 学习爬山中的部分,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作者爬山的词语。从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爬的动作描写中体会爬山的艰难。</p> <p> 引导学生做动作来读本段,体会爬山的艰难。</p> 爬上顶峰后 <p> 靳老师引读第7自然段,“终于”爬上顶峰,体会登顶的喜悦,感受爬山的不易,学生再次朗读本段,体会文本。</p> <p>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们学习“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通过对语言描写的深入理解,揣摩人物心理活动,体会“我”和老爷爷互相给对方勇气的力量。</p> <p> 最后,引出爸爸的话点明主题:相互汲取力量。</p><p> 拓展: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你遇到了和爬天都峰一样的困难,你会怎么做?学生踊跃发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意见。</p> 课堂小结 <p> 总结本课写作方法,给出例句引导学生跟随板书总结写作方法,实现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p> <p> 了解课文的写法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根据这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主要抓住语言描写,写一段话。</p> 指导评课 <p> 听课结束,各位老师进行评课。</p><p> 首先,老师们对本堂课给予充分的肯定:本堂课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课堂学习紧扣文本,能够抓住关键词来体味,把握情感。</p> <p> 接着贾慧主任和老师们发表在听课中发现的问题:</p><p> 1、关键词句的体会需要学生的先读,之后教师再指导读,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文本。</p><p> 2、结尾部分的拓展,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说几个例子,达到课堂小高潮。</p> <p> 赵校长评课:</p><p> 语文课堂教学遵循“读”——“悟”——“理解”——“想象”——“结论”这一流程。</p><p>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的学习要通过先读再给出结论,要学生反复去读,从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p><p> </p> <p><b>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听评课环节,我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对语文教学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b></p><p><b> 此次听课评课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种淬炼,一种成长。我相信我能够以此为契机,以更好的工作状态投入课堂教学的每一天。</b></p><p><b> 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会多学习、多研究、勤实践、善反思,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b></p>